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婚姻法提倡

婚姻法提倡

发布时间: 2024-05-22 14:38:47

㈠ 婚姻法规定了哪些禁止性条款和倡导性条款

(1)《民法典》第1042条规定有禁止性条款: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禁止重婚。
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禁止家庭暴力。
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第一,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人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此条款与婚姻自由原则相对应,包办婚姻、买卖婚姻都是违反婚姻自由的行为,随着封建思想的破除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包办婚姻与买卖婚姻的问题基本上已经得到彻底改变,但借婚姻索取财物的问题则难以根除,尤其是在偏远山区和农村地区,以嫁女之口,向男方索要大量财物,甚至形成嫁女攀比之风,既败坏社会风气,也无益新婚夫妻幸福生活。
第二,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此条款与一夫一妻原则相对应,实行一夫一妻制,必然要禁止重婚。
所谓重婚,一是指已经有配偶还与他人另行登记结婚;
二是指已经有配偶还以夫妻身份与他人同居。
值得注意的是,不以夫妻名义共同居住生活的姘居关系,虽不被我国法律认定为重婚,但依旧为法律所禁止,以规制社会实践中包养情人等破坏婚姻家庭关系等行为,从而切实维护好一夫一妻原则。
第三,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虐待与家庭暴力不完全相同,既指对家庭成员肉体上的打骂、折磨,也指对其精神上摧残。
家庭成员间的遗弃是指负有抚养、扶养、赡养义务的人不履行其抚养、扶养、赡养义务,使“幼有父母无所养,老有子女无所依”,家庭暴力、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均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更违背我国社会道德与公德。
(2)《民法典》第1043条规定有倡导性条款:
“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
家庭成员应当尊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婚姻家庭是社会关系间最紧密的细胞,婚姻家庭的和谐、有爱、和睦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最小分子和组成部分。
我国法律将夫妻间的互相忠实、尊重、关爱这一基本道德规范放入法律之中,一方面凸显了夫妻间关系构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符合我国尊老爱幼、互相帮助的社会传统文化,以及当今时代渴望婚姻家庭关系平等、和睦、文明的社会追求。

㈡ 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哪些

我国的婚姻家庭法是规定婚姻家庭关系的发生和终止,以及婚姻家庭主体之间,其他近亲属之间的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作为调整婚姻家庭法关系的法律,婚姻家庭法是民法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它为夫妻在经营婚姻关系上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以下是婚姻家庭法的五大基本原则:
婚姻家庭法的五大基本原则
1、婚姻自由原则
婚姻自由是由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婚姻自由是指男女双方有权依法决定自己的婚姻,既不受对方的强迫,也不受第三人的干涉。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2、一夫一妻原则
亦称单偶制或双单式婚姻,是一男一女互为配偶的婚姻形式。 按照一夫一妻原则的要求,任何人只能有一个配偶,禁止重婚以及其他破坏一夫一妻制度的行为。任何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的结合,都是同爱情的专一性和排他性不相容的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违反一夫一妻制的婚姻不予登记,重婚于法无效,并须追究犯罪者的刑事责任。》》离婚边缘的女人,如何挽回婚姻?
3、男女平等原则
男女平等是指婚姻家庭主体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不因性别而异。我国婚姻家庭法在各项具体制度、具体规定中都鲜明地体现着男女平等的立法精神。在结婚和离婚问题上,男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完全平等的。夫妻、亲子、祖 孙、兄弟姐妹等关系中,不同性别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也是完全平等的。
在婚姻、家庭和亲属关系方面的一切涉法事项,均应按照男女平等的原则处理。法律保障:禁止家庭暴力(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造成一定伤害的行为)。

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原则

保护妇女权益是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长期传统。我国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以专章规定妇女的婚姻家庭权益,对《婚姻法》作了重要的补充。

