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经济法刘勇第五章

经济法刘勇第五章

发布时间: 2024-07-03 08:35:44

⑴ 小学法律小常识10条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什么人都要遵守法律,无论什么人犯法都要受到法律追究,不因身份、地位、民族、性别、贫富、职业等而有所区别。

2、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一切法律都不能同宪法的规定相抵触,任何人要服从宪法权威。

3、我们国家的审判机关是人民法院,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法院、检察院以及公安部门要分工合作、相互监督。

4、窃盗罪。所谓窃盗罪,就是指『偷东西』。在没经过主人的同意下,随便取走他人的财物,包括钱和物品。

5、伤害罪。因为打架造成别人身体上、健康上的伤害,依据受伤程度可细分为:普通伤害罪、重伤罪、普通伤害罪之加重结果犯。

6、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7、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8、被人殴打以后怎么办?
第一、设法与才老师或家长取得联系,以便尽快得到救助。
第二、及时治疗。
第三、妥善保管包看病治疗的医院单据和诊断书,以备后用。
第四、及时报案,要报清出事的时间、地点、打人凶手的特征。

9、我国刑法的任务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我国刑罚中最严厉的手段是死刑。

10、《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七条:未成年人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

拓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十四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⑵ 《民法典》第926条关于委托人的介入权和第三人的选择权怎么解释

解释:委托人的介入权指的是在受托人与第三人的合同关系中,委托人取代受托人的地位,介入原本是受托人与第三人的合同关系中。委托人行使介入权的条件是:第一,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订立合同。如果受托人以委托人的名义与第三人订立合同,则该合同本来就直接约束委托人与第三人,不适用本条规定。

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中国对民事活动中一些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法律规定,是民法体系中的一般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修订通过,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条。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同时废止。

⑶ 新广告法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广 告 法
(1994年10月2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广告活动,促进广告业的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发挥广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制定本法。
第二条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广告活动,应当遵守本法。本法所称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本法所称广告主,是指为推销商品或者提供服务,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代理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本法所称广告发布者,是指为广告主或者广告主委托的广告经营者发布广告的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第三条 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第四条 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第五条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和从事广告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公平、 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广告监督管理机关。

第二章 广告准则

第七条 广告内容应当有利于人民的身心健康,促进商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遵守社会公告和职业首先,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广告不得有下列情形:
(一)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
(二)使用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
(三)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
(四)妨碍社会安定和危害人身、财产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妨碍社会公共秩序和违背社会良好风尚;
(六)含有淫秽、迷信、恐怖、暴力、丑恶的内容;
(七)含有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内容;
(八)妨碍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
(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广告不得损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身心健康。
第九条 广告中对商品的性能、产地、用途、质量、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允诺或者对服务的内容、形式、质量、价格、允诺有表示的,应当清楚、明白。广告中表明推销商品、提供服务附带赠送礼品的应当标明赠送的品种和数量。
第十条 广告使用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应当真实、准确,并表明出处。
第十一条 广告涉及专利产品或者专利方法的,应当标明专利号和专利种类。未取得专利权的,不得在广告中谎称取得专利权。禁止使用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和已经终止、撤销、无效的专利做广告。
第十二条 广告不得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
第十三条 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大众传播媒介不得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布的广告应当有广告标记,与其他非广告信息相区别,不得使消费者产生误解。
第十四条 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有下列内容:
(一)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的;
(二)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的;
(三)与其他商品、医疗器械的功效和安全性比较的;
(四)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者专家、医生、口才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的;
(五)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第十五条 药品广告的内容必须以国务院卫生行政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为准。国家规定的应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治疗性药品广告中,必须注明“按医生处方购买和使用”。
第十六条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商品,不得做广告。
第十七条 农药广告不得有下列内容:
(一)使用无毒、无害等表明安全性的绝对化断言的;
(二)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的;
(三)含有违反农药安全使用规程的文字、语言或者画面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第十八条 禁止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发布烟草广告。禁止在各类等候、影剧院、会议厅堂体育比赛场馆等公共场所设置烟草广告。烟草广告中必须标明“吸烟有害健康”。
第十九条 食品、酒类、化妆品广告内容必须符合卫生许可的事项,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地 药品混淆的用语。

