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经济法载体

经济法载体

发布时间: 2020-12-18 10:22:53

A. 经济法概论选择提。。。

1,经济法主题通过经济法律关系所追求达到的物质利益载体个经济目的是(D)
A,结内果 B,内容 C,客体, D,经容济权利

2,可以在中国境内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中方不包括(D)
A,公司 B,企业 C,其他经济组织 D,个人

3,公司设立须具备法定条件,且须经有权审批机关审查批准的公司设立方式是(B)
A,准则主义 B,许可主义 C,特许主义 D,放任主义
4,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底限额为人民币(A)
A,100万元 B,500万 C,1000万 D,2000万

B. 经济法 中合同的 概念

你好!
合同,说白了“就是当事双方(或多方)意思表示达成一致,而形成的要式格式,就是意思表示的载体”。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谢谢!

C. 合同的形式有哪些。

合同形式
开放分类: 法律 经济法

合同形式,是指当事人合意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合同内容版的载体。我权国《合同法》第10条: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该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经济合同的形式是指经济合同当事人之间明确权利义务的表达方式,也是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的表现方法。根据经济合同法规定,经济合同的形式主要有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两种。
(1)口头形式。口头形式是指当事人双方用对话方式表达相互之间达成的协议。当事人在使用口头形式时,应注意只能是及时履行的经济合同,才能使用口头形式,否则不宜采用这种形式。
(2)书面形式。书面形式是指当事人双方用书面方式表达相互之间通过协商一致而达成的协议。根据经济合同法的规定,凡是不能及时清洁的经济合同,均应采用书面形式。在签订书面合同时,当事人应注意,除主合同之外,与主合同有关的电报、书信、图表等,也是合同的组成部分,应同主合同一起妥善保管。书面形式便于当事人履行,便于管理和监督,便于举证,是经济合同当事人使用的主要形式。

D. 大众传媒与经济法的关系

大众传媒产业的发展承载了重要的社会功能,对其予以规制符合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传媒业在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经济法应在其产权的清晰界定上为其提供制度支撑,完善传媒机构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平衡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的关系.
一、大众传媒在金融监管中的积极作用

伴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发展,对金融市场进行专门报道的大众传媒也日渐增多。它们与金融市场共生共荣、相互影响,已经构成金融市场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

1、大众传媒传递的金融信息以及发表的金融市场评论,是金融监管部门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

目前,大众传媒已成为各国金融监管部门必备的信息来源和重要参考。其影响力不仅表现在其所提供信息的及时、全面等方面,而且表现在其所拥有的强大的信息分析队伍,以及社会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和金融投资者对现行金融监管政策所发表的诠释、评论和政策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可以透过大众传媒,及时、广泛地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反应,从而提高金融监管决策的准确性。

2、大众媒体以不同方式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直接进行舆论监督,有助于发挥其对金融监管部门的辅助监管作用和强化市场机制的约束作用

由于金融市场上金融机构为数众多,投资者甚众,因此,仅仅依靠政府金融监管部门有限的人力物力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借助市场的力量。其中,大众传媒作为各类行为主体披露和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能够影响和反映广大投资者和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的方方面面,因此,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既能够辅助金融监管部门实施有效监管,又能够强化市场机制的约束作用,从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3、大众传媒可以对金融监管部门及其官员进行监督,促使金融监管部门及其官员依法行使监管权力,防范腐败的产生

金融监管部门拥有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进行规范、制订政策和实施监管的权力,于是就产生了“谁来对监管者进行监管”的问题。国外有研究表明,增加对中央银行行长的曝光力度,使其“明星化”,对于端正中央银行行长的行为效果甚佳。此外,在许多发达国家,法律上都允许大众传媒对公职人员的行为宣布发行股票时给我3万法郎,我能把可以想象的最糟的企业的所有股票卖出去。”一些记者便为了金钱,不顾职业道德进行欺诈性报道。

在我国,过去发生的多起重大非法集资事件,大都或多或少有赖于个别新闻记者的“鼎力协助”。而近年来在我国股市上,也时常有少数新闻记者,与股市“庄家” 沆瀣一气,进行串谋,携手“造势”,给广大股民“下套”。

三、改善管理、加强自律,更好地发挥大众传媒在金融监管中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大众传媒不仅可以对金融监管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同时如果缺乏规范,也有可能产生一定的消极负面影响。就我国现状而言,改善对金融市场上大众传媒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大众传媒的自律机制,更好地发挥其在金融监管中的积极作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改善对金融传媒的监督管理

