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刘凯湘解读合同法

刘凯湘解读合同法

发布时间: 2024-01-14 00:15:11

① 自考刑事证据学校教材,每个学校自考的教材一样吗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刑事证据学校教材,每个学校自考的教材一样吗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
浙江自考专科法律专业要考那几门课,需要哪些教材,如何报考以及如何准备,谢谢1、浙江自考专科法律专业要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邓三重要思想概论
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商法
经济法概论
合同法原理与实务
应用文写作
2、自考,某门考试课程的教材是指定的,一般在报名的地方预订或购买教材。看错书,会对考试非常不利的。这些教材的信息,在当地省级自考网上是有教材信息发布的,里面是有“书名、主编、出版社、版本”等教材具体信息的。
3、参加自考的第一步是要去自考报名。您需要去当地自考办报名自考。报名无需特殊的准备。最近一次自考报名时间是安排在8月底9月初进行的。
4、自考的整个流程是:自考报名——预订或买教材——拿到书,自己看书学习——按期参加考试…………全部课程考出——申请毕业——拿到自考学历。。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北京大学法学本科的教材有哪些一、宪法王磊《宪法的司法化》《选择宪法》搜凳纤周叶中《宪法》肖蔚云《宪法学概论》张千帆《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宪法学》法律出版社二、行政法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该书前十章为姜教授所撰写,重点关注。罗豪才、湛中乐《行政法学》关注该书行政行为及行政许可法部分。罗豪才、湛中乐《行政法学》与前述之行政法学教材内容基本一致,没有大的出入,可择一而看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与前述第一本教材作者阵营基本一致,内容很多是相同的,但该书补充了最新的立法,可以相互补充使用三、刑法陈兴良教授1、《刑法适用总论》。可只看上卷。较之于教材较为深入,较之于专著又比较浅显,因此难度很适合于考研用书的标准。2、《规范刑法学》。粗悄重点关注总论及分论重点罪名。鉴于刑法诸多最新修正案,需要予以补充最新的司法解释。3、《刑法学的现代》。刑法专业课必备,非专业课可适当拓展。双杨《中国刑法论》可只看总论部分马克昌《刑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该书体系清晰,层次分明,亦可作参考用书。张明楷《刑法学》。专业课考生必备。非专业课若有兴趣可了解拓展。另外,刑法专业课考生除以上用书,另外推荐以下用书:陈兴良《本体刑法学》陈兴良文集系列《共同犯罪论》梁根林《合理组织对犯罪的反应》马克昌《世仿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外国刑法原理》或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储槐植相关论文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参考其《美国刑法》高明瑄等著《刑法专论》北大刑法其他教授的论文另外建议专业课考生若有余力可阅读我国台湾地区韩忠谟《刑法原理》、陈朴生《刑法专题研究》、许玉秀《当代刑法思潮》等。四、刑事诉讼法汪建成《刑事诉讼法概论》《理想与现实——刑事证据理论的新探索》《冲突与平衡——刑事程序理论的新视角》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基本问题》《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看得见的正义》《刑事审判原理》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另外,刑事诉讼法需要关注老师最新论文五、民法魏振瀛《民法》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龙卫球《民法总论》梁慧星《民法总论》李永军《民法总论》《合同法总论》刘凯湘《民法总论》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或者陈华彬《物权法》崔建远《合同法》韩世远《合同法总论》张新宝或王利明《侵权行为法》王轶《物权变动论》另外,人大王利明教授的民法系列专著也可参考补充。建议阅读王泽鉴民法总则、民法物权,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微言大义,体系明了,有助于加深理解。六、民事诉讼法潘剑锋《民事诉讼原理》刘家兴、潘剑锋《民事诉讼法学》江伟《民事诉讼法》专业课信息部分:1因为北大法学院对于法学硕士没有指定的参考书,所以在此我向大家推荐一些参考书目。A卷部分:宪法:《宪法学》,北大出版社,魏定仁等著,第二版《宪法》,高教北大版,周叶中主编,第二版《宪法的司法化》《选择宪法》王磊《宪法学导论》张千帆。我推荐周叶中的《宪法》,知识体系非常好。答题模式也可参照此书。如果有空,应该看一看《宪法学导论》,但这本书比较难。行政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大高教版,姜明安主编,第二版我看的是这本书,但是并不觉得特别好,据说姜老师有本自考教材很好。刑诉:《刑事诉讼法学概论》北大版,汪建成著《看得见的正义》或者《问题与主义之间》陈瑞华老师的书刑法《中国刑法论》北大版第三版,双杨著,郭自力老师参与修订。《刑法案例教程》,中国法制出版社,陈兴良著国际法《国际法》人大版远程教育系列,白桂梅,朱丽江主编。白老师去年有出新书,应该关注一下。B卷法理《法理学》北大版远程教育系列,周旺生著。《法理探索》周旺生著经济法《经济法学》北大版,张守文主编《经济法》杨紫煊,北大高教版第2版,反垄断部分这本书稍好《企业与公司法》北大版,甘培忠著,第四版《财政税收法》,法律出版社,刘剑文主编,第三版《经济法理论的重构》,人民出版社,张守文著《税法基础理论》,北大版,刘剑文,熊伟著《金融法概论》北大版,吴志攀民诉《民事诉讼原理》北大版,潘剑峰著民法:《民法》北大高教版,魏振瀛主编一套九五计划蓝绿皮的民法教材,梁慧星《民法总论》,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张广兴《债法》国经:《国际经济法》北大高教版第二版,余劲松,吴志攀主编邵景春的远程教育的内部教材《国际经济法》还可以拿王传丽的教材做参考,任选。2资料的选择:凯程的《内部冲刺百题》无论是答题方法还是押题方面都很好。在上北大英华的辅导班时,陈永生老师给总结了一些专题,非常好,有机会可以把这个笔记复印一下。《北大法学考研十门核心课》,为北大的研究生总结,内容有好有坏,经济法,国际经经济法,民法这些内容过多的科目,看这个笔记可以省比较多的时间。如果民法能找到王轶老师的课堂笔记,也非常不错。国际经济法王慧老师的讲课录音。3关于辅导班:辅导班在暑假的个人经历中已经提及。主要有两个,北大英华和凯程。北大英华更重基础,持续时间较长,如果基础好的同学可不必参加。凯程的应试性针对性很强,在大家知识掌握程度相同时,参加这个辅导班容易让你胜出。我参加凯程的真题讲解班,我从中学到的最重要的是答题方法,老师也讲了些复习策略,很有启迪性。我还参加了凯程的百题冲刺班,百题冲刺讲义,我个人认为非常的好,在最后一个星期里,我把凯程的百题冲刺班讲义认真地看了三遍,并且把其中所列的自己不是很熟悉的知识点又查漏补缺,非常幸运的,这本讲义押中了好多题。尤其今年的A卷部分,本来是比较难的,但刑诉部分刑法部分还有国际法等本分均有押中题目,我便顺利通过初试。4复习方法:主要注意三点:北大的书目多,看书不能看得过细过慢,要先从宏观上对整个学科的体系脉络有个很好的把握,然后仔细的看每年的重点,深入理解。我认为应该至少把知识看4遍。我比较喜欢框架性记忆。。比如经济法总论部分,框架性非常明显,如果在记忆时画出框架图,有个整体框架在脑子里,答题的思路就非常清晰。尤其是在答“某某的体系”这一类体型时,作用尤为明显。民法的重点我也会整理成一个个专题,按照考试时的答题模式整理,有助于最后的记忆。反复研究历年真题,找出重点和出题规律。小结:考研这一路走来,我认为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信心和毅力。在这一路,选择北大,尤其是跨专业,也有人说过我考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自己总是一笑了之,既然做了决定,这些话对自己毫无意义。在这一路,有很多人中途放弃了考研,他们不是不聪明,而是没有毅力。一些人虽然参加了考研,但成绩不理想,我想,在复习中珍惜时间非常重要,决定去考却不努力,只是浪费时间。而在考研中还想找工作想出国更是不可取,我们的能力与精力都是有限的,努力做好一件事,成功地可能性才会更大。对于有些人一开始就准备考两年的,我也奉劝大家先放弃这个念头,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其一次成功,人有退路有借口,有时就会松懈,破釜沉舟,一举中的在我看来最可取。在考研期间的心态调整也很重要,我们要放松自己的心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光紧张是没有用的,倒不如快快乐乐的准备考研。
刑事证据有哪些?“物证、书证”,是以物品或者文字为表现形式的实物证据。物证是用于犯罪或与犯罪相关联的,能够证明犯罪行为和有关犯罪情节的物品或痕迹,如作案工具、赃款赃物、血迹、指纹、脚印等。书证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文件或其他文字材料,如毒品犯罪分子进行联络的往来书信;贪污犯罪分子涂改的单据、账本等。“证人证言”是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况,向司法机关或有关人员作的陈述。刑诉法对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人向司法机关作证规定了义务,即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证人不能随意指定,也不能由他人代替。
刑事证据是如何分类的呢?刑事证据的分类:
1、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分类标准:证据的来源
含义:原始证据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未经复制、转述的证据;
传来证据是指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经过复制、转述的证据。
区分意义:原始证据的可靠性和证明力大于传来证据。
2、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
依据证据的证明作用是肯定还是否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了犯罪行为,将证据分为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② 谁有北大法学院教授 刘凯湘 《合同法》(共十讲)的资料麻烦说下

