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溯及力
1. 新法律能追究新法实施前的行为吗
新法律不能追究新法实施前的行为。
法律分析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不溯及既往是法治的一个原则。溯及力问题不只是在民事法律,在刑法、行政法中也经常遇到。熟知的刑法中的从旧兼从轻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具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则依新法处理。法不溯及既往,是指国家不能用当前制定的法律去指导人们过去的行为,更不能由于人们过去从事了某种当时是合法但是现在看来是违法的行为而依照当前的法律处罚。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与法律的可预测性密切相关,坚持法不溯及既往,使民法典的适用可以平稳过渡,不至于使普通人的生活在一夜之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部分人仍可以依靠民法典施行之前的行为取得符合自己预期的结果。具有既判力的裁判,具有遮断后诉与拘束后诉的效果,一方面体现了法的安定性理念对当事人诉权自由的限制,另一方面意味着前诉的既判事项在后诉中不可被推翻,强调法的安定性与诉讼经济。既判力的效力高于溯及力,意味着新法不能溯及已经生效的裁决,即便新法对一方当事人有利。因此,从已经生效裁判获取合法利益的人们,不必担心因民法典的施行而丧失合法性。“不利溯及”不但会损害人们的信赖利益,而且会有损人们对法律的信仰,所以为法治社会所不许。但“有利溯及”,则无上述弊端。因此,不溯及既往原则作为源于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的制度,只限制“不利溯及”,并不限制“有利溯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九十三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2. 法的溯及力的条文,不仅是刑法的。具体条文列出来
有关法的溯及力的条文如下:
1、立法法:
第九十三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2、劳动合同法:
第九十七条 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订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本法第十四条 第二款第三项规定连续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自本法施行后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开始计算。
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劳动关系,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
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 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3、刑法:
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4、证券法:
第二百三十六条本法施行前依照行政法规已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证券继续依法进行交易。
本法施行前依照行政法规和国务院金融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经批准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不完全符合本法规定的,应当在规定的限期内达到本法规定的要求。具体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5、执业医师法:
第四十三条本法颁布之日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和医学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由所在机构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取得相应的医师资格。其中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医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的条件,由所在机构集体核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注册并发给医师执业证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制定。
6、矿产资源法:
第五十一条 本法施行以前,未办理批准手续、未划定矿区范围、未取得采矿许可证开采矿产资源的,应当依照本法有关规定申请补办手续。
7、拍卖法:
第六十八条 本法施行前设立的拍卖企业,不具备本法规定的条件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达到本法规定的条件;逾期未达到本法规定的条件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登记,收缴营业执照。具体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8、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八十四条 本法施行前设立的养老机构不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应当限期整改。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制定。
9、商业银行法:
第九十一条 本法施行前,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经批准设立的商业银行不再办理审批手续。
10、企业所得税法:
第五十七条 本法公布前已经批准设立的企业,依照当时的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享受低税率优惠的,按照国务院规定,可以在本法施行后五年内,逐步过渡到本法规定的税率;享受定期减免税优惠的,按照国务院规定,可以在本法施行后继续享受到期满为止,但因未获利而尚未享受优惠的,优惠期限从本法施行年度起计算。
