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2018全文医疗期
1. 劳动法对于病假的规定医疗期是多久
劳动法对于病假的规定中,明确医疗期和员工的工龄有关,最长是二十四个月,如果员工在单位工龄十年以下,医疗期在六个月以下。在单位工龄二十年以上的,才能享受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如果病假医疗期结束,员工依然不能工作,双方解除合同。一、劳动法对于病假的规定医疗期是多久?
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职工的病假假期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1、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2、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另外,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八十。
二、长期病假结束后怎么办?
1、请长病假的职工在医疗期满后,能从事原工作的,可以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医疗期满后仍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出劳动岗位,解除劳动关系,办理因病或非因工负伤退休退职手续,享受相应的退休退职待遇;被鉴定为五至十级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医疗补助费。
2、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五十,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百。
综上所述,员工上班期间如果因病需要治疗的,免不了请病假,在劳动法中,对病假有特别规定。病假期间是医疗期,劳动法中规定医疗期最长24个月,这个和员工在单位的工作年限有关。另外,劳动法还对病假工资最低标准作出规定,单位应当结合自己规章制度给病假员工工资。
2. 劳动法规定的医疗期怎么算
根据《劳动法》和相关规定,医疗期的计算是基于员工的实际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如果员工因病或非工伤需要停工医疗,其医疗期范围从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不等,具体如下:
1. 实际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员工,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有三个月医疗期;五年以上则为六个月。
2. 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者,医疗期分别为:五年以下为六个月,五年至十年为九个月,十年至十五年为十二个月,十五年至二十年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则为二十四个月。
然而,当员工的医疗期满后,如果仍无法从事原工作或调整后的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可以提前30天书面通知并支付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医疗期间疾病被鉴定为伤残,将按照相应的伤残等级享受退休、退职待遇或特定的赔偿。
总的来说,劳动法规定的医疗期是保障员工权益的重要环节,它既考虑了员工的健康恢复,也规定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