--------------------------------------------------------------------------------
北大法学院教授 刘凯湘 《合同法》(共十讲)《合同法》(一)合同无处不在 北大法学院教授 刘凯湘 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合同法这个讲座,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第一讲,我们合同法这个讲座一共是有十讲,今天是第一讲,第一讲的主题是关于合同的特征,以及合同的形式。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小明想到北京来考研究生,本科毕业了,考了一年没考上,然后自费到北京来想考北大的研究生,然后就在中关村旁边自己去租房子,准备将近一年的时间,准备自己花钱来进行教育投资。然后就在附近找到了一家房主,跟房主也谈好了,租了他一间平房,租期双方约定了,暂定一年时间,租金也约定好了,一个月三百块钱。这样小明就住进去了,但是住了不到两个月,中关村附近,就是房屋出租地段附近,房屋租金猛涨,这个房主就觉得一个月三百块钱把这个房子租出去很可惜,这个时候他就跟小明讲,他说你能不能把租金加到380块钱一个月,小明说咱们当时说好了,一个月是300块钱,一年期呀,如果我一年期满以后我们可以重新协商,比如说你提出来租金又涨一些,我们可以到时候再来协商,但是现在我们期限之内,他不同意涨,这个时候房主就说,你不同意涨的话,因为旁边很多人找我来,他们愿意出400,甚至出450,500的,我能够很容易地把它租出去,所以如果你要不愿意涨的话,那我这个房子就不租给你了。那小明说那不行,咱们当时说好了,说的是一年啊。问题就在这个地方,当初双方没有把他们所谈的这些出租的条件用书面形式写下来,只是口头的,没有什么证据证明说我答应了给你300块钱一个月,(房主)就说没有,小明也是,我们讲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样一个案例它就告诉我们,如果双方之间要达成一种协议,要做成某种交易的话,到底以什么方式来做,才会避免一些纠纷的发生?或者是即使发生了纠纷的话,怎么样才能得到一个很好的解决,能够来维护好自己的权利?所以这样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什么叫做合同?合同有什么样的特征? 合同其实是我们在生活当中广泛存在的、普遍存在的,而且合同作为一项法律制度,是一种很古老的法律制度。在咱们民商法的领域,像很多一些新的制度,像公司制度,票据制度,信托制度,都是晚近开始发展起来的,但有些制度,像不动产制度,婚姻制度,家庭制度,包括像合同制度,侵权行为制度,在民法当中是一种很古老的分支学科,咱们中国人讲合同这两个字都是非常的贴切,揭示了这个所谓的合同这样一种法律关系的本质,一个“合”,一个“同”,合强调什么呢?不是一个人,二人以上才能是合,所以它讲的是两个主体之间,两个当事人之间的事情。还有一个“同”,双方同意,双方协商一致,这叫合同。 但是合同这个词,其实在中国古代法律当中并不叫合同,后来才发明出合同这个词的,根据古文献的记载,比如说像在《周礼·天官·小宰》它所记载的里面有一句话叫做“听称责以傅别”,这句话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古典合同法的最早的一种相关的文献记载,就是说你借款的话,那么两个立约人,就是借款人跟出借人,双方叫做立约人,立约人在一个简上,写上立约人的姓名,写上借贷的数目、日期,像我们今天讲的一些合同的主要条款,然后在中间写一个字,比如说一个“大”这样一个字,然后从中间把它分开,一分为二,出借房跟借入房各执一半,以后出了什么纠纷把这两个合在一块,合二为一就能对上了,这是两个立约人,一个借款人,一个出借人,这就称之为“傅别”,所以“傅别”其实是我们中国古代关于合同最早的一种称谓,所以这种制度很古老的,存在的历史很悠久。 现在社会当中我刚才讲到过合同几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大到我们讲的公司去做生意,它购进商品,购进原材料,销售自己的产品都得通过合同的方式,大到像这种社会资源的流转,重要的生产资料,比如说土地使用权,它的出让,它的转让,它的抵押,都得靠经过合同来实现的,小到咱们的日常生活,你出去坐个车,那也是个合同关系,叫做旅客运输合同,你去商店买一杯牛奶,买一块饼干吃,那也是个合同关系,那叫买卖合同,你去看个电影,你去餐馆吃个饭(是)服务合同,所以合同是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无处不在的,无论是你大公司做大买卖,还是我们平常过日子,都得通过合同这种方式,所以合同它是一种交易规则。 合同一般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合同的主体,合同主体方面的特征,它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一种法律关系。平等主体,能够有资格订立合同的有自然人,就是我们公民个人,可以是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类型的法人都可以的,还有非法人组织,像合伙,像法人的分支机构,都能够来订立合同,这是合同的主体,但是一旦你是来订合同,订我们民法上所讲的合同,那么它们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这就要求合同双方当事人本着一种平等的、自愿的原则来订合同,因为地位都是平等的,所以任何一方不能强迫另外一方,不能以这种强迫交易的方式来达成合同的。第二个特征呢,我们讲合同是种法律行为,所谓的法律行为就是说它有一种意思表示的,你想去买一辆汽车,你内心有这样一个主观上的动机,有这样的目的你想买一辆汽车,然后你得把你内心的意思,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说你跟一个汽车销售商进行磋商,我想买你这个车,你什么价格、什么型号、什么时候付款、以什么方式付款、以后售后维修服务怎么进行等等,这就是表达的过程,最后双方谈成了,我们签一个书面的合同,确定我们双方之间的合同得以成立,它是个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我们讲它的本质是一种意思表示,这是它第二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合同的目的,它有目的性,合同的目的是在合同的当事人之间设定一种权利义务关系,按照我们国家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关于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它的目的性很清楚,就是说你订合同,通过这种合意来订立一个合同,它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在我们之间形成一种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后果,所以它跟一般的生活行为就不一样。比如说今天我们约好了,约好一个朋友说咱们晚上一块吃饭去,它也是个约定,也是双方可以说是意思表示一致,可是这并不在双方之间形成一种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如果一方没有去赴约,他毁约了,我们也可以说,我们顶多说这个人不讲信用,对不对,说好了,答应的事情不去做,但是它不会有法律上的后果,通常而言说,但是比如说我们订了个合同,说你卖给我一辆汽车,最后你不能交货,或者你交的货不符合质量要求,那就有法律上的后果了,所以合同它有目的性,双方订立合同的目的是在双方之间形成一种权利义务关系,或者是变更一种权利义务关系,或者是消灭一种权利义务关系,这是合同的第三个特征,它有目的性。 第四个特征,我们说合同是种合意,双方合意的结果,也就是说,双方完全是基于自愿、平等协商达成的。最后一个特征,合同是有法律约束力的,就是合同一旦达成了,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双方都得按照合同的约定来履行自己的义务,否则的话就会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就会承担违约责任的。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法律上的合同。由于合同是一种平等主体之间基于意思表示的一致,平等协商达成的关于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安排,一种协议,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社会资源的配置,商品的流转,甚至包括技术、劳务、生产力、资本等等这样一些生产要素的组合流转,基本上都是通过这种合同的方式,通过主体之间、企业之间、公司之间、个人之间这样一种平等协商,或者是这种社会资源的分配、流转,所以我们可以说合同法它是这个市场经济的一种基本的交易规则。