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上填平原则

合同法上填平原则

发布时间: 2025-04-12 00:47:09

① 有关合同法的案例分析

[正确答案]
(1)汽车买卖合同有效。因为双方主体资格有效,订立合同的程序、标的物均合法。
(2)卡车受损应由工厂承担责任,因为根据《合同法》142条的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本题卡
车尚未交付,受损的风险应由工厂承担。
(3)甲不能请求双倍赔偿。因为甲与工厂之间的汽车买卖合同关系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
(4)甲有权要求退车,因为根据《合同法》111条的规定,受害人有权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减少价款等违约责任。
(5)甲不能既请求工厂支付违约金,同时要求双倍返还定金,因为根据《合同法》116条的规定,不能同时选择两种罚则。
(6)甲可以请求工厂赔偿经营损失。因为根据《合同法》113条的规定,一方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
偿额应相当于违约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
(7)甲可以同时请求工厂支付6000元的违约金和支付每天50元的迟延履行违约金。因为根据《合同法》第114条的规定,这两种违约金分别
适用于不同的情形,对应于两种不同的违约行为。

[考点集成]
合同的生效要件:主体合法;意思表示真实;合同内容不违法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合同标的确定可能;订立程序合法。合同的生效时间:
(1)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合同生效;(2)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合同,合同生效时间为办理完毕批准、登记手
续的时间。(3)附条件的合同,合同生效的时间为条件成就时间;(4)附生效期限的合同 ,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
限届满时失效。
违约责任应注意两个原则:一是过失责任,即当事人一方未履行合同或未完全履行合同,只有其有过失,他才承担赔偿他人损失的责任。
二是填平原则,即经过救济之后,没有违约一方所得到的结果相当于合同已履行的结果,也即没有违约一方当事人不能因为对方违约所获得
的赔偿超过合同实际履行可能给带来的利益。

② 信用卡偿还部分欠款后为何全额计息

近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主持人李晓东刷卡消费18869.36元,仅剩69.36元没有还清,就产生了317.43元利息。李晓东起诉银行,认为银行信用卡领用合约中的计息条款属于无效的格式条款,要求银行退还利息。此案在西城法院开庭审理。

银行方面在庭上也详细解读了为什么采用全额计息的方式,“在信用卡关系中,持卡人的权利是在信用额度内随时刷卡消费,在按时全额还款条件下,享受免息还款权利。”“免息还款期待遇不等于免息,是有条件的免息。银行的资金每占用一分都是要计算利息的,只是在信用卡问题上,只要你能全额按时还款,利息我就不收了,但你达不到条件,我就要收利息。这个条款是完全公平的。”

在庭审最后,法官询问双方是否有意愿调解。银行一方表示同意,并提出将317.43元利息返还李晓东的方案。而李晓东的律师则坚持等待判决。法庭不再主持调解,此案没有当庭宣判。

③ 补偿和赔偿在法律上的区别哪里能够体现金额分别是多少

一,补偿和赔偿在法律上的区别体现:

补偿一般是法律基于公平原则而做的填补性规定,目的是填补受害人的损失,填平原则,对承担补偿责任的个体并不进行否定性评价。

赔偿则是法律为了惩罚责任人而进行的惩罚性规定,目的不仅是填补受害人损失,更侧重惩罚责任人,对承担赔偿责任的个体进行否定性评价。

补偿而意味着补偿方不存在法律过失,仅仅是因为合法进行的法律行为而给相对方造成了合法利益损害,从公平原则出发,应该给予补偿,并且补偿时需要考虑双方利益均衡,以合理为必要。

二,补偿和赔偿金额区别:

1.补偿金

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赔偿金

第八十条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拓展资料

【法律依据】

《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④ 如何适用专利侵权的“实施许可费倍数”赔偿标准

一、司法实务拒绝适用标准的常见理由
司法实务中,法院对于专利权人所提交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及相关专利许可费支付凭证进行了较为严格的审查。
(一)即便专利实施许可使用证据充分,法院亦有权选择法定赔偿
在专利权人已经向法院提交确实充分的专利实施许可使用证据,于此情形下,法官仍有权拒绝适用标准,如:
长沙市红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与邱则有等专利侵权纠纷上诉案(点击案件名称查看裁判文书全文):“本院经审查认为,本案专利所涉许可合同虽已办理了备案手续并已实际部分履行,许可使用费本身亦无明显不合理情形,但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并未规定‘有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就必须参照其合理倍数来确定侵权赔偿数额。’”
(二)无专利实施许可使用费支付凭证
诉讼中,专利权人常会提交与案外人签订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但无被许可人实际支付专利使用费凭证,基于此,法院认为该合同的真实性存在问题不予采纳,如:
叶节东与乐清市荣塑电器有限公司侵犯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案(点击案件名称查看裁判文书全文):“至于叶节东在原审中提交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证明的证明效力问题,虽然叶节东与上海翔州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签订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准予备案,但叶节东并不能举证证明专利许可使用费已经实际交付,故合同所载的专利许可使用费并不能作为侵权赔偿数额的计算依据。”
程润昌与桂林合鑫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龚举东侵犯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案(点击案件名称查看裁判文书全文):“本案中,程润昌没有提供证据证明其曾与他人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更没有提供已报经专利局备案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以及被许可人支付许可费的凭证,因此,程润昌以专利技术转让使用费作为计算其损失的依据,该计算方法缺乏事实依据,本院不予采纳。”
石狮市信佳电子有限公司与石狮市龙盛塑胶电子有限公司侵犯专利权纠纷上诉案(点击案件名称查看裁判文书全文):“虽然信佳公司与专利权人李仁续签订了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但是,信佳公司没有提供涉案专利许可使用费的支付凭证,证明其已向专利权人李仁续支付了合同所约定的10年50万元的许可使用费;也没有举证证明该合同已在法定期限内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备案。而且,专利权人李仁续系信佳公司法定代表人,属有利害关系人的情形,故本案不宜参照该合同约定的专利许可使用费确定赔偿数额。”
(三)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双方具有利害关系
在检索的多份判决文书中,法院多因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专利权人系被许可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股东等原因,认为合同双方具有利害关系,即便合同签订后依法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且有实际支付专利使用费凭证,法院也不予认定,如:
宁波宝丰工量具有限公司与胡五一专利权纠纷案(点击案件名称查看裁判文书全文):“虽然胡五一将其ZL91104618.6发明专利许可给长沙电焊钳厂有限公司实施,并约定了一年的专利使用费提成不低于10万元,但长沙电焊钳厂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黄金系胡五一之妻,且胡五一在该公司占有65%以上的股份,因此该公司与胡五一明显存在利益关系。故原审法院认为参照该专利许可费的倍数确定赔偿数额明显不合理,并根据本案专利权的类别、侵权人生产侵权产品的时间以及本案专利技术对于侵权获利所起的作用等因素,酌情确定赔偿数额为3万元并无不当。”
徐光等与北京五彩静宏商贸中心等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点击案件名称查看裁判文书全文):“本案中,徐光以其专利许可费为依据请求赔偿50万元,但由于其同时系天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原审法院没有以该专利许可费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并无不当。”
四川英伦陶瓷有限公司与福建省晋江晋成陶瓷有限公司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点击案件名称查看裁判文书全文):“尽管晋成陶瓷公司与专利权人签订有《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但专利权人陈立闽系晋成陶瓷公司总经理,双方存在利害关系,且晋成陶瓷公司也没有证据证明约定的专利许可费已实际支付,原审法院据此未以《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中约定的专利许可使用费,作为确定本案专利侵权赔偿金额的参考,而是在综合考虑涉案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企业规模、涉案产品的生产、销售及使用方式等情节,确定英伦陶瓷公司应当承担的赔偿数额为8万元,并无明显不当。”
安徽意通瑞恒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与广东日昭新技术应用有限公司、罗志昭侵犯发明专利权纠纷一案(点击案件名称查看裁判文书全文):“本案中,权利人的损失和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均难以确定,罗志昭将涉案专利许可广东日昭公司使用,因许可人与被许可人之间具有关联关系,专利许可使用费是否具有真实性和合理性难以确定,因此,也不能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来确定本案赔偿数额。”
二、适用《专利法》第六十五条注意事项
针对前述司法审判实务现状,笔者认为在适用《专利法》第六十五条时,应注意如下要点:
(一)赔偿适用标准强制依序性
笔者认为,专利侵权一旦成立,法院应严格按赔偿标准依序进行,即权利人损失、侵权获利、专利实施许可使费倍数及法定赔偿。适用先后顺序方面,法官并无任何裁量权。
前述湖南高院判决认为,六十五条中使用了“参照”表述,即意味着法律适用的非强制性,在无法查明权利人损失与侵权获利的情况下,即便专利实施许可使用费证据确凿,法院亦可直接适用法定赔偿,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因为:
首先,法律解释应起于文义解释,六十五条的规定,在文字表述上,已经显示出有先后递进顺序。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下称《规定》)第二十一条也规定有“没有专利许可使用费可以参照或者专利许可使用费明显不合理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该表述也明明白白表述,只有在前面赔偿标准无证据支撑的情形下,法院才能适用法定赔偿。
其次,我国民事赔偿奉行填平原则,在法院能够查明专利权人损失的情况下,当应据此作出判决。而专利权人损失、侵权获利及专利许可使用费倍数,恰恰是专利权人损失的客观呈现。为了贯彻知识产权司法政策的全面赔偿原则,基于专利无形性的特征,法律作出法定赔偿之规定,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迫不得已而为之。既为不得已,那意味着在能够查明专利权人损失的情形下,当应优先适用其他赔偿标准。
(二)不能对专利权人苛以过重的证明责任
