劳动合同法2019案例
⑴ 注意:2019不要乱开收入证明,否则会有这些法律责任~
收入证明,是我国公民在日常生产生活经营活动中,所需要的对经济收入的一种证明,一般在办理签证、银行贷款、信用卡时会被要求由当事人单位出具对经济收入的证明,它具备有一定的法律效应。
但单位开具收入证明要慎之又慎,避免法律风险的产生。
今天咱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来了解开“收入证明”暗藏的法律风险。
案例简介
小杨与用人单位某公司因劳动报酬产生纠纷,提请劳动仲裁。小杨称自2005年6月进入公司担任工程部经理,双方约定每月工资为人民币6000元。公司拖欠2012年2月至8月的工资没有发放,小杨于2012年9月15日通知对方解除劳动关系。
小杨向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要求:
1、支付2月至8月的工资计人民币42000元;
2、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人民币45000元;
3、补缴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的 社会 保险。对于上述请求,小杨提供的证据有“收入张明”一份,盖有公司公章,证明每月固定工资为陆千元整,落款时间为2012年3月。
此外,还提供了2012年9月15日寄发的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以及送达证明作为证据。
争议焦点 1: 小杨的月工资收入
小杨主张每月工资6000元,有买房时公司开具的“收入证明”为证据。而公司否认开具过该收入证明,提供了小杨签收的自入职以来的工资表,指出“收入证明”与事实不符。另外,公司也提供了报警记录表明2012年3月份公司公章被盗。
公司认为以上足以说明被申请人提供的“收入证明”不真实,小杨存在私盖、偷盗公章的嫌疑。
但是仲裁委对上述事实并不在意,首先发问“收入证明”上公章是否同单位公章一致。公司确认一致,但证明的内容不予认可。仲裁委再问是否有证据证明是小杨在“收入证明”上私盖公章或偷盗公章后使用,公司表明暂且没有。
争议焦点 2: 小杨的工作持续时间
小杨主张最后上班时间为2012年8月31日,后面一段时间在外面帮单位催款,故而于2012年9月15日向公司寄发的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
司主张工资签收表上显示小杨的入职时间是2005年4月,截止工作日期是工作至2012年1月。
仲裁委要求小杨对2012年2月至8月的工作事实进行举证,小杨举证不能,但查明“收入证明”上的落款时间为2012年3月。
裁判结果
仲裁委认为:虽然公司对“收入证明”的真实性不予认可,但未提供可以反驳“收入证明”上公章的真实性的证据,因此认定“收入证明”的真实性。据此确认小杨的工资为6000元每月,以及根据证明上的落款日期确认小杨3月份仍为公司工作,公司应按照6000元每月的工资标准,支付2012年2月至3月的工资。
是由于小杨无法提供3月至8月仍为公司提供劳动的有效证据,故其在9月寄发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主张,难以成立。对于小杨要求补缴社保的主张,时效之内的依法予以支持。
法律解答
本案比较清晰的展现了劳动争议案件的举证责任和证据审查。具体来讲,双方都对员工的工资提供了证据加以证明。本案中的两份关键证据“收入证明”和“工资签收表”皆为原件,皆与案件事实相关,皆无证人佐证,小杨对公司提供的“工资签收表”予以认可,但主张除了该工资款以外,还有其他的工资发放。
公司对小杨提供的“收入证明”不予认可,认为来源不合法、内容不真实,坚定声称所有工资都体现在“工资签收表”上,主张小杨应拿证据证明其他工资。当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工资”数额分别举出相反的证据,且都没有足够的依据否定对方证据,根据规定,审判机构应当结合案件情况判断。
本案公司认为小杨提供的“收入证明”来源不合法,内容不真实,那么公司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举证不了的,承担不利后果。而公司确认了“收入证明”上公章的真实性,等于公司确认了小杨工资6000元每月的事实,小杨无需对“收入证明”与“工资签收表”上的工资差距加以举证。
至此,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依然叫苦不迭,埋怨道:
既然小杨声称除工资表上工资还有其他部分工资的话,应当拿出证据加以证明。仲裁委和法院为何不让小杨承担举证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 75 条规定:“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
(1)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和提出的诉讼请求,明确表示承认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8条规定:“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
既然确认了“收入证明”上公章的真实性,等于公司确认了小杨工资6000元每月的事实,根据上述两条规定,小杨无需对“收入证明”与“工资签收表”上的工资差距加以举证。综上至此,“收入证明”给用人单位带来的“法律苦果”的成因、影响已经阐述完毕。
普法
很多公司明知道开具虚假收入证明是存在风险的,但还是因为不以为然或者其他各种理由如此作为。然而从实践中的各种案例可以看到,开具虚假收入证明的这些公司往往因为低估其中的法律风险而致承受各种不利后果。
在实践中,公司虚开收入证明带来的风险包括:
1、产生劳动纠纷
本案就是因虚开收入证明发生众多劳动争议纠纷的其中一例,而大部分情况下,均为公司方败诉;
2、银行起诉公司,承担连带还款义务
公司为员工虚开收入证明并成功办理贷款后,当员工缺乏还款能力时,从法律上来说,银行可以要求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3、承担伪证责任
员工除了购房、购车需要提交收入证明外,有时办理信用卡也需要提交收入证明。当员工凭借虚开的收入证明获得信用卡并透支无力还款的,公司将承担连带还款责任,若员工出现失联情形的,公司还有可能会涉及骗领信用卡的问题,是要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那么,面对虚开收入证明带来的风险,公司可以通过以下一些做法,既帮到员工又可以规避风险:
1、明确收入证明的有效期限及员工的书面说明
在开具收入证明时,明确该收入证明的有效期限为15天或1个月,如果确实存在虚开收入证明,应要求员工对要求虚开收入证明的目的作出书面说明等;
2、明确收入证明的用途
在收入证明中明确其食用范围,例如“该证明仅作购房贷款用途”;
3、对开具的收入证明进行登记管理
在为员工开具收入证明后,应及时记录开具的时间、用途,并要求员工签字确认;
4、收入证明实事求是
按照员工的实际收入水平开具收入证明,应当属万无一失的方法;
5、做好解释工作
在无法达到员工要求虚开要求的情况下,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应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及解释工作,避免造成员工的不良情绪。
因此,从公司的角度而言,应当提高开具收入证明及相关文件的法律风险意识,合法合规行事,据实出具收入证明等相关文件。
法条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十三条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更对法律知识、服务尽在“ 广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为您提供一站式企业服务。