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回到刚才那个案例,我们看看订合同有什么形式来订?合同的本质是双方的一种合意,所以说你只要有合意就可以达成合同,但是,关键这个问题就说,你怎么能证明双方之间达成了一种合意,达成了一种权利义务的安排、一种协议,从法律上来讲,当事人之间以什么形式来订合同,法律本来是不进行一种强制性的规定,所以关于订立合同的形式的问题,我们国家合同法也是采取了一种“意思自治,合同自由”的原则,也就是说,双方当事人之间订合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合同法是这么规定的: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以及其他形式,这就告诉我们,平常订合同最常用的两种,一个叫做书面合同,书面形式,一个叫做口头合同,以口头的形式订合同。 口头这种形式它的优点是方便、快捷,事实上很多一些生活化的合同,日常生活当中的合同其实都是口头的,它不必要去订立书面的,你去商店买一包面包,这是个买卖合同,但是你跟商场说我们之间来签一个书面的合同,这个面包叫什么名称,多少钱,买卖双方都是谁,什么时候订立的,根本就不必要,但是口头合同有它的缺点,它的缺点就是我们讲的“口说无凭,查无实据”,一旦出现了纠纷,你怎么来证明你们双方之间曾经有过合同,特别是这个合同是怎么约定的,比如刚才那个租赁合同,租金是多少,租期是多长时间,租金怎么支付,你就很难来举证的。我们说你坐个车,打个出租车,它是个口头合同,最后你说你丢了个东西在出租车上,你要找这个出租车司机去,这个出租车去,你总得有个发票吧,能够证明你坐那辆车的,它是个证据了。我们刚才那个案例当中,你怎么来证明?他就更困难一些,当然他可能能想办法找一些旁证,比如说假定他的租金是按月支付的,他曾经付过租金,对方打了收条,今收到小明同志第一个月的租金三百块钱,好,那还好一点,这就证明你们之间曾经有过租赁关系,但是接下来你要证明租多长时间,你就很难证明了。所以,一般来说,这种比较长期的、大宗的、连续性的、反复的这种交易,最好我们提倡用书面合同。 当然你说双方都互相很信任,我们没有必要签书面合同,那你是双方自愿的,这没有问题的,但是有一方比如说提出来了,你要跟我签合同,咱们必须订书面合同的,那就必须按照这种要求来的,因为如果对方不同意,你们就达不成合同,所以企业之间的合同最好是用书面形式的,即使是私人之间的,我们讲长期的、反复的交易,或者说大额的交易,标的比较大的交易,最好采用书面形式,一方面它便于在订立合同的时候,把双方这种权利义务写得很清楚,避免纠纷的发生。 第二个一旦发生了纠纷,它也便于我们按照这个合同条款来确定双方的责任,这就是所谓的书面形式。书面形式其实也有很多种的,比如说有合同书这种形式,所谓的合同书就是一种最正规的,最规范的一种书面合同,比如说租赁合同,当事人(是谁),然后分成多少条,租金条款,租期条款,标的物条款,转租条款,装修条款等等之类的,一条一条地写,这就是所谓的合同书,最后双方签字盖章。除了像这种合同书以外,其他一些达成合同的方式,也属于书面合同的范畴,比如说通过书信、电报、传真,甚至包括像我们现在讲的电子邮件达成的,那也是个书面合同的。除了书面合同、口头合同以外,合同法还有个叫做其他形式,所谓其他形式一般是讲根据这种生活惯例或者叫做商业惯例、交易惯例推定出来的双方之间有一种合同关系,可能既无书面的合同,甚至连口头的合同都没有,但是双方的行为足以证明,而且根据这种交易惯例、商业惯例,足以证明双方之间是有一种合同关系的,这认为是推定的形式、推定的合同。 所以像咱们刚才讲的这个案例当中,双方之间有合同关系没有?有。它是以口头形式达成的一种合同,租赁合同,现在的问题是,因为双方没有签订书面的形式,所以小明如果想赢这个官司的话,他就得找很多的旁证来证明,他们曾经达成过一个关于租期一年、每月租金300元的,这样的一个证据,比如当初谈的时候有没有朋友同学跟着一块去谈的,还有比如说我刚才讲过,他是不是已经付了几个月租金了,已付租金的这些凭证,这些都是一种证据证明,那么作为房东来说他不想租了,他说我们之间没有合同,或者我们之间有合同,或者只是说两个月、三个月,那么他来举证证明自己这种主张,但是显然在这个案例当中,房东他这种主张更多是消极性的主张,他认为没有一个关于每个月租金300元,租期一年的合同,他是个消极主张,他很难举证的,或者这种举证责任来说,小明比如说作为原告去起诉,因为他有证明我们之间有合同,他现在提前把我赶出去,他毁约了,他违反合同,所以主要的举证责任在小明这边,因为他是个积极主张的,当然如果反过来,你让我搬出去我不搬,现在房东可能他作为原告来起诉,他说你非法侵占我的房子,你得搬出去,那么对方可以抗辩,说我们是具有租赁合同的,我是合法占有,这种继续性的合同,但由于你没有签订书面合同,所以它的这个权利的保护就会有一定的缺陷。 合同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它有不同的分类标准,第一种分类标准把所有的合同可以分为“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所谓有名合同指的是,我们国家合同法有明确规定的、有合同名称的这种合同,合同法把在实际生活当中市场交易当中,最常见、最典型的15种合同进行了规定,包括像买卖合同、租赁合同、赠与合同、运输合同、建设合同、承揽合同、委托合同、技术合同等等这样15种合同做了规定的,但是我们实际当中合同类型还很多。比如说放国庆长假你出去旅游,你参加个旅行社,从北京出发到重庆、到三峡,这就是个合同,这就称为旅游合同,可是旅游合同在合同法里面没有写,如果出了纠纷,这个旅客说他已经答应好了,住三星级饭店,结果住的时候很差的饭店,原来说了门票应该包括在里面了,结果每一个门票都得自己另外买等等,发生了纠纷。这就是个合同纠纷,那这种合同就称为无名合同,合同法上没有它的名称,但是你处理纠纷没有关系,首先合同法的总则部分,都可以适用于它的,然后也可以比照合同分则当中最相类似的这种合同类型来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 第二种分类把合同分为“诺成性合同与实践性合同”。诺成,诺就是允诺的意思,所以所谓的诺成就是一诺即成,换句话说,只有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了,通过书面或者口头的方式达成的意思表示,合同就成立了。比如说像买卖合同,我们订一个房屋买卖合同,也许一年之后才能交房,没有关系,合同从你双方签字之日起,它就已经成立了,这是诺成性,大部分合同都是这种诺成性的。但是还有一些称为实践性合同,所谓实践性就是说,除了双方意思表示要达成一致以外,还需要双方进行某种交付,某种给付,付诸实践,比如说按照一般地理解,生活借用合同,你出差去,我借你的车用三天,借用不给钱,如果给(钱)就是租赁合同了,给租金了,不用钱的,借用,像这种合同,除了说我想借你的,你愿意借给我,那么还得你把这个车交付给我,把钥匙给我,这个时候借用合同才成立,这就是认为是实践性合同。 第三种分类称为“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这个“式”是方式、形式的意思,所谓要式合同,它是指双方订合同的话,必须具备某种特定的方式或者形式去订立,合同才能订立、才能有效,这就称为要式合同,反过来所谓不要式就是说,法律对你订的这种合同,不要求你有什么特定地方式去进行,都可以的,这就是不要式(合同),根据合同法“意思自治”的原则,绝大部分的合同都是不要式的,只有极少数合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采用特定的方式,比如说书面形式,比如说像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合同,转让合同,它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的,这是其他法律、行政法规有规定的时候,它按照其他的法律、行政法规来按照这个方式订立合同。 第四种称为有“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这个比较好理解,所谓有偿就是必须支付对价,不是无偿获得的,反过来不需要支付任何对价,那就是无偿合同,比如说我们讲赠与合同,典型的无偿合同,比如刚才讲的借用合同,典型的无偿合同,有的合同比如说像委托合同,根据双方约定可以是有偿的,可以是无偿的,那就看约定了,但是有的合同准是有偿的,比如说买卖、租赁、仓储这些合同,它肯定只能是有偿合同。 第五种分类称为“主合同与从合同”,这是指的这两个合同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它的前提是有两个合同,一个是主合同独立存在的,一个是从合同附属于、服从于这个主合同的,比如举个例子来说,甲公司向银行借款签订一个借款合同,这是个主合同,现在银行提出来,你要给我找一个担保人来担保,甲公司找到了乙公司,乙公司愿意给甲公司做保证人,做担保,然后乙公司就跟银行签订了保证合同,这个保证合同就成为从合同,如果没有这个主合同就不会产生从合同的,所以它就是两个合同是一种主从关系,这是最主要的一些合同的分类。 好,今天这一讲我们就讲到这儿,下一讲我们主要是讲关于合同成立的法律问题,谢谢大家。