11、著作权法:
第六十条本法规定的著作权人和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在本法施行之日尚未超过本法规定的保护期的,依照本法予以保护。
本法施行前发生的侵权或者违约行为,依照侵权或者违约行为发生时的有关规定和政策处理。
12、商标法:
第七十三条 第二款:
本法施行前已经注册的商标继续有效。
上述法律条文均涉及到了法的溯及力问题,仅供参考。其他法律中,应该还有类似的条文。实践中还有些法律的溯及力问题,体现在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中,因非法律条文,故未在此列出。
3. 《经济法》中"抵销的意思表示溯及于得为抵销之时"怎么理解
抵销的意思表示溯及于得为抵销时发生消灭债的效力。
双方的债务适于抵销时,即为抵销权发生之时。在双方的债务清偿期不一让正致时,以主张抵销的一方当事人发生抵销权 的时间为适于抵销的时间。
抵销制度的目的在于避免双方当事人分别请求以及分别履行所带来的不便及不公平,故其被许多国家立法所肯定并在实践中广为应用。
如通过抵销,双方当事人就可以不必亲自履行各自的债务,从而节省履行费用,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抵销制度还具有担保功能。
(3)经济法溯及力扩展阅读:
我困陪国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抵销的溯及力。通常认为,抵销具有溯及力,抵销的溯及力表现为:
其一,自得为抵销时就消灭的债务,不坦尺悔再发生利息债务;
其二,自得为抵销时起,不再发生迟延责任;
其三,得抵销的情形发生后,就一方当事人所发生的损害赔偿及违约金责任,因抵销的溯及力而归于消灭。
抵销为处分债权的行为,故抵销人应有行为能力,并需要对债权有处分权。抵销应由抵消权人以意思表示向被动债权人为之,该抵消的通知到达被动债权人处分处发生效力(《合同法》第99条第2款中段)。
该被动债权人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时,自通知到达其法定代理人处时发生效力。
4. 法理学司法考点之法与经济、政治和宗教的关系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个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下面由我为你介绍法与经济、政治和宗教的关系的相关司考考点。
法理学司法考点之法与经济、政治和宗教的关系法理学司法考点之法与经济
1.法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决定法,法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法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法的产生、本质、特点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归根到底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当然,法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并不意味着它不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法律 教育 网事实上,社会的政治、宗教、道德观点、风俗习惯以及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和国际环境等,都同法发生相互作用,发生着重要影响。
同时,法又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2.法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法律保障资源通过市场来进行分配,所以市场经济对法有更大需要。法能够确定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基本秩序。
法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中具有重要作用。市场经济需要法律的促进和保障,法律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中具有引导作用、促进作用、协调作用、制约作用、保障作用;法律教育网同时法律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能确认经济活动主体平等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法理学司法考点之法与经济、政治和宗教的关系
法理学司法考点之法与政治
法律与政治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法律作为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一定阶级意志的体现,无疑同政治联系在一起。法律一方面直接受政治的制约,并为政治服务;另一方面,法律又确认和调整政治关系,直接影响政治并促进政治的发展。
总的来看,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律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律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制约法律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
法理学司法考点之法与宗教
(1)法与宗教的联系。法的起源与宗教有着移植性的关系,在价值上法与宗教有着相通的地方,法与宗教都是社会规范。
(2)法与宗教的区别。法与宗教在表现方式、调整对象等方面都不同。
我们要注意到,宗教有其特定的信仰、仪式、组织、规范体系,戒律使人们确立某些基本的价值信念,进而通过人的内心世界和终极信仰来调节、控制人们的行为。宗教的这种规范作用,使其与法有着内在的联系。这可以分为几种情况:
剥削阶级类型的法与宗教的关系:
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法与宗教一般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作为统治阶级的两种不同的统治工具,是互相配合,互相作用的。这具体又可以分为两类:
(1)在政教合一的国家里。法和宗教的教义关系极为密切,两者互相渗透,融合在一起。如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法典》、古印度的《摩奴法典》既包含着法律规范,也包含有宗教戒律,将法说成是来源于神意。宗教教义本身也具有法的效力。
