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第二版电子版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第二版电子版

发布时间: 2023-07-23 20:24:54

1. 什么叫做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稳定社会和安邦兴国的根本大计,是一件“关乎国运、惠及子孙”的大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虽然人们都认识到了社会保障在社会层面的重要性,而对其法律层面的认识还不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本文对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与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企业的优胜劣汰和职工的下岗、失业已成为一种经常发生的社会经济现象,妥善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问题,是推进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一、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简介

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障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而劳动法是调整劳动者与资本所以者之间社会关系的法律制度。

1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共性

社会保障法与劳动法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而且社会保障法是在劳动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便是德国俾斯麦颁布的社会保障法典,也是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存状况为基本动因的。

2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区别

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法调整国家、用人单位、公民(劳动者)、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因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发生的关系。

3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所涉及的对象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或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公务员、军人等不适用劳动法),而社会保障法的主体包括国家、用人单位、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和公民(劳动者)。

社会保障的对象应当是该社会的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那些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需要某些特殊帮助的人。同时,社会保障也对社会成员中的特殊对象给予特殊帮助。社会保障的特殊对象主要包括因退休、失业、患病、伤残、生育等造成的失去或中断收入来源而需要社会特殊帮助者。这些成员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与竞争能力,使收入中断、减少或丧失而影响了基本生活,从而得到社会给予的特殊保障。

二、国家该退位的地方应当退位

在劳动法的调整上,我国长期来存在的问题是行政因素过重,在改革过程中虽有较大的改进,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国家仍需进一步退位。目前,劳动关系中还存有大量的行政审查,例如:在劳动关系建立时一些地方执行强制鉴证,招、退工的行政审查程序;在劳动报酬中实行的工资总额管制;在特殊工时中实行的行政审批等等,使劳动关系建立与运行中融入大量行政因素。劳动关系的产生、结束与运行不应当是三方关系,而只应当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双方关系。尤其要突破的是国家为了行政管理的方便,规定每个劳动者只能建立一种劳动关系的观念。

当着现实逻辑与观念逻辑发生冲突时,需要重新审视的恰恰是观念的逻辑。“一个劳动者只能形成一种劳动关系”这种观点在计划经济时代无疑是恰当的。在那时,一个劳动者出现了多重劳动关系,国家将很难进行统一的管理。今天,当着劳动力通过市场来进行配置,为了使人尽其才,一个人存在多重劳动关系恰恰是一种常态。正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对“一个劳动者只能形成一种劳动关系”的观念进行全方位的突破。

允许一个劳动者同时建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劳动关系,对我国的劳动管理和社会保障制度会带来有益的影响。在用工管理方面,应当允许一个劳动者同两个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当然两单位工作时间总和不应超过现行的工时制度;在工资管理方面,各地在公布和调整最低工资时,应同时公布月最低工资标准和时最低工资标准,如果一个职工每天在甲乙各工作四小时的话,甲单位或乙单位都只按月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五十来执行;在社会保障方面,缴费关系应当与工资关系挂钩,以养老保险为例,每个劳动者固然只能有一个个人帐户,但应要求多个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工资的一定比例向这一劳动者的个人帐户缴纳养老保险费,从而保障劳动者的利益。

2.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图书目录

第一编 劳动法
第一章 劳动法基础理论
第一节 劳动法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劳动法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劳动法的法律属性和基本特征
第四节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 劳动法的渊源和内容
第六节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第七节 劳动法律关系与附随劳动法律关系
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外国劳动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中国劳动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国际劳动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 劳动法主体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劳动者及其团体
第三节 用人单位及其团体
第四节 劳动行政部门和劳动服务主体
第四章 促进就业和职业培训
第一节 促进就业
第二节 职业培训
第三节 法律责任
第五章 劳动合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
第三节 劳动合同的订立和效力
第四节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五节 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
第六节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第七节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集体合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集体合同的内容和形式
第三节 集体合同的订立和效力
第四节 集体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五节 集体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六节 法律责任
第七章 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
第一节 劳务派遣
第二节 非全日制用工
第三节 法律责任
第八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一节 工作时间
第二节 休息休假
第三节 法律责任
第九章 工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工资的调整模式
第三节 工资保障
第四节 法律责任
第十章 劳动安全卫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劳动安全卫生技术规程
第三节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第四节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
第五节 法律责任
第十一章 职工民主管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第三节 平等协商制度
第二编 社会保障法
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法基础理论
第一节 社会保障法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社会保障法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节 社会保障法的本质
第四节 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 社会保障法的体系
第十三章 社会保障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制度模式
第三节 中国社会保障法的建立和发展
第十四章 社会保障法主体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被保障主体
第三节 保障主体
第十五章 社会保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养老保险
第三节 医疗保险
第四节 失业保险
第五节 工伤保险
第六节 生育保险
第十六章 社会救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我国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
第十七章 社会福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公共福利
第三节 职业福利
第四节 社会福利事业
第五节 社区服务
第十八章 社会优抚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我国社会优抚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三编 法律救济
第十九章 劳动争议处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劳动争议调解
第三节 劳动争议仲裁
第四节 劳动争议诉讼
第五节 集体合同争议处理
第六节 法律责任
第二十章 劳动保障监督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劳动保障监察
第三节 工会劳动保障监督
第四节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章 劳动保障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第一节 劳动保障行政复议
第二节 劳动保障行政诉讼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
参考文献
……