③ 急需!一篇论不安抗辩权的自述报告。

论不安抗辩权

我国合同法吸纳大陆法系不安抗辩权规定的精华和英美法系预期违约制度的合理因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不安抗辩权制度。本文依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拟就不安抗辩权的法律性质及其适用问题进行探讨。我国合同法所规定的不安抗辩权,又称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中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或者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危及到自己债权的实现时,可以中止自己的履行,在合理期限内对方未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时,可以解除合同的权利。合同法第六十八条、第六十九条的立法本意,是法律赋予当事人依法享有“中止履约权”和“合同解除权”两项不安抗辩权利。由此可见,该法所规定的不安抗辩权在性质上并非与同时履行抗辩权、后履行抗辩权一样,仅属于延期的(一时的)抗辩权,它同时还具有消灭的抗辩权属性,并具有留置担保的性质。依合同法规定,只要先履行一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的四种法定情形之一的,即可行使中止履约权,将自己的给付暂时保留并有权对抗对方的履行请求,以防止因自己履约后对方不能对待给付而造成损失。权利人中止履行后,不安抗辩权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消灭的抗辩权,权利人依法可以进一步行使合同解除权,消灭对方的履行请求权和合同关系。

关键词:不安抗辩权 概念 适用条件 实践 合同法 违约责任

一、不安抗辩权的概念
不安抗辩权,亦称“保证履行抗辩权”,是指按照合同约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一方当事人,如发现对方的财产状况明显恶化,债务履行能力明显降低等情况,以致可能危及债权的实现时,可主张要求对方提供充分的担保,在对方未提供担保也未对待给付之前,有权拒绝履行
二、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条件
(一)因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且两债务间具有对价关系。不安抗辩权与同时履行抗辩权一样,均只能发生于双务合同。因此,单务合同以及不完全的双务合同均不能产生不安抗辩权。
(二)不安抗辩权适用的双务合同属于异时履行。异时履行是指双方履行存在的时间顺序,即一方先履行,另一方后履行。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对一些买卖合同,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一般采用同时履行主义。而对于以下合同,我国合同法规定,除当事人有特别规定外,应采用异时履行主义,这些合同包括租赁、承揽、保管、仓储、委托、行纪、居间等。
(三)先履行方债务已届清偿期。如果履行期未届至,先履行方只能暂时停止履行的准备,无从停止履行。
(四)先履行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后履行方于合同成立后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它包括三个要素:
1.后履行方丧失或可能丧失能力。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后履行方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的原因有:①财产显形减少。包括经营状况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②丧失商业信誉;③提供劳务或完成工作的合同中,债务人丧失劳动能力;④给付特定物的债务中,该特定物丧失;⑤其他情形。我国合同法规定的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条件与大陆法系各国的规定有较大差异,即较宽松,这显系参考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的相关规定。
2.后履行方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发生于合同成立之后。在大陆法系各国,后履行方财产显形减少应发生于何时,有两种不同的立法例,一是订立后财产显形减少,如德国、瑞士等民法采用;二是订立时财产已减少,如奥地利民法第165条规定。笔者认为,第一种立法例较为妥当。因为若订立时后履行方财产已减少,先履行方已知或因过失而不知,主观上有过错,应当承受不利,没有必要保护,非因过失而不知,可以重大误解或受欺诈为由主张救济。我国合同法没有规定后履行方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应发生于何时,笔者认为,在解释时采用第一立法例较为妥当。
3.先履行方对事实负有举证责任。先履行方主张不安抗辩权,必须有对方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确切证据,而不能凭自己的主观猜测。否则,将会因擅自中止合同履行而承担违约责任,从而使自己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三、实践中的不安抗辩权
实践中应注意的是,不安抗辩权在抗辩性质上具有延期性和消灭性的双重属性,因此,权利人行使此项抗辩权的法律效力并非仅限于可以中止履行,而是可能发生二次法律效力(产生二次法律后果):一是中止履行,即权利人可以依法中止履行自己的债务并通知对方,促使其及时提供适当的担保。若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恢复履行能力或提供适当担保的,权利人应即时恢复履行;二是解除合同,即权利人依法中止履行后,若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债务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则权利人可以单方解除合同,消灭合同的履行效力并免除自己的给付义务。
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适用不安抗辩权制度,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和研究:
(一)“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的认定问题。合同法采取列举与概括相结合的办法界定了不安抗辩权的适用范围,由于法律对于“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的其他情形”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因此,需要最高法院及时作出司法解释予以明确,以便于统一执法。根据合同法立法精神和不安抗辩权的内涵要求,笔者认为,所谓“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严重资不抵债,濒临破产倒闭;(2)身负巨额债务,有多个合同义务不能按期履行;(3)恶意经营、私分或压价出售财产,以致财产显著减少,难为对待给付;(4)因保管不善等原因造成履约的特定物(不可替代物)灭失,而不能履行;(5)买卖合同中出卖人“一女两嫁”,将约定交付的特定物卖与他人,以致履行不能;(6)承揽合同中承揽人签约后丧失履约的行为能力,不能按约定亲自完成工作成果;(7)劳务(雇佣)合同中提供劳务的当事人签约后丧失履约的行为能力;(8)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危及先履行方债权实现的其他情形。实践中,只要先履行一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即可认定属于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当事人据此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依法支持其不安抗辩主张。
(二)“合理期限”的界定和适用问题。依合同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行使不安抗辩权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权利人可以解除合同。但是,由于法律对于“合理期限”的上限(具体时间)并未明确,以致实践中对此认识与理解不一。同时,还影响到权利人及时行使合同解除权,而使此类合同关系可能长期处于悬而未决的不确定状态。因此,亟待最高法院对“合理期限”作出司法解释,以便于统一执法和规范司法操作。根据合同法立法精神和合同自由原则,并参考国外的有关立法例,笔者认为,对“合理期限”的界定,宜采取当事人约定与司法解释确定相结合的办法,即由最高法院作出司法解释,将此期限的具体时间确定为30日。同时,应当允许当事人自行约定“合理期限”的具体时间。即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一方在中止履行时,可以根据合同的性质与对方当事人通过协商约定“合理期限”的上限。当事人双方约定合理期限的,其上限不受30日的限制。且只有在当事人双方未约定合理期限的具体时间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才可以适用合理期限为30日的规定。这样,既便于统一执法和司法操作,又利于促使对方及时提供适当的担保,同时还利于保障权利人及时行使合同解除权。
(三)解除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一方中止履行后,在一定条件下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利。按合同法规定,解除合同的法定条件有二:一是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二是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提供适当担保。二者必须同时具备,中止履行的权利人才能进一步行使合同解除权。实践中,当事人行使不安抗辩权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通知对方。合同关系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无须征得对方的同意。但是,为了防止权利人滥用合同解除权损害对方的合法权益,法律在赋予不安抗辩权利人合同解除权的同时,还赋予了对方当事人异议权,即对方当事人如对解除合同有异议的,可以请求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或双方协议选定的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此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权利人与对方当事人还应依照其规定,到有关部门办理解除合同手续,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登记后,其合同关系才能彻底解除。
(四)不安抗辩权与违约责任请求权竞合的法律适用问题。对此问题,合同法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实践中,不安抗辩权与默示预期违约责任请求权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竞合。如先履行一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或者依法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且没有提供适当担保的,则对方的行为构成默示预期违约,从而发生这两种权利的竞合。在不安抗辩权与默示预期违约责任请求权发生竞合时,根据民事法律处理请求权竞合的一般原则,应允许权利人选择对其更有利的一种请求权(诉因)提起诉讼。也就是说,在这两种权利发生竞合的情况下,权利人既可以进一步行使不安抗辩权主张解除合同,也可以选择行使默示预期违约责任请求权主张解除合同。如果对方的违约行为给权利人造成损害的,权利人还可以行使赔偿请求权,要求对方承担赔偿责任,以利其及时获得赔偿和更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不安抗辩权与《合同法》
《合同法》对不安抗辩权制度的规定
我国的《合同法》对不安抗辩权制度做出了如下规定:
“第六十八条 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第六十九条 当事人依照本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合同法》的优点:
《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制度的优点与传统大陆法系国家有关不安抗辩权的法律规定相比,我国的《合同法》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对行使条件作了更充分详细的规定。
按照传统理论,不安抗辩权的应用应具备如下条件:(1)须因双务合同互负给付义务;(2)须合同双方特别约定一方应先履行义务;(3)须在双务合同成立后对方发生财产状况恶化;(4)须对方财产显著减少,可能难以履行。然而财产的减少并不是相对人不能履行或不愿履行的唯一原因和表现,商业信誉的丧失,技术机密的泄露以及其它诸多原因都可能造成相对人履约能力的丧失。因此传统大陆法中对不安抗辩权的行使条件仅限于“财产显著减少,有难以履行的可能”的规定就显得过于僵化,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合同法》突破了这个限制,把商业信誉的丧失作为判断相对人失去履约能力的标准之一,体现了诚实信用的立法原则。同时,《合同法》还通过第六十八条第四款的概括性的规定,把一切有害于合同履行的行为都包括到相对人丧失履约能力的判定标准当中,大大拓宽了不安抗辩权的使用范围,给合同的先履行方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护。
(二)既反映了先履行方的履行权益,又充分照顾到后履行一方当事人的期限利益。从《合同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中可以看出,合同先履行方并没有获得要求对方提供担保或者要求对方提前履约的权利,在中止履约并尽了通知义务后,先履行方只能处于等待的状态之中,而无权要求对方提供担保或提前履约。这一规定充分考虑了后履行方的期限利益。因为后履行方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其履约能力降低、难以履行的状态可能只是暂时的,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还可能恢复履行能力。如果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就要求后履行方提供担保或提前履行,会对后履行方造成额外的负担,进一步降低其履约能力,这是明显不公平的。法律不能为了避免一种不公平的后果而造成另一种不公平,因此不给予先履行方要求后履行方提供担保和提前履约的权利体现了对后履行方的保护。同时,《合同法》对后履行方提供担保的行为并未作任何的限制,后履行方为了避免对方中止履行后可能造成的损失,也可以自愿提供担保。这一规定充分体现了《合同法》的先进性。
(三)进一步完善了先履行方在行使不安抗辩权之后的救济方式。不安抗辩权规定先履行方在有充分证据证明后履行方丧失或可能丧失履约能力时可以中止对合同的履行,一旦对方提供了充分的担保,则应继续履行义务。但如果后履行方不提供担保,那么先履行方在行使不安抗辩权之后,是否可以接着解除合同呢?许多国家的法律对此的规定十分模糊。这种救济方式的不明确导致了先履约方当事人的利益得不到充分的保护。我国的《合同法》明确规定:后履约方“在合理期限内未能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并进而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对先履行方提供了明确的救济。
《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制度的不足
(一)由英美法系预期违约制度引入的有关规定与不安抗辩权制度间存在矛盾。
《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这条规定是由英美法系的预期违约制度引入的,它给与了当事人解除合同的权利。法律并没有限制这种权利适用于何种场合,因此可以认为这条规定对同时履行和先后履行两种场合都是适用的。一方当事人明确表示不履行债务时,另一方当事人适用第九十四条规定,直接享有解除权,这与英美法系对明示预期违约的处理是相同的。但当一方当事人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时,既可以解释为一方当事人以自己的行为表明其不履行主要债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直接解除合同,这是英美法系对默示预期违约的处理方法;又可解释为第六十八条第四款“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这时另一方当事人只享有不安抗辩权,可以中止合同的履行,等待相对人提供履约保证,但无权直接解除合同,这是大陆法系对默示预期违约的处理方法。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出现在了同一部法律里,造成了法律适用上的矛盾。如果赋予先履行人选择适用第九十四条的权利,则极有可能造成先履行一方滥用合同解除权的局面,使得第六十八条所设置的一系列旨在保护后履行方合法权益的措施形同虚设,从而损害了后履行方的期限利益。这个问题是我国新《合同法》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相关制度的融合还不够彻底造成的,需要通过司法解释加以解决。
(二)举证责任过重。
与英美法系的默示预期违约制度和大陆法系的不安抗辩权制度允许有较低限度的主观判断不同,我国合同法对举证责任的要求相当严格。《合同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一方应当负举证责任,这是各国法律所认同的,但即使在市场规则比较完善的国家,要取得“确切证据”也决非易事,更何况目前我国的法制环境还不完善,要掌握“确切证据”相当地困难,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不允许当事人有较低限度的主观判断,虽然可以避免当事人不当行使或滥用不安抗辩权,但却大大增加了当事人使用不安抗辩权的成本,有违设立不安抗辩权的初衷。因此可以在要求先履行方负举证责任的同时,要求后履行方负一定的反证责任,以减少不安抗辩权的使用成本。
(三)“适当担保”含义不清。
《合同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当后履行一方提供了“适当担保”后,先履行一方应恢复合同的履行。但对于“适当担保”的“适当”程度,法律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这就给先履行一方留下了可乘之机。先履行一方可以以担保不适当为名拒绝履行其本不愿履行的合同,从而造成后履行一方的损失。因此应当对“适当担保”做出明确的司法解释,使法律更清晰。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我国的《合同法》将大陆法系不安抗辩权制度和英美法系预期违约制度有机结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不安抗辩权制度,体现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融合的时代潮流,代表着世界民商法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司法解释和庭审实践共同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资料:
①王利明,崔建远《合同法新论•总则》,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②江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精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③魏振瀛《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④余延满《合同法原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⑤李永军《合同法》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
⑥卜炜玮《不安抗辩权制度的优点与不足》
⑦张旭科、孙佳楣《关于不安抗辩权的法律思考》
⑧刘凯湘、聂孝红《论〈合同法〉预期违约制度适用范围的缺陷》,《法学杂志》2000年