第三章 广告活动

第二十条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之间在广告活动中应当依法订阅书面合同,明确各 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一条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得在广告活动中进行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
第二十二条 广告主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应当符合广告主的经营范围。
第二十三条 广告主委托设计、制作、发布广告,应当委托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
第二十四条 广告主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应当具有或者提供真实、合法、有效的下列证明文件。
(一)营业执照以及其他生产、经营资格的证明文件;
(二)质量检验机构对广告中有关商品质量内容出具的证明文件;
(三)确认广告内容真实性的其他证明文件。依照本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发布广告需要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的,还应当提供有关批准文件。
第二十五条 广告主或者广告经营者在广告中使用他人名义、形象的,应当事先取得他人的书面同意;使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名义、殊荣的,应当事先取得其监护人的书面同意。
第二十六条 从事广告经营的,应当具有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制作设备,并依法办理公司或者广告经营登记方可从事广告活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出版单位的广告业务,应当由其专门从事广告业务的机构办理,并依法办理兼营广告的登记。
第二十七条 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查验有关证明文件,核实广告内容。对内容不实或者证明文件不全的广告广告经营者不得提供设计、制作、代理服务,广告发布者不得发布。
第二十八条 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广告业务的承接登记、审核、档案管理制度。
第二十九条 广告收费应当合理、公开,收费标准和收费办法应当向物价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应当颂其收费标准和收费办法。
第三十条 广告发布者向广告主、广告经营者提供的媒介覆盖率、收视率、发行量等资料应当真实。
第三十一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以及禁止发布广告的 商品或者服务,不得设计、制作、发布广告。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设置户外广告:
(一)利用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的;
(二)影响市政公共设施、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使用的;
(三)碍生产或者人民生活,损害市容市貌的;
(四)国家机关,文物保护单位和名胜风景点的建筑控制地带;
(五)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禁止设置户外广告的区域。
第三十三条 户外广告的设置规划和管理办法,由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广告监督管理、 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公安等有关部门制定。

第四章 广告的审查

第三十四条 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以及其他媒介发布药品、医疗器械、农药、兽药等商品的广告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进行审查的其他广告,必须在发布前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广告审查机关)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查;未经审查,不得发布。
第三十五条 广告主申请广告审查,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向广告审查机关提交有关证明文件。广告审查机关应
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作出审查决定。
第三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或者转让广告审查决定文件。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的,由广告监督在责令广告主停止发布、并以等额广告费用在相应范围内公开更正消除影响。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对负有责任的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没收广告费用,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停止其广告业
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应当承担全部民事责任。 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者服务,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 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第三十九条 发布广告违反本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负有责任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停止发布、公开更正,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发布广告违反本法第九条至第十二条规定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负有责任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停止发布、公开更正,没收广告费用,可以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发布广告违反本法第十三条规定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广告发布者改正,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法第十四条至第十七条、第十九条规定,发布药品、医疗器械、农药、食品、酒类、化妆品广告的,或者违反本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发布广告的,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负有责任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改正或者停止发布,没收广告费用,可以并处以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发布烟草广告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负有责任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停止发布,没收广告费用,可以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未经广告审查机关审查批准,发布广告的,由广告监督机关令负有责任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停止发布,
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 广告主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处以一万以上十万以下的罚款。伪造、变造或者转让广告审查决定文件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广告审查机关对违法的广告内容作出审查批决定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上级机关、行政监察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六条 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和广告审查机关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侵权行为之一的,依法承 担民事责任。
(一)在广告中损未成年人或者残疾人的身心健康的;
(二)假冒他人专利的;
(三)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的;
(四)广告中未经同意使用他人名义、形象的;
(五)其他侵犯他人合法民事权益的。
第四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复议机关应当在接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出复议决定的,当事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本法自1995年2月1日起施行。本法施行前制定的欺骗广告的法律、法规的内容与本 法常委会相抵触的,以本法为准。

⑷ 行政诉讼为什么只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不审查合理性

主要理由有以下5点:

1、依法行政是行政法制中的最基本的规则,人民法院只能用法律而不能用其他标准来衡量行政行为。

根据《宪法》第5条规定,我国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违反、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这就是“依法行政”。

2、无论是行政机关的职权,还是相对于人的权益,都是由法律加以规定的。因此,法律不仅是调节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基本准绳,而且是行政职权和相对人权益的标线。

只有用法律作为判断行政行为的标准,才有可能协调行政职权和个人权益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行政诉讼既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又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统一目的。