严格禁止大众传媒从业人员从事金融内幕交易,防止因个人利益误导社会舆论

金融市场本身的一大特点就是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性,这在发展中国家尤显突出。而大众传媒从业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等原因,对于重要的金融信息往往比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知道的要多,经常能够做到先知先觉,且拥有大量的不能见诸报端的“内幕消息”,因此,如果他们在股票市场上进行投资,炒卖股票,其获利或避险的机会也就会比其他投资者大得多;如缺乏应有的道德操守和制约机制,有些人甚至可以利用手中的传媒工具,参与“坐庄”、“下套”,欺骗股民百姓,妨碍甚至对抗金融监管,以一己私利左右社会整体利益。

经过长期发展和惨痛教训,目前在发达国家,一些著名的财经类媒体对此都制订有严格规定。例如,美国道琼斯公司及相关媒体,在自己的行为准则和员工手册中,就对公司员工买卖股票进行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严禁利用道琼斯的财产、即将发布的新闻、消息、广告作为投资决定的依据;严格禁止任何职员在知道即将发布的材料后,直接或间接根据这一材料买卖证券。这一限制的有效期,至该文章或广告在道琼斯出版物或新闻服务中出现的第三天为止”。

又如,日本最大的财经类报纸《日本经济新闻》,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强化有关的社内规定,对其报社职员从事金融交易活动进行种种限制,严格禁止其公司职员进行内幕交易。此外,新加坡在其《证券法》的第五部分“证券股权登记”一章中对“财经记者”亦有专门的明确规定。

从理论讲,在金融证券类媒体(尤其是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媒体)从事宣传报道工作的记者和编辑人员亦属于“证券从业人员”的范畴,原则上讲也不应允许其投机炒卖股票和其他金融产品,更不准其进行内幕交易。因此,有关大众传媒或传媒业协会应学习国外经验,尽快对金融证券类传媒的从业人员持股炒股和其他金融交易行为做出限制性规定,明确处罚措施,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贯彻执行。

3、在改善管理、强化自律的基础之上,大力发挥大众传媒在金融监管中的积极作用

在改善对金融财经类大众传媒的管理和自律的基础上,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更好地发挥大众传媒在金融监管方面的正面作用,使之能够真正代表广大投资者和协助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实施有效监管。

首先,应允许金融财经类大众传媒积极参与国家金融政策的决策过程,包括收集相关信息、征求各界意见、参与政策咨询以及实施效果的反馈与监督等。在进行重大金融决策时,应当充分听取金融财经类大众传媒从业者的意见和建议,因为他们对金融市场的情况最了解,对投资者的心理需求最理解,对政策实施效果也最为清楚。发挥金融传媒的作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其次,应注意发挥金融财经类大众传媒的“双刃剑”作用,既让其积极协助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秩序进行监督,又使其能够对金融监管者进行有效监督,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最后,发挥金融财经类大众传媒的沟通作用,使之成为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之间、政府金融监管部门与投资者之间的桥梁和信息中介,使金融市场相关信息能够更加及时、更加准确地传递和传播,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作出其应有的重要贡献。

E. 注会经济法哪个老师好

经济法的载体理所当然的是经济体,没有经济体,经济法就没有意义

F. 科技创新对经济法的发展提出了哪些挑战

一、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当前,经济发展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竞争最激烈的领域越来越集中在科技创新上。谁能在科技创新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掌握优势,赢得主动。要依靠科技支撑引领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依靠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牢牢把握科技创新的工作重点
(一)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要构建企业创新机制。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体制和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二是要加快科技型企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产学研服务和项目支持使之做大做强,成为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三是要加快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级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并在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安排中给予支持。四是要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有效提升民营科技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
(二)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产学研结合载体。一是要按照省综改试验区的要求,尽快推进科技创新园的建设,使园区成为促进产学研结合的重要载体、成为科技成果及时转化的重要基地。二是要加强与上级科技部门的沟通协调,强化争资立项,使科研资源更合理地对接市场。三是要有序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优先建设以重点实验室为主的知识创新研发平台,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新型农村科技服务组织为主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以知识产权交易和创业服务中心为主的科技中介服务平台。
(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一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二要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利用特色资源优势,促进优势资源产业转型升级。三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政策引导,产学研服务和项目支持使之做大做强。四要着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认真贯彻落实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强化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建立多元化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三、努力营造加强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
一是要落实好政策。重点完善鼓励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中小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科技人员股权激励等政策措施。二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大科技研发经费的投入力度,并保证及时到位。要积极通过科技招商等方式引进科技战略投资,鼓励、支持企业及其他组织自发建立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行投资。企业要保证科技研发经费。金融部门要支持企业技术开发,实现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三是要提升科技管理的水平。要跳出科技抓科技,跳出部门抓科技,健全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决策、评价、监督机制,优化项目管理流程,把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切实营造科技创新和进步的良好环境。

