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解释三第24条解读

合同法解释三第24条解读

发布时间: 2023-08-16 18:21:01

合同法解释(二)24条中的三个月是除斥期间么解释下原因。

是的,是除斥期间,除斥期间则一般是不变期间。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断或者延长,而期间届满后消灭实体权利,在24条中关于异议期间的规定属于除斥期间。

⑵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24条

法律分析: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

前款规定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二十四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

前款规定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⑶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竞业限制的对象、内容、期限

第二十四条 竞业限制的春闭册对象、内容、期限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解读】
本条第一款规定了竞业限制的对象、内容;第二款规定了竞业限制的期限。
本条第一款将竞业限制的适用人员限定为: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也就是说,竞业限制并不适用于不知悉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因为对于不知悉商业秘密的普通劳动者而言,根本没有依靠商业秘密牟利的机会,也不可能通过入职同类行业侵犯公司的权益。
但实践中会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况:用人单位不区分高管和普通劳动者,而是用针对全部劳动者,使用同一份合同范本,和所有劳动者均约定竞业限制义务。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不知悉商业秘密的普通劳动者,可否通过约定而成为应当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人员?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实践中劳动者是否掌握了公司的商业秘密,是个很难说得清楚、很难证明的事情。从诚实信用的角度出发,用人单位既然与劳动者约定了竞业限制义务,其前提肯定是用人单位认为该劳动者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了公司的商业秘密,如用人单位认为劳动者未掌握商业秘密的,应当在劳动者办理离职之时,撤销对劳动者设下的竞业限制条款。如用人单位未撤销的,则应视为双方对竞业限制的主体资格问题、相关权利义务问题无异议,契约应当严守。在此种情况下,如果发生了一方未遵守竞业限制约定的情况,不应再次审查劳动者是否具有竞业限制义务,只需审查双方义务履行情况即可。
例如案例《广东邮电人才服务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一案撤销仲裁裁决裁定书》(2020粤20民特155号)的“本院认为”部分即写道:“在双方签订了《员工保密协议》的情形下,邮电人才服务中山分公司如认为陈建明工作中不掌握公司商业秘密,无保密及竞业限制义务,其应当在陈建明离职时明确告知陈建明无须遵守《员工保密协议》竞业限制义务,而不应当由劳动者自行判断哪些信息属于商业秘密、是否需遵守扒宏《员工保密协议》。陈建明在双方劳动合同终止后,只要遵守《员工保密协议》履行竞业限制义务,邮电人才服务中山分公司就应支付经济补偿。现有证据可以证明陈建明离职后未从事性质相同的工作,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邮电人才服务中山分公司应支付经济补偿态清。因邮电人才服务中山分公司未能提供证据证明中劳人仲案字〔2020〕2389号仲裁裁决存在上述条文规定的应予撤销的情形,故其申请撤销的理由不成立,应予驳回。”
本条第一款还规定了竞业限制的内容,即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例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劳动者不能在什么领域、什么地域从事同类业务,竞业限制的期限是多长等内容。当然这个内容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比如说本法规定竞业限制的期限最长不可超过两年,双方约定的期限却是三年,则超过两年的部分无效。
本条第二款对竞业限制的含义和期限进行了规定。竞业限制的含义是: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负有竞业限制义务的员工,一定期限内不得到与本单位生产同类产品、经营同类业务或有其他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竞业限制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两年。
实践中怎么看劳动者是否违反了竞业限制规定呢?一个重要的参考是新单位与旧单位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时所记载的“经营范围”。例如在案例《上诉人江苏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与被上诉人朱建军竞业限制纠纷一案的民事判决书》(2015宁民终字第1531号)一案中,被告朱建军原公司的经营范围为“日用陶瓷、工业用陶瓷、其他陶瓷产品及相关产品的制造与销售;环保设备、机械设备的制造与销售......”新入职公司的经营范围为“日用陶瓷、工业用陶瓷、陶瓷制品、玻璃制品制造与销售等。”新旧两家单位经营范围交叉重合,明显存在竞争关系,且朱建军在两家单位中从事的业务均为销售,最终被法院认定为违反竞业限制规定。
当然,实践中关于竞业限制的纠纷种类比较多,光靠本条并不足以指导操作,因此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法释〔2020〕26号)中,又额外用了第三十六条到第四十条总共五个条文,来规定竞业限制的操作细则。这五个条文,主要对以下四个问题进行了规定:
问题1:劳动合同中只约定竞业限制义务,没有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金,该如何处理?
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法释〔2020〕26号)第三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未约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按月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前款规定的月平均工资的30%低于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根据本条,劳动合同中即使只约定了竞业限制义务,没有约定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金,竞业限制条款依然有效,此时劳动者可以以离职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为标准,要求用人单位按月支付经济补偿,如果上述标准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则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例如案例《范晓敏与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韶关分公司侵犯商业秘密竞业限制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1)》(2014韶中法民一终字第285号)的“本院认为”部分即写道:“范晓敏在一年之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安利韶关公司应当向范晓敏支付经济补偿金。范晓敏在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为2864.6元,按30%计经济补偿为859.38元,低于韶关市最低工资标准,故应按韶关市最低工资标准1010元/月计算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一年的经济补偿金为1010元/月×12月=12120元。”
