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马工程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ppt

马工程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ppt

发布时间: 2023-07-05 15:02:00

Ⅰ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课程讲什么内容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是法学学科重要的部门法。本课程内容分为劳动法和社会保版障法两大部分权。劳动法部分主要讲解劳动法的基本知识和原则,劳动者在就业中、用人单位在招工中应当遵守的法律规定,劳动合同在订立中应当注意的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合同的法律责任。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工资的内容、工资支付中引发劳动争议的问题,事故的预防和责任及处理方式。职业病的责任承担女工的“四期”保护及其相关待遇。劳动争议处理的一般程序,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应当注意的事项。社会保障法部分主要讲解学习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和意义,了解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的内容,重点讲解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法律制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能够胜任司法实践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事务。

Ⅱ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讲的是什么

劳动法是调整有关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紧密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社会保障法是调整有关社会保障和福利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和运用范围①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包括特定的劳动关系及与特定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特定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关系的特定部分。这种特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限于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二是这种劳动只限于基于劳动合同义务所为的职业性的有偿劳动。

.与特定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劳动行政管理关系。如国家有关机关与雇员和雇主之间因安置就业、组织培训、招收、调配等问题而发生的关系。

执行劳动保险方面的关系。国家劳动保障管理机构与雇员和雇主之间由于执行劳动保险法规而发生的关系。

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关系。有关的国家机关和机构与雇员和雇主之间由于调解、仲裁和审理劳动争议而发生的关系。

监督劳动法律执行方面的关系。国家有关机关与雇员和雇主之间由于监督、检查劳动法律的贯彻执行而发生的关系。

工会组织、工会会员与国家机关或与雇主之间由于开展工会活动以及代表会员为维护会员利益开展斗争而发生的关系。

综上所述,劳动法是调整特定劳动关系以及与特定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②劳动法的运用范围。

劳动法运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本法执行。

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和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为:以国家保险为主体的公共保险领域中的社会关系,即公共保险领域的社会关系,雇主补充保险领域的社会关系和个人储蓄保险领域的社会关系。

社会保障法包括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和社会福利法三部分。社会救助法是调整社会救助关系的法律规范。社会救助关系是在国家、社会团体和受益人之间,因社会救助费用、义务和服务项目的实施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社会福利法是调整社会福利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社会福利关系是在国家、社会团体和受益人之间,因社会福利费用的提供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立及管理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社会保险法是调整以国家公共保险为主体的多支柱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法律关系主体涉及不同类型的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受益人。

Ⅲ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内容简介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在内容上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尝试对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基础理论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司法实践,全面系统阐释我国目前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各项具体制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关注我国及域外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最新发展,所述案例包括2008年适用《劳动合同法》裁判的最新典型案例,同时力求严谨,强调资料的准确性。《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在正文之外设置了“理论探讨”、“案例分析”、“资料链接”等栏目,分别进行重要理论的深入研究、典型案例的阐述和分析、相关资料的介绍,同时适当使用图表,以使《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在形式上生动而不平板。

Ⅳ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规范与应用岳宗福》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规范与应用岳宗福》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SZWkCM88ty9pb1_phwjJUQ

?pwd=5n69 提取码:5n69

简介:本教材共分16章。章是全书的基础,概括介绍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其余内容分为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两大部分。在劳动法部分,主要基于我国现行劳动法的章次安排和已经颁行的相关立法,适当借鉴了历目前关于劳动法典草案的编纂设计,由劳动就业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基准法、劳动保护法、劳动争议法、劳动组织法、集体合同法、民主参与法、劳动监察法等组成。在社会保障法部分,由于我国尚未出台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且关于社会保障内涵的理解莫衷一是,所以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尽量兼顾实务部分与学界的“共识”,由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军人保障法、住房保障法等组成。本书关于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理论叙述力求简明扼要,而对于我国现行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规范解读和实务应用则力求细致入微。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社会工作等专业学生学习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教材,也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相关实务部门提供了一本兼顾理论与实务的实用教程,同时也为每位公民了解和维护自身劳动及社会保障权益提供了推荐的法律规范与应用指南。

