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届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
① 山东大学法学院的历史沿革
在山东大学百余年历史的早期,曾有过法学教育。
20世纪20年代,山东高等法律专科学校是山东大学的六所学校之一。
山东大学系统的法学教育始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山东大学设置3年制大专班法学专业,在当时共招生两个班。
但当时的法律教研室及法学专业本身都不是独立机构,而是依托于科学社会主义系,即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1981年,山东大学面向全国招收第一届法学专业本科生,当年招生51名。
1983年11月18日,在山东大学新校公教楼召开法律系成立大会,校长吴富恒教授在会上正式宣布法律系成立,同时公布了建系领导小组的成员为乔伟、林国民、冯殿美三位同志,乔伟教授任组长。
1984年,学校正式任命乔伟教授为法律系主任,王跃华同志为法律系党总支书记。
1984年秋法学院年开始招收经济法专业本科生,自此,法学院开设有法学、经济法两个本科专业。
1984年,作为山东省自学考试的主考单位,法律系主持了第一次全省法律自学考试论文答辩。
1985年秋,法律系接收了第一批法学研究生,乔伟教授是第一任法史专业研究生导师。
但当时山东大学法律系并不具备硕士学位授予权,第一届研究生毕业时, 由乔伟教授带领到吉林大学申请学位。
法律系后来又分别于1986年和1989年,招收了两届民商法专业研究生,由林国民教授带领到厦门大学申请学位。
1988年8月——1990年4月,乔伟教授继续任法律系主任,山东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宋焕新同志兼任党总支书记。
1989年,山东大学成立了专门的法学研究所,乔伟教授任研究所主任。
1990年4月——1991年9月,冯殿美副主任主持法律系全面工作,丁乐超同志任党总支书记。
1991年9月——1993年2月,章道全教授任法律系主任,冯殿美同志任党总支书记。
1993年,经山东省司法厅批准,成立隶属于法律系管理的山东文瀚律师事务所,有专、 *** 律师40余人。
1993年2月——1994年9月,冯殿美同志任法律系主任兼总支书记。
1994年,法律系升格为为法学院,青年法学家徐显明教授出任首任法学院院长,冯殿美教授出任院分党委书记。
1995年,根据国家法学教育政策的变化,法学、经济法两个本科专业合并为法学专业。
1995年,法学院获得了宪法与行政法硕士学位授予权,此为山东省首个法学专业硕士学位点。
1996年法学院获得民商法、法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7年,徐显明教授出任山东大学校长助理,1998年,任山东大学副校长,仍兼任法学院院长。
1998年5月18日,日本著名法学家五十岚清先生被聘为山东大学 *** 教授。
1999年,法学院开始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2000年,法学院取得理论法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徐显明教授、上海市社科院林喆研究员(兼)被聘为首批博士生导师。
2000年9月,法学院本科开始招收理科生,同时开展英语-法学双学位教育试点。
2000年,法学院刑法学、国际法学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0年10月6日,由山东大学法学院主办的纪念乔伟教授逝世三周年暨《乔伟文集》出版座谈会在济南齐鲁宾馆召开。
200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民商法专家梁慧星先生出任法学院院长,冯殿美教授继续任院分党委书记。
2001年,法学院实践教学成果获山东省教委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1年6月,学院招收首批法理学专业博士生4人。
2001年10月,学院成功承办了“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1年年会”。
2002年,法学院开展法学-日语特色教育,培养中日法学、经贸交流人才,隔年招生,9月,初次从新生中选拔22名同学。
2003年11月,法学院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庆祝建院(系)20周年,16日,假历城宾馆大礼堂举行庆祝大会,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 大学法学院院长曾宪义、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法学院院长梁慧星等领导、学者及中外嘉宾几十人,法学院师生近 两千人共同参加庆典。
2003年,法学院获得了诉讼法学、法史学和经济法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4年1月,梁慧星先生继续任法学院院长,盖玉强同志任院党委书记。
2004年3月,山大法学院北京校友联络站成立,这是我院省外第一个校友联络站。
2004年8月,我院与韩国全北大学法务大学院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2005年,《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对全国高校法学本科教育作出评价,我院凭借人才培养特色教育被评为A++等级。
2005年10月,我院主办“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暨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
2005年7月,我院与日本岛根大学法文学部签署学生交流协议备忘录,10月,我院7名日语背景法学班本科生赴岛根大学访学。
2005年,我院获得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两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资格。
2005年11月,在第九届全国高校学生“挑战杯”决赛中,我院本科生于佳佳同学获一等奖,这是山东大学挑战杯参赛史上文科类的最好成绩。
2005年12月,我院学生代表队夺得第三届全国高校“理律杯”模拟法庭竞赛冠军。
2006年5月,世界知名法学家哈罗德J伯尔曼教授来我院访问。
2006年5月,日本著名法学家西原春夫教授来我院访问。
2006年6月,我院与日本九洲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院签署学生交流备忘录和学术交流协议。
2006年7月,我院院长、著名民法学家梁慧星教授当选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2006年11月,法学院新教学楼举行奠基仪式,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朱正昌、山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国家森、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法学院院长梁慧星为新楼开工执锨培土。
2006年,我院法理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其中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为强化建设重点学科, *** 与政治文明研究基地、法学方法研究基地被评为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2007年,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增设405个博士后流动站,我院法学学科名列其中。
2007年,我院行政法学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
2007年10月,我院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法学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2007年12月,青年法学家齐延平教授出任法学院院长,盖玉强继续任党委书记。
2008年10月13日, 第七届亚欧人民论坛在北京召开。
齐延平院长应邀出席第七届亚欧人民论坛并作为中方首位主旨发言人在开幕圆桌会议上代表中方发表演讲。
