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社会保障法包括哪些法律部门

社会保障法包括哪些法律部门

发布时间: 2023-03-04 00:56:04

社会法包括哪些法律

社会法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等。

社会法,是指规范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社会组织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现行有效的法律包括三个方面:

1、是有关劳动关系、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障、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安全生产法等;

2、是有关特殊社会群体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如残疾人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3、是有关社会组织和相关活动方面的法律,如工会法、红十字会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慈善法、公益事业捐赠法等。

㈡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有哪些

我国的法律部门主要包括:
1.宪法(包括:宪法、国家机关组织法、选举法和代表法、国籍法、国旗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公民基本权利法、法官法、检察官法、立法法和授权法)
2.行政法(包括:国家安全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监狱法、土地管理法、高等教育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海关法)
3.民商法(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婚姻、家庭、收养和继承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破产、证券、期货、保险、票据、海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4.刑法
5.经济法(包括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和政策的法律,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方针和政策的法律,预算法,审计法,会计法,统计法,农业法,企业法,银行法,市场秩序法,税法,等等。)
6.程序法(包括: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仲裁法、律师法、公证法、调解法等)
7.社会法(包括: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规范,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等;维护社会稳定的法律规范,如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法律规范,如环境保护法、能源法、自然资源保护法、生态法等;促进社会公益的法律规范,如社区服务法、彩票法、人体器官与遗体捐赠法、见义勇为资助法等;促进科教、文卫、体育事业发展的法律规范,如教师法、科技进步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卫生法,等等。)
军事法

㈢ 社会保障法的种类

法律分析: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障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社会保障法主要包括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和社会优抚法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㈣ 社会保障学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体包括哪些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体主要包括:

  1. 国家或政府。国家不是法人,国家规定法人制度,但在社会保障中,国
    家却直接参与了社会保障活动,并对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军人保障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给予财政上的支持,从而成为社会保障法律关系中的特殊
    主体。国家的特殊主体地位大部分是通过各级政府来体现的?因此各级政府也成为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中的特殊主体,而各级政府的主体地位又是通过各级政府的职能
    部门来体现的。

  2. 社会保障的实施机构。实施机构直接承担着实施各种社会保障事务的责
    任,既依法享有向企业、个人等征收社会保险费的权利,又承担着具体运作社会保障项目的义务,因而是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中的当然主体。因此,社会保障实施机构
    应当作为特定的政府或社会的事业性法人机构而依法成立,并接受政府、社会的监督。

  3. 企业或用人单位及乡村政权或集体经济组织。这些单位或组织不仅承担着一定的向社会保障机构提供基金的责任,而且要承担诸如职业福利、集体福利的管理与实施责任,从而对社会保障有着直接的义务与权益,也是社会保障法制关系中的当然主体。

  4. 社会成员或劳动者或其家庭。社会保障都是面向城乡居民与劳动者,他们是社会保障的直接的义务者和受益者,既要缴纳一定的资金,承担一定的义务,又能按规定获得一定的保障收益,因而是社会保障法制关系中的当然主体。

社会保障法制关系中的上述主体,社会保障机构和社会成员具有完全主体资格,其他主体则具有特殊主体资格。这种主体构成,正是社会保障事业的公益性、福利性、社会性的具体体现。


  • 社会保障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中,规定着各种主体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1.国家和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及实施机构负有对社会保障的决策、规划和贯彻
实施、监督,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管理、投资及支付,为保障人提供服务,对保障人实施保护及对违反社会保障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等权利。这些主体行使上述权
利,既不是一种特权,也不是什么恩赐,而是一种社会义务。


2.企事业单位有按规定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要求社会保障机构提供社会保险政策的咨询,就与本单位有关的社会保险争议提出仲裁或诉讼,监督社会保障机构及工作人员的工作等权利和义务。


3.社会成员享有在碰到自然灾害及丧失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机会,失去生活
来源时,可按法律规定享有向社会保障机构申请领取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及其他待遇的权利,以及有请求提供社会保障政策的咨询及其他服务事项的权利。社会成员
负有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障和缴纳一定社会保障费的义务。

