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终止制度
❶ 新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的终止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解析】本条是关于劳动合同终止的规定。
在法学理论上,所谓劳动合同终止是指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依法被消灭,即劳动关系由于一定法律事实的出现而终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原有的权利义务不再存在。但是,劳动合同终止,原有的权利义务不再存在,并不是说劳动合同终止之前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而是说合同终止之后,双方不再执行原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事项,如用人单位在合同终止前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合同终止后劳动者仍可依法请求法律救济。
我国 合同法 上合同终止包括合同解除的情形,我国 劳动法 学界也一直对劳动合同终止与解除的关系存在争议,有并列说和包容说两种观点。1994年劳动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显然,劳动法确立了劳动合同终止与解除的并列说。考虑到劳动合同终止与解除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同,劳动合同法延续了劳动法并列说的做法:第一,阶段不同,劳动合同终止是劳动合同关系的自然结束,而解除是劳动合同关系的提前结束。第二,结束劳动关系的条件都有约定条件和法定条件,但具体内容不同。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中,约定条件主要是合同期满的情形,而法定条件主要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主体资格的消灭。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中,约定条件主要是协商一致解除合同情形,而法定条件是一些违法违纪违规等行为。第三,预见性不同,劳动合同终止一般是可以预见的,特别是劳动合同期满终止的,而劳动合同解除一般不可预见。第四,适用原则不同,劳动合同终止受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程度多一点,一般遵循民法的原则和精神,而解除受法律约束的程度较高,更多的体现社会法的性质和国家公权力的介人,体现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
实践中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比较多,而劳动法仅规定了两类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包括劳动合同期满和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显然过于简单。因此劳动合同法在制定过程中借鉴了各地方立法中有关劳动合同终止情形的具体规定,对劳动合同终止情形做了进一步细化:
一、劳动合同期满
这主要适用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两种情形。劳动合同期满,除依法续订劳动合同的和依法应延期的以外,劳动合同自然终止,双方权利义务结束。根据劳动保障部的规定,劳动合同的终止时间,应当以劳动合同期限最后一日的二十四时为准。
实践中,对于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但也未办理终止或者续订劳动合同的,该如何处理?对此,1996年,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劳部发[1996]354号)中规定,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期满后,因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未办理终止或续订手续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视为续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及时与劳动者协商合同期限,办理续订手续。由此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2001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关于对事实劳动关系解除是否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问题的复函》中规定,在上述情形下,“终止”是指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的是一种事实的劳动关系,而不等于双方按照原劳动合同约定的期限续签了一个新的劳动合同。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应认定为终止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上述的规定和司法解释,有其合理性,但对劳动者的保护显然弱了一点。根据本法,该种情形下的劳动者可以得到进一步的保护。按照本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期满自然终止,原劳动合同消灭。如果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应视为一个新劳动合同的开始。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者要增强劳动合同意识,主动提出续订劳动合同。.考虑到用人单位续签劳动合同的实际情况,以及在这种情形下劳动者也有一定责任,所以可依照本法第十条的规定,在前一劳动合同终止之日后劳动者提供劳动的第一天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否则用人单位就要承担本法第十四条第四款、第八十二条的法律责任。至于后一劳动合同的内容,除了期限,应视为与原劳动合同一致。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无到有,现还处于改革过程中。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要求企业逐步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1994年劳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一)退休;(二)患病、负伤;(三)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四)失业;(五)生育。……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法律、法规规定。……”劳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的五类保险待遇分别是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五大类。在劳动者退休的情况下,可以享受基本养老保险。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规定职工到达法定离退休年龄,凡个人缴费累计满15年,或本办法实施前参加工作连续工龄(包括缴费年限)满10年的人员,均可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月领取养老金。1997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规定本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本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个人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按照新老办法平衡衔接、待遇水平基本平衡等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确定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从养老保险基金中解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我国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条件大致有两个,一是劳动者已退休,二是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或者个人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