2008年11月,我院首任院长徐显明教授就任山东大学校长,11月 7 日, *** 中央组织部干部三局局长周新建宣读了 *** 中央、国务院决定并讲话;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袁贵仁, *** 山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玉妹等先后讲话。
2009年9月15日至19日,法学院参与举办的第24届世界法哲学和社会哲学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来自50多个国家的八百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世界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大会(IVR)是法学界历史最为悠久、声誉最为卓著的学术团体之一。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理学会会长、世界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大会中国分会主席徐显明、世界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大会中国分会秘书长齐延平出席了本次大会。
2009年9月,法学院新教学楼投入使用,该楼建筑面积近9000平米,主要用于教学、学术报告和法律图书馆,为法学院发展拓展了空间。
2009年 11月24日,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先生一行八人来我校访问,并赠送了美国重要的法律文献——《美国法律文库》。
校长徐显明会见、宴请了大使一行并与大使一起出席了图书捐赠仪式。
我院院长齐延平参加了会见、宴请和图书捐赠仪式。
2009年12月7日上午,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 研究会会长罗豪才来山东大学考察我院人权研究中心,我院院长齐延平向罗豪才详细汇报了法学院人权研究开展情况。
2009年12月 ,山东大学校长、我院教授徐显明入选“新中国60年法律人群英谱”。
60位入选人物全面涵盖了建国60年来法学界和政法界为新中国法治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
2010年3月,齐延平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0年3月,我院受中央政法委委托,招收首批西部政法干警班,分第二学士学位和法律硕士两个层次,为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法院和检察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010年3月,为纪念我院已故著名法学家乔伟先生,法学院成立乔伟法学教育基金会,旨在奖掖后学,徐显明校长任理事长,齐延平任秘书长。
2010年6月,北京健坤投资集团向山东大学乔伟法学教育基金捐赠人民币300万元,用于支持法学教育发展。
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赵伟国先生,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副校长樊丽明出席捐赠仪式。
2010年11月,山东大学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战略合作协议签字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周玉华 *** 教授、博导聘任仪式举行,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与周玉华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0年12月,著名法学家武树臣、杨海坤教授加盟我院,并被聘为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这是山东大学启动此项工作以来,从校外聘任到岗的首批人文社科一级教授。
2011年2月23-25日,法学院承办了杰塞普(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中国第九届选拔赛
来自全国39所高校代表队参加了比赛,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博士、加拿大驻华大使马大伟先生、美国前商务部对外贸易委员会主席卡罗尔·卡林诺斯基女士等来宾出席。
2011年3月,我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招生单位。
2011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发布“2010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及《研究报告》,我院位居第9名。
2011年5月,齐延平教授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2011年6月,周长军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1年6月,我院83级校友汤学武律师荣获美国第10届 50杰出亚裔企业家奖,这一奖项被誉为“美国亚裔商界最顶尖的奖项”。
2011年10月,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 研究会会长罗豪才教授出席法学院软法与人权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软法与人权学术研讨会,并为中心揭牌。
2011年11月,著名法学家郭明瑞教授加盟我院,并被特聘为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至此,我院已有三位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
2012年1月,法学院北京校友会正式成立,校长徐显明到会祝贺。
2012年2月,周长军教授、桑本谦教授入选第二届“山东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
2012年2月,《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我院校友马俊欣事迹。
中央政治局常委 *** 对我院校友马俊欣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
2012年5月,著名法学家乔伟先生塑像在山东大学法学院落成。
2012年5月,徐显明教授出任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2年7月,我院徐显明教授、齐延平教授等参加中国法理学研究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徐显明当选为第一届会长,齐延平当选为秘书长。
2012年12月,法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换届,齐延平任院长,盖玉强任书记。
2012年12月,我院获第十届“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大赛冠军。
2012年12月,山东大学获批“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及“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正式成为首批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
2013年3月,徐显明教授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十二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我院校友郝明金当选全国政协常委。
2013年3月,我院学生法学社被评为“山东大学2012年度十大新闻人物”。
2013年4月,徐显明教授、齐延平教授分任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委员。
齐延平获得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
