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
Ⅰ 依法治国的核心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一、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是一种治国思想体系、原则体系和制度体系的总成,包含有丰富的内容。其中,宪法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宪法是法治的标志,没有宪法,就没有法治。
(1)宪法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2)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部首侵犯,而宪法则是公民的权利保障书。
(3)"法律至上"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但是没有"宪法至上","法律至上"就难以实现。
二、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扩展阅读: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原因:
历史教训
依法治国是对新中国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结果:建国以后,中国民主和法制建设一度有过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左”的指导思想,而使民主法制建设的良好势头急转直下,最终酿成十年“文革”的历史性悲剧。
“文革”的教训极为惨痛和深刻。邓小平同志在回答外国记者如何避免类似“文革”那样的错误时说:“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发展需要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国家民主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实行依法治国,必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牢固树立法制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坚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实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民主化与法治化。
问题挑战
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
2、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
3、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
这些问题,违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Ⅱ 为什么要实行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扩展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法治建设新成就:
第一,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党的法治理论和法治纲领提升到新高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开创了治国理政新篇章。
第二,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光荣任务,大手笔勾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愿景。
第三,强调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创新立法体制机制,实现立法民主化和科学化。
第四,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经济社会建设坚持民生优先、以人民为中心,形成并持续优化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依法行政稳步展开,探索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为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夯实基础。
第六,司法改革不断深化,在推进司法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司法职业制度和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防止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维护司法权威、健全司法权运行机制等方面都有重要举措。
第七,借鉴吸收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推进法学教育教学改革,扩大法治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队伍。
第八,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另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科学系统地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工作布局和重点任务,这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突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全面依法治国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Ⅲ 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出现不适应不符合问题有哪些
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1、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我国法治建设新纪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还通过全国人大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组织法、法院和检察院组织法等一系列法律。
2、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这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我们党形成的推进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新理念。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有法可依,是新时期我国法治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也是新时期立法工作的一个基本目标。
我国法治建设出现不适应不符合问题:
1、中国历史缺乏法治传统,权力大于法律
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历史,有人治而无法治,有律法而无律政,重权力而轻权利,有法理精华而无法治精神。法家思想源远流长,甚至在独尊儒学以后,国家治理仍然是“外儒内法”。
2、中国社会缺乏法治需求,关系大于公正
需求引导供给,供给刺激需求。在关系大于公正,人情面子压倒一切的社会现实中,法治需求长期不足,导致法治供给萎缩;法治供给萎缩,反过来又不能有效刺激法治需求,形成恶性循环。
(3)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扩展阅读:
中国法治建设要走自己的路:
从历史经验来看,走自己的路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必然选择。近代以来,中国一直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的法律理论与法律制度。但无论是清末的改良立宪方案还是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方案,在中国都出现了“水土不服”,都没能取得成功。可见,法治建设如果严重脱离中国实际,必然导致失败。
从国外实践来看,走自己的路是我国法治建设的明智之举。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存在两大法系,即以法、德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和以英、美为代表的普通法系。这两大法系在法典编纂、法律适用技术以及诉讼程序等诸多方面都呈现较大的不同。
Ⅳ 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依法治国,是发展来社会主源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制经济。
2、只有实行依法治国,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3、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4、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Ⅳ 当前在依法治国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是什么
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版观权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违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Ⅵ 请问什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内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容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
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面对的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6)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扩展阅读: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根本保证。
网络-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