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行政诉讼法解读
一、高度重视行政应诉工作。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重要法律制度,做好行政应诉工作是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行政诉讼法施行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依法履行行政应诉职责,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消极对待行政应诉、干预人民法院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不到位、行政应诉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有的还较为突出。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对于依法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规范行政行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行政机关要尊重人民法院依法登记立案,积极支持人民法院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监督,不得借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名义,以开协调会、发文件或者口头要求等任何形式,明示或者暗示人民法院不受理依法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或者对依法应当判决行政机关败诉的行政案件不判决行政机关败诉。
三、认真做好答辩举证工作。被诉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辩状,提供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依据。要提高答辩举证工作质量,做到答辩形式规范、说理充分,提供证据全面、准确、及时,不得拒绝或者无正当理由迟延答辩举证。
四、依法履行出庭应诉职责。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要带头履行行政应诉职责,积极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不得仅委托律师出庭。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社会高度关注或者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等案件以及人民法院书面建议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的案件,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经人民法院依法传唤的,行政机关负责人或者其委托的工作人员不得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
五、配合人民法院做好开庭审理工作。被诉行政机关出庭应诉人员要熟悉法律规定、了解案件事实和证据,配合人民法院查明案情。要积极协助人民法院依法开展调解工作,促进案结事了,不得以欺骗、胁迫等非法手段使原告撤诉。要严格遵守法庭纪律,自觉维护司法权威。
六、积极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被诉行政机关要依法自觉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和调解书
Ⅱ 最高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失效了吗
抄新的最高法院适用行政诉袭讼法解释法条仅有27条,是史上条文最少的对诉讼法适用的全面的司法解释。根据新是规定,原解释与新解释不一致的自动失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15〕9号 2015年4月22日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七条 最高人民法院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Ⅲ 新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生效后原司法解释有用吗
原司法解释只要没命令被替代或者废止,并且不与新的司法解释发生适用上的冲突,原司法解释继续有效。
Ⅳ 最高院关于行政诉讼法解释现在适用新行政诉讼法吗
来与最高法院适用刑事诉自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不同,行政诉讼法修正后,最高法院适用行政诉讼法的解释没有按过去的惯例进行全面解释,解释仅有27条,且没有废止修正前的解释。在适用上有明确规定,即旧的解释与本解释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本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15〕9号 2015年4月22日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七条 最高人民法院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Ⅳ 最高院关于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有几个
新的最高法院适用行政诉讼法解释法条仅有27条,是史上条文最少的对诉讼法适用的全内面的司法解释。根据新是规定容,原解释与新解释不一致的自动失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5〕9号2015年4月22日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第二十七条最高人民法院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Ⅵ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第二款 20年
这里的20年,适用二十年最长保护期限的案件,仅限于“因行政行为导致不动产物权变动而提起的诉讼”。超过二十年则失去时效利益,起诉后不能获得救济。
此外,该条规定的“因不动产提起诉讼”,主要是指行政行为直接针对不动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案件,即对不动产具有直接处分性的案件,比如房屋登记、土地确权、房屋拆迁类案件。对于不影响不动产所有权、使用权,而只是涉及不动产内容的,不属于“因不动产”。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6)新行政诉讼法解读扩展阅读:
“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在行政诉讼中涉及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涉及专属管辖,二是涉及最长起诉期限。
《行政诉讼法》第二十条规定:“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这一规定被称为专属管辖。作出这种制度安排,主要是考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便利性。不动产所在地法院能够就近调查、勘验、取证、测量,以及就近执行判决。
实践中,对于何为“不动产”并无争议,一般是指不能移动其位置或者其位置移动后就会引起其性能、价值、形状等改变的财产,主要指土地(包括滩涂、草原、山岭、荒地等)及其地面附着物。
真正存在争议的是何为“因不动产”,亦即如何界定“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通说认为,一般是指因行政行为直接针对不动产而引起的行政纠纷,而不应当扩大解释为与不动产有任何联系的行政纠纷。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九条第一款进一步作出界定:“行政诉讼法第二十条规定的‘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是指因行政行为导致不动产物权变动而提起的诉讼。”
所谓“因行政行为导致不动产物权变动”,是指因行政行为直接导致不动产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消灭等法律效果。
Ⅶ 新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实施后,对房屋征收案件有哪些