问题2: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用人单位一直不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怎么处理?
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法释〔2020〕26号)第三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时,除另有约定外,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义务,或者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后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三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三个月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请求解除竞业限制约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也就是说,根据上述条款,单位一直拖着,超过三个月未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的,劳动者将会有两种选择:要么起诉单位给竞业限制经济补偿,要么单方解除竞业限制协议(可直接向用人单位发通知解除,也可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当然,即使选择了解除,劳动者依然有权就自己已经履行过的竞业限制义务期间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
例如案例《广东摩德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燕飞劳动合同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2017粤06民终2654号)的“本院认为”部分即写道:“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三个月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请求解除竞业限制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李燕飞离职至今已超过11个月,一方面摩德娜公司未依法逐月向李燕飞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另一方面也没有证据证明李燕飞存在违反竞业限制的行为,其上诉主张李燕飞应该继续履行《保密和竞业禁止要约告知书》,因欠缺理据,本院不予采纳。原审法院认定《保密与竞业禁止协议书》第五条竞业限制的相关约定对劳动者不具有约束力,应该予以解除,并无不当,本院予以维持。”
此外,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于2020年7月10日共同出台的《关于联合发布第一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的通知》(人社部函〔2020〕62号)中的“案例12”精神,遇到用人单位超过3个月不支付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时,劳动者可能还可以有第三种处理方法:直接实施竞业限制行为。在上述典型“案例12”的“分析”中,最高院直接指出:“根据公平原则,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因用人单位原因未支付经济补偿达三个月,劳动者此后实施了竞业限制行为,应视为劳动者以其行为提出解除竞业限制约定,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承担违反竞业限制违约责任的不予支持”。但为确保万无一失,笔者认为,在实操时劳动者遇到上述情况的,劳动者最好还是先向用人单位发通知,解除双方竞业限制协议,再行实施竞业限制行为。【1】
问题3: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用人单位可不可以单方面解除竞业限制协议?
答:可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法释〔2020〕26号)第三十九条规定:“在竞业限制期限内,用人单位请求解除竞业限制协议时,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在解除竞业限制协议时,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额外支付劳动者三个月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也就是说,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如果用人单位觉得无需劳动者再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确可以单方面解除竞业限制协议,但是本着“契约必须严守”的精神,明明签了协议现在你要撕毁,那就必须支付三个月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作为赔偿。
例如在案例《四川省外宣传媒有限公司与张艺劳动争议二审民事判决书》(2014成民终字第2883号)一案中,虽然外宣传媒公司主张“双方签订的保密协议虽有竞业禁止的规定,但实际上没有保密的需要,外宣传媒公司并不要求张艺履行所谓竞业限制。”但本案由于是外宣传媒公司单方请求与劳动者解除竞业限制协议,而且劳动者明确要求用人单位额外支付三个月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因此最后法院还是依法依规,支持了劳动者的诉讼请求。
问题4: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劳动者可不可以单方面解除竞业限制协议?
答:不可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法释〔2020〕26号)第四十条规定:“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后,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按照约定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也就是说,如果用人单位没有违约,按时支付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那劳动者没得选,必须遵守竞业限制,一旦违反,就要承担赔偿违约金的责任!并且,赔完之后还得继续履行竞业限制协议!
例如案例《顾海云与禾欣可乐丽超纤皮(嘉兴)有限公司劳动争议二审民事判决书》(2016浙04民终1681号)的“本院认为”部分即写道:“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后,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按照约定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本案中,顾海云从禾欣公司处离职后,到与禾欣公司有竞争关系的上海华峰工作,违反了竞业限制约定,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但双方约定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费与约定的违约金相比显失公平,根据公平合理的原则,对违约金予以适当调整,酌情确定顾海云支付禾欣公司的违约金为100000元。另,根据法律规定,顾海云在支付了违约金后,仍应按照约定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至2016年10月21日止。”
【1】“典型案例12”的观点本质,在于支持劳动者以先履行抗辩权或同时履行抗辩权为由拒绝履行竞业限制义务,但在用人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情况下,劳动者是否以享有抗辩权以及享有何种抗辩权存在较大争议。如最高院王林清即认为不宜支持劳动者以履行抗辩权为由拒绝履行竞业限制义务,否则会导致竞业限制条款目的难以实现——这种观点还被写进了《最高人民法院新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一)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1年版)第426页中。因此笔者认为,要确保万无一失,劳动者在实操时最好还是先向用人单位发出解除双方竞业限制协议的通知,再行实施竞业限制行为,较为妥当。

