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法
『壹』 中国封建社会的法系叫什么有什么特点
中国法系形成于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其代表性的典律是什么
最早的成文法典: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是云梦睡虎地秦简。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墓中,出土了大批秦简,包括《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锺》、《为吏之首》、《日书》等。简文内容反映了战国到秦始皇这一中国从诸侯割据转向中央集权制时期政治、经济,尤其是法律方面的内容。这些法律文书向人们展示了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法律状况,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其价值在中国乃至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最早最完整的:
《永徽律疏》又称《唐律疏议》,是唐朝立法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封建制法律的典型代表。唐高宗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已发展到鼎盛阶段。永徽二年,唐高宗命长孙无忌等人以《贞观律》为蓝本,稍加修改,制定出了《永徽律》12篇,500条。同时,鉴于当时中央和地方的审判中对法律条文理解不一,每年科举考试时也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高宗又下令对《永徽律》逐条逐句的进行统一而详细的解释,阐明《永徽律》的精神实质,重要原则制度的源流演变和立法意图,并设问答,解决法律适用中的疑难问题。这些内容称为“律疏”,附于律文之下,经皇帝批准,于永徽四年颁行天下,律文与律疏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这部法典当时称为《永徽律疏》,元代以后称之为《唐律疏议》。
《永徽律疏》是我国迄今为止完整保存下来的一部最早、最完备、影响最大的封建成文法典。它总结了中国历代统治者立法和注律的经验,继承了汉代以来德主刑辅的思想和礼律结合的传统,使中国封建法律至此发展到最成熟、最完备的阶段,标志着中国封建立法技术达到最高水平。《永徽律疏》以其丰富的内容、高超的技术和鲜明的特色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并对当时周围其他亚洲国家和后世各王朝的封建立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永徽律疏》在整个中国法律制度发展史上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在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
『贰』 中国的封建社会法律文献
《语书》第一部分:源自《秦简》,是南郡守腾在秦始皇二十年对县、道官员发布的告示。是关于秦代公布和执行法律的文书。
汉、隋、唐(旧唐)各自的《刑法志》:主要介绍法律刑罚。
《吴安君分家契》:介绍天复八年( 908 )关于家产继承的一个法律事例
《天圣令》:存世10卷,分别为田令、赋役令、仓库令、厩牧令、关市令、医疾令、狱官令、营缮令、丧葬令、杂令等唐宋法律。
《明成化年间徽州府祁门县文卷抄白》:强占山土印阻木植等法律案例
《故唐律疏议》:又称《律疏》,长孙无忌等十九人负责编定。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法典。继承了南北朝以来的立法成就,创造性的于律条之后附上注疏,使得“疏在律后,律以疏存”,被认为是中国法制史上之立法典范。
《永徽律疏》:唐朝法典,还有唐前期在内的中国法制史。阅读之不仅可以知晓唐朝法制内容,亦可了解包括唐朝前期在内的中国法制史,获得中国重要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方面的知识。
《宋建隆详定刑统》:宋太祖在工部尚书判大理寺卿窦仪等人的奏请下,开始修订宋朝新法典。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简称《宋刑统》。共三十一卷二百一十三门。创建了“折杖法”,对民、商的立法比唐律更加完善。
还有张斐《律注要略》、薛允升《汉律辑存》、《法缀》( 宝贵的明代法律文献目录)等文献。
『叁』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法制儒家化的进程
法制儒家化的进程就是以礼入法亦称援礼入法
一、法制儒家化简要过程
1、中国古代成文法自战国时代魏国李悝制定《法经》开始,社会法制儒家化确是从汉朝开始的。
汉代但随着儒家学说在汉武帝时代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之后,先前按照法家精神制定的中国古代成文法不断渗入儒家思想,儒家所维护的社会等级秩序以及相应的礼制规范和伦理纲常(“三纲五常”),逐渐成为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最高准则。(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代上升为统治思想以后,“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精神日益渗透到法律之中,并且成为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最高准则。)
2、隋唐时代,以“以礼入法”为特征的法律文本大体成型。(“以礼入法”的法律儒家化过程基本完成。)
《唐律》和《唐律疏议》集历代法制之大成。
