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中约定优先原则

合同法中约定优先原则

发布时间: 2025-02-12 18:55:24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约定有先的原则在哪个法律条文中有具体规定

约定优先是原则性规定,是在法律条文中提取出的合同法律精神,没有条文作出具体规定。

② 反应市场经济最重要的标准是合同法中的什么

《合同法》是否反映了市场经济现实需要的一个重要标准,就在于其是否在内容上确立了合同自由原则。


合同自由原则,是合同法中最重要、最基本、最核心的原则,所谓合同自由,是指当事人依法享有缔结合同,选择相对人,选择合同内容变更和解除合同,确定合同方式等方面的自由。其中核心内容为“约定优先原则”(当事人合意具有法律的效力)。

合同自由原则是鼓励交易,发展市场经济所必须的法律措施,合同关系越发达越普遍,则意味着交易越活跃,市场经济越有活力,社会财富才能在不断增长的交易中得到增长。然而,这一切都以合同当事人依法享有的充分的合同自由为前提。正因为合同自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易关系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因而以调整交易为主要内容的《合同法》当然应以此为最基本的原则,可以这样说,在某种意义上说,检验合同法是否反映我国市场经济现实需要的一个重要指标 ,就在于是否在内容上确认了合同自由原则。

在我国,由于长期的实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彻底取消了合同自由的原则。尽管改革开放以后,交易当事人所享有的必要自由得到极大的增强,在实际生活当中,限制,阻碍,剥夺合同当事人的合同自由现象还严重存在。例如,1981年经济合同法第4条将遵守国家政策和计划的要求作为订立经济合同的一项基本原则,第7条也确认凡违反国家计划合同为无效合同。可见,合同自由在当时并为得到认可,直到 《民法通则》出来以前以及1993年修改经济合同法,合同自由原则才逐渐得到认可,新《合同法》第三条,第四条可以认为是对合同自由的规定,尽管没有使用“合同自由”一词,《合同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合同自由原则。

附:

合同法第三条: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合同法第四条: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③ 约定优于法定,具体指什么

具体如下:

考虑到单位与发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民事关系,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等民法基本原则。同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发明对于单位经济效益的贡献差别非常大,很难作出统一规定;

为了建立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草案在权利归属和奖励报酬方面规定了约定优先的原则,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当事人依法达成的协议对权利归属和奖励报酬有约定的,首先适用其约定。

同时,为了防止单位变相剥夺或者限制发明人的权利,草案对约定优先原则进行了
一定限制,规定:

任何取消发明人依据条例享有的权利或者对前述权利的享有和行使附加不合理条件的约定和规定无效。

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过程中,一些单位建议在总则中写入约定优先原则,明确单位与发明人可以就发明的权属划分、发明报告、署名权和奖励报酬等所有事项进行约定。

我们经讨论认为,单位相对于发明人总体上处于优势地位,如果法律允许职务发明的所有事项都可以约定,则可能导致单位通过约定剥夺发明人的基本权利,最终使发明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条例草案在权属划分、发明报告和奖励报酬等可以适用约定的条款中都已明确了约定优先,其余发明人的署名权、获得奖励报酬的权利、知情权等基本权利是不能通过约定取消或者限制的。因此,我们没有采纳这一建议。

(3)合同法中约定优先原则扩展阅读

案例:

在审理原告某银行与被告张某、李某、汤某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中,原告某银行诉称:被告张某与李某系夫妻关系;

2013年3月25日,被告张某向原告某银行申请抵押贷款400万元,2013年4月10日,被告张某与原告签订借款合同,李某作为张某的丈夫在合同尾页的借款人配偶栏进行了签字确认,表明其同意张某的该笔借款并同意承担连带责任。

被告汤某与原告签订了一份抵押合同,约定被告汤某以其自有房产为被告张某在银行处的贷款设立抵押担保,并办理了抵押登记。贷款到期后,被告李某没有按约还款,现原告某银行起诉要求:

1、被告张某、李某向原告偿还止于2014年8月19日尚欠的借款本金400万元,利息32998.17元及止于清偿之日的利息及罚息。

2、请求人民法院判决确认原告对被告汤某的抵押房地产享有优先受偿权;

3、判令被告承担本案的全部诉讼费用。

在本案中李某应该按照借款合同的约定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理由如下:

民法属于私法,意思自治原则作为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现代私法制度的重要基石,意思自治原则又称私法自治原则,是民法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志从事民事活动,创设自己的权利义务。

在本案,张某与某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中,张某对该笔借款进行了签字确认并同意承担连带责任。该约定并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应属合法有效。

虽然该笔借款发生在张某与李某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按照约定优先于法定的原则,被告李某应该按照约定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所以本案的400万元借款不应判令由其夫妻二人共同偿还。

热点内容
行政诉讼法八十二 发布:2025-02-12 22:07:11 浏览:890
重庆京师律师 发布:2025-02-12 19:52:51 浏览:808
法律责任包括下列哪些 发布:2025-02-12 19:04:52 浏览:481
合同法中约定优先原则 发布:2025-02-12 18:55:24 浏览:690
合同法履行完毕 发布:2025-02-12 18:38:59 浏览:231
1993年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2-12 18:13:01 浏览:645
八年级上册政治法律知识点人教版 发布:2025-02-12 17:47:00 浏览:314
人大刑法解释 发布:2025-02-12 17:39:28 浏览:635
法院是法律吗 发布:2025-02-12 17:16:04 浏览:658
关于收养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12 16:57:34 浏览: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