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劳动合同法重点解读及实务应对技巧

劳动合同法重点解读及实务应对技巧

发布时间: 2024-01-05 02:02:47

A. 劳动合同法解读的内容有哪些

1、什么是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同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之间订立的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哪些单位及其劳动者适用《劳动合同法》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 劳动关系 ,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 终止劳动合同 ,适用本法。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合伙合作 律师 事务所等组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3、《劳动合同法》自什么时候起施行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八条规定,本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4、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对劳动者有约束力吗 用人单位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内容不违反法律 法规 并向本单位职工公示使其知悉的规章制度,对本单位以及本单位的劳动者具有约束力,本单位以及本单位劳动者应当遵守。 5、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指的是哪些事项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的规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是指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事项。 6、劳动关系从何时建立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第十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根据以上规定,即使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只要用人单位对该劳动者存在用工行为,则双方之间就建立了劳动关系,劳动者就享有 劳动法 律、法规规定的权利。 7、用人单位可以扣押劳动者的 身份证 等证件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其他证件包括学历证书、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 8、建立劳动关系应当以什么形式订立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9、建立劳动关系后,最迟应该在多长时间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也就是说,法律提倡用人单位在建立劳动关系之日即用工之日就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是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在建立劳动关系之日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只要在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的,就不属于违法行为。 10、劳动合同可以任意解除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章的规定, 解除劳动合同 必须符合法定情形,不可以任意解除劳动合同。 11、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哪几种情况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章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三种,即双方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12、在什么情形下, 劳动合同终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1)劳动合同期满的;(2)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 养老保险 待遇的;(3)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5)用人单位被吊销 营业执照 、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13、劳动合同终止的,用人单位是否支付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或者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而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14、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怎么处理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 赔偿金 。 15、什么是 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后,将该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从事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用工形式。在这种特殊用工形式下,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但不用工,即不直接管理和指挥劳动者从事劳动;用工单位直接管理和指挥劳动者从事劳动,但是与劳动者之间不建立劳动关系。 16、 非全日制用工 情况下劳动合同何时终止 非全日制用工情况下,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 虽然劳动合同法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部法律,但是如果对里面的内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是无法维护自己权益的,并且我们还要注意,劳动合同主要是调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争议,如果是劳动者双方发生纠纷,那么是适用民法

B. 劳动合同法考试的重点

1.劳动合同书面化(第10条、第11条、第14条、第82条)
(1)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2)订立合同的期限:用工之日起1个月
(3)不订立书面合同的责任: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内订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2倍的工资。
(4)不订立劳动合同转化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1年期满仍不订立的。
(5)无书面合同时的补充:劳动报酬的明确。
2.劳动合同期限
(1)三种期限
(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铁血第14条
劳动法的规定是:20条
①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
②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
③劳动者提出
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是:
①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或者 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或者 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39条和第40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实施后起算)
②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签订劳动合同
③劳动者没有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不签无固定期限合同的,2倍工资
3.试用期
(1)不得约定: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或者期限不足3个月
(2)约定不成立:仅仅约定试用期而没有劳动合同期限
(3)试用期期限:劳动合同3个月以上不满1年,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1年以上不满3年的,不能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或者无固定期的,不得超过6个月。
(4)约定次数:只能有一次
(5)试用期待遇:不得少于同岗位最低工资或者约定工资的80%,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最低标准
(6)违法约定试用期的,超过试用期部分,以试用期满工资标准支付赔偿金。
(7)不得随意解除
4.服务期
提供特殊待遇,服务一定年限的要求:支付违约金,不超过培训费用,不得超过服务期未满部分应均摊的费用。
5.竞业限制条款:
(1)人员限于高管、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2)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约定
(3)期限不得超过合同后2年
(4)按月给与经济补偿
6.劳动合同无效:
(1)无效原因:
①欺诈、胁迫、乘人之危
②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律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③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2)无效的后果
无效不影响支付报酬,报酬标准参照相同岗位或者近似岗位的劳动报酬确定
(3)造成无效一方承担责任
7.劳动者的解除权
(1)通知解
解除:提前30日通知,试用期提前3日通知 书面
(2)随时解除:
①未按照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②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③未依法为劳动者交纳社会保险费的
④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违法
⑤因欺诈、胁迫、乘人之危使合同无效
⑥其他
⑦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或者违法指挥,强令冒险。
第25条,不得约定违约金。
(3)非法解除,赔偿责任
8.用人单位的解除权
(1)随时解除权
①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②严重违反规章制度
③严重失职、营私舞弊、造成重大损害
④兼职,造成影响或者单位提出,拒不改正
⑤因欺诈、胁迫、乘人之危使合同无效
⑥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2)通知解除权:提前30天 书面
①患病或者因工负伤,不能从事原来的工作而不听安排的
②不能胜任工作,培训、调岗仍不行
③情势变更,未能就变更合同达成一致
(3)集体解除:裁员 第41条。
(4)不得解除:第42条
(5)继续履行:第48条
(6)后续事项:第50条
9.经济补偿
(1)补偿情形:第46条
(2)补偿标准:第47条
10.赔偿金
需要支付赔偿金的情形:
①试用期超期
②不给劳动报酬、不给加班费、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未支付经济补偿,赔偿应付金额的50—100%.
③违规解除合同 以补偿标准的2倍作为赔偿金
四、劳动合同法五个次重要考点
1.适用范围:增加民办非企业组织 实行聘用制的事业单位
2.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应当经过代表讨论
3.集体合同:工会可以起诉
4.劳务派遣:约束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
三方关系:劳务派遣单位、被派遣劳动者、用工单位、2年以上 加班费、绩效奖金
5.非全日制用工:
一天不超过4个小时,累计不超过24小时
口头协议、不得有试用期、随时可终止