㈤ 社会保障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社会保障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社会保障的具体内容
(一)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目的是使劳动者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或丧失劳动收入时,能从社会获得经济补偿和物质帮助,保障基本生活。从社会保险的专案内容看,它是以经济保障为前提的。一切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不论其是否完善,都具有强制性、社会性和福利性这三个特点。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社会保险专案分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社会保险的保障物件是全体劳动者,资金主要来源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的缴费, *** 给予资助。依法享受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二)社会救济
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低收入者或者遭受灾害的生活困难者提供无偿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从历史发展看,社会救济先于社会保险。早在1536年,法国就通过立法要求在教区进行贫民登记,以维持贫民的基本生活需求。1601年,英国制定了济贫法,规定对贫民进行救济。中国古代的“义仓”也是一种救济制度。这些都是初级形式的社会救济制度。维持最低水平的基本生活是社会救济制度的基本特征。社会救济经费的主要来源是 *** 财政支出和社会捐赠。
(三)社会福利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贴、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的总称。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中需要给予特殊关心的人群提供的必要的生活保障。
(四)优抚安置
优抚安置,是指国家对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如军人及其亲属予以优待、抚恤、安置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优抚安置的物件主要是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残疾军人及其家属;优抚安置的内容主要包括提供抚恤金、优待金、补助金,举办军人疗养院、光荣院,安置复员退伍军人等。

法律保障具体内容是什么?

我国民法主要对公民 人身权利 和 财产权利 进行保护,即采用民事责任的方式,对违反民事义务、侵害民事权利的民事违法行为进行制裁。最常用的民事权利保护方法就是 侵权责任 和 违约责任。
我国法律保护的内容门类很多~涉及行政法律事务、交通事务、医疗事务、合同法、婚姻家庭法、物权法、债权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劳动争议、刑事法律事务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等等~~
您具体要问哪一方面?

《社会保障法》相关内容?

社会保障法包括那些内容

包括养老、失业、工伤、医疗和生育保险。

哪有《社会保障法》内容下载呀!

没有《社会保障法》,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ke../view/2099143.?wtp=tt
如果《社会保障法》是一本书,那请把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写一下

社会保障法的特征是什么

广泛的社会性
社会保障法是典型的社会法,因而社会性是社会保障法最主要的特征。其社会性表现在:第一,目的的社会性。社会保障之设立即为社会利益,保障社会全体成员的生活安全,所以社会保障法的目标即在于通过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来达到社会稳定。第二,享受权利主体的普遍性。社会保障的权利由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可以享受保障的成员数目以及可以离开受的社会保障专案会截止来越多。第三,社会保障责任和义务的社会化。社会保障要获得长久的生命力,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社会保障通过立法,采取国家、用人单位和社会成员共同负担的原则,将责任和义务分散到整个社会,以资金来源的多渠道来保证社会保障的正常运转。
严格的法定性
社会保障法是社会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不同于私法的意思自治,也不同于公法的国家行使行政权利。它带有明显的国家干预法的特征,是国家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强行规定的一系列准则,从社会保障专案的确立、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和缴纳到社会保障的享受人群范围,以及社会保障金的发放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任意更改。
实体法与程式法的统一性
实体法和程式法是对法律功能的划分。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实体权利和义务的法是实体法;为保障实体法的实现,规定实体法的运用和实现手续的法是程式法。一般而言,实体法和程式法是一种互为依存的关系,有一定的实体法,就有与之对应的程式法,例如民法与民事诉讼法、刑法与刑事诉讼法。
但社会保障法则不然,其既有实体性法律规范,也有程式性法律规范,并非具单一特性的实体法或程式法。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社会保障法所在地调整关系的复杂性。社会保障法调整的是一个在社会保障领域中由各种社会关系、各个执行环节组成的系统,因而社会保障法就必须不仅有具体的权利义务的规定,还要有维持程式正常运转的程式性规定。例如社会救助性,既有救助物件所享受的权利义务的实体规定,又有救助物件资格认定以及发放手续的程式性规定。
特定的立法技术性
社会保障的运营须以数理计算为基础,这使得社会保障法在立法上有较高的技术性。“大数法则”和“平均数法则”在社会保障立法中会经常用到。另外,还有一些保障专案在费率、范围等的确定上会常用到统计技术。以养老保险为例,我国养老保险立法中的关键技术,涉及到退休后平均存活年数的确定、养老保险基金的社会统筹范围的确定、养老保险费率的确定等种种问题,都需要运用数理技术来确定。

社会保障法的立法理念是什么 ??

