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法01任务0016

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法01任务0016

发布时间: 2023-06-02 12:45:23

⑴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

在我国国民情况越加良好的现在,劳动者的劳动保障权越加的被重视起来,在用工关系中由用人单位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在法律规定中却更加的偏向于保护弱者。那么就对于“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有哪些”这个问题进行了整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一、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有哪些
我国从建国以来实行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不胜其数,这里只列举一亏兆部分。
1、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07年8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7年12月29日)。
察空散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
2、行政法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1981年3月14日)。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8年7月21日)。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89年9月30日)。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1995年3月25日)。
失业保险条例(1999年1月22日)。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1999年1月22日)。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1999年9月28日)。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2002年10月1日)。
工伤保险条例(2003年4月27日)。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4年11月1日)。
残疾人就业条例(2007年2月5日)。
二、我国劳动保障措施
劳动保障是指以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行为的总和。劳动保障制度的目的就是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目的的,这是区别于其他对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制度。
需要明确的是,目前我国并没有统一的法律对劳动保障事务做出具体规定,现在也只有一些地方省市的暂行办法。如在广东省《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暂行办法》中,对劳动保障事务机构的职责、义务都做了明文规定,同时,也明确了哪些情形可以解除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协议。
三、劳保与社保
从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险的关系来看,前者以针对劳动者的弱势地位而设立,后者针对生活风险而建立,不考虑主体的差异,因此社会保险是劳动保证的内容之一,但不是全部。社会保险的关系主题是劳动者和用人者的时候,也才属于劳动保障的内容,两者是区别但是有交叉。从社会保障和劳动保障来看,很明显,劳动保障只属于社会保障的一部分,属于种属关系。
以上就败氏是为大家整理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有哪些”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劳动保障相关条例,只有一些省市有着相关的规定吗,但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肯定会尽快推出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

⑵ 中央电大行管本科 谁的社会保障学网上作业抽到的题目和我一样 分享一下答案啊!!

第二次作业:
1、(B)是指同一群体的人能够享受同样的社会保障待遇,履行同样的义务。。
A、纵向公平 B、横向公平
C、过程公平 D、结果公平
2、(D ) 是指代际之间的公平,以及个人一生中不同阶段负担的公平。
A、结果公平 B、横向公平
C、过程公平 D、纵向公平
3、(C)提出了“经济人” 假设和“看不出的手”的概念。
A、帕累托 B、庇古 C、亚当思密 D、卡尔多
4、个人不用交纳社会保险费的是( C )。
A、失业保险 B、养老保险
C、工伤保险 D、医疗保险
5、享有西方“福利国家橱窗”之称的国家是(D )。
A、法国 B、德国 C、美国 D、瑞典
6、以下不属于社区服务内容的是(C)。
A、医院定期为老年人检查 B、职业介绍
C、学历教育 D、接送孩子
7、社会保险基金的设立具有明显的(B)。
A、任意性 B、强制性 C、商业性 D、自愿性
8、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根本目标是(B)。
A、确保基金安全 B、基金保值增值
C、基金筹集规模最大化 D、基金收支平衡
9、军人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是( A )。
A、政府财政拨款 B、军队缴费 C、军人个人缴费 D、社会捐助
10、康复服务、养老服务属于(B )层次的社会保障。
A、经济保障 B、服务保障
C、精神保障 D、权益保障

1、政府是构建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主要体现在(ABC)。
A、推动相关立法,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B、通过财政投入等,体现社会保障的社会公平性
C、对社会保障承办主体和环节进行有力的调控、管理和监督
D、为社会保障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
2、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BC)。
A、社会保障的水平和规模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保障的水平和规模
C、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发展有反作用
D、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制度有反作用
3、社会保障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关系可以概括为(A B)。
A、社会保障制度本身采纳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B、社会保障弥补初次分配的不足
C、社会保障影响整个国家的初次收入分配比例
D、社会保障决定整个国家的初次收入分配方式
4、疾病风险的特点包括(ABCDE)。
A、不可预知性 B、复杂性 C、普遍性 D、偶然性 E、社会性
5、社会保险制度所独有的特色包括(ABCD)。
A、预防性 B、补偿性
C、储蓄性 D、多源性和互济性
6、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有(ABCDE)。
A、尊重本国的国情 B、追求长期稳定协调发展 C、健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D、努力追求社会化 E、对市场机制日益重视
7、社会保险基金主要包括(ABCDE)。
A、养老保险基金 B、失业保险基金 C、医疗保险基金
D、工伤保险基金 E、生育保险基金
8、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原则包括(ABCD)。
A、依法管理,规范运行 B、专款专用 C、收支分离 D、预算管理
9、按基金运营管理方式分类,可划分为(ABC)。
A、财政拨款形成的社会保障基金 B、强制性征缴形成的社会保障基金
C、多元组合形成的社会保障基金 D、自由捐赠形成的社会保障基金
10、社会保障基金的金融投资工具有( ABC )。
A、储蓄存款 B、债券 C、股票 D、外汇