3、宋元以来的法律修订,也都沿袭了“以礼入法”的精神。(由于法律充满了儒家精神,唐宋以后的统治者都十分强调“明刑弼教”,即用法律来强化儒家的教化,从而巩固其专制统治。)
二、法制儒家化实质
“以礼入法”的实质是将传统等级制度和礼制规范的原则贯彻到国家法律之中,依据人们的身份地位与社会关系来断案量刑:
表现1、十恶:
魏晋以后,统治者将危及社会等级秩序的十项行为定位“十恶”,视作不可饶恕,必须严惩的重大最恶。
表现2、八议:“十恶”之外的罪行,如果是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则可根据其身份地位以及对朝廷的功绩酌情减刑,称为“八议”。
表现3、如果是平民侵害权贵,晚辈侵害长辈,则根据尊卑上下和血缘亲疏加等严惩。
三、法制儒家化影响:
中国古代社会成员法律地位的不平等,与“以礼入法”密切相关。
『肆』 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没有法律
说中国封建社会没有法律不准确。
中国是大陆成文法系,早在封建社会就有了相对成熟的法律体系的。
『伍』 什么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等级制度,谁知道,谢谢
宗法等级制度渊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父权家族和宗族制度,版是在中国古代宗族权国家制度的形成过程中,为调整人们之间的血缘亲属关系,维护其伦理道德秩序和社会等级制度,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家族和宗族集团法律规范。宗法制的基本原则,是将每个宗族中的嫡长子确立为大宗,居于同宗中的支配或主导地位;而把其他庶子分立为小宗,处于大宗的从属或次要地位。
『陆』 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法律代表的法律是什么
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法律代表的法律是什么?在秦始皇事情经过能尊重法律依法治国商鞅变法制定了秦法。秦国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国家。对后来的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传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柒』 什么是宗法封建社会
宗法等级制度渊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父权家族和宗族制度,是在中国专古代宗族国家制度属的形成过程中,为调整人们之间的血缘亲属关系,维护其伦理道德秩序和社会等级制度,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家族和宗族集团法律规范。宗法制的基本原则,是将每个宗族中的嫡长子确立为大宗,居于同宗中的支配或主导地位;而把其他庶子分立为小宗,处于大宗的从属或次要地位。
『捌』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律。什么是十恶不赦,十恶指的是哪十恶,结合此规定谈谈对
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十种不可赦免的重大罪行,即谋反、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十恶不赦现在形容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中国古代的封建刑法制度中的“十恶”之名,是在西汉的“大逆不道不敬”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齐河清三年,尚书令、赵郡王等奏上《齐律》十二篇,“列重罪十条: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到了隋开皇初年,随着佛教的兴盛,封建统治者遂将佛教之中的“十恶”之名引入律法,以之代替了《齐律》中的“重罪十条”,“十恶”之罪名遂正式出现,如《隋书·刑法志》第二十五卷中即载:“开皇元年……更定新律(指《开皇律》)……又置十恶之条,多采后齐之制,而颇有损益。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犯十恶及故杀人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至于“十恶”之罪的具体内容,《唐律疏议》中有详细的规定。由于“十恶”之罪直接危害了封建专制制度的核心——君权、父权、神权和夫权,所以自隋代在《开皇律》中首次确立“十恶”之罪以后,历代封建法典皆将之作为不赦之重罪,因此,民间遂有“十恶不赦”之说。
十恶的主要内容有:
1)谋反。指企图推翻朝政。这历来都被视为十恶之首。
2)谋大逆。指毁坏皇室的宗庙、陵墓和宫殿。
3)谋叛。指背叛朝廷。
4)恶逆。指殴打和谋杀祖父母、父母、伯叔等尊长。
5)不道。指杀一家非死罪3人及肢解人。
6)大不敬。指冒犯帝室尊严。通常为偷盗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伪造御用药品以及误犯食禁。
7)不孝。指不孝祖父母、父母,或在守孝期间结婚、作乐等。
8)不睦。即谋杀某些亲属,或女子殴打、控告丈夫等。
9)不义。指官吏之间互相杀害,士卒杀长官,学生杀老师,女子闻丈夫死而不举哀或立即改嫁等。
10)内乱。亲属之间通奸或强奸等。
『玖』 我国封建社会婚姻家庭法有哪些特点
还有一个。。女子从一而终,男子出妻休妻
『拾』 封建社会是什么法律
不可以这样笼统地说封建社会是什么法律的,封建社会是一个时代的名称内,就好像社会容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一般不同的王朝会有不同的法律,比如宋朝什么大宋律例等,封建社会的法律都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统治的工具,皇帝的话比法律还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