⑵ 员工能以未签订无固期限合同主张2n吗
撰文 |郭庆 向缘媛 刘华夏承续前文《补签劳动合同后,还能主张补签前的二倍工资吗》,法律规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支付二倍工资的情形包括了“自始未签劳动合同”和“未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两种。前文已对第一种情形中“补签”的效力进行了分析,本文就第二种情形中“未签”的问题展开探讨。
01
问题分解及观点展示
笔者对重庆市辖区范围内,请求支付未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的裁判文书进行检索,分析呈现如下问题及观点。
问题一
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情形,实际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否支付二倍工资
第一种观点认为,劳动者符合《劳动合同法》第14条规定的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有权要求与用人单位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是法律赋予劳动者可以要求与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权利,但并不排除劳动者选择与用人单位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双方已经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应视为劳动者做出了选择。如果劳动者反悔,主张未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的,应举证证明所订立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非其真实意思表示,若不能举证证明,其相关主张将难以得到支持。
参考案例:(2016)渝民申199号
第二种观点认为,在符合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下,仅凭双方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事实不能得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结论。公司若不能举示证据证实已告知劳动者享有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权利,也不能举示证据证实劳动者明确表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曾作出放弃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承诺、保证,公司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
参考案例:(2020)渝民申2963号、(2020)渝02民终2550号、(2020)渝05民终5760号
2017年11月以后,重庆市高法院民一庭、重庆市劳动人事仲裁院等六部门召开了第三次劳动争议联席会议,重庆地区基本统一了裁判思路,倾向性同意第二种意见。
问题二
计算二倍工资的起始时间
第一种观点认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未订立、应当订立书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未订立,均应向劳动者支付二倍工资。且未订立书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属于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形,故二倍工资的起算时间应为从继续用工之日起一个月满次日。
参考案例:(2019)渝01民终8669号
第二种观点认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2条第2款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即为第二份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终止次日。
参考案例:(2019)渝民再94号、(2021)渝02民终1265号、(2020)渝05民终5760号
问题三
计算二倍工资的截止时间
第一种观点认为,未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参照适用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确定支付二倍工资的截止时间。即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计算二倍工资的截止时间则为应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一年,一年期满后视为双方已经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再支付二倍工资差额。
参考案例:(2020)渝01民终2968号
第二种观点认为,未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能参照适用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确定支付二倍工资的截止时间。按照通常理解,未依法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行为处于持续状态,该持续状态消失时用人单位的赔偿责任也应相应终止。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实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双方的劳动关系终止时,未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违法行为终止,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未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也相应截止。因此,计算二倍工资的截止时间应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实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双方的劳动关系终止时为准。
参考案例:(2019)渝民再94号
问题四
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依法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二倍工资,是否受仲裁时效限制及仲裁时效的起算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第1款、第4款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但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用人单位未依法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的二倍工资差额具有惩罚性质,属于赔偿性费用,而非劳动报酬,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第4款规定的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时的仲裁时效,而应当适用该法第27条第1款规定的一年仲裁时效。因此,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二倍工资差额应受仲裁时效的限制。关于仲裁时效的起算点,有如下两种意见:
第一种观点认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第1款的规定,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对于劳动者而言,未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处于持续状态,承接问题三的第一种意见,劳动者权利被侵害一直持续至期满一年之日,此时侵害状态结束的同时,二倍工资差额总额确定。因此仲裁时效应从二倍工资差额总额确定之日起计算,一年期满未及时主张权利则超过仲裁时效。
参考案例:(2019)渝01民终2585号
第二种观点认为,对于劳动报酬按月计算的劳动者而言,在用人单位未按二倍工资差额每月向其支付赔偿金时,劳动者即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因此,仲裁时效的起算时间应当从劳动者权利受侵害的当月开始按月分别计算,至一年期满未及时主张权利则超过仲裁时效。
参考案例:(2019)渝民再94号、(2021)渝01民终4621号
02
操作指南
#3p4#
情形一
符合《劳动合同法》第14条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情形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避免纠纷的产生。
#3img4#
情形二
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双方同意且确需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当参照《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等六部门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会议纪要(三)》第二条的要求,完善相关手续。在此情形下,为避免双方后续诉争,综合证据效力及举证难度等因素,建议用人单位可以采取以下操作方式。
Tips1由劳动者签署《放弃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承诺书》,承诺书中载明用人单位已告知劳动者享有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权利。
Tips2由劳动者填写《续签劳动合同意向书》并勾选以“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方式续签。
03
结 语
随着国家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司法裁判的统一性不断提升,就本文讨论的未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二倍工资能否主张的问题,已呈现出裁判规则一致化的倾向,更趋于保护劳动者利益,就法律法规等不明晰之处,司法裁判亦倾向作出更有利于劳动者的解释。在此过程中,用人单位应当重视并防范劳动用工法律风险,规范劳动用工流程,建立和完善劳动用工模式,依法依规治企。
附相关规定:
《劳动合同法》(2013.7.1)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劳动合同法》(2013.7.1)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劳动合同法》(2013.7.1)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劳动合同法》(2013.7.1)第八十二条第二款: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关于当前民事审判疑难问题的解答》(2014年4月3日)第26条:
未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的期限应从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未签订之日起至一年期满,即12个月。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等六部门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会议纪要(三)》(2017.11.9)第二、三条:
二、符合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情形,但事实上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支付二倍工资差额是否支持的问题
第一种意见认为,在符合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下,仅凭双方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事实不能得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结论,用人单位能够举证证明以下事实的,可以认定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明确表示与用人单位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二)劳动者作出放弃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承诺、保证;
(三)用人单位告知劳动者享有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权利;
(四)劳动合同文本系由劳动者制作或者提出;
(五)劳动者系具有订立劳动合同职责的主管人员或专职人员。
用人单位不能举证证明前述事实存在的,对劳动者请求支付二倍工资差额的请求应当予以支持。
第二种意见认为,符合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下,劳动者可以随时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请求。劳动者提出后,用人单位拒绝签订的,应当从劳动者提出之日支付二倍工资差额。
市高法院同意第一种意见。
三、二倍工资差额的仲裁时效如何起算的问题
第一种意见认为,用人单位未依法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或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的二倍工资差额具有惩罚性质,属于赔偿性费用,而非劳动报酬,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四款的规定。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支付二倍工资差额的,仲裁时效应当从二倍工资差额的总额确定之日起计算。