3.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第二版)》这门课程第二章的知识点有哪些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第二版)》这门课程第二章的知识点包含模块导引、劳动合同概述、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解除、企业劳动用工管理、集体合同法、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协商和调解制度、仲裁和诉讼制度。

4. 司法考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我精心为您收集整理了《司法考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希望给您带来帮助!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本站,请持续关注。

司法考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六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一节 劳动合同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

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

2、特征

(1)主体的特定性

(2)内容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和对应性

(3)客体的单一性

(4)诺成、有偿和双务性

(5)继续性(通过当事人持续不断履行权利义务才能达到目的)

(6)合同会涉及第三人的利益

二、劳动合同的法律性质

1、劳动合同不是完全私法意义上的合同,而是一种在“契约自由”原则基础上渗透国家公权力必销裤要干预的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的合同。

2、劳动合同从民事合同中剥离的原因

(1)二者有重大区别(主体种类、地位不同)

(2)强调“意思自治”形式平等的民事合同难以改变劳动者的弱者身份,需要国家动用公权力干预,以实现“社会公正”的理念。

通过发布实施劳动基准、强制性规范、劳颤大动监察等体现。

三、劳动合同的分类和形式

1、分类

(1)以合同期限为标准分类(重点讲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定种类)

(2)按用人方式分类

2、形式

我国采取书面形式为要件

四、劳动合同的内容

(一)法定必备条款

1、合同期限

2、工作内容

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4、劳动纪律

5、劳动报酬

6、合同终止的条件

7、违约责任

8、用人单位应如实告知职业病事项(职业病的危害、后果、防范措施及待遇等)

(二)约定条款

1、试用期条款(不得超过6个月)

2、保密条款

3、禁止同业竞争条款(用人单位应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每竞业禁止1年,给予其年工资收入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4、不得有保证金条款

5、不得有生死条款

五、劳动合同订立

(一)概念

(二)订立原则

1、合法原则(合同当事人、内容、形式和程序均合法)

合同订立只能有限制体现契约自由原则

2、平等自愿原则

(三)订立的两个阶段

1、确定劳动合同当事人阶段

(1)程序

A、公布招工(招聘)简章

B、自愿报名

C、全面考核

亏洞简D、择优录用和公布名单

(2)法律后果

2、确立劳动合同内容的阶段

(1)程序

A、提出劳动合同草案

B、介绍内部劳动规则

C、商定劳动合同内容

D、签名盖章

E、特定情况下鉴证

(2)法律后果

使劳动合同成立

六、劳动合同的效力

(一)劳动合同的有效

1、劳动合同的成立和生效

2、劳动合同有效的要件

(1)合同主体合法

(2)合同内容合法

(3)意思表示真实

(4)订立程序合法

(5)合同形式合法

(二)劳动合同的无效

1、概念

2、形式

(1)合同主体不合法(合同全部无效)

(2)合同内容不合法

(3)合同形式不合法

(4)订立程序不合法

(5)意思表示不真实

3、劳动合同无效的确认机构

(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2)人民法

4、法律后果

自订立之日起没有法律约束力,即自订立之日起无效劳动合同就不能作为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依据,不能认为自订立之日起就不对当事人产生权利和义务,对处于事实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要给予依法保护,即以法律法规、内部劳动规则、集体合同和劳动政策为依据重新确立当事人的权利的义务。

5、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

(1)撤销合同

(2)修改合同

(3)赔偿损失

七、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一)劳动合同的履行

1、概念

2、履行原则

(二)劳动合同的变更

1、概念

2、协议变更的程序

3、用人单位法定单方变更规定

八、劳动合同的解除

(一)概念及理解

(二)种类

1、法定解除(许可性解除和禁止性解除)

2、协商解除

(三)劳动合同的解除条件和程序

1、双方协商解除的条件和程序

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即可解除。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应给劳动者经济补偿。

2、用人单位单方解除的条件和程序

(1)即时辞退的许可性条件

A、试用不合格

B、严重违纪

C、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D、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E、被劳动教养的

(2)预告辞退的许可性条件和程序

劳动法第26条规定了三种情况,在程序须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并给劳动者一定的经济补偿。

(3)经济性裁员的许可性条件和程序

劳动法第27条规定了两种情况,法定程序有四步。也须给劳动者一定的经济补偿。

(4)预告辞退和经济性裁员的禁止性条件

劳动法29条规定了四种情形。

3、劳动者单方解除的条件和程序

(1)即时辞职的许可性条件

劳动法32条和有关司法解释共规定了六种情形

A、B、C见劳动法32条

E、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F、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G、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4、预告性辞职

劳动法31条作出了相关规定:

(1)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

(2)承担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

九、劳动合同的终止

1、概念

2、终止的情形

有四种情况会导致其终止。

十、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1、用人单位承担的责任

具体有7种承担责任的情况

2、劳动者承担的责任

具体有3种承担责任的情况

5.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有关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法律。《劳动合同法》、《工会法》以及《失业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及《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等。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分为劳动法、社会保障法和法律救济三部分,共三编二十一章,系统地论述了劳动法基础理论、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劳动法主体、促进就业和职业培训、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劳务派遣和非全目制用工、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职工民主管理、社会保障法基础理论、社会保障法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保障法主体、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保障监督、劳动保障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随着《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和实施,以及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我国的劳动与社会保障立法不断完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力求使学生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基本法律问题,全面反映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现状和最新发展,并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对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阐述与分析。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为普通高等教育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教材,内容系统简练,并附有劳动与社会保障相关重点法律文本,适合高等学校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学生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时使用,也可作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人员的参考书。

6. 劳动保障法规包括哪些法律和规定

1、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07年8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7年12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992年4月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5月1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1978年6月2日)。

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1978年6月2日)。

2、行政法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1981年3月14日)。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8年7月21日)。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89年9月30日)。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1995年3月25日)。

失业保险条例(1999年1月22日)。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1999年1月22日)。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1999年9月28日)。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2002年10月1日)。

工伤保险条例(2003年4月27日)。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4年11月1日)。

残疾人就业条例(2007年2月5日)。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2007年12月14日)。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07年12月14日)。

3、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7年7月16日)。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1998年12月14日)。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年10月28日)。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2005年11月4日)。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005年12月3日)。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2006年1月31日)。

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2007年7月1日)。

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2007年7月10日)。

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2008年2月3日)。

劳动保障部和财政部关于实行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的意见(2000年5月20日)。

卫生部、财政部和农业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2003年1月16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暂行办法(2003年12月25日)。

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2006年4月10日)。

4、养老保险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2004年1月6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1999年3月9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2001年12月22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关于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有关问题的通知(2007年1月18日)。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暂行办法(1997年12月22日)。

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1992年1月3日)。

5、医疗保险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4月26日)。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5月11日)。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5月12日)。

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管理的意见(1999年6月30日)。

关于确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的意见(1999年6月30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管理的意见(2007年10月10日)。

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年5月21日)。

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医疗保障办法(2005年12月21日)。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2007年7月6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妥善解决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2002年9月16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2003年5月26日)。

(6)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第二版电子版扩展阅读:

劳动保障法主要由以保障劳动者实现劳动权和劳动关系正常运行的社会条件,或者说实现劳动保障社会化为基本职能的各项法律制度所构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的歧视现象是不可能自动消除的,需要运用政府机制和法律机制加以约束。因此,在许多西方国家,建立了反歧视工资的法律和制度,主要的有“民权法”和“公平付薪法”。在各国反歧视工资法的规定中,包括如下内容:

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任何雇主凡因种族、肤色、宗教、性别或原有国籍不同而拒绝雇用和解雇某人,或者在就业报酬、条件、期限和待遇方面对某人进行歧视等,都是违法行为。

对就业和劳动报酬上的歧视行为,国家鼓励对违法雇主及其某一组织的歧视行为提出诉讼。

就主要的受歧视群体制定专门的法律保护。例如,各国对就业中的种族和性别歧视制定了法律规定,如,一些国家的法律保护黑人和有色人种有平等的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许多国家对女性就业提供专门的法律保护。

主要内容是通过法律规定,对使用相同技术、并在相同条件下工作的工人支付不同的工资收入是非法的,“相同的工作”指的是,具有同等的工作技能、努力程度和工作责任感。

7.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第二版)》这门课程第三章的知识点有哪些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第二版)》这门课程第三章的知识点包含模块导引、专工资法属、工时法、劳动安全和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保护、社会保险立法的意义和突破、社会保险的缴费和领取条件、社会保险待遇、工伤保险条例。

8.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图书信息1

书 名: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作者:李炳安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ISBN: 9787561528150
开本: 16开
定价: 37.00 元 朱崇实,1982年2月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0年5月毕业于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大学国际经济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校长、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经济法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主要著作9部(含合著),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部省级科研课题10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国家首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和“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李炳安,湖北荆州人,1964年4月生。武汉大学法学博士,现为温州大学法政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社会法研究会理事、福建省法学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商业法学会社会法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学术成果:《劳动权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公司收购法律制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热点内容
执行法院查封房子 发布:2025-01-11 07:37:27 浏览:912
劳动法员工大病辞退赔偿 发布:2025-01-11 07:16:06 浏览:506
用拖鞋打法官 发布:2025-01-11 06:53:26 浏览:644
法院存案年限 发布:2025-01-11 05:23:12 浏览:134
规章制度如何制定才能算有效 发布:2025-01-11 05:12:44 浏览:242
条令条例心得 发布:2025-01-11 04:31:28 浏览:907
劳动法规定补交社保吗 发布:2025-01-11 03:51:07 浏览:466
华东政法大学法硕非法学 发布:2025-01-11 03:49:02 浏览:934
道德教育画 发布:2025-01-11 03:47:29 浏览:413
高新开发区法院 发布:2025-01-11 03:30:11 浏览: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