C. 劳动合同法23条解读

1、劳动合同法第23条释义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事项。
2、 对负有保秘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3、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4、 【解读】本条是关于劳动者的保密义务和禁业限制的规定。
5、 劳动法23条,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
6、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亩肆烂十条第三款规定,本条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7、因此商业秘密包括两部分:非专利技术和经营信息。
8、如管理方法,产销策略,客户名单、货源情报等经营信息;生产配方、工艺流程、技术诀窍、设计图纸等技术信息。
9、商业秘密关乎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有的甚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10、商业秘密和其他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相比,有着以下特点:第一,商业秘密的前提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而其他知识产权都是公开的,对专利权甚至有公开到相当程度的要求;第二,商业秘密是一项相对的权利。
11、商业秘密的专有性不是绝对的,不具有排他性。
12、如果其他人以合法方式取得了同一内容的商业秘密,他们就和第一个人有着同样的地位。
13、商业秘密的拥有者既不能阻止在他之前已经开发掌握该信息的人使用、转让该信息,也不能阻止在他之后开发掌握该信息的人使用、转让该信息。
14、第三,能使经营者获得利益,获得竞争优势,或具有潜在的商业利益。
15、第四,商业秘密的保护期不是法定的,取决于权利人的保密措施和其他人对此项秘密的公开。
16、一项技术秘密可能由于权利人保密措施得力和技术本身的应用价值而延续很长时间,远远超过专利技术受保护的期限。
17、 我国有关法律从不同角度对商业秘密加以了保护。
18、第一,从商业秘密持有者与侵害商业秘密者之间的关系看,除了双方没有任何关系,但侵害者通过不正当手段,如盗窃、利诱、胁迫等侵害商业秘密情形外,侵害商业秘密主要发生在买卖、承雹笑揽、授权、雇佣关系中,其中在雇佣关系中是最容易发生侵害商业秘密行为的迅漏。
19、反不正当竞争法对通过不正当手段侵害商业秘密的行为作了规范。
20、合同法对存在民事合同关系情形下侵害商业秘密的行为作了规范。
21、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存在保守商业秘密约定或者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要求的情形下的侵害商业秘密的行为作了规范,这包括民事主体之间的合同约定和雇佣关系下的约定。
22、公司法刑法主要对存在劳动关系的侵害商业秘密的情形作了规范。
23、第二,在存在劳动关系的情形下,现有法律对商业秘密的保护都有一个前提,即都是劳动者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不包括劳动者到其他企业中工作的情形。
24、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
25、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擅自披露公司秘密;违反对公司忠实义务的其他行为。
26、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前款规定所得的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
27、如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是经营者,根据该法第二条的规定,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28、第三,不同法律对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不同。
29、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面宽,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侵害主体的资格没有限制,所有知晓商业秘密并违反约定或者规定的劳动者,都可以构成侵害商业秘密。
30、公司法规定的侵害主体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31、刑法则规定的是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
32、其次是反不正当竞争法既保护非专利技术,也保护经营信息。
33、而公司法和刑法则主要保护商业机会,商业机会包括经营信息,但不包括非专利技术。
