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国际经济法04任务0006

国际经济法04任务0006

发布时间: 2024-11-27 10:48:00

Ⅰ 国际经济法学新论(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教材)目录

国际经济法学新论(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教材)目录概述


第一部分:国际经济法基础



  • 1.1 国际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 1.1.1 萌芽阶段的国际经济法

    • 1.1.2 发展阶段的国际经济法

    • 1.1.3 转折与更新阶段的国际经济法



  • 1.2 国际经济法的涵义与范围



    • 1.2.1 狭义与广义国际经济法的定义

    • 1.2.2 与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内国经济法的关系



  • 1.3 中国对外经济交往与国际经济法学



    • 1.3.1 开放政策的历史沿革及其法理基础

    • 1.3.2 不同时期对外经济交往的影响与法理原则



  • 1.4 对外开放与国际经济法学习



    • 1.4.1 开放政策的依据与国际经济法学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基本原则与实践



  • 2.1 南北矛盾与基本原则

  • 2.2 经济主权与公平互利


    • 2.2.1 经济主权原则的演变与争议

    • 2.2.2 公平互利原则及其应用


  • 2.3 全球合作与有约必守


    • 2.3.1 南北合作与南南合作

    • 2.3.2 有约必守原则的内涵与限制




(1)国际经济法04任务0006扩展阅读

本书经专家评审,入选为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百门精品教材建设计划项目”。本书以有限的篇幅,简明扼要而又比较系统地阐明本学科的基本原理;并站在全球发展中国家和弱小民族的共同立场,紧密结合中国国情,评析当代国际经济法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务问题,反映出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的特色。在编撰体例上,由浅入深,详略结合;强化注释,扩大视野;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的核心课教材,又可供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的本科生作为选修课教材,还可供涉外经济法律实务工作者作为实务工作或自学进修的参考书。

Ⅱ 国际经济法的理论基础

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法(其中又包括国际货物贸易法、国际服务贸易法、国际技术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以及国际经济贸易争议的解决等几大分支。

学习与研究国际经济法,首先要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其次就是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国际经济立法与实践,特别是我国涉外经济立法与实践中涉及的各种法律问题。

国际经济法课程的学习对象是法学专业本科学生,使用的教材是由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传丽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经济法》。学生可参考使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制作的《国际经济法》录音教材、电视直播课堂、IP网络课件等其他教学媒体讲授的内容进行学习和复习。

本课程为72学时,4学分。教材共有10章,分别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国际货物买卖法、第三章国际货物运输法、第四章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第五章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体制、第六章国际知识产权法、第七章国际投资法、第八章国际货币金融法、第九章国际税法、第十章国际经济争议的解决

国际经济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性学科。目前,我国的对外经贸交往和国际经济法实践迅速发展,人们对国际经济法知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加入WTO以后,我国开放的程度更加提高,中国人,中国的商品,中国的资本甚至中国的货币都要在国际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商业交易,涉及到最多的、最基本的就是商品、货币和资本了。如果商品交易跨越了国境,就成为国际贸易,货币要是跨越了国境,就成了国际金融,资本跨越了国境,就成了国际投资。

国际经济法究竟包括哪些内容?作为一种法律规范,国际经济法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出现的?后来如何逐步发展?它与相邻的各种法律门类或学科之间有何联系?有何区别?在学习国际经济法之前,应该对这些基本问题有一些了解。

早在公元以前,地中海沿岸亚欧非各国之间已经出现频繁的国际经济往来和国际贸易活动。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各国商人约定俗成,逐步形成了处理国际商务的各种习惯和制度。这些习惯和制度,有的由有关国家的法律加以吸收,规定为处理涉外商务的成文准则,有的则由各种商人法庭援引作为处理国际商务纠纷的处理根据,最终,逐步形成了有约束力的判例法或习惯法。实际上,这些商事法规和商事习惯法就是国家经济法的最初萌芽。

在古代的罗马法中,有“万民法”和“市民法”之说,前者就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与非罗马公民之间,以及非罗马公民之间贸易和其他关系的法律。罗马法中有大量关于国际商务来往的规定,逐渐推广到西欧大陆,以至于影响到世界许多地区。