1、社会保障需要先实现纵向公平,再实现横向公平。(×)
2、社会保障既有按劳分配的成分,又有按需分配的成分。(√)
3、税收与财政是政府干预收入分配的基本手段,财政分配是政府实现收入分配目标的基本途径。(√)
4、社会保险的举办主体是政府,资金来源由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面负担。(×)
5、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就保障水平来说社会救助处于最低层次,仅仅保障最低生活水平的需求。(√ )
6、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后防线。(×)
7、社会福利的普及化与高水平化,标志着社会保障进入了高级阶段。(√ )
8、以基金的用途或功能为依据,社会保障基金可以划分为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和社会福利基金。(×)
9、通过征税方式形成社会保障基金,是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惯常做法。(√ )
难易程度:容易
10、社会保险基金不同于社会救济基金,它的目的不是济贫,而是保障和维持社会成员一定的生活质量,因而是高层次的保障。( × )

1、结合社会救助相关知识谈如何看待“孙志刚”事件 p260
轰动一时的“孙志刚事件”,导致中国政府对社会救助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废止沿用多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代之以更加符合法治精神、体现人文关怀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可以结合社会救助的主体、目标、对象、法制化等角度来具体进行分析。

社会救助是一种政府或社会的行为。社会救助的对象是容易遭遇生活困境的社会脆弱群体。社会救助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
刚到广州工作的湖北青年孙志刚因为还没有办理暂住证,出门又没带身份证。在街头被带到派出所,随后被收容,三天后死在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验尸结果表明他死前曾遭到毒打。孙志刚为什么在有工作、有住处的情况下,仍然被当作三无人员收容?这一事件之所以出现,显示出我国多年来的老《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弊端。因为旧的制度有些违背宪法以及有关的法律,它限制了公民的人身自由。遣送显示了这一办法的强制性,因为中国有户籍制度,这些人必须哪里来回哪里去。但实际上,中国城市里的很多流浪和乞讨人员并没有人管,中国警方和收容部门更多的是拿收容制度来对付那些民工和流动人口。因为对这些人可以罚款,可以让他们掏钱办理暂住证,一句话,有利可图。这个办法是一项行政法规,虽然没有很高的法律权威,却事关公民人身自由。 孙志刚就是属于这一类,他并不属于社会救助的对象,只是有利可图,所以才被强制带到派出所,随后被收容。现在出台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代之以更加符合法治精神、体现人文关怀的制度。

(1)、孙志刚事件暴露出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存在一些弊端,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发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1982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新办法提出了全新的自愿救助的原则,取消了强制手段。强制收容遣送制度转化成为纯粹意义上的民政上的救助制度。这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一大进步。
(2)、尽管如此,我国社会救济制度尤其是《流动人员管理制度》仍存在转移漏洞,主要表现在:公民遭遇行政机关违法收容,人身自由、通信自由受到限制时,公民对违法行政的抗辩权、聘请律师权,并且流动人员管理工作程序处于高度封闭的执法环境中,由于立法严重滞后,全国各地缺乏统一的工作程序,往往呈现出混乱局面。然而行政执法主体的混乱和法律程序的缺席,严重加大了被收容遣送人员权益被侵害的风险,不受监督、制约的社会救济制度必然导致被肆意滥用。
因此,有必要明确规定救助的条件,明确出台相关法律,加大对社会救助的法律监督,才能有效地防止社会救助制度的变异,类似“孙志刚”事件的悲剧发生,才能从根本上避免。