34、最后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不仅规范劳动者工作期间的保守商业秘密行为,而且规范劳动者离职后的保守商业秘密行为。
35、而公司法和刑法只是规范劳动者任职期间的保守商业秘密的行为。
36、 获得商业秘密的合法手段包括:独立开发获得;合法购买;从公开渠道观察获得;合法接受许可获得及通过反向工程获得等。
37、 劳动关系具有特定的人身属性,由劳动者对用人单位忠诚义务演化出劳动合同的保密义务(忠诚义务在英国法上被法院视作劳动合同的默示义务),并进而扩展为竞业限制或竞业禁止。
38、竞业禁止条款蕴含了用人单位的财产权益和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两者的矛盾,成为一个必须依据法律来调整的问题。
39、 本条规定,对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
40、在劳动合同解除后,不得使用或者披露信息的义务包含生产的秘密环节,以及足以构成商业秘密的其他信息。
41、要确定究竟哪些信息在劳动合同解除后,劳动者仍然负有不得披露和使用商业秘密的义务,必须考虑以下因素:劳动性质。
42、如果劳动过程中要经常性地处理秘密文件,劳动者显然要承担比一般劳动者更多的忠诚义务。
43、也就是说,除了信息类型的限制之外,劳动者的身份和职位也会影响到竞业禁止条款的效力。
44、如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由于同客户的接触获知了客户相关的特别信息,用人单位自然可以合法地使用行业限制条款禁止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终止后拉拢客户。
45、这一原则非常普遍地适用于各种行业;信息本身的性质。
46、即用人单位是否使劳动者意识到信息的保密性。
47、虽然用人单位只是单方面声称某些信息是保密信息本身并不充分,但是用人单位对待这些信息的态度可以帮助确定信息的性质。
48、英国普通法中规定,在合同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并不承担竞业限制的义务。
49、事实上,只有在披露和使用商业秘密的意义上,用人单位才有权得以禁止劳动者竞业,而商业秘密的判断也通过严格的判断规则被限制在特定的范围内。
50、 本条规定竞业禁止的目的是要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还要依法支付损害赔偿金。
51、但是,在用人单位存在商业秘密,劳动者亦知悉的情况下,因为劳动合同终结后,劳动者的保密义务仍旧延续,即便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竞业禁止协议,劳动者也应当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否则,用人单位可因此追究劳动者的侵权责任。
52、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劳动者离职后负有竞业禁止,主要考虑目前越来越多的保密协议、竞业限制条款,极大限制了劳动者离职后的就业范围。
53、用人单位往往在签订竞业限制协议书时说明日常工资中就已经包括了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不给劳动者经济补偿。
54、本条规定,对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55、本条有关竞业限制补偿金及支付时间的规定,在保护用人单位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的同时,有利于劳动者在具备一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保护这些信息。
56、 劳动合同到期后的竞业禁止,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约定。
57、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经济补偿,竞业限制补偿金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补偿,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有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同时与劳动者约定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者解除时向劳动者支付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不能包含在工资中,只能在劳动关系结束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58、补偿金的数额由双方约定。
59、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者解除时向劳动者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的,竞业限制条款失效。
60、这是竞业限制生效的条件和劳动者遵守竞业限制义务的前提。

