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法庭剧本经济法
㈠ 怎么学好经济法
学习经济法的步骤包括建立基础知识。经济法融合了经济学与法学的知识,因此必须先掌握这两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推荐从经济学和法学的教材开始,逐步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
深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同样重要。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法规的具体应用。这将帮助你更好地掌握法律的实际运作方式。
深入理解经济学原理是学好经济法的关键。经济学原理,如供需关系和市场竞争,构成了经济法的基础。通过学习这些原理,你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法的实际应用。
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可以大大提升你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模拟法庭和模拟企业经营等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你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不断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能够帮助你了解经济法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济法领域不断发展变化,保持知识更新至关重要。
学习经济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只有通过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深入理解法律法规、熟悉经济学原理、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以及不断更新知识,你才能真正掌握这门学科。
㈡ 新课程背景下中职《经济法》教学之思考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中职《经济法》教学之思考
论文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的课程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专业课教师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正担当起这次课程改革的重任。《经济法律法规》(本文简称《经济法》)课程作为中职财会、营销专业的基础课,正处在现代与传统的新旧教学思想交替的关键时期。作者通过总结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提出《经济法》课程教学应坚持三个原则,并结合当前中职《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多角度进行了教学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中职;《经济法》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法;高效课堂
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尽管不同于基础教育,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和规律,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带有普遍性的教育理念,依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宏观课程改革背景下,笔者认为,当前《经济法》课程教学要坚持三个原则:一要以人为本,体现中职学生的特点,客观反映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身心特点;二要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尤其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三要充分体现《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特色。在此,笔者拟总结近几年《经济法》课堂教学的探索实践,归纳本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中职《经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教材内容编排上,严重脱离学生实际 教材内容编排按照先抽象知识再进行实体法律内容分述的顺序,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造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济法律法规》,第一章是“经济法概述”,主要讲述经济法的本质、特征与基本原则和作用;第二章是“经济法律关系”,主要讲述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构成以及产生、变更与终止。这两章是对经济法知识的高度概括,有抽象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的特点。但对中职学生而言,直接接受这些纯理性知识,大大超越了学生现有接受能力,教学效果较差。
在教学实施上,形式过于单一 在目前的《经济法》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唱主角,“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观。由于课堂活动单一,片面强调对法律知识点的机械记忆,课堂上出现了学生厌学、纪律松懈的状况。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逻辑严密的口头表达能力、据理力争的雄辩胆量和知识实际应用能力。这种教学忽视对职业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性培养,难以有效吸引学生,课堂缺乏生气,新课程提出的三维教育目标得不到落实。
在教学方法运用上,案例教学法应用不够充分 在目前的《经济法》教学中,为了完成繁重的教学内容,教师往往忙于应付讲授繁重的各章节法律内容,而疏忽了法律教学中最有特色的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只在课堂中充当讲授法的“配角”,造成教师的案例意识淡薄,学生碰到现实问题,难以有效地运用经济法知识予以解决,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在课时分配上,时间紧、任务重,教学任务难以按时完成 一方面,《经济法》内容繁杂,面广量大,实际教学需要九十多个课时,但一般学校只安排72课时,存在着较大的课时缺口。另一方面,本课程课堂教学效能低,且存在着大量的重复教学现象。如第三章“公司法”中的各种有限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第四章“中小企业法律法规”中的合伙企业与个人独资企业,在教学中无需作一一详细讲解。第七章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初中、高中的法律教材中都有相关内容,“会计法”内容在会计专业课教学中也有相应的内容,大量的重复教学造成了课堂的低效或无效,浪费了教学时间。
在学生评价上,片面强调书面的学业检测,忽视过程性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期末终结性检测替代学段成绩,学生平日的过程性表现往往被置之度外。评价方式大都是闭卷书面考试,考试内容以概念、知识点的记忆等为主,能真正反映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案例分析等应用性题目相对不足,出现了学生依赖高强度记忆就能拿高分的现象。实践证明,这种要以死记硬背来应考的评价方式偶然性很大,难以反映学生真实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思考与体会
积聚感性认识,构建知识生长的肥沃土壤 新课程提倡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建立密切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也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如何发挥学生已有的经济生活经验、积累更多的经济素材,成为《经济法》有效教学的关键。为此,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如下对策:(1)打破原先的编排顺序,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学生相对比较熟悉、容易接受的具体经济法律章节优先进行课堂教学。(2)在教每一章节时,教师先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剖析社会经济现象,积累素材,从而引发学生对经济现象的关注。如笔者在讲公司法、中小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内容时,都是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先结合义乌地方区域经济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典型企业,畅谈其存在的社会价值或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3)拓展教学资源,发挥现代网络媒体的教学优势,实施直观性教学。教师可从多媒体网络中搜集学生喜闻乐见的经济法案例、生活趣闻视频等,给学生播放,既能增进学生对法律知识背景的了解,又能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搭建多彩活动舞台,拓展法律技能的训练空间 经济法本身是一门建立在丰富多彩、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基础上的法律,经济法课堂理应成为充满活力的活动空间。新课程改革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笔者在《经济法》教学中,经常开展专题讨论或辩论、模拟法庭、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开庭审理等活动,使它们成为课程活动的重要载体。(1)专题讨论或辩论。例如,讲完公司法后,笔者组织学生观看了轰动一时的“浙江东阳吴英集资案”的网络视频,围绕主题“吴英集资是为了公司正常生产经营需要而应无罪释放,还是属于个人非法集资诈骗而判死刑呢”,组织持相反观点的学生,展开唇枪舌剑的`辩论。(2)模拟法庭。为了满足学生亲自进行经济法实践的欲望,可开展模拟法庭教学活动。具体操作时,由教师提供具有典型性、疑难性案例,由学生自愿模拟法庭角色。模拟法庭可面向所有学生,可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如法官组、律师组、当事人组和书记员组,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模拟法庭活动中来。(3)旁听开庭审理。如果条件许可,可安排学生参加法院开庭审理,体验整个审理审判过程,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例如,笔者在讲授合同法时,安排了一次合同纠纷的开庭旁听,结果学生的兴趣大增,非常认真听取了案件的审理过程,从而为本章的有效教学作了铺垫。
㈢ 经济法是上政王牌专业吗
上海政法学院作为一所专注于政法领域的高等学府,其经济法专业无疑占据了学校的核心位置,更是被认定为国家特色专业。在政法类大学中,上海政法学院的经济法专业脱颖而出,表现优异,广受好评。因此,对于有意进入这一领域的学子而言,这所学校无疑是值得推荐的选择。
上海政法学院的经济法专业以其深厚的教学底蕴和卓越的教学质量著称,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法律人才。该专业的师资力量雄厚,教师们不仅在学术研究上颇有建树,而且在实际案例分析和法律实务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此外,学校还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形式,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
不仅如此,上海政法学院的经济法专业还与多家知名企业、律师事务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这些合作机构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还为他们提供了职业发展的指导和支持。许多毕业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顺利进入政府部门、司法机构、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工作,实现了个人职业发展的良好开端。
综上所述,上海政法学院的经济法专业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还拥有强大的就业竞争力。对于希望在经济法领域深造和发展的学生来说,这所学校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