⑷ 最高法院关于如何理解与适用合同法解释第24条问题的答复

关于如何理解与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当事人根据合同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通知对方要求解除合同的,必须具备合同法第九十三条或者第九十四条规定的条件,才能发生解除合同的法律效力
当事人没有约定异议期间,一方当事人在《合同法解释(二)》施行前已依法通知对方当事人解除合同,对方当事人在《合同法解释(二)》施行之日起三个月以后才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本答复下发之前已经终审的案件,不适用本款规定。
此复
【《合同法》第九十三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
除合同。
第九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
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九十六条当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第九十四条的规定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⑸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将_列为竞业限制人员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将_列为竞业限制人员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以下人员可列为竞业限制人员: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阶管理人员、高阶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竞业限制是用人单位对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智慧财产权权利归属协议或技术保密协议中约定的竞业限制条款,即:劳动者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经营同类业务或有其他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限制时间由当事人事先约定,但不得超过二年。竞业限制条款在劳动合同中为延迟生效条款,也就是劳动合同的其他条款法律约束力终结后,该条款开始生效。

违反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怎么办

违反《劳动合同法》二十四条规定,那么要支付违约金的。
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智慧财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四条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阶管理人员、高阶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第二十五条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公务员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哪些人员不

您好,根据我国《公务员法》24条,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的;
(三)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希望对您有帮助。

规定,用人单位不能将什么型别的员工列为竞业限制人员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阶管理人员、高阶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因此,除了“高阶管理人员、高阶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其他人员不得被列为竞业限制人员。

当签订劳动合同时,其内容跟劳动合同法的第二十四条跟第四十条矛盾时怎么办?

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违反了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者辞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工资,否则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扩充套件资料:《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法》第十六条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第十七条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根据什么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四条 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劳动法 第三十四条集体合同签订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字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节?

用人单位可以依照劳动合同法第36、39、40、41、44条之规定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其中39条不用人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其他的根据第46条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后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第四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 *** 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瀂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是什么内容

《渔业法》第二十四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方可发给捕捞许可证:

(一)有渔业船舶检验证书;

(二)有渔业船舶登记证书;

(三)符合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放的捕捞许可证,应当与上级人民 ***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捕捞限额指标相适应。

《劳动合同法》对竞业限制的规定有哪些

《劳动合同法》对竞业限制有以下具体规定:‍
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智慧财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四条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阶管理人员、高阶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第九十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法对竞业限制作了哪些规定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智慧财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四条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阶管理人员、高阶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⑹ 劳动合同中止的问解读

关于劳动合同中止的问解读

虽然在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层面未对劳动合同中止予以规范,但在部分省市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司法机关的会议纪要中对劳动合同的中止有所涉及。