3、为了保证行政机关对社会实行有效的管理,需要给行政机关留有一定的自由裁量余地。

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应当享有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裁量权,法律不可能也不应对行政活动面面俱到地加以详细规定,只能划定大致的范围,给行政机关留有余地,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应公共利益需要的措施、方式。

如果干预太多,将不利于行政机关大胆地进行管理,不利于他们灵活果断地决定问题。

4、行政管理活动涉及面广,有些方面专业性很强,要处理好,需要有丰富的行政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而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不可能具备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人民法院审查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

5、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论,司法审查深入到自由裁量领域条件尚不成熟。

我国的行政诉讼和行政法制建设都处于“初级阶段”,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已经是问题很多、阻力很大了,行政诉讼是否能再深入到行政自由裁量权限的领域,要在有了相当的司法经验和在行政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后,视情况而定。

具体行政行为合法首先应具备以下几个要件:

1、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合法的行政机关或组织,所谓合法行政机关或组织是依据法律的规定产生和存在的。

2、必须是在该行政机关法定的职权范围内的行为。法定的职权范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组织法确定的职权范围;另一种是某个法律、法规中对某项职权作出规定,各行政机关应该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不得越权或者侵权。

3、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主体资格、行为事实的认定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并且证据充分。例如相对人某甲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殴打他人的证据充分,而且有造成轻微伤害的事实和证据,这就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法定条件;如果仅是打了人,但被打者没有造成轻微伤害,就不符合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法律条例。

4、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具体行政行为是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法规的行为。例如按《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认定某工厂生产销售假药,对该厂的处罚适用该法第五十条规定的法律责任,就是适用法律正确,否则就是适用法律错误。

5、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意思表示是真实的,合乎立法目的。

6、符合法定的程序,我国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行政程序法,有关行政程序的规定散见于各个具体的法律、法规之中。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只能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才能使行政行为有效成立。

7、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法律规定必须以书面形式作出的,就不能采取口头形式,否则违法。例如,工商行政机关对申请人颁发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拘留证、罚款通知书等。

8、有附款的具体行政行为,要向相对人交待附款。例如;有诉权或申请执行条款的要在处罚决定书的尾部写明"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任何具体行政行为只有同时具备上述条件,才是合法的具体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合法,行政管理相对人应该服从,人民法院应该维护。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只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这一原则是行政诉讼法独有的原则,对保证行政诉讼活动的正确进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上内容参考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浅谈行政诉讼中的合法性审查

以上内容参考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为什么只能审查合法性而不能审查合理性

⑸ 请介绍我国在民商法知识产权法方面的【司法政策】.附例/出处链接最好,谢谢

论国际贸易中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存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知识产权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作用更加显著,随着加入世贸组织,重视和加强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国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对于我国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国际贸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知识产权理论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国家和企业的战略高度提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保护战略

知识产权主要指个人及其组织在脑力劳动方面创造并完成的智力成果而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它具有无形性、双重性、确认性和独占性的特点。根据我国知识产权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公民和法人所享有的知识产权有著作权(版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发明权,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但激励发明,创新知识,而且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加快配置技术创新资源,促使新技术商品化和产业化。本文从知识产权理论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国家和企业的战略高度提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一、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知识产权保护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对国际及国际经济关系的反映,是新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只有物质资料生产才能产生剩余价值,而知识产权作为一种非物质经济本身不产生剩余价值,只有参与物质生产部门的价值分割才能产生价值。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压低物质部门的产品价格,而提高与知识相关的非物质经济部门的价格,从而在国际贸易中取得较为有利的地位。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上把知识产权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相提并论,其重要性可见一斑。1994年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第十回合谈判过程中,形成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简称《TRIPS》协议;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TRIPS》协议同时生效,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TRIPS》协议也当然成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准则。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1.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商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其中涉及知识产权的商品占有较大的比重,且这个比重还在不断攀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够大量成功地引进外资和国外的先进技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建立并实行了知识产权制度,为正常的国际贸易活动和投资活动奠定了基础性的保障制度。只有在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中,国际贸易和投资才能得到有效发展。

2.知识产权保护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
在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工业都将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创造新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第二阶段,国内市场饱和,向国外市场出口;第三阶段,对外投资,向外国市场提供产品;第四阶段,外国生产,向母国市场出口。从发达国家角度说,当处于产品周期的二、三阶段时,它会极力支持自由贸易;而当到了第四阶段时,国内市场的产品为进口产品所替代时,该国产品的市场地位开始衰落,其市场占有率受到挑战。此时,它会转向知识产权保护,在贸易政策中会极力与知识产权保护挂钩,通过强制性措施来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以设法减慢产品周期的步伐。这对在技术上处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无疑是有失公平的。这样知识产权的保护无疑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贫富差距愈加严重。