D. 《劳动合同法》解读系列之四十七条丨先森说劳动法

导读: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用人单位依法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此时就涉及到如何计算经济补偿的问题。可能你会说,计算经济补偿,无非就是根据四十七条规定,套下公式:工作年限×每工作一年应得的经济补偿标准。
先来看下法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蚂郑旅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闷凳对于四十七条法律规定,应从两个层面去理解:工作年限和计算标准。
一、工作年限。
该法条第一款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所以这里的工作年限应当是从劳动者供职于用人单位之日起开始起算,怎么理解这句话?举个例子,实务中,某劳动者于2012年入职某用人单位,在很长一段时间,该劳动者均是供职于该用人单位,但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却是一年签订一次劳动合同,一直工作至2018年,双方最后一份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此时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应当是从2012年起算,又比如一个劳动者为同一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多年,但间隔了一段时间,也先后签订了几份劳动合同,工作年限原则上应从劳动者提供劳动之日起连续计算,已经支付经济补偿或者间隔时间太长的除外。换句丛顷说,法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的规定,不能将其错误地理解为连续几个合同的最后一个合同期限,原则上应连续计算。另外,对于因用人单位的合并、兼并、合资、单位改变性质、法人改变名称等非劳动者个人原因原因而变更工作单位的,其改制或变更前的工作年限也是可以算作是“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
二、计算标准
该法条第三款规定,计算经济补偿是以劳动月工资为基数,这里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即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在该公司的所有货币性收入(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各种补贴和津贴、加班工资、奖金和特殊情形下支付的工资等)总数÷12个月(如果实际工作月数没有12个月,除以实际工作月数,计算平均工资),但这里计算标准有个例外,回到法条规定,根据第二款规定,如果说劳动者月工资超过所在省或市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不按实际工资支付,而是按平均工资三倍支付,该规定在实务中被称为“双封顶”,即在计算用人单位对高收入的劳动者应当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时,采取限缩性的保护措施,以适当考虑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利益之间的平衡。打个比方,假设你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是7000元,而你实际工资30000元,就只能按21000元一个月算,而且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也受到十二年的限制(如果月平均工资未超过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按实际工作年限计算经济补偿,不受十二年工作年限的限制)。另外,这里所说的月平均工资均是高于最低工资标准,如果劳动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应按最低工资标准或同种岗位,同样工作量的工资标准计算其经济补偿的基数。

E. 劳动合同法第25条规定内容及解读

法律主观:

【相关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橘物。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戚派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第十一条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专家解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工之日就是劳动者在本单位开始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劳动关系并于用工之日起建立高伍贺。因此用人单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要把握好劳动合同的签订及时间的选择,可以在入职前一天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一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需支付劳动者2倍工资的补偿,一年以上未签订的视为已经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此用人单位就要正确对待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搜集劳动者不签合同的有利证据,可以通过寄快递,在封面一定要写明大概内容,也就是有一份存根做证据。如果相关资料寄不到劳动者手中,此时就要看劳动者提供的详细资料真实度,如果是按照劳动者本人所提供的资料寄过去的,其最终怎人归属于劳动者。而用人单位就可以正确规避合同到期不及时续订的疏忽风险。【应对策略】1、劳动合同的签订及时间选择;2、正确对待劳动者不签订合同的情况;3、正确规避合同到期不及时续订的疏忽风险;4、劳动者的详细资料的搜集及责任的归属。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热点内容
市江阳区法院 发布:2025-01-08 11:58:15 浏览:429
新婚姻法2019第三者 发布:2025-01-08 11:51:46 浏览:553
山东省土地增值税实施条例 发布:2025-01-08 11:03:06 浏览:763
荷兰同性婚姻法 发布:2025-01-08 10:58:10 浏览:639
新劳动法员工未按规定离职 发布:2025-01-08 10:38:29 浏览:624
公司法第一次作业 发布:2025-01-08 10:05:47 浏览:370
合同法第三人规则 发布:2025-01-08 09:56:48 浏览:207
加班费争议是否适用劳动法 发布:2025-01-08 09:44:36 浏览:36
劳动法关于年假的补充标准 发布:2025-01-08 09:34:38 浏览:411
中日消费者合同法 发布:2025-01-08 09:16:37 浏览: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