从1951年开始,我国政府机关、城镇企业和事业单位便实行了退休制度。根据有关政策和法律规定,职工达到退休年龄(男60岁,女50岁,女干部55岁)、工龄年限(连续工龄满10年)和身体健康状况的条件,即可以申请退休。从批准退休的第二个月开始,停发工资,按照工龄及其他条件支付个人工资一定比例的退休金,直至退休人员死亡。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解释(劳社厅函[2001]125号),“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正常退休年龄,即“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
按照现行有关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和实际做法,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是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的前提,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基本上可以涵盖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情形。同时,退休制度主要发生在国有企业中,面比较窄,而且现在退休情况比较复杂,有正常退休、提前退休、内退等,因此本条并没有以退休为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之一。如果劳动者达到了退休年龄但并没有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除国家另有规定的外,其劳动合同并不终止。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
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第二十条规定,公民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第二十三条规定,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1)下落不明满四年的;(2)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二年的。在民事领域中,公民死亡、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的,将丧失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在劳动领域中,公民死亡、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的,劳动合同签订一方主体资格消灭,客观上丧失提供劳动的可能,之前签订的劳动合同因为缺乏一方主体而归于消灭,属于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之一。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
企业破产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本法规定宣告债务人破产的,应当自裁定做出之日起五日内送达债务人和管理人,自裁定做出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已知债权人,并予以公告。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管理人应当自破产程序终结之日起十日内,持人民法院终结破产程序的裁定,向破产人的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一旦被依法宣告破产,就进人破产清算程序,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即将归于消灭,因此用人单位一旦进人被依法宣告破产的阶段,意味着劳动合同一方主体资格必然消灭,劳动合同归于终止。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
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1)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2)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3)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4)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5)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三条的规定予以解散。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解散是指已经成立的公司,因公司章程或者法定事由出现而停止公司的经营活动,开始公司的清算,使公司法人资格消灭的法律行为。由于公司解散将会导致公司法人归于消灭,因此,在公司解散的情况下,劳动合同由于缺乏一方主体,而归于终止。考虑到与后面条文中有关经济补偿规定的衔接,因此本项仅规定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劳动合同终止。
所谓吊销营业执照,是指剥夺用人单位已经取得的营业执照,使其丧失继续从事生产或者经营的资格。所谓责令关闭,是指行为人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被行政机关做出了停止生产或者经营的处罚决定,从而停止生产或者经营。所谓被撤销,是指由行政机关撤销有瑕疵的公司登记。用人单位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已经不能进行生产或者经营,应当解散,以该用人单位为一方的劳动合同终止。所谓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是指在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或者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或者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的情形下,用人单位提前于公司章程规定的公司终止时间而解散公司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有关劳动终止的情形,除了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五种情形外,可由法律、行政法规做出规定。考虑到保持整个劳动合同终止制度的统一性和劳动合同终止并没有地方独特性等情况,劳动合同法并没有授权地方性法规创设劳动合同终止制度。
❷ 劳动合同的法定终止条件是什么
法律分析: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定情形包括以下几种:
1、劳动合同期满
劳动合同期满是劳动合同终止的最主要形式,适用于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 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一旦约定的期限届满或工作任务完成,劳动合同通常都自然终止。
2、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由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已经通过养老保险制度得到保障,劳动者不再具备劳动合同意义上的主体资格,因此劳动合同自然终止。只要劳动者依法享受了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合同即行终止。
3、劳动者死亡、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
死亡,意味着劳动者作为自然人从主体上的消灭。宣告死亡,是公民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该公民死亡的民事法律制度。宣告失踪,是公民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宣告其失踪并对其财产实行代管的法律制度。当劳动者死亡、因下落不明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后,最为民事主体和劳动关系当事人,无法再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自然也不能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当然终止。