二、当前我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世界步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建立和制定了相关法律制度,取得了世界各国公认的成绩。但从我国社会还正处在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制度还有待完善,在国际贸易中,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
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我国企业每年取得省部级以上的重大科技成果有几万个项目,而申请的专利数却不到10%,企业较为重视有形资产的保护,却忽视了其作为无形资产的保护,从而导致我国每年有很多知识产权被“抢注” 。所以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已成为企业家的共识,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也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和“分水岭”。目前,我国缺乏一套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法律、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如山西老陈醋商业秘密泄露事件的发生;景泰蓝、宣纸等民族绝技的泄密,国内大量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因此,在大力保护国外的驰名商标时,应加强对国内驰名商标的扶植与保护。

2.知识产权人才缺乏
国内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没有专门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人员,真正了解和懂得知识产权知识的人才不多。企业万一牵连到知识产权争端,要么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要么要支付高额费用聘请外部人员应诉。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包括专利申请、商标注册、产权谈判及分析工作,因为专业人才的缺乏而无人胜任。

3.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亟待完善
我国有些法律和TRIPS相关法律还有很多不同甚至有许多空白。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的一种合法垄断。一些跨国公司企图利用知识产权中的非法限制和排斥竞争实现其垄断地位。针对滥用知识产权的非法垄断行为,许多发达国家都通过制定反垄断法进行制约,但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反垄断法,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中也没有可操作的反垄断条款。这样,我国企业在遇到知识产权争端时就可能遭遇不利的被动状态,从而在国内市场上对其他企业的垄断行为束手无策、在国外市场上遇到严格的反垄断法控制而使自身陷入尴尬境地。

三、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各国都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法律保护制度,来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对我国而言,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系统工程,虽然我国政府在这方面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制度,但真正从国民意识上重视知识产权问题还需一个过程。就目前看,应该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1.实施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1)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政策上要从笼统扶持转到重点支持专利项目上来,特别是那些高科技专利项目,建设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民族工业群体。同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专利制度各项奖酬的兑现,重奖一些重大发明专利技术。在资金上,面对“入世”后的新形势,各级政府都应建立专利基金,以财政、企业为主体,广开资金来源,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重点支持那些有广泛的市场前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专利技术,如火炬计划、星火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改造项目、新产品开发项目等各种科技和经济计划项目。
(2)加强立法,完善法律。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制定要以鼓励创新、优化环境为宗旨,进一步形成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抓紧修订和完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以及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办法、保护遗传资源、传统知识等的立法。 同时,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依法公正、高效地解决好知识产权纠纷。积极发挥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和区域协作执法机制的作用,打击和防范群体侵权、反复侵权行为。巩固知识产权重大案件联合督办制度以及与外国政府、国际组织间的沟通对话机制。加强“奥运会”和“世博会”等各类展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我国农业技术、农用工具、农药化肥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认真落实知识产权司法解释,依法追究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
(3)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科技以人为本,人才是国家的第一资源。国家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谁占有的人才越多,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取得胜利。近年来,跨国公司已经加大了对中国本土人才的争夺,中国企业如果还不加强对人才的重视,将会失掉企业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快深化自身的人才制度和结构变革,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要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人才队伍培养工作,特别是加大知识产权工作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力度,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水平,造就一支包括各类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内的规模宏大的知识产权队伍。继续加强对各级政府领导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知识产权宣传与培训工作。
(4)突出特色,借鉴经验。发展经济有特色,保护知识产权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要有符合本国和地区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重点和方向。近年来,美国将打击盗版等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其中媒体盗版是重中之重。同时,它们根据现代标准改进美国知识产权法规——特别是刑事惩处手段,包括通过修订及更新美国签署的双向司法援助及引渡条约,让盗版者及伪冒者在美国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国也应注重在寻求传统知识资源的联合保护。当发达国家对全球现代工业知识产权“圈地运动”基本完成后,我们的“传统知识”便成为新世纪圈地运动的新目标。中国应当积极运用现行知识产权法律机制,对传统知识资源进行保护的同时,积极寻求国际联合集团式的保护。

