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税款
㈠ 税收撤销权税收撤销权的行使方式
根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税务机关可以依据《合同法》第74条的规定行使撤销权,以撤销纳税人可能因放弃到期债权或无偿转让财产而对税务机关造成的损害。债权人可以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包括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况。在税收撤销权的行使方式中,诉讼方式为税务机关的主要途径,而非直接的执法行为。
关于税收撤销权的诉讼性质,应采用民事诉讼方式而非行政诉讼方式。我国现行行政诉讼主要审查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法院判决涉及维持、撤销或变更。然而,税收撤销权诉讼中不存在具体行政行为作为审查对象,因此,这类诉讼应以民事诉讼为基础,虽税务机关的参与带来特殊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对合同之债撤销权的诉讼程序有所规定。在管辖方面,法院应由被告住所地管辖,考虑到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地理位置可能不同,从行政效率原则出发,税收撤销权诉讼应由税务机关所在地的法院管辖。级别管辖方面,应考虑由与税务机关同级的法院管辖,以确保诉讼的顺利进行。
诉讼参加人的确定方面,债权人根据《合同法》第74条提起撤销权诉讼时,仅以债务人为被告,未将受益人或受让人列为第三人。法院可追加受益人或受让人为第三人。在税收撤销权诉讼中,债务人作为被告,受益人作为第三人。在纳税人放弃到期债权或无偿转让财产的情况下,债务人作为被告,受益人作为第三人;在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的情况下,债务人作为被告,受让人作为第三人。
税务机关行使撤销权后,其他民事债权人和其他税务机关不得重复行使。这一规定旨在保护纳税人权益,避免多重撤销权行使导致的法律混乱。
(1)合同法税款扩展阅读
税收撤销权,是指税务机关对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滥用财产处分权而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害的行为,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它是税收法律关系与撤销权制度结合的产物。税收法律关系中的债务关系性质成为税法借鉴撤销权制度的理论基础,而撤销权制度的内容又丰富了税法的内容。
㈡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税金应该谁承担
法律分析:不同的纳税人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活动缴纳相应的税赋,这是由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不能通过合同约定转稼给他人。工程建设施工的各种税赋是要依法纳入工程造价中,属于施工承包单位承担的部分必须由施工承包单位缴纳,不能由建设单位代为承担。所以,建设施工合同约定税金由甲方负责,不仅在法律上可能无效,实际操作上也行不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
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