以婚姻为基础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赡老育幼是家庭的重要的社会功能。我国婚姻家庭法中有关抚养教育、赡养扶助、对未成年子女的保护等规定,为儿童、老人的 权益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指对家庭成员歧视、折磨、摧残,使其在身体上、精神上受到虐待的行为)和遗弃(指法定亲属中依法负有扶养、抚养、赡养义务的一方对需要扶养、抚养、赡养的另一方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

5、计划生育原则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生育制度与婚姻家庭制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宏观上的社会人口再生产,在微观上是通过婚姻家庭中的生育行为实现的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实行计划生育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主要目标。

计划生育对生育主体的基本要求是:少生、优生、适当地晚婚、晚育。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合理安排第二胎生育,禁止三胎以上的多胎生育。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对于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节制生育的政策可以适当放宽。落实计划生育措施,是夫妻双方的共同义务

㈢ 有关婚姻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婚姻法》所贯穿的基本原则

我国《婚姻法》第二条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这就是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这五项基本原则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根本精神。它贯串于我国《婚姻法》的始终。是整个婚姻家庭法律关系的灵魂。

婚姻自由原则是指男女双方有依法缔结或解除婚姻关系,不受任何人强迫或干涉的自由。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两个方面。结婚自由是建立婚姻关系的自由;离婚自由是解除婚姻关系的自由。二者互相结合,组成了婚姻自由的完整内容。结婚自由即结婚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强迫他方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只有实行结婚自由,男女双方才能按照本人的意愿选择理想的对象,建立以爱情为基础的美满幸福的婚姻关系。但是,结婚自由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离婚自由,是指依法解除没有感情的婚姻关系,为当事人重新建立幸福的家庭创造前提条件。但是,离婚自由也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

一夫一妻制原则一夫一妻制是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内容:

①任何人不论其地位高低、财产多少,都不能同时有两个以上的配偶。

②已婚的在配偶死亡或离婚之前不得再行结婚。

③其他一切公开的或隐蔽的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两性关系都是非法的。

男女平等原则《婚姻法》规定的男女平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结婚、离婚问题上,男女的权利是完全平等的。双方同样享有结婚和离婚的自由权利。

②在夫妻关系上,男女双方地位平等、人格独立。夫妻都有独立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都有参加工作、劳动、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都有抚养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夫妻对共同财产都有平等的所有权;都有互相抚养的义务;都有互相继承遗产的权利。

③家庭成员间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公公与儿媳、岳母与女婿、兄妹、姐弟等,这些家庭成员在共同生活中都是平等的关系,依法享有平等的权利,平等履行义务。例如,在赡养父母问题上,子女的义务是平等的;在继承父母遗产问题上,子女的权利同样是平等的。

④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原则。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体现了国家对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关怀。《婚姻法》确立这一项原则,对于促进男女平等,发扬尊老爱幼的新风尚,发挥家庭在培养下一代和照顾老人方面的作用,巩固家庭关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实行计划生育原则计划生育,就是有计划地调节人口的发展速度。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就是要节制生育,控制人口的增长,降低人口出生率。其意义在于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基本平衡;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利于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人口的质量和保护母亲的健康。具体到每个家庭,就是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最多不超过两胎。同时,国家提倡晚婚晚育。这不是说只要一达到法定婚龄就结婚生育,而只是说达到法定年龄,才能结婚,至于什么时候生育,还得结合国家有关政策。国家对晚婚晚育者在假期、福利、住房等方面都有优惠政策。

禁止结婚与暂缓结婚

我国《婚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禁止一定范围的血亲通婚,是婚姻遵从自然规律的体现,符合优生学的要求。男女双方如果有过近的血缘关系,所生的后代继承双方生理上的缺陷的可能性就大。如果对这类行为不加以禁止的话,就会影响整个民族的素质。