2.实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1)树立品牌 ,增强意识。知识经济时代,品牌之“名”越来越在于产品的知识含量之高,企业应保持产品在知识含量上的优势来谋求产品的竞争优势,只有企业掌握了过硬的知识产权,才能在市场上推出叫得响的民族品牌,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有了自己叫得响的民族品牌,更应该树立品牌保护意识,洞悉跨国集团在我国运用的品牌战略,以品牌的国际化带动知识产权战略。不仅要利用国内的资源条件和市场,更要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与市场,进行跨国经营,使我们的品牌发展成为全球化品牌。由于我国的一些企业在早些年没有商标保护意识,大量的国内驰名商标被在国外抢注,例如“同仁堂”“青岛啤酒”等,使这些企业在国外的发展受到了重重阻力,因此我们要吸取这些教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驰名商标的保护问题。否则无异于在扼杀企业在国外的发展之路。
(2)加强申请,促进保护。据报道,仅加入世贸以来我国企业因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累计超过10亿美元。因此我们应从多个角度、立体地实施专利保护战略。实施专利保护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护身符已是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第一,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机构,建立专利信息中心收集信息,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网,通过专利信息中心,对与本企业产品相关的专利作分类管理。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统计表明,每年新技术发明创造的90%以上都会在专利文献中检索到,所以我们可以不断地更新我们的专利资料库,对相似技术进行排查并通过专业人员对相关内容进行侵权分析,在不构成侵权的情况下,使企业的研发人员了解本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为创新项目提供方向,保持研究开发中的合法性。
第二,提高专利申请率,设置专利网战略。对每一项创新方案都申请一项专利,并在基本专利的周围设置大量原理基本相同的不同权利,并且技术开发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因此当一个企业拥有自己的自主专利权时,应通过不断改进原有技术而获得网状的专利保护范围。
(3)加大创新,提高效率。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必须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增加知识产权的产出量,形成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中的主体地位。一要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确立知识产权的概念,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文献,注意发现、申报和形成知识产权;二要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使技术中心成为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载体,成为吸引、凝聚科技人才,调动和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平台;三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建立研究所和实验室,共同培养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田晓菁: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摩擦及应对策略[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2]黎 奔 刘路遥 卢鹏论:WTO框架下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滥用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7(1)
[3]丁永刚 张海鹏:论国际贸易中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存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5)

其他相关文献:

1.《知识产权与国际竞争》 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中国:直面国际经济摩擦》刘力 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
3.《知识产权学术前沿问题研究》南振兴 中国书籍出版社
4. 《以制度和秩序驾驭市场经济》 洪银兴著 人民出版社
5.《WTO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研究》唐民皓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6.《我国知识产权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李浩 《国际贸易问题》2005/11期
7.《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式跨越》刘勇 《国际技术贸易》2005/3期
8.《跨国集团在华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吕文举 《国际技术贸易》2005/4期
9.《知识产权保护的“西学中用”》 《国际技术贸易》2006/1期
10.《中国知识产权战略若干问题》 郑成思 《新华文摘》2006/15期
11.《知识产权-民营企业出口绕不过的壁垒》 夏瑞林《对外经贸实务》2004/6
12.《建立大类出口商品技术标准预警机制的建议》 江榕 《对外经贸实务》2003/9
13.《广州市大类出口商品技术壁垒预警机制的建立及改进》 江榕等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11期

⑹ 学好新闻学应该看些什么书

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

陈力丹

一,新闻理论

1,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

原著合集:
《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社科院新闻所编,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
《列宁论报刊与新闻写作》,杨春华、星华编译,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斯大林论报刊》,李清芳编,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新华社编,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邓小平论新闻宣传》,新华社新闻所编,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社科院新闻所编,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或任何一本中共历史上的新闻工作文件汇编。
《马列主义新闻学经典论著》,陈力丹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87年版。
专题词典: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词典》,陈力丹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研究著作:
《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著,开明出版社1993年版,2002年再版。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陈力丹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世界传统著作
《论出版自由》,[英]约翰.密尔顿著,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论自由》,[英]约翰.密尔著,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3,一般新闻理论

中国历史开篇:
《新闻学》,徐宝璜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或见《新闻文存》,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年版。

国内新闻理论教材代表作:
《新闻理论基础》,甘惜分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作为历史了解)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作为现在的新闻理论结构了解)