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
破产,指当债务人的全部资产不足以清偿到期债务时, 债权人通过一定程序将债务人的全部资产供其平均受偿,从而使债务人免除不能清偿的其他债务,并由人民法院宣告破产解散。吊销营业执照是登记主管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企业法人违反规定实施的一行政处罚,对企业法人而言,吊销营业执照就意味着其法人资格被强行剥夺,法人资格也就随之消亡。用人单位被责令关闭,是指合法建立的公司或企业在存续过程中,未能一贯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被有关政府部门依法查处。用人单位被撤销是指企业未经合法程序成立、或者形式合法但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实体现定,被政府部门发现后受到查处。按照《民法通则》、《公司法》以及《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企业被依法宣告破产、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被撤销,意味着企业的法人资格已被剥夺,表明此时企业已无法按照劳动合同履行其权利合义务,只能终止劳动合同。
5、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
因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等原因,用人单位提前解散的,其法人资格便不复存在,必须终止一切经营和与经营有关活动,原有的债权债务包括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关系,也随主体资格的消亡而消灭。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终止
法律规定不可能包含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所有现象,因此,《劳动合同法》将这一规定作为兜底条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❸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双方的义务
第五十条 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双方的义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盯罩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解读】
本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
劳动者离职的时候,用人单位应该给劳动者开具离职证明,离职证明的用途有两个:
第一个用途是拿着离职证明去办理失业登记,领取失业金。失业金的领取条件规定在《失业保险条例》的第十四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一)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三)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按照规定同时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办理失业登记的时候,是一定要有离职证明的,这是证明你已经失业的一个重要材料。
第二个用途是跳槽到一家新的单位的时候,出具这个离职证明,能给那家新的单位吃个定心丸。劳动者跳槽入职新单位的时候,新单位往往会要求你提供一纸离职证明,让你自己证明你已和原单位再无任何瓜葛,这种做法的依据源于《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劳部发[1996]354号)的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职工时应查验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以及其他能证明该职工与任何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的凭证,方可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因为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于新的用人单位来说是有风险的,《劳动合同法》的第九十一条有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个离职证明,就是用来证明你已经和原单位“一刀凯尺闹两断”,不会给新单位带来风险的。
那离职证明要怎么写呢?这个网上一般都会有模板,照着模板改来用就行了。不过应当注意的是,《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对离职证明也给出了一定的法律要求:“用人单位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应当写明劳动合同期限、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日期、工作岗位、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不管网上的模板如何,单位出具的离职证明都要包含上述内容。
另外,实践中如果用人单位出于公报私仇或泄愤的目的,在离职证明上书写对劳动者的负面道德评价、负面工作评价、人身诋毁等负面信息,开具这种“污点离职证明”,是否合法呢?
答:一般认为不合法,因为这不符合离职证明的功能,离职证明只作证明离职用,并不是、也不应该成为用人单位评价劳动者的手段,如果劳动者遭遇了此种情形,也可以通过仲裁、诉讼等手段,要求用人重新出具合法的离职证明。
例如,无讼案例《陈某贤、汇丰环球客户服务(广东)有限公司劳动争议二审民事判决书》(2017粤01民终9895号)的“本院认为”部分即写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应当写明劳动合同期限、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日期、工作岗位、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从上述引用条文可知,用人单位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仅限于写明劳动合同期限、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日期、工作岗位、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并未包括解除劳动关系的原因或涉及劳动者能力、品行等情况的描述。汇丰公司向陈某贤出具的《离职证明》载明双方劳动关系解除原因不符合上述规定,汇丰公司应严格按照上述条文的规定向陈某贤重新出具劳动合同解除的证明。”
虽然说开离职证明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但是如果用人单位拖延不开,作为劳动者应该怎么办呢?很简单,直接去找当地的劳动监察,让他们帮你要就行了。法律依据是《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九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本条第一款还规定,用人单位应困汪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这么规定是为了避免原用人单位扣押档案或者不配合转移社保。
如果原单位扣押档案,直接去找当地的劳动监察,让他们帮你要就行了。法律依据是《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如果用人单位拒绝办理社保转移,除了向当地社保局、劳动监察投诉外,还可以通过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见文末案例)。
本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虽然法条上明明白白的写着,办理工作交接是劳动者的法定义务,但是当前员工流动比较大,“闪辞”的现象也不少见,甚至还有一些劳动者直接不告而别,这时候用人单位应该如何处理呢?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已在本书解读本法第三十七条时做过详细解读,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本款规定,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这是一句容易引起歧义的话,问题来了:办理工作交接,是不是发放经济补偿金的前置条件?如果劳动者拒绝或者拖延办理工作交接的,用人单位可不可以扣下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直到办完工作交接时再发?
