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四版课后答案
㈠ 合同法的主要版本
书名: 合同法
作者:隋彭生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7-1
开本:16开
定价: 27.00元
合同法(第二版)
书名:合同法(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ISBN:730003457
作者:隋彭生/李国本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15
页数:0
出版日期:2003-12-1
版次:1
开本:大32
包装:平装
简介:编者的话
本书主编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隋彭生,由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等学校从事合同法教学的教授、副教授、博士编写。编写分工如下:隋彭生:第一章、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八章、第十五章、第十八章、第二十一章第三节;李国本:第二章、第 十三章、第十六章;刘亚天:第四章、第九章、第十章;韩良:第七章、第十二章、第十四章、第十九章、第二十二章;叶晓辉:第十一章、第二十三章;李仕萍:第十七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一节、第二节、第四节。全书分为总论和分论两 部分,总论介绍、阐释了合同法的一般原理和规则;分论则介绍、阐释了15种有名合同。
该书除作为高职高专教材外,也可作为各类职业培训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编著者
2000年7月
合同法(第三版)
合同法(第三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作者:王利明等著
出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6-1
字数:669000
版次:3页数:463
印刷时间:2009-7-1
开本:16开
印次:2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
合同法(第四版)
合同法(第四版)——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系列
作者:崔建远主编
出版 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7-1
字数:624000
版次:4
页数:510
印刷时间:2007-7-1
纸张: 胶版纸
包装:平装
㈡ 关于考武汉大学法学硕士的问题~求解答案~
综合知识(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学、刑法学、民法学、国际法学)
《法理学》李龙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联合出版。
《宪法》二十一世纪核心教材,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民法原论》马俊驹、余延满著,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新宪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秦前红主编,2005年出版。
《刑法学》马克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行政法原论》周佑勇著,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修订版。
《国际法》(修订版)梁西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国际法问题专论》邵沙平、余敏友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各专业参考书:
419 法理学:
《法理学》李龙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联合出版。
《法理学》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420 中国法律思想史及外国法制史:
《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张国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杨鸿烈著,商务印书馆1998年4月第1版;
《外国法制史》由嵘主编。
421 宪法学:
《宪法》二十一世纪核心教材,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宪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秦前红主编,2005年出版。
422 行政法学:
《行政法原论》周佑勇著,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修订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姜明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周佑勇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23 刑事法学:
《刑法学》马克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刑法学》(上、下)高铭暄、马克昌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刑法学》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刑事诉讼法学》徐静村主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刑事诉讼法学》陈光中、徐静村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刑事诉讼法学》樊崇义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24 民商法学:
《民法原论》马俊驹、余延满著,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民法学》郑立、王作堂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比较民法学》李双元、温世扬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担保法》陈本寒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合同法原论》余延满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商法学》覃有土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商法学》赵万一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425 刑事诉讼法学:
《刑事诉讼法学》徐静村主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刑事诉讼法学》陈光中、徐静村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刑事诉讼法学》樊崇义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26 行政诉讼法学:
《行政诉讼法学》林莉红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姜明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27 民事诉讼法学:
《民事诉讼法》(第二版)江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新编民事诉讼法学》李浩、刘敏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民事诉讼法教学法规》(第二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另:考试科目涉及其他相关课程的部分,以相关专业、方向所列参考书目为准。
428 经济法与商法学:
《经济法学》漆多俊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经济法基础理论》漆多俊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商法学》覃有土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商法》(修订版)范健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经济法论丛》,中国方正出版社,8-11卷。
429 环境资源法:
《环境保护法教程》韩德培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第四版;