(2)在政教分离的国家里。宗教在这些国家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仍有很大的影响,与法也有密切关系。有的资本主义国家承认某些宗教规范具有法律效力,这些宗教规范成为法律的补充手段。在婚姻、家庭等领域内宗教习俗和礼仪仍作为惯例受到遵行。
如将结婚的宗教仪式确认为法定的方式之一,等等。还有的国家,在法的内容中渗透宗教原则。
法与宗教的相互影响:
首先,宗教可以推动立法;其次,宗教影响司法程序;再次,宗教信仰有助于提高人们守法的自觉性。
法对宗教的影响:
在政教合一的国家中,法对宗教起着重要的影响;在政教分离的国家中,法对宗教依法管理,法不干涉宗教信仰自由。
相关阅读:
法的效力
法的效力是指法律的生效范围或运用范围,即法律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运用的效力。
1、 空间效力
在中国,凡是中央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除非有特殊规定,一经公布施行,就在中国的全部领域内发生效力。地方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只在所管辖的地区生效。
2、 时间效力
包括法的生效、失效和溯及力等问题。法的溯及力问题,是指该项法律公布生效以前所发生的事件或行为是否适用该项法律的问题。如果适用,就是有溯及力,反之,则无溯及力。中国法律一般不具有溯及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 对人的效力
法对人的效力比较复杂。根据中国法律的规定,
第一,对中国公民的法律效力。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律。中国公民在国外的法律适用问题比较复杂。根据中国现行法律规定,有的可以适用外国法律,有的仍须适用中国法律。
第二,对外国人的法律效力。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内,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也适用中国法律。关于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者中国公民的犯罪,中国刑法有特别规定。
看过“法理学司法考点之法与经济、政治和宗教的关系”的人还看过:
1.公共基础公务员考试辅导之法理学
2.2016公共基础公务员考试之法理学
3. 初中政治中考考点总结
4. 考研政治的复习资料
5. 2016年吉林高考政治知识点
6. 思修论文: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5. 现在颁布的法律法规适用于以前吗
现在颁布的法律不适用于以前
法律的溯及力,也称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就现代法而言,法律一般只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不适用于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即采取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则。
一,行为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如果现行刑法认为是犯罪的,不能根据新实施的刑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这种情况下,旧法本来就比新法要轻,所以不存在你所提出的轻法溯及力问题。
二,行为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现行法律也认为是犯罪,并且在追溯时效内。这时候,就可能存在你所说的轻法溯及力问题了。因为如果新实施的刑法,他的法定刑比过去的刑法要轻,那么就适用新的刑法。
这里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轻,是指新、旧法律条文中所规定的最高刑和最低刑之间的比较。而不是说,同一个案子用新法判一遍再用旧法判一遍然后再比较,不是这样的。
三,行为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但是新实施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则适用新法。
这三种情况中,其中,二、三都是有可能符合你所说的轻法的溯及力问题。但是这并非就是说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
因为所谓罪刑法定原则,其内涵来源于拉丁文中的“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在其发展初期,其宗旨为限制司法权的滥用,因此在实践当中禁止刑法效力溯及既往。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观念从禁止司法权利的滥用过度到了保障社会和人权,因此,禁止事后法的规定也就过度到了从旧兼从轻的规定。这事实上,也是从刚性的刑法适用向软化的、追求双重合理性的目标过渡和发展。
因此,你所说的允许轻法溯及力并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相反,恰恰是罪刑法定原则其内涵的体现。
6. 我国法律溯及力的原则
一、我国法律溯及力的原则有哪些
1、我国法律溯及力的原则为一般情况下不溯及既往,溯及过往时从旧兼从轻,具体如下:
(1)从旧,当事人犯罪是在新刑法颁布以前,要考虑先适用旧刑法,即行为时的法律规定;
(2)从轻,如果是适用新的刑法更有利于被告人的话,如不认为是犯罪,或者是新刑法处罚较轻的话,则应该对被告人使用新刑法。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九十三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二、什么情况下民法典具有溯及力
以下情况下民法典具有溯及力:
1、法律、司法解释中另有规定;
2、在民法实施前发生的法律事实持续到实施后,此种法律实施引发了民事纠纷案件;
3、适用于民法典规定中,更能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利,更能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以及推进社会主义价值观;
4、当时的司法解释、法律未固定,但是民法典中有明确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