中世纪时期,欧洲继承了罗马法的基本原则,在其基本原则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罗马法,形成了欧洲的国际性商事习惯。

17世纪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各民族与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交往日渐频繁,国际经济关系空前密切,国际经济法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17世纪到20世纪40年代有关国际经济关系的条约,以及国际习惯和相关的国内立法,不断大量出现,而且日臻完善。

第二次世界以后,国际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形,不断有新的民族独立,成了新的国际力量的对比。这些政治和经济大变化,引起国际经济关系逐步发生重大转变,出现新的格局。国际经济法的发展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国际经济法是泛指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要学好国际经济法,还要了解国际经济法与其他法律学科的联系和区别。

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公法的区别是,国际经济法调整的是国际经济关系,国际公法调整的是国际政治关系。例如《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属于国际经济法范围。《维也纳外交公约》、《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属于国际公法范围。

国际经济法也不同于国际私法。国际私法又称为“法律冲突法”,其作用是在各国法律,例如民法或商法相互冲突的情况下,确定应当适用哪国法律。它所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各国涉外的私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商务惯例的区别。国际商务惯例在这里主要是指由各种国际性民间团体制定的用以调整国际私人经济关系的各种商务规则。国家或各国政府间组织如果以非主权实体的身份与异国私人进行经济交往,从事跨越一国国境的一般经济贸易活动,并且自愿选择适用国际商务惯例,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国际经济关系也受国际商务惯例的约束。

国际经济法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法律学科。掌握国际经济法知识的目的是付诸实际应用。所以,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做到理解掌握,学以致用。要在学习理解国际经济法规则时,应当与实际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联系起来。可以通过案例来获得对国际经济贸易方面的知识。

在有了一些实际感受以后,还要结合国际经济法课程的内容,学会站在国际经济法的立场上进行思维,或者说,学会站在一个企业家、投资家、交易当事人的立场上来判断一桩交易的是非曲直,或者利弊得失。国际经济法的许多规则都是来源于实践。所以,你要真正掌握一项国际经济法规则,就要能够把它还原为生活现象,还原为交易实践。

学习国际经济法,要以制度和规则为中心。具体说,要在掌握各有关法律规则的制度理性(即有关“为什么”的问题)和操作技术(即有关“如何做”的问题)的基础上,全面、准确地了解各有关规则的涵义和它们的相互联系,以便融会贯通,付诸应用。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概念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概念只是法律现象的描述。国际经济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不能从概念到概念,不能脱离实际。

需要注意的是,要真正理解掌握一项制度或规则,必须“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要掌握制度和规则后面的法律政策。你要明白这个规定的意思,就必须知道它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还要知道为什么要采用这种规定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了解规则的内容和理由的基础上,就要进一步懂得规则的应用。你要考虑,这项规则在适用时会发生什么问题,有哪些难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难点。因此,你需要观察一些实践中的做法和案例,把规则与生活现象联系起来,与当事人的利益和行为联系起来,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思考如何运用规则解决问题。

Ⅲ 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类法律规范之中的主要精神或者指导思想,指的是国际经济法律规范的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一词最早出现在有关保护环境的国际文件中。1980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世界保护大纲——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物资源保护》第一次明确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我们共同的未来》(《布伦特伦报告》)正式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挂钩,并提出“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21世纪议程》,正式否定了西方工业化以来“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发展模式,全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内涵:

        (1)宣言首先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

        (2)实现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是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条件。为了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求取发展的目标必须实现。为了缩短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所有国家和所有人都应在根除贫穷这一基本任务上进行合作,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条件。

         (3)可持续发展是指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各国应该合作促进一个支持性和开放性的国际经济制度,这个制度将会导致所有国家实现经济增长和可持续的发展。为环境目的而采取的贸易政策措施不应该成为国际贸易中一种任意或无理歧视的手段或伪装的限制。

         (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需承担更多的责任。宣言要求各国应本着全球伙伴精神承担共同的但是又有差别的责任。鉴于发达国家给全球环境带来的压力,以及它们所掌握的技术和财力资源,它们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努力中负有更多的责任。

        上述宣言所阐述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超出了纯粹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范畴,涵盖了对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在经济、社会、人口、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要求。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总领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原则,也是各国及国际社会制定国际经济交往法律规范的基本原则。