事实上,实践中在劳动者不办理工作交接时,用人单位如以劳动者未办理工作交接为由主张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比较难胜诉。要么是因为“证据不足,无法证明劳动者未办理工作交接”被法院驳回,要么是因为法院对本款做出了一些不利于用人单位的解释。
例如,无讼案例《尹悦与上海七斗星商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南京福建路分公司、南京如家和美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劳动争议二审民事裁定书》(2016苏01民终7766号)的“本院认为”部分即写道:“本案争议焦点涉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理解,该条款规定‘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该款规定了劳动者有按照双方约定,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办理工作交接的义务,同时也规定了用人单位在办理交接手续时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义务,但该款并未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办理工作交接手续作为用人单位履行给付经济补偿义务的前提条件加以规定,故上诉人以未办理工作交接作为拒付经济补偿的理由,缺乏法律依据。”
再例如,《广州彩熠灯光有限公司与周进劳动争议二审民事判决书》(2015穗中法民一终字第1694号)的“本院认为”部分也写道:“《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只是对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时间进行了规定,并未规定以劳动者办理工作交接手续作为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前提条件。故上诉人以被上诉人未办理工作交接为由,主张无需向被上诉人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理由,缺乏法律依据,本院依法不予支持。”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裁判倾向?笔者的个人猜想是,也许法院认为,如果将办理工作交接作为发放经济补偿金的前置条件,可能会导致用人单位给劳动者设置一些难以完成的工作交接条件(例如收回坏账、带熟新人、完成业绩等),从而逃避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
本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备给谁查?一般是备给劳动行政部门巡视走访的时候查。另外还有可能因为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之后一段时间内,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如果发生了劳动争议(例如竞业限制纠纷),也可以留着用于取证。
【案例】
楼良峰于1994年7月入职威特公司,2005年10月1日,双方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2010年4月16日,楼良峰向威特公司提交病休报告,威特公司同意其病休申请。2010年5月,楼良峰通过国内特快邮件方式向威特公司邮寄了辞职申请,威特公司以楼良峰经办业务应收款项未收回,不同意其辞职申请,并继续为其缴纳社保。
随后,楼良峰向海南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确认楼良峰已与威特公司双方劳动关系已解除,请求威特公司向楼良峰出具解除劳动关系的书面证明,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仲裁作出《不予受理案件通知书》,楼良峰遂起诉至海口市秀英区人民法院。
楼良峰诉称:“威特公司恶意为自己继续缴纳社保,是持续侵害自己的自主择业权的行为,应停止侵权,为自己出具解除劳动关系的书面证明,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威特公司辩称:“楼良峰未办理工作交接,双方劳动关系未解除,不能为楼良峰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及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第一款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可见,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及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的条件,是双方劳动关系的解除或者终止。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出具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及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是其与劳动者劳动合同解除后应履行的附随义务,用人单位不得为履行这一义务设定任何附加条件。虽然《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应当办理工作交接,但用人单位办理转移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并不要求以劳动者办理工作交接为前提条件。如果楼良峰存在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与威特公司办理工作交接手续给威特公司造成实际损失的,威特公司可以另行向楼良峰主张赔偿。因此,威特公司以楼良峰未办理工作交接为由,主张双方劳动关系未解除、不能为楼良峰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及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的意见,本院不予采纳。”
威特公司不服,上诉至二审法院,二审法院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案例改编自无讼案例《楼良峰与海南威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上诉案》(2012海中法民一终字第1098号)】
❹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劳动合同的终止
第四十四条 劳动合同的终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解读】
本条规定的是劳动合同的终止。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因出现某种法定的事实,导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形成的劳动关系自动归于消灭。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并不一样。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主动解除行为,使劳动合同归于消灭。劳动合同的解除是主动、提前结束(最常见的原因是劳动者辞职或用人单位辞退员工),劳动合同的终止是自然结束(最常见的原因是是劳动合同到期)。
本条规定,当六种情形(法律事实)出现的时候,劳动合同终止。
那么问题来了,除了这六种法律事实以外,用人单位能不能自行和劳动者约定其他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例如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能不能约定“天气转凉劳动合同就终止”或者“三个月一考核,考核不通过劳动合同就终止”?