法律规定患有特定疾病的人不准结婚和暂缓结婚,目的在于防止结婚当事人所患的疾病传染或遗传,以保护子女后代和民族的健康。

禁止结婚的疾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法律明确指明的疾病,即麻风病。我国《婚姻法》第六条第二项规定:“患麻风病未经治愈或其他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之男女,禁止结婚。麻风病是一种恶性传染病,禁止结婚,对本人、对对方、对子女、对民族都有益。另一类是没有直接指明的疾病,即其他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主要是指花柳病、精神病、白痴病等。我国法律除了列举麻风病未经治愈,不能结婚之外,对其它疾病均采用概括式规定。这就要求在实践中确定不能结婚的疾病时注意科学性,在认定时要有充分可靠的证据,必要时应进行医学上的鉴定。

关于暂缓结婚的法律规定,主要见于民政部1994年2月1日发布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第十二条第五项的规定:“患有法律规定暂缓结婚的疾病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至于哪些属于暂缓结婚的疾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第九条的规定:“经婚前医学检查,对患有指定传染病在传染期内或者有关精神病在发病期内的,医师应提出医学意见;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暂缓结婚”。可见暂缓结婚的疾病是指患有指定传染病如霍乱等在传染期内和精神病在发病期内这两类。

至于有生理缺陷,不能发生性行为的人,是否禁止结婚?1950年《婚姻法》规定禁止结婚,而现行《婚姻法》未作明文规定。因为考虑到生理缺陷无传染性,也无遗传性,如果双方自愿结婚,对双方、对社会并无危害,所以不必禁止。

我国《婚姻法》还规定,养父母与养子女,继父母与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法律对父母子女间关系的规定,所以,直系拟制血亲间也不得结婚。另一类是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我国现行法律关于亲属关系远近的划分,不采用亲等,而采用符合我国人民群众传统习惯的世代制。这种世代制计算方法,是以己身为一代,以父母为二代,以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三代,依次类推。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即与己身出于同一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旁系血亲。

事实上,人类很早就开始认识到血缘对后代的影响。在原始社会,辈份就是婚姻缔结上最早的禁忌。我国历来也有“同姓不婚”的传统,因为同姓者有相同的祖先,所以是血缘比较亲近的人,但这些不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

结婚必须具备的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规定,男女结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人加以干涉,是婚姻成立的最重要的先决条件。男女双方自愿,而不是一厢情愿;是本人自愿,而不是取决于父母家长的意愿;是完全自愿,而不是勉强同意。由于受欺诈、威吓、胁迫或重大误解等原因所作的同意结婚的意思表示都是无效的。

当然,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当事人自愿,并不排斥当事人的父母、亲友出于关心和爱护,依照法律和道德的要求,给当事人提出各种有益的建议。但是,这些建议的采纳与否,则应由本人决定。

男女双方达到法定的婚龄我国现行《婚姻法》将法定婚龄规定为男不得小于22周岁,女不得小于20周岁,同时鼓励晚婚晚育。

未达到法定婚龄,采用欺骗手段骗取结婚证的,一经查实就要收回结婚证,宣布该婚姻登记无效。在某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当地法规规定的结婚年龄,一般要低于我国《婚姻法》中规定的法定婚龄。另外提倡青年男女晚婚,这个规定不是强制性规定。

符合一夫一妻的原则只有未与他人保持婚姻关系的人才有资格结婚。这就是说,只有未婚、离婚和丧偶的人才可能与他或她结婚。

热点内容
采购人违规法律责任 发布:2024-06-24 02:57:31 浏览:507
自考公民道德与修养 发布:2024-06-24 02:21:58 浏览:7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最新实施日期 发布:2024-06-24 01:49:34 浏览:281
全资独立法人企业 发布:2024-06-24 00:14:55 浏览:834
最高法院关于行政 发布:2024-06-23 23:46:27 浏览:831
证券法律法规案例 发布:2024-06-23 23:44:14 浏览:304
农村法律法规大全 发布:2024-06-23 23:43:25 浏览:113
风景名胜区法规 发布:2024-06-23 23:38:59 浏览:741
聚会责任书在法律上有效吗 发布:2024-06-23 23:28:59 浏览:731
立法包括什么法的认可 发布:2024-06-23 23:13:54 浏览: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