《环境资源法学教程》蔡守秋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环境法学》金瑞林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重版;
430 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史(1917年以后)或431国际法与法理学:
《国际法》(修订版)梁西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国际组织法总论》梁西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修订第5版;
《国际法问题专论》邵沙平、余敏友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国际关系史》刘德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法理学》李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联合出版社。
432 国际法与国际私法:
《国际法》(修订版)梁西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国际组织法总论》梁西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国际法问题专论》邵沙平、余敏友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国际私法》韩德培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国际私法》黄进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肖永平论冲突法》肖永平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国际私法原理》肖永平著,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冲突法导读本》郭玉军编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33 国际法与国际经济法:
《国际法》(修订版)梁西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国际组织法总论》梁西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修订第5版;
《国际法问题专论》邵沙平、余敏友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国际经济法概论》姚梅镇主编,余劲松主持修订,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修订版;
《国际投资法》余劲松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修订版。
《国际贸易法》左海聪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法学各专业同等学力加试:
《中国法制史》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曾宪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
《知识产权法》吴汉东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法律硕士专业同等学力加试:
《行政法原论》周佑勇著,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修订版。
《刑事诉讼法学》陈光中、徐静村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估计以后武汉大学也不给参考书目了,这个是参考自一个好像卖资料的一个网友的,当时我粘贴到我邮箱了。实在忘记这个网友叫什么了,不要投诉我作弊就行了。贡献出来给大家:)
㈢ 我也想要民法第四版魏振瀛总论和分论的笔记,能发给我吗[email protected],谢谢啦
《民法学笔记汇总整理》(精华版)
第一篇:民法总论
第一章:民法概述
第一节:民法的含义
一,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实质意义的民法:指作为部门法的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也就是私法的全部,狭义指在民商分立的国家商法以外的私法。
2、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指以一定体例编篡的并以民法命名的成文法典。
我国民商合一,是广义民法,我国还没有形式意义的民法。
第二节:民法的调整对象
是调整平等主体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一、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
指人们在社会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以经济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调整财产关系主要有以下特点:
1、民法调整财产归属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财产归属关系主要是指财产所有关系。财产流转关系是指某项财产由一方向另一方转移而发生的关系。
2、民法调整以平等自愿为基础的财产关系。
二、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人身关系是与人身不可分离、以人身利益为内容、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社会关系。人身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两类。人身关系有以下特点:
1、主体地位平等。
2、与人身不可分离。
3、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
第三节:民法的性质和任务
一、民法的性质:
1、民法是私法
2、我国民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法
3、民法是调整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第四节: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民事行为和民事司法的基本准则,是贯穿于全部民法的基本准则,是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和民法观念的综合反映。(具有指导功能、约束功能和补充功能)
一、平等原则(首要原则)
意义:一是明确各种不同类型的民事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
二是突出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以区别于行政法律关系和经济法律关系;
三是平等原则是民法的其他基本原则的基础,没有平等基本原则,其他基本原则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体现:1、民事权利能力平等。
2、民事主体地位平等。
3、民事权益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二、自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地行使民事权利,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国家对于民事法律关系不过多干预。自愿原则是民事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特征的突出反映。
1、民事主体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使民事权利。
2、民事主体之间自愿协商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3、当事人的意愿优于任意性规范。
三、公平原则——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平衡各方面的利益,要求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来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1、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2、当事人承担民事责任平衡。
3、负担与风险的平衡。
四、诚实信用原则—— 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诚实,守信用,善意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诚实信用原则主要是针对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弄虚作假、欺骗他人、损人利己的行为而形成的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侧重于对民事主体主观要求,但是衡量是否违反诚实信用原则,需要客观地衡量当事人之间的利益来认定。