政策法规---劳动合同中止的5个实务问题

劳动合同中止,是指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依据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中止履行劳动合同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劳动合同法》未采用劳动合同中止的概念。对于劳动合同中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中曾有规定,该《征求意见稿》第二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中止或者部分中止履行劳动合同。劳动者应征入伍、劳动者被依法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劳动者失踪但是尚未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的,用人单位可以中止或者部分中止履行劳动合同。中止或者部分中止履行劳动合同期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暂停履行劳动合同的有关权利、义务。中止履行劳动合同期间,不计算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但是,因劳动者应征入伍中止履行劳动合同的除外。中止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形消失,除劳动合同已经无法履行外,劳动合同应当恢复履行。劳动合同中止的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因该条争议较大,后来正式通过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并未采用该条规定。但这表明政府部门也想对这种特殊的劳动合同状态予以规范,但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此前在原劳动部颁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采用的是“暂时停止履行劳动合同”的概念。该《意见》第28条规定:“劳动者涉嫌违法犯罪被有关机关收容审查、拘留或逮捕的,用人单位在劳动者被限制人身自由期间,可与其暂时停止劳动合同的履行。暂时停止履行劳动合同期间,用人单位不承担劳动合同规定的相应义务。劳动者经证明被错误限制人身自由的,暂时停止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劳动者的损失,可由其依据《国家赔偿法》要求有关部门赔偿。”笔者认为,此处的暂时停止履行劳动合同与劳动合同中止概念一致。

虽然在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层面未对劳动合同中止予以规范,但在部分省市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司法机关的会议纪要中对劳动合同的中止有所涉及。例如,《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中止履行:(一)劳动者应征入伍或者履行国家规定的其他法定义务的;(二)劳动者暂时无法履行劳动合同的义务,但仍有继续履行条件和可能的;(三)法律、法规规定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情形。劳动合同中止情形消失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该规定对劳动合同中止履行的条件及中止情形消失后的处理做了规定,而实践中,不少用人单位会与劳动者达成劳动合同中止协议。

天津市采用的是劳动合同暂时停止履行的概念。《天津市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暂时停止履行劳动合同:(一)劳动者涉嫌违法犯罪被有关机关收容审查、拘留或逮捕在其限制人身自由期间的;(二)被强制戒毒期间的;(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十三条:劳动合同暂时停止履行期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暂停履行劳动合同的有关权利、义务,不计算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同时,该《规定》第十四条规定:“劳动合同暂时停止履行情形消失,劳动合同应当恢复履行。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无法恢复履行的,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依照《劳动合同法》四十七条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北京市虽未对劳动合同中止予以明确规范,但也有类似概念。《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第14条规定:“劳动者长期未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人单位也长期不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等相关待遇,双方长期两不找的,可以认定此期间双方不享有和承担劳动法上的权利义务。”笔者认为,这种长期两不找的关系与劳动合同中止概率相似。在该期间,用人单位无需承担劳动法上的权利和义务,而劳动者也实际未履行劳动法的权利和义务,至于劳动合同中止判断的时间,北京市司法实践一般按照1年来处理。

目前处于征求意见稿阶段的《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五(征求意见稿)》(来源于劳动法库微信号)第67条规定:“劳动合同的中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可以中止:(一)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二)劳动者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三)劳动合同因不可抗力暂时不能履行的;(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劳动合同中止期间,劳动关系保留,劳动合同暂停履行,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劳动报酬并停止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合同中止期间不计算为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劳动合同中止情形消失,除已经无法履行的外,应当恢复履行。”

虽然《劳动合同法》及其他法律未规定劳动合同中止的概念,但在劳动用工过程中,不少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中止协议。那么在何种情况下能适用劳动合同中止、劳动合同中止后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缴纳、工资支付以及恢复劳动合同履行问题该如何解决?下文将做进一步分析。

一、劳动合同中止的适用条件问题

劳动合同的中止可以分为协商中止和单方中止。协商中止,是指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的方式中止履行劳动合同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协商中止劳动合同需要双方的合意并通过书面的形式达成。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笔者建议对劳动合同中止应采用书面协商一致的形式。

单方中止,是指当发生劳动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的情形时,用人单位可单方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的约定中止履行劳动合同。不同于劳动合同的协商中止,单方中止仅需一方通知另一方便能达到劳动合同中止履行的目的,但是为了避免劳动合同中止被用人单位滥用,不少地区的地方性法规或者司法指导意见里面也对劳动合同中止的情形予以了限制。结合各地的规定,在如下情形时,用人单位可以依照双方合同的规定或者各地的法律法规规定执行:1.劳动者应征入伍;2.涉嫌违法犯罪被拘留的;3.劳动者涉嫌违法犯罪被有关机关收容审查、拘留或逮捕在其限制人身自由期间、被强制戒毒期间;4.劳动者失踪但是尚未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等。当发生这些情况时,用人单位可以选择单方中止劳动合同的全部或部分履行。