G. 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经济法主体在国家干预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根据经济法律规范规定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特征:

1、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管理关系和经济协作关系相统一的法律关系。经济法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和经济协作关系之间尽管有差别,但它们又是有机联系,相互统一的,是统一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2、经济法律关系是以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为内容的。任何法律关系都是以当事人之间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内容。在经济法律关系中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则是以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为内容,否则不是经济法律关系。这种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直接反映当事人之间的经济利益,体现了经济性。

3、经济法律关系除法律规定允许采用口头形式外,均应采用书面形式。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一般采用法定的书面形式来表示,以体现经济法律关系的稳定性和严肃性,并作为将来可能发生争议的处理依据。

(7)经济法载体扩展阅读:

经济法律关系具有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即主体、客体和内容。

(1)主体。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亦称经济法的主体,是指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享有经济权利的当事人称为权利主体;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则称为义务主体。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经济组织的内部机构、自然人、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等。

(2)客体。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客体是确立权利义务关系性质和具体内容的依据,也是确定权利行使与否、义务是否履行的客观标准。如果没有客体,权利义务就失去了依附的目标和载体。经济法律关系客体包括有形财物、经济行为、智力成果等。

(3)内容。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是经济法律关系的核心。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依法律性质的不同而不同。这是由经济法律规范的不同规定和当事人参与经济法律关系的目的不同所决定的。

H. 经济法律关系有哪些

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经济法主体在国家干预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根据经济法律规范规定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经济法律关系具有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即主体、客体和内容。

(1)主体。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亦称经济法的主体,是指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组织或个人。享有经济权利的当事人称为权利主体;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则称为义务主体。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经济组织的内部机构、自然人、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等。

(2)客体。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客体是确立权利义务关系性质和具体内容的依据,也是确定权利行使与否、义务是否履行的客观标准。如果没有客体,权利义务就失去了依附的目标和载体。经济法律关系客体包括有形财物、经济行为、智力成果等。

(3)内容。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是经济法律关系的核心。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依法律性质的不同而不同。这是由经济法律规范的不同规定和当事人参与经济法律关系的目的不同所决定的。

I. 在经济法方面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属于规范市场主体方面的文件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中版华人民共和国产品权质量法》
规范性法律文件是表现法的内容的形式或者载体,它是普遍、多次和反复适用的法律文件,即通常所谓的法律,有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等渊源形式。

J. 经济法专利权

专利权复是指专利权人在法律规定的制范围内独占使用、收益、处分其发明创造,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专利权具有时间性、地域性及法律确认性。此外,专利权还具有如下法律特征:(1)专利权是两权一体的权利,既有人身权,又有财产权。(2)专利权的取得须经专利局授予。(3)专利权的发生以公开发明成果为前提。(4)专利权具有利用性,专利权人如不实施或不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有关部门将采取强制许可措施,使专利得到充分利用。

热点内容
逃犯条例驳回 发布:2024-09-19 09:11:26 浏览:80
公司法方面的法律法规大全 发布:2024-09-19 08:56:11 浏览:734
法是社会本质的要求 发布:2024-09-19 06:17:07 浏览:637
清末司法改革 发布:2024-09-19 06:12:16 浏览:245
社会与法2017迷情 发布:2024-09-19 05:44:15 浏览:648
劳动法职工必要的休息时间 发布:2024-09-19 05:32:04 浏览:31
律师合同交底法律服务 发布:2024-09-19 05:19:35 浏览:887
广告发律师 发布:2024-09-19 05:05:36 浏览:110
法社会学译丛 发布:2024-09-19 03:39:33 浏览:996
江州区法院 发布:2024-09-19 03:31:18 浏览: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