⑶ 电大劳动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lo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提供()。D.劳动能力
2.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C.四川一农家女被广州一饭店录用为服务员而发生的关系
3.劳动法律关系的核心和实质是()。c.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4.工资法属于下列哪项劳动法律制度(). B.劳动标准法
5.在我国,就业训练中心是培训下列哪类人员的主要基地()C.失业人员
6.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按以下方式处理()。
B.用人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7.下列人员实行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有()。C.铁路巡检工_
8.根据有关规定,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探亲假时间为每年()。C.20天
9.《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D.24个月
lo.根据有关规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下列人员担任()。B.工会代表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国际劳工组织的组织机构主要有(ABD)。A.国际劳工大会B,理事会D.国际劳工局
2.以下属于劳动法凋整的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包括(.ABCE)。
A.劳动行政部门与用人单位之间田就业、培训等问题而发生的关系
B.劳动行政部门与职工之间因就业、培训等问题而发生的关系
C.工会组织与介业在执行劳动法过程中发生的关系E.社会养老保险关系
3.下列属于特殊就业群体的是(ABCDE)。
A.妇女B.残疾人C.未成年人D.少数民族人员E.退役军人
4.以下关于试用期的表述,正确的是(AB)。
A.试用期的约定不得超过6个月 B.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5.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参考的因素有(ABCD)。
A.劳动者本人最低生活费用B,劳动者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恬费用
C.社会平均工资水平D.劳动生产率
6.根据《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规定》的规定,女职工在月经期间禁忌从事的劳动包括(ACE)。
A.食品冷库及冷水等低温作业C.国家标准中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E.高空架线作业.
7.未满“周岁的少年儿童从事以下劳动,不视作童工(AB)。
A.参加家庭劳动B.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
8.根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的种类具体包括(ABC)。
A.行政处分B.经济处罚C.刑事制裁(或刑事处罚)
9.按照1993年实施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规定》的要求,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主要包括(BCDE)。
B.银行定期存款C.购买国库券D.购买国家银行发行的债券E.委托国家银行、国家信托投资公司放款
10.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争议应属于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受理范围的是(ABE).
A.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B.因企业开除、辞退违纪职工发生的争议E.因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劳动就业权,是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并且有劳动愿望的劳动者依法从事有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劳动权利。
2.下岗职工,是指由于用人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任何工作,在社会上没有再就业,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3.津贴,是对在特殊情况下工作的职工所付出的额外劳动消耗和生活费用进行合理补偿的附加劳动报酬和物质鼓励,是劳动报酬的一种补亢形式。
4.工作时间,是指依国家法律规定劳动者在一昼夜之内和一周之内用于完成本职工作的时间。
5.疾病保险,是指劳动者及其供养的亲属由于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后,在医疗和生活上获得物质帮助的—种社会保险制度。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简述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
特征:(1)劳动法上的劳动,一般是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全过程中的劳动。(3分)
(2>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有偿性劳动,它区别亍无偿的义务性劳动。(2分)
(3)劳动法上的劳动带有劳雇关系,或劳雇关系的劳动;区别于单个的家务劳动。(3分)
2.简述职业安全法律保障的特征。
(1)职业安全法律保障以保护劳动者人身安全为目的。(2分)在我国宪法和《劳动法》确立的劳动者的各项权利中,劳动者的生命权是最首要的权利,通过安全技术规程,督促企业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严格科学管理,使劳动者能够按照科学和安全的方法进行操作,以防止和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实现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的目的。(2分)
(2)职业安全法律保障是对各种劳动条件和生产设备的安全规定。(2分)
(3)职业安全法律保障具有突出的技术性特点。(2分)
五、论述题(14分)
试述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答题要点:
我国1982年在国家“七五计划”中提出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四项内容。(1分)社会保险,是指国家依法对遭遇劳动风险的职业劳动者,提供一定物质补偿和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2分)社会救济也称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遭遇意外事件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而处于生存困境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口使其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2分)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在保障全体社会成员享受基本生存权利的基础上,通过发屉福利事业,兴建公共福利设施等政策措施,逐步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2分)优抚安置又称为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军人或其家属提供生活救济、伤残抚恤、退伍安置及其他社会优待的保障制度。(2分)
社会保险属于社会保障的范畴,它同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共同构成了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体系。(3分)由于社会保险的适用范围是城镇职业劳动者,一般情况下,通过社会保险就能使大多数暂时遇到经济困难的社会成员获得基本生活保障,因此,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和支柱部分。(2分)
六、案例分析题(20分)
某化工厂在2002年8月招收了一批工人并与之签订了三年的劳动合同。合同履行开始后,化工厂只在开始的两个月按照合同约定给工人发了工资,之后一直拖欠工人工资达半年之久。工人多次请求发放工资,化工厂均以效益不好为由予以搪塞,同时却经常要求工人加班,使得每位工人的平均日工作时间达到了13小时,如果有工人不愿加班,就以所拖欠工资不予发放相威胁。
因为从事的是有化工产品的加工生产,化工厂又未向工人提供必要的卫生保护措施,致使许多工人患上了职业病,工人上医院就诊时发现,化工厂并未按照合同上的承诺,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
为此,工人们组织起来,推选代表准备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被化工厂得知后,派人对职工代表进行威胁和殴打。
试分析:
化工厂的上述行为侵害了劳动者的哪些权利,请一一列举。
答题要点:
化工厂的行为侵害了工人的下列权利:
1.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2分)包括报酬请求权和报酬支配权。(1分)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1分)
2.获得休息休假的权利。(2分)休息权是宪法规定的基本劳动权。国家规定了每天8小时,每周40小时的工作时间制度,同时规定了休息休假制度,对于延长工作时间的,要求必须出于劳动者自愿,并做出了相应的限制规定。(2分)
3.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2分)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2分)
4.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2分)用人单位应当技照合同的约定,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保证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2分)
5.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2分)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明确了劳动者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主动地位和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平等地位。(2分)