二、劳动合同中止后的工资支付问题

劳动合同中止后,用人单位是否需要支付劳动者工资?笔者认为:首先,有约定,从约定。双方达成了劳动合同中止的协议,可以约定该期间的工资支付标准,如果对工资支付有约定,则从约定。其次,无约定,不支付。因为劳动合同中止是劳动合同的一种特殊状态,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止期间无需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既然劳动者未履行劳动法规定的义务,则用人单位也无需支付工资,这样权利义务方能对等。

例如《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者因涉嫌违法犯罪被拘押或者其他客观原因,使劳动合同中止履行的,用人单位不再支付劳动者工资,但法律、法规规定的或者劳动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除非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另有约定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才需要支付工资。

三、劳动合同中止后的社会保险、公积金问题

劳动合同中止后,用人单位是否仍需要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有人认为,劳动合同中止属于劳动关系的特殊状态,但是即使劳动合同中止后,双方仍存在劳动关系,劳动合同中止,仅是双方可以不再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而社会保险不属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协商约定的事项,社会保险的缴纳具有强制性,而只要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就应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要求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有人认为,劳动合同中止属于劳动关系的特殊状态,该期间,双方无需履行双方劳动合同的内容,而社会保险也属于双方劳动合同的内容,而且该期间劳动者无需履行劳动法上的义务,而用人单位也应无需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如果该期间用人单位仍需缴纳保险,则对用人单位来说不公平。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

在部分省市的社会保险政策中也能找到类似的规定。例如,在北京市《关于贯彻实施<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劳社养发[2007]29号)第四条第(二)项的规定:“经企业批准请长假保留劳动关系,但不支付工资的人员,企业应与其签订书面协议,第一年,以其请假的上一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工资基数;次年起按协议约定的缴费工资基数以及各自负担的数额,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笔者认为这种“经企业批准请长假保留劳动关系”的情况与劳动合同中止的情形比较相似。如果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对劳动合同中止或者劳动合同暂时履行有规定的,则还需要按照各地的规定执行,以避免相应的法律风险。

对于劳动合同中止期间是否缴纳住房公积金的问题,同样存在争议,但是依照《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建金管[2006]52号)第一条的规定:“关于《条例》中“在职职工”的范围,根据《条例》、国家统计局有关统计指标解释和劳动保障部有关规定,《条例》所称在职职工,是指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统称单位)中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不包括外方及港、澳、台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六个月以内)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包括与单位签定劳动合同或符合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在岗职工,不包括已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离岗职工。”笔者认为,劳动合同中止也可以认定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保留劳动关系的离岗职工,所以,对于劳动合同中止的劳动者,用人单位无需为劳动者缴纳住房公积金,但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达成协议,同意继续缴纳的除外。

四、劳动合同中止后的工龄计算问题

劳动合同的中止属于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特殊形态,对于工龄的计算问题,按照《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第24条的规定:“中止履行劳动合同期间,不计算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但是,因劳动者应征入伍中止履行劳动合同的除外。”可见,在立法思路上,立法者最初的设想是把劳动合同中止的时间不计算为工龄,因为工龄涉及到劳动者的其他权利,例如劳动者的年休假、劳动者在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后的医疗期以及经济补偿金的数额等都与劳动者的工龄有关。笔者认为,因为劳动合同中止期间,劳动者未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用人单位也无需履行劳动法上规定的义务,所以劳动合同中止期间的工龄应不予计算。当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也可协商工龄连续计算,并按照相应的工龄享受相应的工资及福利待遇。

同样,对于应征入伍的劳动者,应考虑到应征入伍属于对国家履行义务,属于特殊情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义务兵退出现役后,按照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由原征集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接收安置:(一)家居农村的义务兵退出现役后,由乡、民族 乡、镇的人民政府妥善安排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农村招收员工时,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录用退伍军人。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按照本条第(二)项规定安排工作;(二)家居城镇的义务兵退出现役后,由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安排工作,也可以由上一级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在本地区内统筹安排。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不分所有制性质和组织形式,都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置退伍军人的义务。入伍前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正式职工的,允许复工、复职。”对于退役的劳动者,如果退役时,一般仍回原单位工作,对于工龄问题,劳动合同中止的期间仍计算为工龄,这也体现了国家对劳动者保护。