法的创制,需要深刻的核心理念,立法理念是法的精髓和灵魂,主导着法的形成、发展;奠定了法的基本制度和体系。社会保障立法的重要理念包括:生存权保障理念、社会连带思想和社会平等思想。
一、 生存权保障理念
生存权与生俱来,是伴随人的出生而自然产生、直至人的死亡而自然消灭的一种权利,终身专属,不可转让、不可剥夺、不可继承。生存权虽然是一种自然权利,但国家和法律出现后,如果不予以确认和保护,公民个人却难以实现这种权利,而生存权本身的抽象性,也要求国家通过立法赋予实质性内涵,予以实质性保障。因此,生存权在形式上又表现为一种法定权利。生存权的这种双重属性,使得自然权利和法定权利之间会产生一定距离和矛盾,即法定权利的内容,与自然权利的要求及生存权保障的目标,因国家立法机构的立法裁量而产生距离和矛盾。 最初把生存权作为"法的权利"来表述的,是奥地利法学家门格尔·安东。
最初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生存权的,是德国1919年制定的魏玛宪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存权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重视。1945年的《联合国宪章》,强调了生存权是基本人权;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规定公民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保持和保障充分生活水准的权利,以及劳动权、教育权和文明生活权。 受魏玛宪法和《联合国宪章》的影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规定了生存权保障的内容和原则。社会保障法所保障的公民权利,包含了生存权的全部内容,无论是济贫的社会救助立法、扶贫的社会保险立法,还是以提高公民生活素质为目标的社会福利立法,无不浸透了生存权保障的理念。二、社会连带思想
社会连带,是指人们在社会分工基础上所形成的互相依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并意识到自己必须依靠他人,从而形成了互相间的依赖感、团结感、与社会的联络感。 社会连带思想源远流长,早在人类社会诞生时,互助共济思想就存在于血缘共同体中;以后又发展成为地域共同体或职域共同体成员的互助共济。 最早将社会连带思想理论化的,是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其在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论中,系统阐述了人类间的互相依赖关系。 受迪尔凯姆理论的影响,法国法学家狄骥创立了社会连带法学,认为法律建立在互相依赖的连带关系上,法律仅仅就禁止侵害或保障、发展社会连带关系作出规定。
社会保障是全社会的事业,国家作为这一制度的组织者,只有依靠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互助共济,才能实现和达到目标,因此,社会连带思想成为社会保障立法中的重要理念。根据这一理念,社会成员均应承担相应的社会保障责任,履行互助共济的社会保障义务,共同参与社会保障事业。 在各国的社会保障立法中,均能找到社会连带思想的影响。三、社会平等思想
社会平等,是指社会成员在政治和经济上处于相同的社会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社会平等是人类社会的理想,也是法律追求的最高价值。
但是,传统私法所保护的,只是社会成员在形式上的平等,并造成其在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存在诸多实质性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包括社会保障法在内的社会法,在批判私法以形式上平等掩盖实质性不平等的同时,以追求社会成员经济上、生活上的实质性平等为法的价值,充分体现了社会平等思想。其中,社会保障法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形式,保障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生存权利。 社会平等思想,是社会保障立法的出发点和归宿。

急~!社会保障法的渊源是什么!

社会保障法的根本渊源来自于宪法。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物质帮助权,就是公民享有社会保障的渊源。当然,社保制度还应有法律渊源,即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社会保障法》作为具体的法律保障,但据我所知这部法律还在制定之中。

论述社会保障法的功能

社会保障的功能。人类发展到今天,社会保障与人们的关系几乎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随着历史的延续及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社会保障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首先,社会保障具有多种经济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护和配置劳动力功能。社会成员正常健康的生活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基础。没此 *** 不聊生,是社会产生不安定的隐患;没此则不能调动起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优胜劣汰的竞争又是不可避免的,这就必然会导致部分劳动者可能要退出劳动力市场,使其及家属失去收入而面临生存危机。此时,社会保障就可以通过各种帮助,使这部分社会成员得以摆脱生存危机的困扰,维持最起码的基本生活需要,这样才能保护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全社会的统一的社会保障网路及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解除社会成员因变换工作或家庭迁徒而带来的后顾之忧,从而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社会经济的正常执行。调节投融资功能。社会保障资金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如把经过几十年积累的社会保障基金合理地利用起来,其作用将不可忽视。目前,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运用都是在保证投资安全的情况下,投向可获较高利润的专案上以使其增值,但客观上也确实成为国家调节投资的一大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支援了国家建设。如1988年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保险基金投资收入已占到社会保障总收入的54.9%和35.4%,可见它在财政投融资上发挥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被挪用的情况较严重,出现短缺的现象,因此这种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国民所得再分配功能。首先,市场机制在执行中虽保证了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但也形成了负面影响,出现了一些不安定因素,如分配的差异、收入的悬殊等,这势必会导致部分社会成员收入下降,生活出现困难。这时,社会保障就可以对低收入阶层给予生活所必需的给付,或者在老龄、失业、伤病、残废等情况发生之时实施必要的所得给付,就会对经济活动所造成的所得分配不均进行再分配,实现对国民收入的再调节,尽量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其次,社会保障也具有社会功能。社会保障可以通过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对失业或没有生活来源者、贫者和一切工薪劳动者,在暂时或永远失去劳动能力以及暂时失去工作岗位者提供帮助,使其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其次,还具有社会稳定功能。众所周知,导致社会不安定因素有很多,其中,社会成员生活无保障是重要的致因。我国古代就有“民贫则奸邪生”的观点。因此,社会保障已普遍被认为是稳定社会政治秩序、保障社会安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20世纪70年代盛行起来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虽然在某一时期出现了很高的失业率,但其社会秩序却比较稳定,这即是社会保障在发挥“安全网”的作用时的一种表现。国际劳工组织在总结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时指出:“没有社会的安定,就没有社会的发展;没有社会保障,就没有社会安定。”这一概括充分说明了社会保障的社会稳定功能。此外,社会保障的社会性功能中还包括社会公平功能,它通过保障基金的筹集和保障待遇的给付,把一部分高收入的社会成员的收入转移到另一部分生活陷入困境的社会成员手中,实现促进社会公平的目标。