诚实信用原则主要体现在:
1、在设立或者变更民事法律关系时,不仅要求当事人诚实,不隐瞒真相,不作假,不欺诈,还应当给对方提供必需的信息。
2、民事法律关系建立后,当事人应当恪守诺言,履行义务,谨慎维护对方的利益,满足对方的正当期待,应当“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3、民事法律关系终止后,当事人应当为维护对方的利益,实施一定行为或者不实施一定行为。
五、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行为不得违反公共秩序或者善良风俗。公共秩序,是指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要的一般秩序。善良风俗,是指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要的一般道德,是将人们应当遵守的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律化,违背人们应当遵守的最低的道德,就是违反善良风俗原则。公序良俗原则是约束民事行为的最低要求,也是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的根本要求。公序良俗原则是当事人行为自主的极限,不可逾越。
六、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权利都有一定的界限,没有不受任何限制的权利。行使民事权利,超出了一定界限而损害他人权益或者公共利益的,是权利滥用。通说认为,构成权利滥用需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当事人有权利存在;二是权利人有行使权利的行为;三是当事人的行为有滥用权利的违法性。
第五节:民法的渊源和效力
一、民法的渊源
民法的渊源,又称民法的法源,是指民事法律规范的来源或者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制定法(宪法中有关民法的规定、民事法律、国务院发布的民事法规、地方性法规中的民事规范、特别行政区的民事规范、国家机关对民事规范的解释和国际条约中的民法规范)
2、习惯
3、判例
4、法理
二、民法的效力:
民法的效力,又称民法的发生效力的范围,即民法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和在什么时间发生效力。
民法在时间上的效力:
1、民法生效的时间:主要有一下两种类型:
(1) 自民法规范公布之日起开始生效
(2) 民法规范公布后经过一段时间后生效
2、民法失效的时间:
(1、新法直接规定废止旧法
(2、旧法规定与新法相抵触的部分失效
(3、由国家机关颁布专门的决议规定,宣布某些法律失效
3、关于民法的溯及力问题:
我国的民事法律规范,贯彻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一般没有溯及力,但也有例外。通常我国民法的溯及力,体现为“有利追溯”原则。所谓“有利追溯”原则,是指如果民法具有追溯力,有利于保护民事权益,就使该法律具有追溯力。
民法在空间上的效力:
我国民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领海、领空以及依据国际法和国际惯例视为我国领域的我国驻外使领馆,以及在我国领域外航行的我国船舶和飞行于我国领空以外的我国飞行器等发生的民事关系。有三点要注意:
(1)全国性的规范文件适用于我国全部领域。
(2)地方性的民事法规,仅适用于该地区,而不能适用于其他地区。
(3)港澳特别行政区法规中的民事规范,适用于特别行政区。
民法对人的效力(我国民法对人的效力同时采取“属人主义”与“属地主义”)。
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
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1、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所形成的社会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3、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必要因素。
1、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简称民事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2、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负有的民事义务,亦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
3、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四、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
1是否直接具有财产利益的内容
财产关系 是指直接与财产有关的具体由财产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
人身关系 是指与主体不可分离的,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
2义务主体的范围
绝对法律关系 是指义务主体不特定,权利人以外的一切权利人均为义务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相对法律关系 义务主体为特定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3内容的复杂程度
单一民事法律关系 是指只有一组对应的权利义务的民事法律关系。
复合民事法律关系 是指两组以上对应的权利义务的民事法律关系。
4形成和实现的特点
权利性民事法律关系 是指民事主体依其合法行为而形成的,能够正常实现的民事法律关系。
保护性民事法律关系 是指因不法行为而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
第二节:民事法律事实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意义: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终止的客观现象。基本特征为客观性和法定性。
二、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是否与人的意志有关)
1、行为。是指人有意识的活动。
以是否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作为标准,行为可以分为民事行为、准民事行为和事实行为。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没有产生一定民事民事法律后果的意思表示,根据法律规定发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例如,拾得遗失物、漂流物等,无因管理等。
2、非行为事实。是指人的行为以外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事实,学理上又成自然事实,其中又分为事件与状态。
事件,是指某种客观现象的发生。
状态:是指某种客观现象的持续。
第三节:民事权利、义务和责任
一、民事权利
1、民事权利的含义: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满足其利益的法律手段。
(1)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享有的利益。
(2)民事权利是民事规定或者有权的国家机关认可的。
(3)民事权利受国家强制力保障。权利人可以在法定范围内享有某种利益或者实施一定的行为。
2、民事权利的分类:
(1)以民事权利所体现的利益的性质为标准
财产权 是指是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的权利。
人身权 是以人身利益为内容的权利。
(2)权利的作用
支配权 支配权是指权利人可以直接支配权利标的,具有排他性的权利。
请求权 请求权是指权利人请求他人为特定行为的权利。请求权的权利人须通过义务人的作为或者不作为,才能实现其权利。
形成权 是指权利人得以自己一方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权利。
抗辩权 抗辩权是指对抗他人权利的权利。根据抗辩权作用的不同,抗辩权可分为永久性抗辩权和延期性抗辩权。永久性抗辩权,是指权利人有永久组织他人行使请求权的权利。延期性抗辩权,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条件下可以提出的抗辩权。
(3)权利的效力范围
绝对权 是指无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的行为即可实现,并可以对抗不特定认定的权利。
相对权 是指必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的行为才能实现,只能对抗特定人的权利。
(4)民事权利的依存关系
主权利 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民事权利中,能够独立存在的权利。