五、劳动合同中止的恢复履行问题

劳动合同中止的恢复履行是指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依据法律规定或者双方约定,当中止履行的条件消失时,依法或依约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行为。比如上文提到的退役的劳动者,如果在服役之前存在用人单位的,则服役期间,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中止劳动合同的履行,同时,当服役结束后,在原单位予以复工、复职。对于因为特殊原因而与劳动者协商中止劳动合同履行的,当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的特殊情况消失时,劳动合同中止应该停止,双方应按照原劳动合同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例如,在《天津市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规定:“劳动合同暂时停止履行情形消失,劳动合同应当恢复履行。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无法恢复履行的,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依照《劳动合同法》四十七条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暂时停止履行情形消失,劳动合同应当恢复履行,只有特殊情形下双方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无法达成协议的,则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六、总结

综上所述,劳动合同中止是指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依据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中止履行劳动合同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劳动合同中止一般需要双方书面协商一致,在特殊情况下用人单位亦能单方面对劳动合同中止。劳动合同中止后可以依据双方的约定或者特定条件消失后再恢复履行。劳动合同中止期间用人单位无需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缴纳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计算工龄,但是需要注意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会议纪要等文件对劳动合同中止或者类似概念的特殊规定。



;

⑺ 最高院关于如何理解与适用合同法解释第24条问题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2012年3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45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一、买卖合同的成立及效力 第一条 当事人之间没有书面合同,一方以送货单、收货单、结算单、发票等主张存在买卖合同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以及其他相关证据,对买卖合同是否成立作出认定。 对账确认函、债权确认书等函件、凭证没有记载债权人名称,买卖合同当事人一方以此证明存在买卖合同关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第二条当事人签订认购书、订购书、预订书、意向书、备忘录等预约合同,约定在将来一定期限内订立买卖合同,一方不履行订立买卖合同的义务,对方请求其承担预约合同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预约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条当事人一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出卖人因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买受人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四条人民法院在按照合同法的规定认定电子交易合同的成立及效力的同时,还应当适用电子签名法的相关规定。 二、标的物交付和所有权转移 第五条 标的物为无需以有形载体交付的电子信息产品,当事人对交付方式约定不明确,且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买受人收到约定的电子信息产品或者权利凭证即为交付。 第六条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的规定,买受人拒绝接收多交部分标的物的,可以代为保管多交部分标的物。买受人主张出卖人负担代为保管期间的合理费用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买受人主张出卖人承担代为保管期间非因买受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七条 合同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的“提取标的物单证以外的有关单证和资料”,主要应当包括保险单、保修单、普通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质量鉴定书、品质检验证书、产品进出口检疫书、原产地证明书、使用说明书、装箱单等。 第八条 出卖人仅以增值税专用发票及税款抵扣资料证明其已履行交付标的物义务,买受人不认可的,出卖人应当提供其他证据证明交付标的物的事实。 合同约定或者当事人之间习惯以普通发票作为付款凭证,买受人以普通发票证明已经履行付款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第九条 出卖人就同一普通动产订立多重买卖合同,在买卖合同均有效的情况下,买受人均要求实际履行合同的,应当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一)先行受领交付的买受人请求确认所有权已经转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二)均未受领交付,先行支付价款的买受人请求出卖人履行交付标的物等合同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三)均未受领交付,也未支付价款,依法成立在先合同的买受人请求出卖人履行交付标的物等合同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条 出卖人就同一船舶、航空器、机动车等特殊动产订立多重买卖合同,在买卖合同均有效的情况下,买受人均要求实际履行合同的,应当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一)先行受领交付的买受人请求出卖人履行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等合同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二)均未受领交付,先行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的买受人请求出卖人履行交付标的物等合同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三)均未受领交付,也未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依法成立在先合同的买受人请求出卖人履行交付标的物和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等合同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四)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买受人之一,又为其他买受人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已受领交付的买受人请求将标的物所有权登记在自己名下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三、标的物风险负担 第十一条 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二款第(一)项规定的“标的物需要运输的”,是指标的物由出卖人负责办理托运,承运人系独立于买卖合同当事人之外的运输业者的情形。