        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国第三次会议最终在日本达成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正式生效),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合减排引进了灵活的市场机制,明确提出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应承担的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这是因人类的发展观念发生实质性转变而采取的一次实际行动,标志着国际社会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始进入“低碳经济”时代[ 低碳经济时代,也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是指以新的能源生产技术和能源使用技术为先导,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清洁能源代替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传统能源的绿色革命,是人类在气候危机和金融危机双重压力下,从传统的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寻找机遇所作的一次战略性转移。参见熊焰:《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100~101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的《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为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做出了安排,是继《京都议定书》之后第二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 我国于2016年9月3日加入该协定,成为第23个完成批准协定的缔约方。2016年联合国大会第七十届会议上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新议程呼吁各国现在就采取行动,为今后15年实现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努力[ 这17项目标是:1.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2.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3.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4.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5.实现性别平等,增强所有妇女和女童的权能;6.为所有人提供水和环境卫生并对其进行可持续管理;7.确保人人获得负担得起的、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8.促进持久、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促进充分的生产性就业和人人获得体面工作;9.建造具备抵御灾害能力的基础设施,促进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续工业化,推动创新;10.减少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11.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12.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13.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14.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15.保护、恢复和促进可持续利用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遏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16.创建和平、包容的社会以促进可持续发展,让所有人都能诉诸司法,在各级建立有效、负责和包容的机构;17.加强执行手段,重振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二)国家对天然财富与资源的永久主权原则

        20世纪60年代民族解放运动兴起,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了独立,建立了新的民主国家并成为联合国成员,大大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新国家认识到只有取得经济上的独立才能稳固和真正地实现政治上的独立。因此,改变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中心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在国家不分大小、贫富,一律平等基础上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呼声日益高涨。1962年12月14日,联合国最早提出了关于国家对天然财富和资源的永久主权问题。大会通过的《关于国家对天然资源的永久主权宣言》,集中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这一要求:承认天然财富和资源是国家和民族生存的物质基础,承认天然财富和资源的永久主权是民族自决权的一部分,从而确立了对于各国处置其财富与天然资源之自主权利应予以尊重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一原则:

        (1)自然资源的勘查、开发、处置应符合各国自行认为在许可、限制或禁止方面应有的规则和条件。

        (2)外国资本的输入及收益应受现行国内法与国际法管辖并使受助国对天然财富与资源之主权绝对不受损害。

        (3)国有化、征收或征用应以公用事业、安全和国家利益为根据,并依照本国现行法及国际法给予适当的补偿;在发生争议时,首先由国内法管辖。

          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原则不但得到发展中国家的拥护,也得到发达国家的赞同,并且在1974年5月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行动纲领》中得到进一步体现。

         《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提出了建立新国际经济秩序的20项原则,除了强调尊重国家主权平等、领土完整、不干涉内政外,还重申每一个国家对自己的天然资源和一切经济活动拥有充分的永久主权。为了保卫这些资源,每一个国家有权采取适合于本国情况的手段,对资源及其开发实行有效控制,包括实行国有化和把所有权转让给本国国民。任何一国不应遭受经济、政治及其他形式的胁迫,以致不能自由和充分地行使这一不容剥夺的权利。对于遭受外国占领、统治或种族隔离的国家,有权对因其自然资源遭受剥削、消耗和损害要求偿还和充分补偿。国家有权对跨国公司采取有利于本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措施,对它们进行限制和监督,等等。

         1974年12月1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正式将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原则作为国家权利和义务的核心内容。

(三)经济合作以谋发展原则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发展中国家不再是附属于发达国家并受其支配的被动力量。1974年5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反映了这一力量对比的变化。《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的变化说明了世界各国相互依赖的实际情况,发达国家的利益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不能再分开,发达国家的繁荣是与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和发展紧密关联的。国际经济法中确定国际合作以谋求发展原则,这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念,按照传统重商主义的观点:经济就是一个零和游戏自己吃亏,对方肯定占便宜;如果自己占便宜,对方一定吃亏。国际合作以谋求发展原则,抛弃了这种狭隘的利己主义观点,提出在发展方面,国际合作是所有国家都应具有的目标和共同责任。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国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国在技术、资金、资源、贸易等方面应相互合作、共同繁荣,反对武力和对抗,从而保证人类世代在和平、正义中稳步发展。