一、强拆案件的起诉期限有所缩短,小心白白丧失维权机会
按照新行诉解释第六十四条的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这其中重点有二,其一是行政行为作出时没有告知当事人诉权,其二是起诉期限为1年。通常来说,强拆发生后,想要起诉政府强拆违法,需要在6个月内提起诉讼,但在强拆案件中,政府有时实施强拆前不予书面通知,或是下达的文书中没有提示当事人诉讼的权利,此时当事人在1年内均可提起诉讼。在强拆案件中,当事人往往害怕激化矛盾,不愿意立刻起诉政府,而是选择信访、举报、找领导等方式尝试解决,一来二去时间拖延很久,问题也不易得到解决,等到真的下定决心起诉时却错过了起诉期限,丧失了维权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0年出台的司法解释中规定,同样情况下的起诉期限为2年,所以对法律有一定了解的读者反而更需要格外注意,避免因为疏忽大意而忽视了法律规定的变更导致超过起诉期限。
二、多种情况被明确不属于法院审理范畴,无法立案
一是内部层级监督行为。有的当事人认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中规定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房屋征收补偿工作的监督,就据此起诉要求法院判决上级政府履行监督下级政府的职责,希望借此督促征收方推进工作。但是在新行诉解释中将这种内部层级监督行为明确列为不可诉行为,这是因为内部层级监督并不直接设定当事人新的权利义务关系,法院也就无法就此立案。
二是信访办理行为。有很多遭遇征收拆迁的当事人对拆迁结果不满意都会尝试通过信访渠道解决问题,如果对信访过程中的受理、交办、监督检查、指导等行为有所不满,有时会希望直接起诉信访行为。然而因为这些行为没有强制力,不对实体权利义务产生影响,所以法院也不会受理。当然如果信访机关超期不答复,起诉其行政不作为仍然可以在法院立案。
三、交叉管辖制度得到深化,起诉前注意确定法院管辖
干预行政诉讼公正审理的因素中长期存在一个 “老大难”问题,就是所谓“主客场”问题。政府部门作为被告,在当地拥有很强的行政力量,对本地法院的审判有时会产生不良干预,而原告方作为普通老百姓,“客场”作战,不易获得公正的判决。目前全国多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纷纷推行行政诉讼跨行政区划管辖,让“外地”法院审“本地”案子,即所谓交叉管辖,如浙江省金华市将各市辖区法院打乱后审理别的市辖区行政案件,还有的城市甚至会定期轮换管辖范围避免法院和政府在长期打交道后再次“结对子”。
本次新行诉解释对交叉管辖制度的规定又有所细化,可以预见将来这种制度在全国将会更大规模的实行,这对于面临拆迁案件的当事人不失为好消息,但也要注意在起诉前与法院多沟通,避免想当然而跑错了法院,耽误时间和精力。
四、开发区管委会、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可以作为行政诉讼被告
随着经济发展,很多城市都建立了经济开发区,并设立了开发区管委会统一管理辖区内的行政事务,因此在征收拆迁中,企业在面对盖有管委会公章的各种通知、决定乃至行政处罚时往往感到茫然,一方面不知道管委会是否具有作出相应法律文书的职权,另一方面如果对文书不满,也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直接起诉管委会。本次新行诉解释对此予以了明确,如下图所示:
另一方面,村委会和居委会在征收拆迁中也常常作为类似于行政机关的面孔出现,作出一些行政决定,然而从法律属性上来说。这二者属于自治组织,并不是行政机关,这就导致能不能对这两者提起行政诉讼这一问题时常有所争议。本次新行诉解释明确规定当事人对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的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以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为被告。
五、强拆案件中损失数额举证难有所改善
在强拆案件中,常常出现的一个困境是,强拆发生时当事人被排除在强拆现场之外,或是被禁止拍照录像,一旦强拆实施者执法不文明,对房屋内设备或家具不妥善保管,任其损毁,当事人事后向法院起诉想要赔偿也很难提供证据证明损失情况。而本次新行诉解释规定,在行政赔偿、补偿案件中,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就损害情况举证的,应当由被告就该损害情况承担举证责任。这就意味着如果政府在强拆中存在过错,导致损失难以确定,则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由强拆方举证损失情况。
此外,新行诉解释还规定,对于各方主张损失的价值无法认定的,应当由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申请鉴定,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时,依法应当评估或者鉴定的除外;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拒绝申请鉴定的,由其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当事人的损失因客观原因无法鉴定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当事人的主张和在案证据,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生活经验、生活常识等,酌情确定赔偿数额。换句话说,对于住房内一般存在常见家具等常识,即使无法举证是否确实存在,法官也会按照生活经验予以认可。
来源珠海找律师 http://china.findlaw.cn/zhuhai
Ⅷ 新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出来后,原司法解释还适用吗
新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出来后,如果最高人民法院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新解释不一致的,以新的解释为准。
相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最高人民法院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Ⅸ 行政诉讼法2017修订的内容有哪些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做了修改。
根据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具体修正内容如下:
第二十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检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拓展资料:
行政诉讼法是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并建立资产阶级国家以后的产物。现代国家的行政法,同刑法、民法不同,大多数国家的许多行政法律文件中,都既规定了实体法规范,又同时规定了相应的程序法规范。而在刑法领域和民法领域中,实体法同程序法已基本分开,形成了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民法、民事诉讼法等相对独立的法律部门。
中国行政诉讼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法典中比较集中地规定的一些行政诉讼法律规范,和分散规定在其他许多法律、法规中的行政诉讼法律规范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一部重要的基本法律。
参考资料: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Ⅹ 新行政诉讼法第91条释义
本条是关于调解抄失败后的措施的袭规定。调解是法院在征得双方同意,根据自愿合法原则在诉讼过程中进行的,旨在在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解决纠纷的机制。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的意思得到更大程度的尊重和体现,法律不强迫双方必须达成调解协议。所以法律规定,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调解程序相当于自行终结。此时,法院应当及时判决。法院判决应当根据法律和事实作出,至于在调解过程中当事人为达成协议所作出的承认或让步,不能作为定案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