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五条的规定处理。 第十二条 出卖人根据合同约定将标的物运送至买受人指定地点并交付给承运人后,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买受人负担,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十三条 出卖人出卖交由承运人运输的在途标的物,在合同成立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标的物已经毁损、灭失却未告知买受人,买受人主张出卖人负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四条 当事人对风险负担没有约定,标的物为种类物,出卖人未以装运单据、加盖标记、通知买受人等可识别的方式清楚地将标的物特定于买卖合同,买受人主张不负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四、标的物检验 第十五条 当事人对标的物的检验期间未作约定,买受人签收的送货单、确认单等载明标的物数量、型号、规格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认定买受人已对数量和外观瑕疵进行了检验,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第十六条 出卖人依照买受人的指示向第三人交付标的物,出卖人和买受人之间约定的检验标准与买受人和第三人之间约定的检验标准不一致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合同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以出卖人和买受人之间约定的检验标准为标的物的检验标准。 第十七条 人民法院具体认定合同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的“合理期间”时,应当综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性质、交易目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标的物的种类、数量、性质、安装和使用情况、瑕疵的性质、买受人应尽的合理注意义务、检验方法和难易程度、买受人或者检验人所处的具体环境、自身技能以及其他合理因素,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进行判断。 合同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的“两年”是最长的合理期间。该期间为不变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或者延长的规定。 第十八条 约定的检验期间过短,依照标的物的性质和交易习惯,买受人在检验期间内难以完成全面检验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期间为买受人对外观瑕疵提出异议的期间,并根据本解释第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买受人对隐蔽瑕疵提出异议的合理期间。 约定的检验期间或者质量保证期间短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检验期间或者质量保证期间的,人民法院应当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检验期间或者质量保证期间为准。 第十九条 买受人在合理期间内提出异议,出卖人以买受人已经支付价款、确认欠款数额、使用标的物等为由,主张买受人放弃异议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条 合同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的检验期间、合理期间、两年期间经过后,买受人主张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不符合约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出卖人自愿承担违约责任后,又以上述期间经过为由翻悔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五、违约责任 第二十一条 买受人依约保留部分价款作为质量保证金,出卖人在质量保证期间未及时解决质量问题而影响标的物的价值或者使用效果,出卖人主张支付该部分价款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二条 买受人在检验期间、质量保证期间、合理期间内提出质量异议,出卖人未按要求予以修理或者因情况紧急,买受人自行或者通过第三人修理标的物后,主张出卖人负担因此发生的合理费用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十三条 标的物质量不符合约定,买受人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要求减少价款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当事人主张以符合约定的标的物和实际交付的标的物按交付时的市场价值计算差价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价款已经支付,买受人主张返还减价后多出部分价款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十四条 买卖合同对付款期限作出的变更,不影响当事人关于逾期付款违约金的约定,但该违约金的起算点应当随之变更。 买卖合同约定逾期付款违约金,买受人以出卖人接受价款时未主张逾期付款违约金为由拒绝支付该违约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买卖合同约定逾期付款违约金,但对账单、还款协议等未涉及逾期付款责任,出卖人根据对账单、还款协议等主张欠款时请求买受人依约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对账单、还款协议等明确载有本金及逾期付款利息数额或者已经变更买卖合同中关于本金、利息等约定内容的除外。 买卖合同没有约定逾期付款违约金或者该违约金的计算方法,出卖人以买受人违约为由主张赔偿逾期付款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基础,参照逾期罚息利率标准计算。 第二十五条 出卖人没有履行或者不当履行从给付义务,致使买受人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买受人主张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第(四)项的规定,予以支持。 第二十六条 买卖合同因违约而解除后,守约方主张继续适用违约金条款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参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七条 买卖合同当事人一方以对方违约为由主张支付违约金,对方以合同不成立、合同未生效、合同无效或者不构成违约等为由进行免责抗辩而未主张调整过高的违约金的,人民法院应当就法院若不支持免责抗辩,当事人是否需要主张调整违约金进行释明。 一审法院认为免责抗辩成立且未予释明,二审法院认为应当判决支付违约金的,可以直接释明并改判。 第二十八条 买卖合同约定的定金不足以弥补一方违约造成的损失,对方请求赔偿超过定金部分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并处,但定金和损失赔偿的数额总和不应高于因违约造成的损失。 第二十九条 买卖合同当事人一方违约造成对方损失,对方主张赔偿可得利益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主张,依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第一百一十九条、本解释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等规定进行认定。 