从权利 是不能独立存在而从属于主权利的权利。
(5)权利发生的先后及相互关系
原权 是原有民事法律关系中存在的权利。
救济权 是原权受到侵害或者有受到侵害的现实危险时发生的权利。
(6)民事权利与主体的关系
专属权 是指专属于某特定民事主体的权利。
非专属权 是指不属于某特定民事主体的专有的权利。
(7)民事权利是否已经取得
既得权,是指权利人已经取得而可以实现的权利。
期待权,是指将来可能取得的权利。
民事法律事实的意义在于能引发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包括以下情形:
1、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
2、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即民事法律关系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
3、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包括绝对消灭和相对消灭。
3、民事权利的行使
民事权利的行使,是指民事权利主体实现其权利内容的行为。民事权利的行使是实现民事权利内容的过程,民事权利的实现是民事权利行使的结果。
行使民事权利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大体上可概括为事实行为方法和民事行为方法两种。
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是以事实行为的方法行使民事权利。
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是以民事行为的方法行使民事权利。
4、民事权利的保护
指为保障权利不受侵害或者恢复被侵害的民事权利所采取的救济措施。分为国家保护和自我保护两种。
(1)国家保护:又称公力救济,指民事权利受到侵犯时,由国家机关通过法定程序予以保护。国家保护民事权利是由多种机关采取多种手段完成的,经常性的是由民事权利主体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予以保护。
(2)自我保护:又称私立救济,或者称自力救济,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限度内,自己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其权利。
1、自卫行为
自卫行为,是当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或者有受到侵害的现实危险时,权利人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自卫行为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种形式。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本人或者他人的民事权益或者公共利益,对于现实的不法侵害采取的防卫行为。正当防卫必须具备的条件是:(1)有不法侵害。(2)须为现实的不法侵害。(3)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人,不能对侵害人以外的人实施。(4)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民事权益或者公共利益。(5)正当防卫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
紧急避险,是为了避免本人或者他人的民事权益或者公共利益受到急迫的危险所为的行为。紧急避险必须具备的条件是:(1)须有急迫现实的危险存在。(2)须是关系到本人或者他人的民事权益或者公共利益的急迫的危险。(3)避险的行为不得超过危险所能造成损害的程度。
2、自助行为
自助行为,是指权利人为保护自己的权利,在来不及请求公力救济的情况下,对义务人的财产予以扣押或者对其人身自由予以约束等行为。
实施自助行为的条件:
(1)为保护自己的权利。
(2)情势紧迫来不及通过法院或者其他国家机关解决。
(3)采取的方法适当。
(4)自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二、民事义务
民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依法约定,义务人为一定的行为或者不行为,以满足权利人的利益的法律约束手段。
1、民事义务是由民事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依法约定的
2、民事义务是为了满足权利人利益的法律约束手段
民事义务主要有以下几类:
1发生根据
法定义务 是指民法规定的民事主体应负的义务。
约定义务 是由当事人协商约定的义务。
2民事义务人行为的方式
作为义务 是指义务人应作出一定积极行为的义务,又称积极义务。
不作为义务 是指义务人必须为消极行为或者容忍他人的行为,又称消极行为。
三、民事责任
1、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民事责任〕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含义:(1)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2)民事责任是应由责任人承担的一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有以下特征:
(1)民事责任是当事人一方向他方承担的责任。
(2)民事责任以一方当事人补偿另一方当事人的损失为主要目的。
(3)民事责任既有过错责任,也有无过错责任。
(4)民事责任可以由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协商。
2、民事责任的分类:
(1)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
财产责任,是指以一定的财产为内容的责任。
非财产责任,是指不具有财产内容的责任。
(2)违约责任、侵权责任与其他责任
违约责任,是指因违反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者违反合同法规定的义务而产生的责任。
侵权责任,是指因侵害他人的财产权益与人身权益产生的责任。
其他责任是指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之外的民事责任。
(3)无限责任与有限责任
无限责任,是指责任人以自己的全部财产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是指责任人以其部分财产承担责任。
(4)单独责任与共同责任
单独责任 是指由一个民事主体独立承担的民事责任。
共同责任 是指两个以上的人承担责任。根据各责任人之间的共同关系,可将共同责任分为按份责任、连带责任和补充责任。
1)按份责任,是指责任人一方主体为多数,各自按照一定份额承担责任。
2)连带责任,是指责任人一方主体为多数,各个责任人对外部分份额,向权利人承担全部责任(在共同责任人内部,仍然存在着责任份额的划分)。
3)补充责任,是指在责任人的财产不足以承担其应负的民事责任时,由有关的人对不足部分予以补充的责任。
(5)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
过错责任是指行为人给他人造成损害,有过错才承担责任,无过错就不承担责任。
无过错责任是指行为人只要给他人造成损害,不问其主观上是否有过错,都应当承担责任。
公平责任是指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又不能根据无过错责任原则由加害人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如果不赔偿受害人的损失显失公平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
3、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与民事责任的承担:
一、民事责任的形式
(1)停止侵害。(2)排除妨碍。
(3)消除危险。(4)返还财产。
(5)恢复原状。(6)修理、重作、更换。
(7)赔偿损失。(8)支付违约金。
(9)消除影响、恢复名誉。(10)赔礼道歉。
二、民事责任的承担
侵害他人人身、财产利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不履行合同或者其他债务的,应当依照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承担违反债的责任。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责任人应当自动承担民事责任;责任人不自动承担责任的,权利人有请求责任人承担责任的权利;经权利人请求,责任人仍不承担责任的,权利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强制责任人承担责任。
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行政责任的,不排除承担民事权利。http://wenku..com/view/668324dda58da0116c1749b6.html
㈣ 怎么样的合同才算有效的合同
1 是双方真实意愿达成的一致
2是不违反法律法规
只要满足这两条就是有效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