答:不能。因为《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已经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得在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余樱的劳动合同终止情形之外,约定其他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也就是说,本条规定的这六种劳动合同的终止情形,是法定的、仅有的情形,除了本条的六种情况外,再无其他的约定例外。
例如无讼案例《上诉人深圳市川××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与被上诉人李某某追索劳动报酬及经济补偿金纠纷一案民事判决书》(2010深中法民六终字第3427号)的“本院认为”部分即写道:“川××公司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每年甲方单位有两次民主评议,如乙方两次评议均未通过(通过的标准为80分)则被淘汰,合同即终止,甲方不须向乙方支付任何费用。’该规定违反了《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的禁止性规定,应属无效。故川××公司以李某某经民主评议而被淘汰为由终止劳动合同没有法律依据,属于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规定,应向李某某支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终止的六种情形,分别如下:
第一种,劳动合同期满的。
这是最常见的劳动合同终止的原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有明确的起止时间,终止时间到了,劳动合同就终止。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工作任务的结束之日,便是劳动合同的终止之日。
通常而言,劳动合同期满的时候,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都会面临续签与否的选择。
如果续签,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合同期满后的合理期限(一个月)内续签完毕。那如果用人单位没有续签劳动合同,却继续使用劳动者的,其效力应该如何认定?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视为【1】亏启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也就是说,劳动合同期限到了,又不续签劳动合同的,就按原条件继续履行,不能降低工资待遇和劳动条件。当然,“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不代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已经签了书面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不在合理期限内(一个月)进行及时补签书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则有可能会面临承担二倍工资赔偿的风险(案例详见本书对本法第十条解读一文中的文末引用的《贵港市竖空丛华晨运输有限公司与吴敬才劳动争议二审民事判决书》(2015贵民二终字第364号)一案)。
如果不续签,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五)项规定,用人单位可能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分以下几种情况:1.如果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但是劳动者自己不愿意续签的,可以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2.如果用人单位降低了劳动合同约定条件,劳动者不愿意续签的,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3.劳动者愿意续签,但用人单位不想续签的,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实践中,在劳动者劳动合同期满时,用人单位可以向劳动者下发《续签劳动合同通知》,通知书上叙明“XX劳动者:你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将于X年X月X日到期,本公司同意以维持/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为前提与你续订劳动合同,请你在收悉本《通知》后及时回函告知是否同意续签,如同意续签,请于X年X月X日前回公司办理劳动合同续签相关手续”。这样做有利于证据收集。这里要注意,《续签劳动合同通知》中一定要将“公司同意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的意思表示表达清楚,否则可能会出现下述案例中劳动者“反咬一口”的情况。
例如无讼案例《成都市蓉城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周林劳动争议二审民事判决书》(2017川01民终3441号)的“本院认为”部分即写道:“根据查明事实,相关《续签劳动合同通知》确有周林签字,但该通知仅有“你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将于2016年4月29日到期,请于2016年4月29日前回公司办理合同续签相关手续”的内容。也即,根据该通知内容,仅能证明蓉城出租车公司就续签劳动合同通知了周林这一事实,并不能证明蓉城出租车公司就牵涉周林切身劳动权利的劳动条件向其作过“维持或提高”的意思表示,也不能证明双方就拟续订的劳动合同相关劳动条件的约定存在商议的过程。因此,在无其他证据印证的情况下,该《续签劳动合同通知》不能作为能够证明蓉城出租车公司就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下续签劳动合同向周林作出过相应意思表示,双方存在合意,而系周林不愿意续签的事实。......一审法院在蓉城出租车公司所提交证据不能证明其关于已经就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要求周林续订劳动合同,而系周林不同意续订的情况下,认定蓉城出租车公司应支付周林经济补偿金并无不当。”
第二种,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我国的劳动者怎么才能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呢?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就是说,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条件有两个:一是达到退休年龄,二是累计缴费满15年。