④ 刘凯湘的介绍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民商法,包括物权法、合同法、公司法、合伙法、信托法等,兼及经济法、国际经济法。

⑤ 建设工程项目中不可抗力内涵界定

工程项目近些年来生产规模的逐渐扩大、建设周期的逐渐延长、利益相关联者的逐渐增多、建设场地的固定、材料设备消耗量的逐渐增大又导致其受到自然和社会等的环境影响越来越大。此外,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能够预报且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甚至完全克服的不可抗力事项越来越多,因此有些事项已经不再符合“三不原则”(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相关学者在界定不可抗力内涵上的分歧也越来越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将在法律法规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界定建设工程项目中的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内涵构成要件综述
不可抗力内涵的构成要件分析--基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文件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文件中涉及到不可抗力外延性定义的是《民法通则》、《合同法》、《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7)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相关法律法规及各类合同范本中的定义分为两类,详见表1。根据表1可知,关于不可抗力的内涵定义有两类,分别是“类型一”与“类型二”,二者的区别为“类型二”涉及时间节点,除此之外它们均指意外事故的发生,它的发生与合同任何一方当事人的意志无关,是当事人所无法预见、无法避免和无法控制的。
不可抗力内涵的构成要件分析———基于文献研究
关于启配颤不可抗力内涵性定义的构成要件,除了上述法律法悄败规文件规定的之外,也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各学者关于不可抗力的内涵性定义与法律法规文件中规定的不尽相同,在不可抗力的内涵性定义构成要件方面与法律法规文件中规定的也有一些差别,首先,除了法律法规文件中规定的不可抗力构成要件的“三个不能”外,学者还提出了:①无法控制、无法合理防范、无法合理回避或克服、无法合理控制;②没有提及自然灾害或者社会性突发事件,而是外部事件、客观现象、事件或情况。
不可抗力内涵中的争议事项
法律法规关于不可抗力的内涵性定义与工程实卖轮践的争议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可以预见台风等气象灾害,尤其当出现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时,虽然可以预见但是无法避免、更无法克服其对建筑物的破坏性,但是台风均是我国立法和学术界认同的不可抗力范畴,而台风却不符合《合同法》与《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关于不可抗力的定义。其次,《合同法》与《民法通则》作为我国关于不可抗力规定的现行法律文件,都做出了这样的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但是这种不能预见究竟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预见的客观现象,还是特指某一具体行为中的具体当事人不能预见的客观现象?由于人与人的认知能力和预见能力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制定出判断不能预见主体的一般性标准,即明确“不能预见的主体”。虽然《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中规定了不能预见的主体是发承包双方,但它不是以制定法的形式做出的规定,这也是目前我国立法的一个漏洞。
政府行为是否作为不可抗力范畴
关于不可抗力范畴,最有争议的是政府行为是否构成不可抗力。政府行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政府行为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颁布制定法的行为,又包括国家行政机构或者司法机构发布命令的行为;而狭义上的政府行为仅指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政府行为是否应作为不可抗力的范畴,学者对此态度不一,有的学者认为不应将政府行为纳入不可抗力范畴,如学者刘凯湘、张海峡不赞同将政府行为列入不可抗力的范畴,并提出了三个理由:其一,政府行为的发生十分频繁;其二,部分政府行为可以被预见;其三,部分政府行为可以被克服[3];邹艳钰也持政府行为不应列入不可抗力范畴的观点,理由有二:其一,政府行为出现过于频繁;其二,部分政府行为是可以预见的[1]。此外,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不可抗力应包含政府行为,如学者鲍轶欣认为在某些特别的条件下,由于国家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职能而致债务不履行的情形也属于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围[2];张钢印指出有关政府行为,如政府颁布新的政策、法律或采取新的行政措施,严重地导致合同不能履行,如政府干预、戒严、禁令、禁运、征收、征用等,一般比照不可抗力处理[3];赖凌云认为政府行为可以类比作为不可抗力事件来处理,法律的颁布实施、政策的出台与贯彻实施、司法机关对标的物采取的强制措施、国家征用等政府行为,只要符合不可预见性、不可避免并不能克服的特征,均可以成为不可抗力事件[4]。综上所述,政府行为是否属于不可抗力范畴尚未达成共识,但是,由于政府行为的强制性,使得大部分政府行为对合同当事人而言满足不可抗力“三个不能”构成要件,此外,某些情形下,政府行为极大地影响着合同关系和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及利益。因此本研究将政府行为作为不可抗力的社会性范畴。
重新界定后的不可抗力内涵
重新定义不可抗力的内涵性定义就要对原定义中的“三个不能”(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进行界定,下文将就此展开论述。
不可抗力主客观构成要件的界定
构成不可抗力的要件分主观与客观要件,主观要件是指引起不可抗力的客观事件的不能预见性,即这种客观事件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变化而转移,这也是推断是否合同双方主观上有过错的核心因素。如果致使合同履约难以继续的客观事件或导致标底发生损失或人身安全发生损害的行为是合同双方能够预见的,而合同一方仍然继续履约,则根据过错原则的规定,当在损失出现后进行归责时,继续履约一方的这种“故意”就成为归责要件中的主观因素要件,因而对该合同方不能使用免责规定,所以这一客观事件不构成不可抗力。所以,“不能预见”就是不可抗力的主观要件。客观要件是指引起不可抗力的客观事件是不能避免的以及这种客观事件造成的结果是不能克服的,即合同双方在现有科学技术水平下针对这种客观事件的与否发生、损害程度等无法做出合理的控制或处置,或者说合同双方只能“听天由命”。不可抗力的客观要件实际包含了推断合同双方主观过错的客观因素,即合同双方在现有科学技术水平下的能力不足以避免和克服这些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发生侵权行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客观事实。不可抗力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共同构成了不可抗力这一法定免责制度的要件,二者缺一不可。综上所述,不可抗力的主观要件是不能预见性,客观要件是对于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及其后果不能避免、不能克服。
不可抗力的时间要件界定
《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7)、《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中关于不可抗力的定义均规定时间要件为在工程合同签订时不能预见,但是若是在合同履行中不能预见的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性事件是否应算作不可抗力范畴。学者张黎认为在合同订立后直至履行完毕的整个期间都要求当事人不能预见[5],所以采用这种在合同签订时以及在合同履行中的不能预见作为本研究关于不可抗力的时间要件。
不能预见的主体及不能预见的界定
“预见”是人类一种主观上的心理活动。随着智力水平的提高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能预见的范围在不断扩大,预见的准确度也在不断提升。然而,对未来事物的预见只是对过去事物发展趋势的归纳与推理,人类是不可能完全预见未来的,也就是说,风险是会一直存在的。这其中,又属“天灾”与“人祸”最难以预测,却最可能给工程项目带来巨大影响。不可抗力的主观要件便是“不能预见”,即人对客观现象的不可知性,从而使行为人对由此带来的损失在主观上不具有可非难性。然而,相关法律法规及各类合同范本只规定了“不能预见”,却没有指出是“谁”不能预见,也就是不能预见的主体不明确。究竟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预见的客观现象,还是特指某一具体行为中的具体当事人不能预见的客观现象,由于人与人的认知能力和预见能力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制定出判断不能预见主体的一般性标准,即明确“不能预见的主体”。此外,由于本研究是属于建设工程领域,所以遵循《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中的关于不能预见的主体,即发承包双方。不应把“不能预见”简单地理解为完全不能预见的客观现象,如地震、火山爆发、山崩、雪崩、泥石流、海啸和战争等,它还包括不能完全预见的客观现象,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见但不能及时、准确地预见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影响范围等的客观现象,如台风、海潮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完全不能预见的客观现象正在逐步减少,但并不会完全消失,在很长时间内仍将继续存在。然而这两者在结果上的体现并无实质性差异,因为即使能够及时、准确地预知某一客观现象(如合同当事人可以通过气象台发布的海浪预警、台风预警或地震局发布的地震预警预知灾害的发生)也无法避免与克服其发生所带来的损失。尽管如此,在不可抗力风险分担与责任量化的问题上,将这二者进行区分仍具有一定意义。此外,在谈及不能预见时,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有些不可抗力事件是在现有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是不能预见的,如山崩、泥石流、火山爆发、战争等,但是有些不可抗力事件时在现有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是可以预见的,例如台风等。因此,关于不可抗力构成要件的不可预见应定为在现有科学技术水平下完全不能预见或者不能完全预见、
不能避免与不能克服的界定
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表明了不可抗力发生的客观性与必然性,并且二者均为必然性因素,必然性是指不以人的意志所转移的客观性的规律或发展趋势。不能避免是指当不可抗力发生时,合同任意一方或者合同双方已经预见到或者注意到,但仍就不能阻止此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是不能回避的;不能克服是指当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合同任意一方或者合同双方虽然已经在能力范围内做了最大努力,但仍然不能对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程度、损害程度做出合理的控制与处置,因此可能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或者损害。虽然,以现有科学技术水平去避免不可抗力事件是无法实现的,尤其是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海啸等),但是对于各种法律法规文件中的“不能克服”一词,过于绝对化,当不可抗力发生时,合同双方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减少其造成的损失,只是不能克服的程度不同而已,这与不能克服的意思是有差别的。所以,不可抗力发生时,合同双方在不能避免的情况下是不能克服或者部分不能克服。
不可抗力事件归属的界定
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中将不可抗力分为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性事件,但是由于在不可抗力的争议事件部分已将政府行为纳入不可抗力范畴,所以本研究将不可抗力事件分为自然性与社会性的不可抗力事件,同时将政府行为归为社会性的不可抗力事件。综上所述,根据对不可抗力的主客观构成要件、不能预见的主体及不能预见及不能避免与不能克服的界定,对建设工程领域的不可抗力外延性定义进行了重新界定,本研究做出的不可抗力内涵定义为:发承包双方在工程合同签订时以及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现有科学技术水平下完全不能预见或不能完全预见的,对其发生不能避免,并且对其后果完全不能克服或不能完全克服的自然性或社会性事件。
针对建设工程项目中现有不可抗力内涵定义的缺陷,本研究通过对《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文件关于不可抗力的规定以及关于不可抗力的文献的梳理、对比,在对现有不可抗力内涵的定义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建设工程项目中不可抗力内涵的构成要件,再结合不可抗力争议事件的分析,对建设工程项目中不可抗力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重新界定后的不可抗力内涵与现有科学技术水平相吻合,符合工程实际情况,能更好的指导工程实践,减少因不可抗力引起的工程纠纷。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⑥ 北大法学院考研问题