法学院凭借山东大学浓郁的文史底蕴营造人文育人环境,并实践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努力发展法律专门人才培养质量。
1995年,根据国家教委专业调整的要求,法学院原法学、经济法、国际经济法三个本科专业合并调整为法学一个专业,并试行学分制。
2000年,法学专业本科教育试行改革,实行文理兼招,并根据教育规律和社会需要开展法学专业平台上的特色教育,与英语专业合作试办双学位教育,
2002年,本科教育试办以日语为第一外语的日语背景法学教育,有近1/5的本科课程试行双语式教学或外教执教,知识产权法学教育、公共卫生管理+法学教育也将成为本科教育的试点项目。
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的一大特色,法学院在10个中级法院、22个基层法院及部分检察院设立实践教学基地,有力地推动了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
自2002年起,学院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到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等大学法学院和国外学习,增加第二校园经历、海外学习经历。
2015年12月13日,山东大学法学院加入了新丝路法学院联盟。
② 郑永流的人物生平
学历: 博士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教育经历:1986-1989年 北京大学法律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
1983-1986年 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获法学硕士学位
1978-1982年 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任教经历:2004年 德国弗莱堡大学法学院代理教授 1993-1996年 德国萨尔州大学法律-经济学院客座教授
1989-1993年 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讲师 副教授
瑞士弗里堡大学(1998),挪威奥斯陆大学(2001)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2000, 2002, 2004,2007, 2009)短期访问学者。
外语语种:德语,英语
出国经历:德国萨尔州大学 1993-1996,瑞士弗里堡大学 1998,挪威奥斯陆大学 2001,德国法兰克福大学 2000,2002,2004,2007,德国弗莱堡大学 2004 自1999年吉林大学兼职教授
自1999年国际法哲学和社会哲学协会(IVR)会员
自1998年《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杂志主编
③ 肖峰的中青政院教授
肖峰,博士,现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科学与公共事务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中国图书馆协会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执委,中国工程哲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哲学会理事。 《信息主义:从社会观到世界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哲学视域中的技术》,人民出版社,2007年。
《现代科技与社会》,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
《技术发展的社会形成》,人民出版社,2002年。
《高技术时代的人文忧患》,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
《论科学与人文的当代融通》,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卢梭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技术的人性面与非人性面》,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年。
《从哲学看符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启蒙与求索的轨迹--现代青年思维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理性的艺术》,农村读物出版社,1989年。 自1985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光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和学术文章180余篇,其中数十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年鉴》、《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文萃》等转载,从清华同方学术期刊数据库(97年以后)中可以查到数十次引用的记录。
主要代表作如下: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论作为一种理论范式的信息主义”,《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虚拟实在的本体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论技术的社会形成”,《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信息的实在性与非实在性”,《哲学研究》2010年第2期。
“‘是论’的信息哲学分析”,《哲学研究》2009年第3期。
“论工程善及其实现方式的选择”,《哲学研究》2007年第4期。
“进化与社会建构:两种视界的比较”,《哲学研究》2006年第5期。
“论技术实在”,《哲学研究》2004年第3期。
“科学精神的语义问题”,《哲学研究》1998年第7期。
“试论以符号为直接起点的认识”,《哲学研究》1988年第6期。
“什么是哲学思维的基本特点”,《哲学研究》1987年第8期。
“论实践过程的分化”,《哲学研究》1986年第11期。 2004-2006 博士,土木工程交通工程专业, 香港科技大学
2001-2004 硕士,土木工程交通工程专业, 清华大学
1997-2001 学士,土木工程结构工程, 清华大学 2011.3至今 教授,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西南交通大学。
2007.9-2011.2 博士后, 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2007.2-2007.8 交通规划师, Maunsell 咨询公司亚洲分部, 香港。
2004-2007 助理研究员, 土木工程系, 香港科技大学。 [1] Qian, Z., *Xiao, F.* and Zhang, H.M., 2011. The economics of acompetitive parking market for the morning commute. Accepted for *the 19thISTTT*; and for Publication i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2] *Xiao, F.**.* *Investment, pricing and efficiency of private road withheterogeneous trip-makers.*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ICTE 2011)*
[3] *Xiao, F.*, Qian, Z. and Zhang, H.M., 2010. Morning commute problem withcoarse toll and nonidentical commuters. *Networks and Spatial Economics*,11August 2010, 1-27.
[4] Yang, H. and *Xiao, F.*, 2009. Private road competition and equilibriumwith traffic equilibrium constraints. *The Journal of AdvancedTransportation *36(2), 169-185.