Ⅳ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联系区别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劳动者以及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利,那么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联系区别是什么,关于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为我整理了关于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联系区别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运租的联系区别
劳如吵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有关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法律。《劳动合同法》、《工会法》以及《失业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及《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等。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联系
1、社会保障法是在劳动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在社会保险领域存在交叉。
3、社会保障法对劳动法功能的发挥有补充和促进的作用,首先社会保障法为劳动者的权益提供了更有利的保障;其次,社会保障法为劳动关系的延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区别
1、调整对象: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法调整国家、用人单位、公民(劳动者)、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因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发生的关系。
2、法律部门:在中央,设有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在地方上,各级政府都设有处理劳动与社会保障问题的行政机关或具体工作部门。
3、关系的主体: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或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公务员、军人等不适用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的主体包括国家、用人单位、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和公民(劳动者)。
4、立法目的:劳动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协调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障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社会全体成员在遭受各种意外和风险时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安全。
5、解决程序:社会保障法引发的劳动争议,由于具有某些私法关系的特点,主要适用民事程序来解决;劳动法争议引发的争议,由于具有较强的公法性,应主要采用行政诉讼程序。
劳动者权利
(1)平等就业的权利。《劳动法》规定,凡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即劳动者拥有劳动就业权。劳动就业权是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参加社会劳动的切实保证按劳取酬的权利。公民的劳动就业权是公民享有其他各项权利的基础。如果公民的劳动就业权不能实现,其他一切权利也就推动了基础。
(2)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自身的素质、能力、志趣和爱好,以及市场信息等选择适合自己才能、爱好的职业,即劳动者拥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选择职业的权利有利于劳动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既是劳动者劳动权利的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
(3)取得劳动薪酬的权利。《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依照劳动合同及国家有关法律取得劳动薪酬。获取劳动薪酬的权利是劳动者持续行使劳动权不可少的物质保证。
(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这是对劳动者在劳动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及享受劳动权利的最直接的保护。
(5)享有休息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为此,国家规定了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
(6)享有社会保险的福利渣悄侍的权利。为了给劳动者患疾病时和年老时提供保障,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即劳动者享有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在内的劳动保险和福利。社会保险和福利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一种客观需要。
(7)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所谓受教育既包括受普通教育,也包括受职业教育。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是劳动者实现劳动权的基础条件,因为劳动者要实现自己的劳动权,必须拥有一定的职业技能,而要获得这些职业技能,就必须获得专门的职业培训。
(8)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劳动法》规定,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即劳动者享有依法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仲裁委员会和法院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的权利。其中,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用人单位、工会和职工代表组成,劳动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的代表、同级工会、用人单位代表组成。
(9)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包括:依法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包括: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依法享有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劳动者依法享有参加社会义务劳动的权利,从事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权利,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拒绝执行的权利,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举报和控告的权利,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等。
综合上面的介绍,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既有很大区别,也有相应的联系。相信大家看了上面介绍后,对于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Ⅵ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内容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有关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法律。劳动合同法、工会法以及失业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及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等。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分为劳动法、社会保障法和法律救济三部分,共三编二十一章,系统地论述了劳动法基础理论、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劳动法主体、促进就业和职业培训、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劳务派遣和非全目制用工、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职工民主管理、社会保障法基础理论、社会保障法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保障法主体、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保障监督、劳动保障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随着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和实施,以及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我国的劳动与社会保障立法不断完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力求使学生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基本法律问题,全面反映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现状和最新发展,并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对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阐述与分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Ⅶ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关系

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稳定社会和安邦兴国的根本大计,是一件“关乎国运、惠及子孙”的大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虽然人们都认识到了社会保障在社会层面的重要性,而对其法律层面的认识还不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本文对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与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企业的优胜劣汰和职工的下岗、失业已成为一种经常发生的社会经济现象,妥善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问题,是推进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一、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简介

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障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而劳动法是调整劳动者与资本所以者之间社会关系的法律制度。

1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共性

社会保障法与劳动法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而且社会保障法是在劳动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便是德国俾斯麦颁布的社会保障法典,也是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存状况为基本动因的。