第二种意见认为,用人单位未依法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或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的二倍工资差额具有惩罚性质,属于赔偿性费用,而非劳动报酬,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四款的规定。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支付二倍工资差额的,仲裁时效应当从用人单位应当签订而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者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按月分别计算。
市高法院同意第一种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2021.#3p4#.1)第三十四条第二款: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未签订的,人民法院可以视为双方之间存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并以原劳动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⑶ 劳动合同法2019全文
2013年12月我65岁,电工出生身体健康,无退休金无社会保险金,为了生活利用本人电工及版机械维修权等一枝之长,被一家物业公司聘用,这是2013年12月初,老板没有与我办理合同手续,开始给我安排的工作是开扫地车保结和本扫地车的维修以及水电等的维修工作,当年给我的工资是1800元,以后老板的工地越来越多了我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了,最多的时候有20个左右工地,大大小小的各种各样的维修工作都是我一人来完成,因此我的工资由1800元一次再次的曾加到现在每月工资3600元,在此期间因工地多了维修量大了总公司老板给我配备一辆工程维修车,起到了这家物业公司以来就是活再多再累我都是按时去完成任务,在这方面老板对我的工作是很满意的。就在今年2月28日老板找我说:你年龄大了因此要将你的工资减去800元我未同意该老板就把我给辞退了,就现在小像我这样年龄段的人员还不在少数,他们没被辞退原因是:多数人员都是低工资1200元一1600元保结员和绿化员工。我身体健康情况良好,老板也是认可的,总之:老板就是想减我的工资我没有同意。现在我要求该老板应当依照劳动法规定给予补偿金。
⑷ 劳动法案例分析题
1、劳动合同中存在哪些不合法之处?
第一试用期时间6个月不合法(应该是1-2个月);试用期工资500元不合法(应该是1000的80%且不低于600元);第3妇女在怀孕期解除合同不合法(不能解除合同);
2、甲公司解除合同是否合法,为什么?
不合法。因为劳动法规定。
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病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3、假设双方合同到期正常终止,甲公司可以不向王某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条件是什么?
不可以,合同到期,如果是企业要求终止合同也要支付补偿。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动议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4、假设甲公司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则要支付多少?
支付补偿金条例: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5、如果甲公司要与王某在试用期解除合同,条件是什么?
试用期内企业随时可以解除合同:套件是不符合录用条件。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6、王某如果要与甲公司在试用期间解除合同,需要履行什么样的手续?
可以提前三天通知单位即可。
7、王某在孕期享有哪些权利?
劳动法规定一下条款:
第六十一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第六十二条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
第六十三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1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⑸ 2019年劳动合同法为什么规定双倍工资
适用劳动合同法调整的才可以“双倍工资”。双倍工资适用范围在《劳动合同法》第2条“适用范围”中有明确的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案例说明“双倍工资”的目的
高某于2007年9月到成都A公司做销售,但未签劳动合同。高某于2010年7月5日离开公司,并于当年8月13日向成都市B区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仲裁委裁决公司支付其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11000元(1000元×11个月)。A公司认为高某的请求已超仲裁时效,诉至B区法院。法院一审判决A公司应支付双倍工资。该公司后上诉至成都中院,认为高某要求支付的双倍工资的另一倍工资属惩罚性赔偿金,应适用1年的仲裁时效期,原审法院认定未过仲裁时效期是错误的。
中院认为:《劳动合同法》规定双倍工资的目的,是通过惩罚,督促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高某自2007年入职以来,A公司一直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高某双倍工资请求的仲裁时效期间应自双方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之日即2010年7月5日起计算。因此,高某于2010年8月13日申请仲裁,并未超过时效期。A公司应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向高某支付双倍工资。
双倍工资的应用
实践中,双倍工资,一般都是已经拿到工资后的赔偿,那么在仲裁申请和起诉的时候,应写双倍工资的差额。
通常赔偿双倍工资的时候,还可以主张经济补偿金、加班费及补偿金、社会保险。
双倍工资的赔偿时按照实发工资,实发工资包括提成奖金等等,不能拿最低工资来参考。中国很多地方的仲裁机构,往往在仲裁裁决的时候,错误地拿最低工资来参考,这是错误的,有的劳动部门变相维护企业的利益,所以在到法院起诉的时候被纠正过来。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
第二十八条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应以相对应的月份的应得工资为准合同期满不续签合同劳动者可获补偿。
好多劳动者咨询,劳动合同到期了,单位通知不续签了,双方解除劳动关系,由于是合同到期使合同终止,所以单位没有过错,拒绝支付经济补偿,那么劳动者到底能不能得到补偿呢?答案是肯定。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九十七条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订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本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连续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自本法施行后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开始计算。