[5] *Xiao, F.*, Yang, H., 2008. Efficiency loss of private road withcontinuously distributed value of time. *Transportmetrica *4(1), 19-32.
[6] *Xiao, F.*, Yang, H. and Han, D.R., 2007. Competition and efficiency ofprivate toll roads.*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41(3), 292-308.
[7] *Xiao, F.* and Yang, H., 2007. Three-player game-theoretic model over afreight transportation network.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15(4),209-217.
[8] *Xiao, F.*, Yang, H. and Guo, X.L., 2007. Bounding the inefficiency oftoll competition among congested roads. *Transportation and Traffic Theory2007(ISTTT17) *(edited by Richard E. Allsop), Elsevier, 27-54. Imperialcollege London, UK. [1] Qian, Z., *Xiao, F.* and Zhang, H.M. The economics of a competitiveparking market for the morning commute. 1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Transportation and Traffic Theory . July 18-20, 2011, Berkeley, California,US.
[2] *Xiao, F.* and Zhang, H.M. Pareto-Improving Toll and Subsidy Scheme forTransportation Networks.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90th AnnualMeeting. January 22-26, 2011, Washington, D.C., US.
[3] *Xiao, F.*, Qian, Z. and Zhang, H.M. The Morning Commute Problem withCoarse Toll and Nonidentical Commuters. INFORMS Annual Meeting. Octobor 11-14, 2009, San diego, US.
[4] *Xiao, F.* and Zhang, H.M. Bounding the inefficiency of price andinvestment competition in an oligopoly market.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Board 88th Annual Meeting. January 11-15, 2009, Washington, D.C., US.
[5] *Xiao, F.* Investment, pricing and efficiency of private road withheterogeneous trip-makers.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ese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 October 07-09, 2008, Cheng,China.
[6] *Xiao, F.*, Yang, H. and Guo, X.L. Bounding the inefficiency of tollcompetition among congested roads. 1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Transportation and Traffic Theory . July 23-25, 2007, Imperial College,London, UK.
[7] *Xiao, F.*, Yang, H. and Guo, X.L. Efficiency loss of private toll roadcompetition. The 11th Conference of Hong Kong Society for TransportationStudies. December 09-13, 2006, Hong Kong.
[8] *Xiao, F.* and Yang, H. Competition and equilibria of private toll roadswith elastic demand.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85th Annual Meeting.January 22-26, 2006, Washington, D.C., US.
[9] *Xiao, F.*, Yang, H. Three-player game-theoretic model over a freighttransportation network. 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portationLogistics. July 27-29, 2005, Singapore.
[10] *Xiao, F.*, Yang, H. and Han, D.R. Analysis of the inefficiency ofprivate toll road competition. The 10th Conference of Hong Kong Society forTransportation Studies. December 9-13, 2005, Hong Kong.
④ 厦门大学与武汉大学哪个法学好
武汉大学好。
什么叫武汉大学沉溺于曾经的辉煌???你可以去看看武大的法学校友有多少在各个著名大学担任校长或者院长,多少在最高法院或者地方法院担任法官吧。
王铁崖,1940年起任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法学博士,著名法学家,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名誉会长、瑞士国际法研究院院士、联合国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大法官
李浩培,1939年起任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法学博士,著名国际法学家、瑞士国际法研究院院士
梅汝傲,1945年起任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系系主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博士,著名法学家、二战后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大法官
韩徳培,1946年起任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法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特别研究生,中国当代著名
法学家、国际法学一代宗师、环境法学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法学界的镇山之石”。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名誉会长,
中国法学会环境与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
马克昌,195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律系,著名法学家,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
姚梅镇,194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律系,著名法学家,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首任会长
李龙,195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律系,著名法理学家,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
黄进,198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国际体育仲裁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网络全书·法学》修订版国际私法分支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徐显明,199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理学研究会会长、国际法律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中国主席、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美法律教育联合委员会中方主席、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山东大学校长
曾令良,199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WTO法研究会副会长
肖永平,199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副会长
谢石松,199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屈广清,199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中国世贸组织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法研究会、中国仲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余劲松,198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副会长
王传丽,198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副会长
刘剑文,199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财税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世界税法协会主席
周叶中,199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蔡守秋,196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国土资源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西部开发法律研究会副会长
王曦,1997年毕业于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国际环境法年鉴中国报告人、亚太环境法杂志[澳]和麦凯尔国际与比较环境法评论[澳]编委
吕忠梅,2001年毕业于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王树义,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副会长
黄解放,198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联合国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法律官员、加拿大国际法协会副会长、海牙国际法模拟法庭模拟法官、庭长、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航空与空间法研究院讲座教授
钟期荣,1944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律系,法国巴黎大学法学博士,著名法学家、著名教育家,香港特别行政区推委会委员,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港事顾问,香港第一所私立大学--香港树仁大学创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