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对经济法产生促进作用的因素

对经济法产生促进作用的因素

发布时间: 2024-10-06 00:20:47

经济法的产生原因

经济法产生的原因是:
(一) 社会发展方面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由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需要运用完备的经济法律手段来干预经济的运行。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虽然国家也对经济进行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的管理和干预,但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实行的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提出的自由放任主义的经济政策。资本主义启蒙思想家所奠定的经典理念是,强调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井水不犯河水”,国家如果侵犯市民社会之私事的话,人民就有权起来造它的反。在这种情形下,亚当。斯密所提出的“干预越少的政府是越好的政府”这一信条被奉为经济生活的圭臬。反映到法律上,就是在民法上实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私法自治”、“契约自由”等宗旨和原则。国家调节之手因此遭到否定而萎缩不全,因而不存在经济法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由于私有制和自由主义的经济引起了社会矛盾激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于十九世纪末期到二十世纪初期,走向了垄断和社会化阶段。生产手段和经济实力的过分集中产生了垄断财团,这些垄断财团大量吞并、挤垮中小企业,独占或者操纵市场,严重恶化了竞争环境并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自由市场的竞争和民主,以及民法所奉行的上述原则,都被破坏殆尽,资本主义经济由竞争机制所产生的活力和生机受到压抑和摧残。而且,财团实力的膨胀,也使得它日益向政治领域渗透,国家政权于是直接或间接地为财团所控制,成为服务于财团利益的机器或工具。在这种情况之下,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于是制定有关反垄断的法律来取缔垄断组织,限制垄断的发展。最早的反垄断法由此得以产生,如1889年的加拿大《预防和禁止贸易合并法》,1892年美国制定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等。
(二)经济管理理念方面的原因是,面对频频发生的经济危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步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原则,而改为奉行国家对经济的适度干预原则,由此导致了一系列旨在干预经济的法律法规的产生。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过度发展,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的频频发生,单靠市场的力量,显然无法摆脱这种日益深重的困境。于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改变被动的不干预政策,逐步改而采用“国家干预”、“宏观调控”、“混合经济”、“组织经济”、“管理贸易”等新的做法和理念,开始奉行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国家适度干预主义”,加强组织管理经济的职能。他们以“有形之手”,直接、具体地干预和参与经济生活,以国家的经济集中限制私人垄断财团,以社会总代表的身份协调各方利益关系,调控经济进程。诸如通过限制或禁止托拉斯、卡特尔等,防止市场竞争秩序及其活力受到破坏:通过国有化和政府投资建设,控制那些有关国计民生和为整个社会服务而不宜被私人垄断的重要产业部门;制订国家计划和产业政策,力图诱导和制约私人的经济决策;运用金融、税收手段和其他经济手段,调控经济运行:规范格式合同,兴其利避其害,防止契约自由原则和经济实力被滥用;强制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实行“福利社会”:通过诸如“巴黎统筹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政府间政治组织或经济组织,在国际上实行联合干预;在国际贸易和交往中,以国家的名义和形式开展经济协作和竞争,等等。上述种种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经济进程的干预和参与,都是通过法律的手段来实施的,于是就出现了与民商法和其他传统法律特性差异较大的经济性法律、法规,于是有的法学家将它命名为“经济法”。
(三)导致经济法产生的诱因和历史契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肇事国和参战国德国为了战争的需要制定经济性的法律法规来推行战时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严厉管制。众所周知,德国挑起和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时大力推行经济管制的战时经济政策,将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到极端的地步。当时德国建立了战时工业委员会和战时原料管理处。战时工业委员会负责分配政府订货和管理军需生产:战时原料管理处后来升格为原料管理局,由它监督原料分配并支持重要原料的生产,统管的原料最多达到约三百种。德国在战时还控制居民生活,设立了帝国粮食局和帝国服装局,帝国内政部还下设了帝国采购公司等特殊企业,负责对粮食、服装、燃料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和分配。与此同时,德国于1915年发布的《关于限制契约最高价格的公告》,1916年发布的《确保国民粮食战时措施令》,1918年发布的《战时经济复兴令》,1919年制定了以“经济法”命名的对煤炭和碳酸钾制造工业实行国家管制的《煤炭经济法》和《碳酸钾经济法》等。这一立法动向迅速引起德国法学界的注意并掀起了研讨经济法学的热潮。这样,作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的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就伴着经济法学一起产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的经济法又得到长足的发展,以致达到了相当发达和完备的程度。

Ⅱ 影响经济法实施的主要因素举例说明

影响法律实施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个人、体制、环境、法律本身等四个方面。

(一)个人方面的因素,即行为受法律调整和负有执法、司法职责的个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水平及其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等综合素质水平。
(二)体制方面的因素,是指有关法律执行、适用、监督机关的组织、机构是否健全、合理、有效。
(三)环境方面的因素,包括有关法律实施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包括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某一具体的经济制度的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利益关系格局等。
(四)法律本身的因素,包括法律内容方面的因素和法律形式方面的因素。法律内容方面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指法律是否在本质上反映了社会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符合社会文明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是指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是否合理、法律内容是否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总之,影响法律实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从不同的方面、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法律的实施,认真研究这些因素,并在实践中有的放矢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就会改善法律实效,提高法律效果和法律效益。

Ⅲ 影响经济法制定和实施的因素有哪些

法律分析:经济法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首先会受到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国内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经济法的产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政治、经济和法律因素尤为重要。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市民社会在经济秩序紊乱、失调的情况下,不得不予以认可、或者说不得不在社会契约中对国家做出授权以对社会经济生活加以协调,否则它本身就无法维持下去,这是经济法产生的政治原因。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十五条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Ⅳ 论影响经济法运行系统的因素。

论影响经济法运行系统的因素。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1)立法因素的基础性影响。从经济法的运行来说,立法是运行的起点,没有经济法的立法,就没有经济法的运行。特别是在经济法领域,由于强调调制法定原则,大量的立法都要实行“法律保留”原则,或者至少要通过广义的立法途径来安排,因此,立法在经济法上尤其重要。(2)执法因素的特殊重要性。在执行阶段,有一系列因素会影响经济法的运行。从法定原则的要求来看,对经济法实施产生重要影响的,当然首先是经济法的立法,但同时,相关的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等政策性因素,同样会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3)司法因素影响的弱化。对传统法的运行而言,司法因素是至为重要的。但是,对于经济法的运行而言,司法因素虽然也很重要,但却不像传统法领域那样,地位至为显赫。(4)守法因素的特别效应分析。在影响经济法运行时效的诸多因素中,守法因素的重要性已日渐为人们所重视。事实上,经济法的运行状况或态势如何,与守法的情况直接相关。守法因素对于经济法运行具有特别效应。(P108)
【答案解析】
本题知识点:经济法的运行系统,

热点内容
律师信范本 发布:2024-10-06 02:08:59 浏览:340
调教女法院 发布:2024-10-06 00:52:56 浏览:161
劳动法试用期需要签合同吗 发布:2024-10-06 00:33:25 浏览:478
对经济法产生促进作用的因素 发布:2024-10-06 00:20:47 浏览:845
劳动法期末合同案例 发布:2024-10-05 23:49:00 浏览:639
预备法官实习鉴定意见 发布:2024-10-05 23:35:54 浏览:280
印章制作规章制度 发布:2024-10-05 23:34:21 浏览:156
骑缝章涂改还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4-10-05 23:27:39 浏览:943
苏州望亭法院 发布:2024-10-05 23:04:30 浏览:529
司法岛救罗宾是第几集 发布:2024-10-05 22:39:03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