这位同学,考研首先要选择好学校,然后是参考书,紧接着就是制定计划,完成了以上几步,就可以开始复习了,切记不要本末倒置。“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考北京大学五大成功因素:1.扎实的专业基础 2.严谨的法律逻辑思维 3.勤奋刻苦的学习 4.坚持不懈地努力 5.有效的学习方法 (我准备2015年考,2011级学生,我从大一就开始准备了,所以我对这些方面清楚一点。)
一、北大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有哪些方向,哪些方向比较热门,哪些方向难度较低?
(一)方向(大三上学期务必决定好,因为那是已经学了许多部门法了)
1.法学理论 01 法理学 02 法律社会学 03 比较法学 04 立法学
2.法律史 01 中国法律思想史 02.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03.西方法律思想史04.中国法制史
05.外国法制史
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1.中国宪法学 02.外国宪法学 03.行政法学
04.行政诉讼法学 05.外国行政法学
4.刑法学 01.中国刑法学 02.外国刑法学 03.犯罪学
04.监狱法学 05.司法精神病学
5.民商法学 01.民法学(含婚姻家庭继承法)
6.诉讼法学 01.刑事诉讼法学 02.外国刑事诉讼法学 03.民事诉讼法学 04.刑事侦察学
7.经济法学 01.经济法学 02.金融法学 03.税法学 04.企业与公司法 05.反垄断法
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1.环境法学 02.国际环境法学
10.国际法学 01.国际公法 02.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 03.人权法
法学(知识产权法) 01.知识产权 02.国际知识产权
法学(商法),01.商法学
法学(国际经济法) 01.国际经济法 02.国际私法 03.海商法
(二)热门方向
1. 经济法学 2.民商法学 3.刑法学 4.国际经济法
(三)冷门专业(难度相对较低)
1.法律史 2国际法学 3商法 4 诉讼法学
二、考研复习用书(重点和关键)
北京大学综合课考试六门:宪法与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刑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但这并不代表其它的不用学)
1.宪法 周叶中《宪法》 王磊《宪法的司法化》《选择宪法》以上综合科必备
张千帆《宪法学》《宪法学导论》 肖蔚云《宪法学概论》以上专业课必备

2.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3.刑法 双杨、郭自力《中国刑法论》 陈兴良《规范刑法学》《刑法学的现代展开》。刑法专业课必备,非专业课可适当拓展。
以下是专业课必备:
马克昌《刑法学》张明楷《刑法学》陈兴良 《本体刑法学》 陈兴良文集系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共同犯罪论》(第二版)梁根林 《合理组织对犯罪的反应》(论文集)
马克昌 《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外国刑法原理》或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储槐植 相关论文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参考其《美国刑法》高明瑄等著《刑法专论》北大刑法其他教授的论文
另外建议专业课考生若有余力可阅读我国台湾地区韩忠谟《刑法原理》、陈朴生《刑法专题研究》、许玉秀《当代刑法思潮》等。

4.民法 魏振瀛《民法》为主,以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和崔建远《合同法》为辅。
专业课: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龙卫球《民法总论》梁慧星 《民法总论》
李永军《民法总论》《合同法总论》刘凯湘《民法总论》崔建远《合同法》韩世远《合同法总论》 张新宝或王利明《侵权行为法》 王轶《物权变动论》 梁慧星《物权法》
另外,人大王利明教授的民法系列专著也可参考补充。

5.刑事诉讼法 汪建成《刑事诉讼法概论》《理想与现实——刑事证据理论的新探索》《冲突与平衡——刑事程序理论的新视角》
陈瑞华 《刑事诉讼的基本问题》《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看得见的正义》《刑事审判原理》
陈光中 《刑事诉讼法》(汪建成、陈瑞华教授参编)另外,刑事诉讼法需要关注老师最新论文

6.民事诉讼法 潘剑锋《民事诉讼原理》 刘家兴、潘剑锋《民事诉讼法学》江伟《民事诉讼法》

三、第三问题是建立在你有极为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的基础上,但是在你没有通过初试以前,我想还是不需要的。
下面是我个人的建议:
一、是不是非北大不考,因为参加工作的人,在学习环境上还是不如在校大学生,所以还望三思而后行。
二、要有很清晰的法律逻辑思维,像法的概念、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权利和义务等。
三、要从基础开始,不要认为北京大学有什么高不可攀的,将基础理论打扎实.