外国新闻理论代表作:
《当代新闻学》,[法]瓦耶纳著,新华出版社1986年中文版。
Media Debates:Issues in Mass Communication by Dennis,E. & Merrill,J. Longman,1991.
《新闻学概论》,[苏]普罗霍洛夫著,新华出版社1987年中文版。(作为历史了解)
《新闻学概论》,[日]和田洋一主编,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中文版。

新闻理论研究专题:
《新闻失实论》,蒋亚平、官建文、林荣强著,中国新闻出版社1986年版。
《主体与喉舌》,童兵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新闻事实论》,杨保军著,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新闻价值论》,杨保军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二,新闻传播史

1,中国新闻史

中国历史开篇:
《中国报学史》,戈公振著,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版(附有校正200条);或其他各种版本。

著作和教材: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1-3卷,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999年版。
《中国当代新闻史》(1949-1988),方汉奇、陈业劭编著,新华出版社。
《媒体中国》,刘勇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0世纪90年代中国新闻史)
《中国现代广播简史》,赵玉明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年版,2001年修订版。
《中国电视史》,郭镇之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世界新闻传播史:

《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著,上海交大出版社2002年版。
《人类传播史》,韦尔伯.施拉姆,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4年中文版。
A History of News by Stephens,M.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1997.
《当代新闻事业》,李良荣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新闻传播史专题研究:
《华夏传播论》,孙旭培主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无形的网络》,吴予敏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中国古代传播思想史论)
《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李良荣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胡太春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二十世纪中国的新闻学与传播学》,徐培汀著,党建读物出版社2002年版。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的方法》,[美]罗杰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三,传播学

1,一般论述:
《传播学概论》,[美]施拉姆、波特著,新华出版社1984年中文版。
《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温德尔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中文版。
《大众传播学诸论》,[美]德弗勒、鲍尔-洛基奇著,新华出版社1990年中文版。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赛弗林、坦卡德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中文版。
《一个世界多种声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年中文版。

2,经典著作选读: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加]麦克卢汉著,商务印书馆2000年中文版。
《媒介事件》,[美]戴扬、卡茨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作为话语的新闻》,[荷]凡迪克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3,批判学派选读:
《哈贝马斯论交往》,陈学明、吴松、远东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法]阿芒.马特拉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中文版。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美]丹尼尔.贝尔著,三联书店1989年中文版。
《神话----大众文化诠释》,[法]罗兰.巴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

4,专题传播学著作选读:
《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美]彼得斯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7月版。
《跨文化传通》,[美]萨瓦姆等著,三联书店1987年中文版。
《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美]迈克尔.罗洛夫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中文版。
《人与人相遇----人际传播论》,王怡红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组织传播》,[美]凯瑟琳.米勒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电视与社会》,[英]阿伯克龙比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通俗文化理论导论》,[英]斯特里纳蒂著,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软边缘----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美]利文森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
《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李彬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无声的语言》,[美]爱得华.霍尔著,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年中文版。
《非语言传播学概论》,宋昭勋著,(四川)天地出版社1999年版。

5,国内综合性传播学代表作:
《传播学简介》,社科院新闻所世界室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年版。(作为历史了解)
《传播学原理与应用》,戴元光等三人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作为历史了解)
《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象之谜》,沙莲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传播学引论》,李彬著,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2003年增补版。
《现代大众传播学》,张国良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网络传播研究:

《未来之路》,[美]盖茨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中文版。
《数字化生存》,[美]尼葛洛庞帝著,海南出版社1996年中文版。
Journalism in the Information Age A Guide to Computers for Reporters and Editors by Brooks,B. Allny and Bacom,1997.
《信息崇拜》,[美]罗斯扎克著,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年中文版。
《网络为王》,胡泳、范海燕著,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得乐园失乐园》,李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数字传媒概要》,闵大洪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四,新闻法及新闻道德
《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论表达自由》,甄树青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暗访与偷拍----记者就在你身边》,徐迅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版。
《各国新闻出版法选辑》,人民日报出版社1981年版。
《各国新闻出版法选辑》(续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87年版。
《报纸出版工作法律法规选编》,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编,中国大网络出版社2003年2月版。
《新闻道德评价》,[美]罗恩.史密斯著,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五,新闻业务(以下根据留下较好的印象提示)