⑷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内容简介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在内容上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尝试对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基础理论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司法实践,全面系统阐释我国目前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各项具体制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关注我国及域外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最新发展,所述案例包括2008年适用《劳动合同法》裁判的最新典型案例,同时力求严谨,强调资料的准确性。《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在正文之外设置了“理论探讨”、“案例分析”、“资料链接”等栏目,分别进行重要理论的深入研究、典型案例的阐述和分析、相关资料的介绍,同时适当使用图表,以使《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在形式上生动而不平板。

⑸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课程讲什么内容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是法学学科重要的部门法。本课程内容分为劳动法和社会保版障法两大部分权。劳动法部分主要讲解劳动法的基本知识和原则,劳动者在就业中、用人单位在招工中应当遵守的法律规定,劳动合同在订立中应当注意的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合同的法律责任。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工资的内容、工资支付中引发劳动争议的问题,事故的预防和责任及处理方式。职业病的责任承担女工的“四期”保护及其相关待遇。劳动争议处理的一般程序,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应当注意的事项。社会保障法部分主要讲解学习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和意义,了解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的内容,重点讲解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法律制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能够胜任司法实践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事务。

⑹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内容

法律分析: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有关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法律。劳动合同法、工会法以及失业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及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等。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分为劳动法、社会保障法和法律救济三部分,共三编二十一章,系统地论述了劳动法基础理论、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劳动法主体、促进就业和职业培训、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劳务派遣和非全目制用工、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职工民主管理、社会保障法基础理论、社会保障法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保障法主体、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保障监督、劳动保障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随着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和实施,以及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我国的劳动与社会保障立法不断完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力求使学生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基本法律问题,全面反映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现状和最新发展,并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对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阐述与分析。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热点内容
中级会计师经济法目录6 发布:2024-11-17 22:37:33 浏览:943
农村分单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7 22:04:46 浏览:941
交大经济法第四次作业 发布:2024-11-17 21:12:11 浏览:748
实体法学派 发布:2024-11-17 20:45:53 浏览:462
安徽律师培训 发布:2024-11-17 18:53:19 浏览:779
鞍山法院在哪里 发布:2024-11-17 17:58:50 浏览:25
国际经济法的关系 发布:2024-11-17 17:41:28 浏览:580
泗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联系方式 发布:2024-11-17 17:29:13 浏览:726
数理法学 发布:2024-11-17 17:24:24 浏览: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发布:2024-11-17 17:05:49 浏览: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