有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无支付专利使用费凭据,不能适用标准;有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支付专利使用费凭据,但合同当事人双方具有利害关系,不能适用标准;有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支付专利使用费凭据,无利害关系,支付使用费亦无不明显不合理情形,但法律未要求强制适用标准,同样不予适用。
前述是当前司法实务在适用标准时的拒绝理由,于专利权人而言,笔者认为是过于苛刻,甚至可以说是步步紧逼。总体感觉,专利权人纵有千般功夫,也无法预测自己该项主张的法律结果。
笔者认为,在专利权人主张按标准计算赔偿损失时,专利权人仅须承担两项证明责任: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依法客观存在;专利使用费依据合同已严格履行。现实生活中,很多科技研发型企业负责人或股东多为专利权人。专利授权后,授权许可给自己的企业使用,这为普遍现象,法院不能一句存在利害关系,据此直接否认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真实性。此外,《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有“专利许可使用费明显不合理的”,笔者认为对于该事实,证明责任应由被诉侵权人承担,被诉侵权人作为行业经营者,其完全有能力去证明该项事实。同时,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在被诉侵权人苦于无法证明使用费用明显不合理的情形下,其完全可以要求法院根据侵权获利证据进行赔偿数额认定,而该项证据于被诉侵权人而言唾手可得。
此外,根据《合同法》之规定,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并非合同生效的必要条件,故是否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与专利实施许可使用费的真实性无必然联系。
最后引用一份判例,该份文书表述很好得支持了笔者前述观点:
中山宝宝好日用制品有限公司与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点击案件名称查看裁判文书全文):“本院认为,好孩子公司一审提供了其与小小恐龙公司于2006年4月18日签订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以及双方履行该合同的银行进账单、发票和纳税凭证等证据,足以证明好孩子公司与小小恐龙公司之间专利许可合同已经实际履行。在宝宝好公司没有提供相反证据推翻涉案专利许可合同真实性及证明好孩子公司与小小恐龙公司存在控制关系的情况下,一审法院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确定本案赔偿数额50万元,并无不当。”
三、故意侵权对适用标准的影响
《规定》第二十一条中规定有“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1至3倍合理确定赔偿数额”。本条所称“倍数”应当为专利许可使用费的1至3倍。之所以规定倍数应当至少高于1倍,是因为许可使用费一般低于被许可人实施专利所得的利益。正常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通常具有双赢的性质,许可合同的双方都能通过实施专利而获利,不可能约定被许可人将其实施专利所获得的全部收益交给专利权人,否则被许可人同意订立该许可合同就没有任何意义。
那么什么时候应该高于一倍进行判赔呢?笔者认为专利故意侵权情形下,尤其应在一倍以上进行判赔。早在2001年6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曹建明在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明确对故意侵权等情况,应当按照1倍以上3倍以下的使用费的标准计算赔偿额。此外,对于故意侵犯行为,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规模、损害后果等因素,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在2015年12月2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专利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第六十八条中“对于故意侵犯专利权的行为,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规模、损害后果等因素,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⑤ 合同审核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生效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止,届时此条例被《民法典》所替换,相关的司法解释也会失效。
一、审查合同的主体
审查合同的主体时,应审查签订合同的当事人是否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法人或其他组织、自然人;审查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资格证明;代订合同的,要审查是否具备委托人的授权委托证明,并审查是否在授权范围、授权期限内签订合同;有担保人的,审查担保人是否具备相应的担保能力和担保资格。
二、审查合同的内容
审查合同的内容时,应当重点审查合同内容是否有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如是否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是否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是否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内容。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合同的违约条款内容,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等内容。
三、审查合同意思表示的真实性
四、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完备
按照合同的性质,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合同条款进行认真审查,确定合同条款是否合法、完备,各条款内容是否明确、具体、切实可行。避免因合同条款的遗漏和过于抽象、原则,给履行带来困难。
五、审查合同的签订手续、形式
1、审查合同是否需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或登记,如需经批准或登记,是否履行了批准或登记手续。
2、如果合同中约定须经公证合同方能生效,应审查合同是否经过公证机关公证。
3、如果合同附有期限、条件,期限是否到期、条件是否成就
4、如果合同约定第三人为保证人的,应审查是否有保证人的签章;采用抵押方式担保的,如果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必须办理抵押物登记的,应审查是否办理了抵押物登记手续;采用质押担保方式的,应按照合同中约定的标的物交付时间,审查当事人是否按时履行了标的物交付手续。
5、审查合同双方当事人是否在合同上签章,该签章是否与与合同当事人的签章。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生效前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五十五条 【实质要件】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第五十六条 【形式要件】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热点内容
劳动法生病不让请假 发布:2025-04-16 17:02:18 浏览:702
经济合作社议事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39:07 浏览:563
番禺冼律师 发布:2025-04-16 16:29:30 浏览:638
药学职业道德培训 发布:2025-04-16 16:24:37 浏览:369
生物反馈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23:27 浏览:749
杭州华硕司法鉴定 发布:2025-04-16 16:13:32 浏览:919
治安联防队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13:20 浏览:505
合同法第十五条第二款 发布:2025-04-16 16:11:57 浏览:406
法院一区五城 发布:2025-04-16 16:11:49 浏览:705
慈善法和社会区别 发布:2025-04-16 15:59:02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