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劳动关系,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
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⑹ 员工失职给企业造成损失,企业能否要求员工承担赔偿责任
在劳动法律关系中,较为常见的是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或员工要求公司支付补偿金。由此久而久之,有部分公司法务朋友就会发出“员工失职给企业造成损失,企业能否要求员工承担赔偿责任?”的疑问。今天,指南将就该问题,先就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进行简要的梳理。
《劳动合同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规定的员工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劳动者的原因致使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确认无效,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劳动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具体情形为:
(1)劳动合同由于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的而被认定为无效,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
(2)劳动合同因劳动者的原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而被认定为无效,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
2.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违法解除的表现主要在于劳动者没有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之规定,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包括:擅自离职、违约出走、不辞而别、长期不回用人单位工作或与用人单位失去联系等。用人单位就此可以主张的损失包括:用人单位为录用劳动者直接支付的费用;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支付的培训费用;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3.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中的保密义务,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费用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支付,即:
4.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中的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竞业限制条款约定的劳动者对象包括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内容系劳动者在职期间和离开用人单位后一定时期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的单位内任职,或者自己生产、经营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业务。如若违反,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5.劳动者因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因此,员工失职给企业造成损失,符合劳动者本人原因的情形,企业可以要求员工承担赔偿责任。
法条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六条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
《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四条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
虽然法律对于企业可以要求员工承担赔偿责任,但在实务中,企业在行驶这一权利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举证难”。企业应有的做法是:一方面在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中写明员工的职责、失职情形、员工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以及损失的计算依据、标准;另一方面在损害发生时,应及时固定和收集证据,证明员工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损失的实际数额。以下付两个参考案例。
案例一:
亿林润网络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与陈晓欧劳动争议二审民事判决书(2019)京03民终7280号:亿林润公司虽上诉主张陈晓欧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利用其对线上翻译人员资格及薪资支付的审核权限给亿林润公司造成重大损失,且擅自离职未进行工作交接亦给公司造成损失,故陈晓欧应承担损失赔偿责任,但亿林润公司并未提供充分证据证明陈晓鸥存在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及因陈晓欧的原因导致严重损失的情形;亦未提交充分证据证明陈晓欧因离职未做交接给其公司造成直接重大损失的事实成立,故本院对亿林润公司的该项上诉主张不予采信。
案例二:
北京日之阳技贸有限责任公司与朱栎劳动争议一审民事判决书(2014)海民初字第3187号:本院认为,劳动者从事劳动过程中,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本案中,日之阳公司与朱栎签订的《劳动合同书》约定公司的规章制度为劳动合同附件。日之阳公司制定、朱栎签字确认的《关于员工违规处理的规定》中进一步规定,员工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严重失职行为,公司有权要求员工赔偿。故此可以作为日之阳公司要求朱栎赔偿经济损失的劳动合同依据。根据日之阳公司制定、朱栎签字确认的《关于销售合同产品报关的有关规定》中所确定的岗位职责,朱栎作为商务助理在合同产品进口报关环节:一要···二要···三要···。而···依据查明的事实及朱栎发送给日之阳公司的检讨邮件的内容,朱栎存在以下违反其岗位职责的失职行为,属于重大过失:···。而由于朱栎在履职过程中的错误申报,导致海关对日之阳公司进行立案调查,并最终作出099号《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日之阳公司采用伪报货物品名、税号的方式偷逃税款,构成走私行为,···日之阳公司遭受了···经济损失。因此,根据《关于员工违规处理的规定》中的约定,日之阳公司有权要求朱栎赔偿相应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