⑦ 2015西南大学法学研究生指定书目

1、英语(一)
2、政治
3、法学综合一(法理学80分、宪法学35分、中国法制史35分)
法学综合二(民法总论50分、刑法总论50分、诉讼法学(含民事诉讼法)
复试专业课(研途宝考研)
520 法学理论(01方向选)、521 中国法律思想史(02方向选)、522 行政诉讼法学(03方向选)、523 刑法学(含刑法最新条文)(04方向选)、524 商法学(含商法最新法律条文)(05方向选)、525 民事诉讼法学(06方向民诉方向选)、526 刑事诉讼法学(06方向刑诉方向选)、
1、宪法
王磊《宪法的司法化》《选择宪法》
周叶中《宪法》(第二版)
肖蔚云《宪法学概论》(2008版)
张千帆《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第二版)(该书非专业课考生可挑重点看)
《宪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用于补充拓展)
2、行政法
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三版)。该书前十章为姜教授所撰写,重点关注。
罗豪才、湛中乐《行政法学》(第二版)关注该书行政行为及行政许可法部分。
罗豪才、湛中乐《行政法学》(自考版)(2008版)与前述之行政法学教材内容基本一致,没有大的出入,可择一而看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08自考版)与前述第一本教材作者阵营基本一致,内容很多是相同的,但该书补充了最新的立法,可以相互补充使用
3、刑法
陈兴良教授
《刑法适用总论》(上、下卷)(第二版)。可只看上卷。较之于教材较为深入,较之于专著又比较浅显,因此难度很适合于考研用书的标准。
《规范刑法学》。重点关注总论及分论重点罪名。鉴于刑法诸多最新修正案,需要予以补充最新的司法解释。
《刑法学的现代展开》。刑法专业课必备,非专业课可适当拓展。
双杨《中国刑法论》(第四版)可只看总论部分
马克昌《刑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该书体系清晰,层次分明,亦可作参考用书。
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专业课考生必备。非专业课若有兴趣可了解拓展。
另外,刑法专业课考生除以上用书,另外推荐以下用书:
陈兴良 《本体刑法学》陈兴良文集系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共同犯罪论》(第二版)(该书系陈教授博士论文,鉴于共同犯罪在刑法学中的重要地位,被西方学者称为“刑法学中的绝望与黑暗之山”,可予以拓展)
梁根林 《合理组织对犯罪的反应》(论文集)
马克昌 《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外国刑法原理》或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建议专业课考生对刑法发展历史尤其是西方刑法学说有所了解)
储槐植 相关论文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参考其《美国刑法》
高明瑄等著《刑法专论》(研究生用书)
4、刑事诉讼法
汪建成《刑事诉讼法概论》《理想与现实——刑事证据理论的新探索》《冲突与平衡——刑事程序理论的新视角》
陈瑞华 《刑事诉讼的基本问题》(第二版)《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二版)《看得见的正义》《刑事审判原理》(第二版)
陈光中 《刑事诉讼法》(第二版)(汪建成、陈瑞华教授参编)
5、民法
魏振瀛《民法》(第三版)
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第三版)
龙卫球《民法总论》(第二版)
梁慧星 《民法总论》
李永军《民法总论》 《合同法总论》
刘凯湘《民法总论》(第二版)
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第四版)或者陈华彬《物权法》(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版)(总论部分)
崔建远《合同法》(第四版)
韩世远《合同法总论》(第二版)
张新宝或王利明《侵权行为法》
王轶 《物权变动论》
6、民事诉讼法
潘剑锋《民事诉讼原理》
刘家兴、潘剑锋《民事诉讼法学》(2008版)
江伟《民事诉讼法》(第三版)

⑧ 北大法学研究生导师和专业

你去北大法学院的网上岂不是更快吗,呵呵。只提供几个比较有名或是口碑好的的吧。剩下的自己去www.law.pku.e.cn查吧。
北大太难考了,统招名额只有40个,看见流星的几率都比这大。所以你慎重吧。
法学理论:朱苏力(院长、法治的本土资源,法学生的入门,厉害了)、周旺生(立法学)、巩献田(马克思主义法学)、强世功(法社会学)、张骐(研究法律解释等,有专著)
法制史:贺卫方不招硕士研究生,有名气的法制史老师都仙去了。徐爱国(写过不少书,西方法律思想史也编过,英美侵权法也编过,不知道专擅哪方)
刑法:陈兴良(北大的陈兴良、清华的张明楷、北师的赵秉志)、梁根林(听过他的课,很不错)、郭自力爷爷、王新、白建军(关系犯罪学、金融犯罪,好像也带金融法的学生)
刑事诉讼法:汪建成、陈瑞华(两位老师都很不错,汪建成老师的课很棒,极棒,有机会推荐一定听听,陈老师著作等身,学术领军人物)
民法:尹田(物权法制定组长)、钱明星、葛云松、魏振瀛(德高望重,不过似乎不带学生)、刘凯湘(合同法、也带商法的学生)、佟强(大师佟柔的儿子,精于实务,尤善债法)、
民事诉讼法:潘剑锋(长得很帅,很像尔冬升)、傅郁林
经济法:吴志攀(北大常务副书记,似乎不带硕士)、张守文(经济法理论、财税法)、郭雳(北大博士,哈佛JD,据说人长得很帅,研究金融法的)、肖江平(研究竞争法和经济法学说史)、甘培忠(公司法)、蒋大兴(去年从南大挖来的副院长,研究商法和公司法,据说颇有成就)、叶静漪(社会法)、洪艳蓉(金融法,资产证券化颇专)、彭冰(证券法)、刘燕(金融法、会计法)、邓峰(课讲得很好,而且学术上也很有新意,98年还只有27岁就编了一本至今很牛的书。公司法,经济法,跟经济学院的张维迎做过博士后,应该经济学的东西也十分擅长)
商法:楼建波(房地产法)、金锦萍(信托法)、郭瑜(海商法)
财税法:刘剑文(财税法的领军吧),自己单独开一个方向,不招统招生。
国际法:白桂梅(资深美女,五十多岁了,还很见当年的美貌,王铁崖的高徒,国际条约法)、龚刃韧(国际人权法,有日本研究背景)、李红云、饶戈平
国际经济法:吴志攀(不知道带不带)、邵景春(贸易)、王慧(国际私法)、张潇剑(国际私法)
宪法行政法:罗豪才(似乎也不带,忙嘛)、姜明安(厉害了,就是方言有点……呵呵)、王锡锌(讲的很不错)、沈岿(讲义不错,最近一两年发的文章也基本是核心中的核心级的)、张千帆(书和课都极好,可惜到北航了,说是还兼带,很难讲了)、王磊(宪法司法化)、湛中乐、陈端洪(口碑不错的年轻老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汪劲。好几年不招统招生了,一个保送名额
知识产权法:张平(知识产权学院也带,网络著作权、域名的)

⑨ 北大法学考研用书

一、宪法
王磊《宪法的司法化》《选择宪法》
周叶中《宪法》(第二版)
肖蔚云《宪法学概论》(2008版)
张千帆《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第二版)(该书非专业课考生可挑重点看)
《宪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用于补充拓展)
二、行政法
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三版)。该书前十章为姜教授所撰写,重点关注。
罗豪才、湛中乐《行政法学》(第二版)关注该书行政行为及行政许可法部分。
罗豪才、湛中乐《行政法学》(自考版)(2008版)与前述之行政法学教材内容基本一致,没有大的出入,可择一而看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08自考版)与前述第一本教材作者阵营基本一致,内容很多是相同的,但该书补充了最新的立法,可以相互补充使用
三、刑法
陈兴良教授
1、《刑法适用总论》(上、下卷)(第二版)。可只看上卷。较之于教材较为深入,较之于专著又比较浅显,因此难度很适合于考研用书的标准。
2、《规范刑法学》。重点关注总论及分论重点罪名。鉴于刑法诸多最新修正案,需要予以补充最新的司法解释。
3、《刑法学的现代展开》。刑法专业课必备,非专业课可适当拓展。
双杨《中国刑法论》(第四版)可只看总论部分
马克昌《刑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该书体系清晰,层次分明,亦可作参考用书。
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专业课考生必备。非专业课若有兴趣可了解拓展。
另外,刑法专业课考生除以上用书,另外推荐以下用书:
陈兴良 《本体刑法学》陈兴良文集系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共同犯罪论》(第二版)(该书系陈教授博士论文,鉴于共同犯罪在刑法学中的重要地位,被西方学者称为“刑法学中的绝望与黑暗之山”,可予以拓展)
梁根林 《合理组织对犯罪的反应》(论文集)
马克昌 《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外国刑法原理》或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建议专业课考生对刑法发展历史尤其是西方刑法学说有所了解)
储槐植 相关论文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参考其《美国刑法》
高明瑄等著《刑法专论》(研究生用书)
北大刑法其他教授的论文
另外建议专业课考生若有余力可阅读我国台湾地区韩忠谟《刑法原理》、陈朴生《刑法专题研究》、许玉秀《当代刑法思潮》等。
四、刑事诉讼法
汪建成《刑事诉讼法概论》《理想与现实——刑事证据理论的新探索》《冲突与平衡——刑事程序理论的新视角》
陈瑞华 《刑事诉讼的基本问题》(第二版)《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二版)《看得见的正义》《刑事审判原理》(第二版)
陈光中 《刑事诉讼法》(第二版)(汪建成、陈瑞华教授参编)
另外,刑事诉讼法需要关注老师最新论文
五、民法
魏振瀛《民法》(第三版)
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第三版)
龙卫球《民法总论》(第二版)
梁慧星 《民法总论》
李永军《民法总论》 《合同法总论》
刘凯湘《民法总论》(第二版)
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第四版)或者陈华彬《物权法》(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版)(总论部分)
崔建远《合同法》(第四版)
韩世远《合同法总论》(第二版)
张新宝或王利明《侵权行为法》
王轶 《物权变动论》
另外,人大王利明教授的民法系列专著也可参考补充。
建议阅读王泽鉴民法总则、民法物权(总论),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微言大义,体系明了,有助于加深理解。
六、民事诉讼法
潘剑锋《民事诉讼原理》
刘家兴、潘剑锋《民事诉讼法学》(2008版)
江伟《民事诉讼法》(第三版)