2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区别

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法调整国家、用人单位、公民(劳动者)、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因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发生的关系。

3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所涉及的对象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或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公务员、军人等不适用劳动法),而社会保障法的主体包括国家、用人单位、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和公民(劳动者)。

社会保障的对象应当是该社会的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那些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需要某些特殊帮助的人。同时,社会保障也对社会成员中的特殊对象给予特殊帮助。社会保障的特殊对象主要包括因退休、失业、患病、伤残、生育等造成的失去或中断收入来源而需要社会特殊帮助者。这些成员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与竞争能力,使收入中断、减少或丧失而影响了基本生活,从而得到社会给予的特殊保障。

二、国家该退位的地方应当退位

在劳动法的调整上,我国长期来存在的问题是行政因素过重,在改革过程中虽有较大的改进,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国家仍需进一步退位。目前,劳动关系中还存有大量的行政审查,例如:在劳动关系建立时一些地方执行强制鉴证,招、退工的行政审查程序;在劳动报酬中实行的工资总额管制;在特殊工时中实行的行政审批等等,使劳动关系建立与运行中融入大量行政因脊销闭素。劳动关系的产生、结束与运行不应当是三方关系,而只应当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双方关系。尤其要突破的是国家为了行政管理的方便,规定每个劳动者只能建立一种劳动关系的观念。

当着现实逻辑与观念逻辑发生冲突时,需要重新审视的恰恰是观念的逻辑。“一个劳动者只能形成一种劳动关系”这种观点在计划经济时代无疑是恰当的。在那时,一个劳动者出现了多重劳动关系,国家将很难进行统一的管理。今天,当着劳动力通过市场来进行配置,为了使人尽其才,一个人存在多重劳动关系恰恰是一种常态。正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对“一个劳动者只能形成斗扮一种劳动关系”的观念进行全方位的突破。

允许一个劳动者同时建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劳动关系,对我国的劳动管理和社会保障制度会带来有益的影响。在用工管理方面,应当允许一个劳动者同两个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当然两单位工作时间总和不应超过现行的工时制度;在工资管理方面,各地在公布和调整最低工资时,应同时公布月最低工资标准和时最低工资标准,如果一个职工每天在甲乙各工作四小时的话,甲单位或乙单位都只按月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五十来执行;在社会保障方面,缴费关系应当与工资关系挂钩,以养老保险为例,每个劳动者固然只能有一个个人帐户,但应要求多个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工资的一定比例向这一劳动者的个人帐户樱裂缴纳养老保险费,从而保障劳动者的利益。

Ⅷ 社会保障法与劳动法之间有何联系

社会保障法和劳动法的关系: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在社会保险领域存在交叉;社会保障法是在劳动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保障法为劳动者的权益提供了更有利的保障,为劳动关系的延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劳动法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的。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社会保险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是一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对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劳动法和社会保险法应当是处于平等地位的法,不存在从属关系。具体来说劳动法和社会保险法主要存在以下区别:
(一)劳动法主要调整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保险法主要调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及政府这三方面的关系。
(二)社会保险法的调整对象大于劳动法中的“劳动者”。劳动法保护的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险法应具有全民性,不仅包括“劳动者”还应包括企业的董事长、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个人独资企业的出资等劳动法上所谓的“资方”;而且还应该包括公务员。因此,社会保险法的调整对象大于劳动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一条 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热点内容
法官司法廉洁 发布:2025-01-11 12:41:40 浏览:318
经济法基础课程感想 发布:2025-01-11 12:38:36 浏览:715
经济法个人结算账户 发布:2025-01-11 11:51:29 浏览:226
月工作天数劳动法 发布:2025-01-11 11:22:39 浏览:454
依法治国与维稳 发布:2025-01-11 11:22:37 浏览:240
一元麻将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1 10:51:36 浏览:808
经济法专业可以兼学民商法专业吗 发布:2025-01-11 10:36:34 浏览:600
劳动法的发展 发布:2025-01-11 09:41:38 浏览:404
乌兰察布市中级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1 09:29:57 浏览:349
电影辩护人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1-11 09:27:57 浏览: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