艾丰的采访方法论(人民日报版)
郑兴东的《不要这样写……》(人大版)
密苏里新闻学院的《新闻写作教程》(新华版)
黎信、蓝鸿文主编的《外国新闻通讯评选》上下册(长征版)
杰克.海敦的《怎样当好新闻记者》(新华版)
威廉.梅茨的《怎样写新闻从导语到结尾》(新华版)
麦尔文.曼切尔的《新闻报道与写作》(广播版)
沃尔特.福克斯《新闻写作报刊记者指南》(新华版)
林永年的《新闻写作百例谈》(福建人民版)
刘文波的《新闻写作笔法百例》(中国新闻版)
安德鲁.博伊德的《广播电视新闻教程》(新华2000年版)
特德.怀特的《广播电视写作与报道》(新华2000年版)
最近的一本较全的:
《新闻写作思考与训练》,黄晓钟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六,现实研究
《新闻学新论》,孙旭培著,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新闻改革文集)
《媒介.人.现代化》,陈崇山、孙五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大众传播与市场经济》,陈韬文、朱立、潘忠党编,香港炉峰学会1997年版。(文集)
《中国传媒新论》,何舟、陈怀林著,太平洋世纪出版社1998年版。(文集)
《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唐绪军著,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学海泛舟二十年----对新闻学与编辑学的探索》,姚福申著,香港语丝出版社2001年版。
《解析传媒变局》,喻国明著,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传媒经营论述文集)
《中国社会转型的守望者》,展江主编,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年版。(舆论监督研究文集)

七,交叉研究

1,比较研究
《比较新闻传播学》,童兵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张威著,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2,宣传学:
《说服学----攻心的学问》,龚文庠著,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

3,舆论学:
《公众舆论》,[美]李普曼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陈力丹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4,传播心理学:
《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郑兴东著,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大众传播心理研究》,刘晓红、卜卫著,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5,符号学:
《人与故事》,高小康著,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
《符号学原理》,[法]罗兰.巴尔特著,三联书店1999年版。

6,未来学:
《第三次浪潮》,[美]阿尔温.托夫勒著,三联书店1983年中文版。
《权力的转移》,[美]阿尔温.托夫勒著,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中文版。
《大趋势》,[美]奈斯比特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中文版。

7,公共关系:
选任何一本浏览一下。

八,相关学科知识

1,综合
《制度分析基础----一个面向宽带网时代的讲义》(附80篇英文原著的阅读光盘),汪丁丁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方法论
《社会研究方法》,[美]艾尔.巴比著,李银河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中文版。
《社会科学成果价值评估》,卜卫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3,经济学
“大众经济学丛书”,三联书店2000年和2002年陆续出版四种。
《宏观经济学纵横谈》(梁小民)、《微观经济学纵横谈》(梁小民)、《钱说----货币金融学》(陈彩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王跃生)。

4,西方文论
《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胡经之、张首映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人文困惑与反思----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批判》,盛宁著,三联书店1997年版。

5,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
《现代社会学》(上下册),[日]北川隆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中文版。
《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语言学

《语言论》,[美]萨丕尔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中文第二版。
《当代社会语言学》,徐大明等三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修辞理据探索》,张炼强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语言与哲学----当代英美与德法传统研究》,徐友渔等著,三联书店1996年版。

7,法学和政治学
《论法的精神》,[法]孟德斯鸠著,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自由民主与政治学》,[美]詹姆斯.西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

8,思维学
《思维发生学》,张浩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信息与思维》,田运著,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思维形态》,吾淳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9,逻辑学
《逻辑学》,宋文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0,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日]绫部恒雄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中文版。

11,中国古代著作和文论
《古文观止》(白话对照),吴兆基编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
《古代文论名篇详注》,霍松林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历代笔记选注》,周续赓、马啸风、卢今编,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

九,其他
《硕士论文写作》,陈力丹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热点内容
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28条 发布:2024-12-26 16:50:44 浏览:918
行政法与民商法的关系 发布:2024-12-26 16:41:14 浏览:694
经济法基础题型及分值 发布:2024-12-26 16:20:54 浏览:697
法院拍卖车有违章 发布:2024-12-26 15:54:33 浏览:834
公司安全经理付法律责任 发布:2024-12-26 15:53:50 浏览:310
有法律效力的货款欠条模板 发布:2024-12-26 15:51:28 浏览:829
民法通则还 发布:2024-12-26 15:31:44 浏览:439
房地产行业法律法规 发布:2024-12-26 15:31:44 浏览:857
无锡市汇恒法律咨询有限公司 发布:2024-12-26 15:18:23 浏览:172
微信聊天记录有法律效力么 发布:2024-12-26 14:52:36 浏览: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