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经济法选择题答案
㈠ 求两道国际经济法的选择题
国际经济法单项选择题分析
1.《专利合作条约》规定,申请人呈递申请案之后,一般可享受的优先权期限为:
A. 6个月
B. 12个月
C. 20个月
D. 25个月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关于工业产权国际保护的问题,命题目的是考察《专利合作条约》的内容;其关键点是《专利合作条约》延长了优先权期限。
选择C的理由是《专利合作条约》规定,申请人呈递申请案后,可享受20个月的优先权期限。如果要求进行实质审查,则优先权期限为25个月。
2. 国际许可证协议中的技术受让方所取得的通常技术知识的什么权利?
A. 所有权
B. 使用权
C. 占有权
D. 收益权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关于国际许可证贸易的问题,命题目的是考察国际许可证协议的法律特征,其关键点在于许可证协议标的特点。
选择B的理由是,国际许可证协议的标的通常是技术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
3. 在消除或缓解国际重复征税诸措施中,对跨国纳税人最有利的是下列哪一项?
A. 免税制
B. 抵免制
C. 扣除制
D. 减税制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关于国国际重复征税的问题,命题目的是考察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其关键点在于对各种方法的理解。选择A的理由是,免税制是对本国居民来源于国外的怕得和位于国外的财产免予征税,因此对跨国纳税人最为有利。
4.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同一笔所得在具有某种经济联系的不同纳税人手中各征一次税的现象称做什么?
A. 国际重复征税
B. 国际重叠征税
C. 国际偷税
D. 国际避免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关于际税法基本概念的问题,命题目的是考察国际重复征税的国际重叠征税的区别。选择B的理由是,国际重叠征税是在不同纳税人手中各征一次税,而国际重复征税是对同一纳税人征多次税。
5.《经合组织范本》和《联合国范本》建议用以协调法人双重居民身份冲突的标准是什么?
A. 法人注册地所在国
B. 法人的国籍所属国
C. 法人总机构所在国
D. 法人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国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关于国际税收协定的问题,命题目的是考察国际税收协定的主要内容,其关键点在于国际税收协定对人的适用范围,选择D的理由是;两个《范本》确定法人居住国的标准是法人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国原则。
㈡ 《经济法基础》不定项选择题练习,附考点解析
2021年初级会计报考工作马上就要开始,在报名前已经有部分考生开始了明年备考事宜,在历年考试中,不定项选择题基本是考生最容易失分的考题,接下来深空网出几道题目考考大家,看看对知识点掌握的如何。
《经济法基础》 | 不定项选择题
一共5道题~
1.下列关于法律效力等_及其适用原则说法中正确是( )。
A.宪法至上体现了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
B.统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_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一般规定
C.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D.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_认为应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_定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的规定
2.下列各项中,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
A.人身
B.流动性农村小商贩
C.北京大学
D.红十字会
3.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规的制定部门是( )。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部委
D.国务院直机构
4.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机构是( )。
A.上一级主管部门
B.上一级人民政府
C.本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
5.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权利人丧失的是( )。
A.上诉权
B.申诉权
C.胜诉权
D.实体权
题目答案
1.答案:AC
【解析】选项B特_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_规定;选项D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2.答案:BCD
【解析】选项A人身不能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而是法律关系的客体,自然人是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主体种类包括如下:自然人;组织(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国家。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法的形式。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_制走的规范性文件。
4.答案:A
【解析】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5.答案:C
【解析】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权利人丧失“胜诉权"但实体权利、起诉权(上诉权、申诉权)并不灭失。
㈢ 2021司法考试每日一练:经济法-多项选择题(1.12)
一、多项选择题
1.根据《商业银行法》,关于商业银行的设立和变更,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2/一/67)
A.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根据审慎监管的要求,在法定标准的基础上提高商业银行设立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B.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适用《公司法》
C.商业银行的分立、合并不适用《公司法》
D.任何单位和个人购买商业银行股份总额5%以上的,应事先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参考答案
1.【考点】商业银行的设立和变更
【答案】ABD
解析:《商业银行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审慎监管的要求可以调整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但不得少于前款规定的限额”。依据审慎监管原则,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但是不能降低。A项正确,当选。
《商业银行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商业银行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商业银行的分立、合并,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B项正确,当选。C项错误,不当选。