第三十条 买卖合同当事人一方违约造成对方损失,对方对损失的发生也有过错,违约方主张扣减相应的损失赔偿额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十一条 买卖合同当事人一方因对方违约而获有利益,违约方主张从损失赔偿额中扣除该部分利益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十二条 合同约定减轻或者免除出卖人对标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但出卖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不告知买受人标的物的瑕疵,出卖人主张依约减轻或者免除瑕疵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三十三条 买受人在缔约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标的物质量存在瑕疵,主张出卖人承担瑕疵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买受人在缔约时不知道该瑕疵会导致标的物的基本效用显著降低的除外。 六、所有权保留 第三十四条 买卖合同当事人主张合同法第一百三十四条关于标的物所有权保留的规定适用于不动产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三十五条 当事人约定所有权保留,在标的物所有权转移前,买受人有下列情形之一,对出卖人造成损害,出卖人主张取回标的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未按约定支付价款的; (二)未按约定完成特定条件的; (三)将标的物出卖、出质或者作出其他不当处分的。 取回的标的物价值显著减少,出卖人要求买受人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十六条 买受人已经支付标的物总价款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出卖人主张取回标的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在本解释第三十五条第一款第(三)项情形下,第三人依据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已经善意取得标的物所有权或者其他物权,出卖人主张取回标的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三十七条 出卖人取回标的物后,买受人在双方约定的或者出卖人指定的回赎期间内,消除出卖人取回标的物的事由,主张回赎标的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买受人在回赎期间内没有回赎标的物的,出卖人可以另行出卖标的物。 出卖人另行出卖标的物的,出卖所得价款依次扣除取回和保管费用、再交易费用、利息、未清偿的价金后仍有剩余的,应返还原买受人;如有不足,出卖人要求原买受人清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原买受人有证据证明出卖人另行出卖的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除外。 七、特种买卖 第三十八条 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分期付款”,系指买受人将应付的总价款在一定期间内至少分三次向出卖人支付。 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的约定违反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损害买受人利益,买受人主张该约定无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十九条 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约定出卖人在解除合同时可以扣留已受领价金,出卖人扣留的金额超过标的物使用费以及标的物受损赔偿额,买受人请求返还超过部分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当事人对标的物的使用费没有约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参照当地同类标的物的租金标准确定。 第四十条 合同约定的样品质量与文字说明不一致且发生纠纷时当事人不能达成合意,样品封存后外观和内在品质没有发生变化的,人民法院应当以样品为准;外观和内在品质发生变化,或者当事人对是否发生变化有争议而又无法查明的,人民法院应当以文字说明为准。 第四十一条 试用买卖的买受人在试用期内已经支付一部分价款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买受人同意购买,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在试用期内,买受人对标的物实施了出卖、出租、设定担保物权等非试用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买受人同意购买。 第四十二条 买卖合同存在下列约定内容之一的,不属于试用买卖。买受人主张属于试用买卖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约定标的物经过试用或者检验符合一定要求时,买受人应当购买标的物; (二)约定第三人经试验对标的物认可时,买受人应当购买标的物; (三)约定买受人在一定期间内可以调换标的物; (四)约定买受人在一定期间内可以退还标的物。 第四十三条 试用买卖的当事人没有约定使用费或者约定不明确,出卖人主张买受人支付使用费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八、其他问题 第四十四条 出卖人履行交付义务后诉请买受人支付价款,买受人以出卖人违约在先为由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一)买受人拒绝支付违约金、拒绝赔偿损失或者主张出卖人应当采取减少价款等补救措施的,属于提出抗辩; (二)买受人主张出卖人应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或者要求解除合同的,应当提起反诉。 第四十五条 法律或者行政法规对债权转让、股权转让等权利转让合同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没有规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四条和第一百七十四条的规定,参照适用买卖合同的有关规定。 权利转让或者其他有偿合同参照适用买卖合同的有关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首先引用合同法第一百七十四条的规定,再引用买卖合同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六条 本解释施行前本院发布的有关购销合同、销售合同等有偿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合同的规定,与本解释抵触的,自本解释施行之日起不再适用。 本解释施行后尚未终审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本解释;本解释施行前已经终审,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不适用本解释。

热点内容
防害司法 发布:2025-01-11 01:35:52 浏览:676
新婚姻法里的小三违法吗 发布:2025-01-11 01:22:59 浏览:89
蓄禽养殖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1 01:18:45 浏览:27
现代社会保障法的本位 发布:2025-01-11 01:04:16 浏览:168
司法拍卖的房屋 发布:2025-01-11 00:48:51 浏览:720
婚姻法附司法解释 发布:2025-01-11 00:47:28 浏览:673
代遗嘱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1-11 00:36:43 浏览:547
持续性履行的合同终止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1 00:13:24 浏览:784
法律法规和客户要求管理程序 发布:2025-01-10 23:55:20 浏览:847
法律硕士如何调剂 发布:2025-01-10 21:39:50 浏览: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