专业课信息部分: 1 因为北大法学院对于法学硕士没有指定的参考书,所以在此我向大家推荐一些参考书目。 A 卷部分: 宪法 : 《宪法学》,北大出版社,魏定仁等著,第二版 《宪法》,高教北大版,周叶中主编,第二版 《宪法的司法化》《选择宪法》王磊 《宪法学导论》张千帆。 我推荐周叶中的《宪法》,知识体系非常好。答题模式也可参照此书。如果有空,应该看一看《宪法学导论》,但这本书比较难。 行政法: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大高教版,姜明安主编,第二版 我看的是这本书,但是并不觉得特别好,据说姜老师有本自考教材很好。 刑诉: 《刑事诉讼法学概论》北大版,汪建成著 《看得见的正义》或者《问题与主义之间》陈瑞华老师的书 刑法 《中国刑法论》北大版第三版,双杨著,郭自力老师参与修订。 《刑法案例教程》,中国法制出版社,陈兴良著 国际法 《国际法》人大版远程教育系列,白桂梅,朱丽江主编。 白 老师去年有出新书,应该关注一下。 B 卷 法理 《法理学》北大版远程教育系列,周旺生著。 《法理探索》周旺生著(有时间翻一翻) 经济法 《经济法学》北大版,张守文主编(必看) 《经济法》杨紫煊,北大高教版第 2 版,反垄断部分这本书稍好 《企业与公司法》北大版,甘培忠著,第四版 《财政税收法》,法律出版社,刘剑文主编,第三版 《经济法理论的重构》,人民出版社,张守文著 《税法基础理论》,北大版,刘剑文,熊伟著 《金融法概论》北大版,吴志攀 民诉 《民事诉讼原理》北大版,潘剑峰著 民法: 《民法》北大高教版,魏振瀛主编 一套九五计划蓝绿皮的民法教材,梁慧星《民法总论》,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张广兴《债法》 国经: 《国际经济法》北大高教版第二版,余劲松,吴志攀主编 邵景春的远程教育的内部教材《国际经济法》 还可以拿王传丽的教材做参考,任选。 2 资料的选择: 凯程的《内部冲刺百题》无论是答题方法还是押题方面都很好。 在上北大英华的辅导班时,陈永生老师(刑诉)给总结了一些专题,非常好,有机会可以把这个笔记复印一下。 《北大法学考研十门核心课》,为北大的研究生总结,内容有好有坏,经济法,国际经经济法,民法这些内容过多的科目,看这个笔记可以省比较多的时间。 如果民法能找到王轶老师的课堂笔记,也非常不错。 国际经济法王慧老师的讲课录音。 3 关于辅导班: 辅导班在暑假的个人经历中已经提及。主要有两个,北大英华和凯程。北大英华更重基础,持续时间较长,如果基础好的同学可不必参加。 凯程的应试性针对性很强,在大家知识掌握程度相同时,参加这个辅导班容易让你胜出。我参加凯程的真题讲解班,我从中学到的最重要的是答题方法,老师也讲了些复习策略,很有启迪性。 我还参加了凯程的百题冲刺班,百题冲刺讲义,我个人认为非常的好,在最后一个星期里,我把凯程的百题冲刺班讲义认真地看了三遍,并且把其中所列的自己不是很熟悉的知识点又查漏补缺,非常幸运的,这本讲义押中了好多题。尤其今年的 A 卷部分,本来是比较难的,但刑诉部分刑法部分还有国际法等本分均有押中题目,我便顺利通过初试。 4 复习方法: 主要注意三点: ( 1 )北大的书目多,看书不能看得过细过慢,要先从宏观上对整个学科的体系脉络有个很好的把握,然后仔细的看每年的重点,深入理解。我认为应该至少把知识看 4 遍。 ( 2 ) 我比较喜欢框架性记忆。。比如经济法总论部分,框架性非常明显,如果在记忆时画出框架图,有个整体框架在脑子里,答题的思路就非常清晰。尤其是在答“某某的体系”这一类体型时,作用尤为明显。民法的重点我也会整理成一个个专题,(内容不用特别详尽,有框架即可)按照考试时的答题模式整理,有助于最后的记忆。 ( 3 )反复研究历年真题,找出重点和出题规律。 小结: 考研这一路走来,我认为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信心和毅力。在这一路,选择北大,尤其是跨专业,也有人说过我考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自己总是一笑了之,既然做了决定,这些话对自己毫无意义。在这一路,有很多人中途放弃了考研,他们不是不聪明,而是没有毅力。一些人虽然参加了考研,但成绩不理想,我想,在复习中珍惜时间非常重要,决定去考却不努力,只是浪费时间。而在考研中还想找工作想出国更是不可取,我们的能力与精力都是有限的,努力做好一件事,成功地可能性才会更大。 对于有些人一开始就准备考两年的,我也奉劝大家先放弃这个念头,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其一次成功,人有退路有借口,有时就会松懈,破釜沉舟,一举中的在我看来最可取。 在考研期间的心态调整也很重要,我们要放松自己的心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光紧张是没有用的,倒不如快快乐乐的准备考研。

⑩ 如何进行民法学系的学习

楼主你好

若楼主在一所不是很好的学习学习法律,我觉得你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自己买几本好的教材。
大部头的教材推荐:马俊驹、余延满合著的《民法原论》、王利明、王轶等合著的《民法学》,都是法律社的。何勤华主编的《外国民商法导论》值得一看。

套书推荐:
史尚宽法学全书
王泽鉴法学全书+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8册
我妻荣民法讲义。

杂志推荐:
人大民商法复印看资料。

民法基础理论:
徐国栋《民法哲学》
李锡鹤《民法哲学论稿》
武步云《人本法学的哲学探究》
散书推荐:
总论:
徐国栋《民法总论》,高教社。
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社)也可以看看,但是有点半文不白。
郑云瑞、刘凯湘的比较老套。
补充阅读的可以看看李永军、龙卫球的《民法总论》。

物权:
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是首选。
陈华彬《外国物权法》,法律社。
崔建远《准物权研究》,法律社。
配套法条。
扩展阅读可以看看谢在全的民法物权论。日本法学经典译著系列的民法物权。

债权:
张广兴《债法总论》,法律社。比较经典,但是比较旧了
史尚宽《债法总论》,法大社。鄙人觉得写得最好的债法总论,但是比较厚。
崔建远《合同法》,法律社。
注意看看合同法的英文版。
王利明《中国侵权责任法教程》,法律社。

扩展阅读实在是太多了,无法推荐。

亲属法:
杨大文《亲属法》

知识产权法
刘春田《知识产权法》人大社。

要最新版的,看书的时候要配合法条、司法考试真题。基础知识看完后思考思考学界对热点问题的讨论,这些网上都有,中国民商法网,天涯法律论坛等等等等。

2、夯实法理学基础
西方法律思想史一定要好好看。推荐
严存生《西方法律思想史》,法律社
邓正来 译《法理学 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法大社。
张文显 《法理学》,北大高教。
付子堂《法理学进阶》、《法理学高阶》,法律社。

法理学是与宪法学有紧密联系的,所以宪法学也要好好学。

3、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做笔记。睡前多读读法条,特别是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等也可以。学习法条时注意民法通则(含民通意见)、担保法哪些法条废止了。再次推荐一本法条:
学习式分类教学法规,民法,元照法律研究室 编,北大社。

4、多花时间,多花精力,每天都要看书,多与老师交流,能要到牛逼老师的联系方式那最好。

热点内容
合同法法条释义第二十二条 发布:2024-11-17 00:32:20 浏览:971
法学专业好找工作 发布:2024-11-16 23:56:47 浏览:835
刑法专题课件 发布:2024-11-16 22:30:08 浏览:487
海商法中的承运人义务 发布:2024-11-16 22:20:05 浏览:463
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2018 发布:2024-11-16 22:19:06 浏览:331
按劳动法工资怎么算的 发布:2024-11-16 21:33:30 浏览:158
刑诉应当法律援助的对象 发布:2024-11-16 21:25:37 浏览:118
2011年社会保险费法 发布:2024-11-16 21:09:42 浏览:252
司法局开展民法典赠书仪式 发布:2024-11-16 21:07:53 浏览:196
劳动法做六休一 发布:2024-11-16 20:54:10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