但是实践中,因为我国以前制度不全、执法不严等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现实中有一部分劳动者是达到了退休年龄,但是却没有没有缴足15年的养老保险费用的(所以他们当然也没有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待遇)——那对于这部分达到了退休年龄,但是却没有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应不应该终止劳动合同?对此《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也就是说,劳动者如果已经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那劳动合同当然终止;就算劳动者没有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只要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劳动合同还是应当终止。
那对于这部分超过了退休年龄的人,还能不能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呢?他们还能不能成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呢?目前实践中有两种有争议的观点,法律法规规定不尽相同,实践中的判决也不尽相同。关于这一点,笔者已经在本书对本法第二条的解读中做过详细讨论,此处不再赘述。关于案例,也可以参见本书对本法第二条的解读一文中文末所举的《陈靓与丹阳市乐天包装制品厂确认劳动关系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2016苏11民终2182号)一案、《王树泉与阿拉尔市绿洲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追索劳动报酬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2016兵0103民初753号)。在这两个案件中,同样是超过退休年龄的人,前一个法院认定为非劳动关系,后一个则认定为劳动关系。
第三种,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自然人的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规定在《民法总则》的第二章第三节(第四十条至第四十五条),法条冗长在此就不一一摘录了,总而言之,劳动者被宣告失踪或死亡的,其劳动者的主体资格灭失,劳动合同关系自然理所应当终止。
那如果劳动者死亡了,对用人单位的劳动争议诉讼权利,应该由谁来行使呢?这个规定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五条:“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劳动者,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参加仲裁活动;无法定代理人的,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为其指定代理人。劳动者死亡的,由其近亲属或者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
例如无讼案例《王梅卿与海阳市菲漾制衣有限公司劳动争议二审民事判决书》(2016鲁06民终4706号)的“本院认为”部分即写道:“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王梅卿作为姜崇强的妻子,在姜崇强死亡后,王梅卿可以参加仲裁活动,可以作为本案的诉讼主体主张权利。菲漾制衣公司上诉主张王梅卿没有诉讼主体资格,没有法律依据,依法不予支持。”在该案中,王梅卿代替其已过世的丈夫向用人单位提出了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加班工资、经济补偿金等诉讼请求。
第四种,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后,法人资格会不可逆地走向灭失【2】。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灭失,会导致劳动合同的其中一方主体不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理所应当终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六)项规定,依据这一项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例如无讼案例《永胜电脑五金(东莞)有限公司与田卫华劳动合同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2014东中法民五终字第1970号)的“本院认为”部分即写道:“永胜公司被宣告破产,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因此终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六条的规定,永胜公司应当向田卫华支付经济补偿金。”
第五种,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理由同上,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灭失,会导致劳动合同的其中一方主体不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自然应当终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六)项规定,依据这一项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例如无讼案例《包月华与邻水县花房子煤矿劳动争议纠纷案二审民事判决书》(2015广法民终字第586号)的“本院认为”部分即写道:“本案中,邻水县花房子煤矿因国家政策规定被确定为永久性关闭企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据此,邻水县花房子煤矿应向包月华支付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第六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此为兜底条款,为免遗漏。
例如《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有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但是,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终止,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这个关于劳动合同的延期终止的规定,即是法律规定的一种情形。
再例如上文提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即是行政法规规定的一种劳动合同终止情形。
但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其他情形?
目前暂时没发现。
【1】这一种“视为”的效力,笔者已经在本书对本法第十条解读时做过详细探讨。
【2】《企业破产法》第七十条第二款规定,破产重整要在宣告破产前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