        197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正式将其作为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2017年2月,由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之中,更是将各国经济合作,以谋发展原则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

(四)公平互利原则

        公平互利原则也是1974年12月《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中提出的作为处理各国之间经济关系的指导原则。根据这一原则:

       (1)在国际经济合作的各个领域,发达国家应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2)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时,不应附加任何有损后者主权的条件。

       (3)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施行、改进和扩大普遍的、非互惠的和非歧视的待遇。

       (4)在促进发展中国家取得现代科学技术中,要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和建立本国技术,并按照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方式进行。

        与平等互利相比,公平意味着把形式上的平等推向实质上的平等。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出的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概念意味着,没有以正义为基础的公平不是真正的公平。公平需要以社会正义为支撑。因此,公平互利原则的含义更为科学、合理。

Ⅳ 国际经济法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法是指调整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他国私人之间;国际组织与私人之间以及不同国籍私人之间,相互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国际经济法:
它是随着各国之间贸易和经济往来日益增长以及国家对贸易和经济活动的干预日益加强而形成和发展的。早在中世纪末期,欧洲主要商业城市就有一些关于国际商业交易的规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关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则和制度大量出现,并具有了国家之间条约的形式。作为一门学科,国际经济法学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发展起来。《国际经济法》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国际经济法的核心问题。

Ⅳ 国际经济法学国际经济法学课程

国际经济法学是一门新兴的法学分支,研究对象是国际社会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组织的国际法规范以及国内法规范。它涵盖了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货币金融法、国际税法和国际经济组织法等领域,反映了现代国际经济交往和合作中产生的复杂法律问题。自二战以来,国际经济法学已引起法学界的广泛关注,主要分为两派观点。


一派认为国际经济法是国际公法的一个分支,其代表如英国的G.施瓦曾伯格认为国际经济法属于国际公法,主要涉及国家间的经济活动规范,如条约和国际惯例。而日本的金泽良雄则认为,国际经济法是从国际经济整体角度出发,通过国家调整的国际法,包括国家间和国际组织间的规范,以及更广泛的国际经济协调和合作法规。


另一派强调国际经济法的广泛性和综合性质,如美国学者认为国际经济法是调整跨国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包括国际法和国内法中的涉外经济法。中国的学者也持相似观点,认为国际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包含国际法和国内法规范,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国际经济法的发展与国际经济的变迁紧密相连,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国际垄断同盟的出现,国际经济法开始萌芽。二战后,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国际经济法的内容和领域进一步扩展,以适应全球性的经济问题和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国际经济法学的特点在于它调整的法律关系主体广泛,涉及国际法和国内法的结合,以及国际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法律规范的统一性反映了跨国经济活动的需要,使得国际经济法学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学分支,需要综合研究方法和广阔的视野来探索新的法学领域和研究方法。


(5)国际经济法04任务0006扩展阅读

法学中以国际经济法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国际经济法是关于国际社会中经济关系和经济组织的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的总称。

Ⅵ 四个经济法的名称

一.国际经济法来、国际贸易自法、国内经济法、对外贸易法律制度。
二.1经济组织法:公司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
2市场管理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证券法、票据法、房地产法。
3宏观调控法:预算法、国债法、税法、银行法律制度、固定资产投资法律制度、价格法、会计法、审计法

热点内容
劳动法团建 发布:2025-01-23 06:38:49 浏览:868
公司法律顾问年度总结报告 发布:2025-01-23 06:30:36 浏览:143
经济法合同法提纲 发布:2025-01-23 06:30:27 浏览:456
陪标有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3 06:14:52 浏览:15
安全标准化法律法规清单 发布:2025-01-23 05:55:24 浏览:658
公司法修改回购 发布:2025-01-23 05:43:20 浏览:271
经济法产品质量多选题 发布:2025-01-23 05:43:10 浏览:170
民法上的时效是指 发布:2025-01-23 04:38:28 浏览:31
刑事诉讼法签字 发布:2025-01-23 04:32:04 浏览:933
洪公法院 发布:2025-01-23 04:30:23 浏览: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