刑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具体些说,也就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当负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不仅仅指刑法典,还包括单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也称附属刑法)。狭义刑法指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法典。在中国,即指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简称《刑法》)。与广义刑法、狭义刑法相联络的,刑法还可以区分为普通刑法和与特别刑法。普通刑法是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实际上即指刑法典。特别刑法是指仅使用于特定的人、时、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国,也就是指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㈥ 哪些是社会保障法

法律分析:社会保障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做出多种划分。依其内容不同,可以分为社会保障关系,社会救助关系、社会福利关系,以及优抚安置关系。依社会保障的体制来划分,又可以分为社会保障管理关系、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关系、社会保障给付关系、社会保障资金运营关系、社会保障监督关系等。概括地讲,社会保障关系就是在社会保障实施过程中国家、用人单位以及社会成员之间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具体有以下关系:政府与社会保障实施机构之间的关系。其间包括了委托、管理和监督的关系,政府委托并管理社会保障实施机构对社会成员进行给付和帮助,而社会保障实施机构也要接受政府的监督。国家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一种给付关系,明确国家的职责和义务以及社会成员应享受的保障性权利。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它是指社会保障职能机构由于职责划分的不同而形成的分工协作关系。包括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机构、管理机构、运营机构和发放机构,它们应各自有明确的分工,但又在职能上相互衔接,构成一个统一运作的整体。国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国家与用人单位之间因社会保障费用的征收与缴纳而发生的关系。这些关系并非是单独存在的,它们往往呈现出交错复杂的特点。除此之外,就广义而言,还有社会保障争议的仲裁与诉讼关系,一般来说,社会保障诉讼应采用行政诉讼的程序进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七十条 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第七十一条 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

第七十二条 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七十三条 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负伤;

(三)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

(四)失业;

(五)生育。

劳动者死亡后,其遗属依法享受遗属津贴。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法律、法规规定。劳动者享受的社会保险金必须按时足额支付。

第七十四条 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收支、管理和运营社会保险基金,并负有使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责任。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运营实施监督。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和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的设立和职能由法律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挪用社会保险基金。

第七十五条 国家鼓励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为劳动者建立补充保险。国家提倡劳动者个人进行储蓄性保险。

第七十六条 国家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兴建公共福利设施,为劳动者休息、休养和疗养提供条件。用人单位应当创造条件,改善集体福利,提高劳动者的福利

热点内容
劳动法在私企 发布:2025-01-13 07:41:46 浏览:9
什么道德问题 发布:2025-01-13 07:29:46 浏览:392
法律硕士非法学两年制 发布:2025-01-13 07:26:04 浏览:290
律师杨军 发布:2025-01-13 07:16:54 浏览:149
法治实残 发布:2025-01-13 07:15:18 浏览:311
民法素材 发布:2025-01-13 06:38:02 浏览:162
罗马法对民法的影响 发布:2025-01-13 06:25:34 浏览:567
增资经办人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3 05:29:32 浏览:666
法律硕士辅导班招生 发布:2025-01-13 04:50:05 浏览:336
经济法概论自考试题 发布:2025-01-13 04:28:41 浏览: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