《商业银行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购买商业银行股份总额百分之五以上的,应当事先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该条规定了对投资商业银行的限制。D项正确,当选。
故本题选ABD。
㈣ 2021司法考试每日一练:经济法-单项选择题(1.21)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个人所得税,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2015/一/69)
A.以课税对象为划分标准,个人所得税属于动态财产税
B.非居民纳税人是指不具有中国国籍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个人
C.居民纳税人从中国境内、境外取得的所得均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D.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实行加成征收
参考答案
1.【考点】税法概述(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内容)
【答案】C
解析:个人所得税属于所得税而非财产税。A项错误,不当选。
《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第二款规定,“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即采用住所加居住标准而非国籍标准。B项错误,不当选。
《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第一款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C项正确,当选。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属于居民个人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一)项规定,“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D项错误,不当选。
故本题选C。
㈤ 《经济法基础》多项选择题练习,附题目答案
目前,除了进行2021年初级会计报名工作外,也是2021年初级薯尺颤会计备考预习的阶段,从历年考试中,多选题一直都是考生得分率较低的题型,针对这样的问题,深空网继续出几道《经济法基础》科目多选题考考大家,看看正确率如何。
《经济法基础》 | 多项选择题
一共5道题~
1.下列法律责任形式中属于民事责任形式的有()
A.没收财产
B.消除危险
C.暂扣许可证
D.赔礼道歉
2.下列各项中属于附加刑的有()。
A.罚金
B.剥夺政治权利
C.驱逐出境
D.没收财产
3.根据民事困租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民事责任形式的有()
A.返还财产
B.没收非法财物
C.赔偿损失
D.罚款
4.下列各项中属于民事责任形式的有()。
A.返还财产
B.支付违约金
C.责令停产停业
D.罚金
5.下列法律责任形式中属于民事责任的有()。
A.赔偿损失
B.返还财产
C.没收财产
D.责令停产停业
题目答案
1.答案:BD
【解析】(1)选项A:属于刑事责任一附加刑;(2)选项C:属于行政责任一行政处罚
2.答案:ABCD
【解析】附加刑分为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和数败驱逐出境。
3.答案:AC
【解析】选项BD:属于行政责任中的行政处罚。
4.答案:AB
【解析】选项C属于行政责任;选项D属于刑事责任
5.答案:AB
【解析】选项C属于刑事责任;选项D为行政责任形式
㈥ 2020法考客观题【经济法】-单项选择题【5.30】
一、单项选择题
1.为大力发展交通,某市出资设立了某高速公路投资公司。该市审计局欲对其实施年度审计监督。关于审计事宜,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5/一/28)
A.该公司既非政府机关也非事业单位,审计局无权审计
B.审计局应在实施审计3日前,向该公司送达审计通知书
C.审计局欲查询该公司在金融机构的账户,应经局长批准并委托该市法院查询
D.审计局欲检查该公司与财政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应委托该市税务局检查
参考答案
1.【考点】审计法的调整范围;审计机关的职责和权限
【答案】B
解析:根据《审计法》第二条规定,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依法接受审计监督。《审计法》第二十条规定,“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该高速公路投资公司是某市的国有企业,属于审计范围。A项错误,不当选。
根据是否事先通知,审计可分为预告审计和突击审计。《审计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审计机关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确定的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并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遇有特殊情况,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突击审计主要用于对贪污挪用等违法乱纪行为进行的财经违纪审计,且需经批准,本题材料所涉及的情形为根据年度计划的例行审计,属于预告审计。B项正确,当选。
《审计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审计机关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有权查询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账户”。审计局无须委托人民法院查询。C项错误,不当选。
《审计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电子数据的系统,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审计局无须委托税务局检查。D项错误,不当选。
㈦ 2021司法考试每日一练:经济法-多项选择题(12.22)
一、多项选择题
1.某商业银行违反审慎经营规则,造成资本和资产状况恶化,严重危及稳健运行,损害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对此,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该银行依法可采取下列哪些措施?(2013/一/69)
A.限制分配红利和其他收入
B.限制工资总额
C.责令调整高级管理人员
D.责令减员增效
参考答案
1.【考点】监督管理措施
【答案】AC
解析:《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的,或者其行为严重危及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损害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区别情形,采取下列措施:
(一)责令暂停部分业务、停止批准开办新业务;
(二)限制分配红利和其他收入;
(三)限制资产转让;
(四)责令控股股东转让股权或者限制有关股东的权利;
(五)责令调整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限制其权利;
(六)停止批准增设分支机构”。A、C两项符合题意,当选。B、D两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故本题选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