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派遣
『壹』 劳务派遣合同到期转签公司正式合同工龄怎么算
法律分析:工龄应当从派遣公司工作时开始算。《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十条 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八条 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第五十九条 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应当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以下称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协议应当约定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以及违反协议的责任。
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
第六十条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将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被派遣劳动者。
劳务派遣单位不得克扣用工单位按照劳务派遣协议支付给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不得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
『贰』 法律对劳务派遣合同的期限有什么规定
劳务派遣合同的期限受到法律的明确规定。根据《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必须为2年以上的固定期限。
《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作为企业用工形式的限制也有所规定,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使用。临时性岗位指存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岗位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岗位则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
因此,被派遣至某一个用工单位工作的时间通常不会太长。为了保护作为弱势群体的劳动者,法律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期限必须在两年以上。完成某一用工任务后,劳动者被派遣的周期会结束。
综上所述,劳务派遣合同的期限由《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和《劳动合同法》共同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权益,确保派遣工作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进行。
『叁』 《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用工是如何规定的
《劳动合同法》对用工单位的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用工单位必须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这包括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具体工作要求和工资报酬,确保按时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以及提供与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
同时,用工单位还需对在岗的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其能够胜任岗位工作。对于连续用工的情况,用工单位应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以保障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
此外,《劳动合同法》还规定,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需对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承担连带责任。这一规定旨在防止用工单位规避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确保劳务派遣单位依法履行义务。
当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必须共同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将显著增加企业采用劳务派遣用工的风险,使得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在分散法律风险方面的优势不再明显。
『肆』 劳务派遣10年以上,有何规定
1. 根据《劳动合同法》,无论是劳务派遣工还是正式员工,工作满10年后,都有权与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 派遣员工与正式员工在工作满10年这一待遇上应享有平等权利,均符合条件的员工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 必须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在单位工作满10年的员工;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单位,且员工年龄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连续订立了两次固定期限合同的正式员工。
4. 劳务派遣员工虽应享有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权利,但在实际操作中,派遣公司往往会在员工即将满足条件时更换合同,导致员工的权益受损。尽管如此,员工若想维护自己的利益仍可采取行动。
5. 用人单位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行为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选择终止劳动合同,此时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要求支付赔偿金,赔偿标准为双倍经济补偿金;二是签订了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2条,用人单位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需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
6. 《劳动合同法》第58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作为用人单位,应履行对劳动者的义务,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中,除应载明法定的事项外,还应包括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信息。劳务派遣单位应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至少两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按月支付劳动报酬。在被派遣劳动者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按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