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收劳动法

收劳动法

发布时间: 2020-12-17 01:53:58

A. 劳动法上允许收培训费吗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可以收取培训费。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必要的培训,是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工作的需要,由用人单位承担培训费用。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了专门的专业技术培训(不是岗前培训)的,可以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可以要求按不高于尚未履行的服务期间分摊的培训费用支付违约金。

《劳动法》

第六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
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

《职业教育法》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当承担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进行职业教育的费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或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法规定。

《劳动合同法
第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B. 单位收员工印章半年以上未归还,劳动法如何规定

劳动法是规范企业经营的法律。如果单位收员工印章办理以上未归还应该属于违反了职工权益保障法。供参考。

C. 劳动法 押金该收不该收

劳动法规定,任何公司和企业不得以培训,服装费等为借口向员工收取押金.
其实我以前在专KTV做过,去了属也交了300的服装费,倒是没有你这个培训费...
那时找工作不好找啊,我就交了,后来辞职 只拿到200..说我把衣服穿旧了..
无语啊
建议你还是进厂吧 或大型的公司,都不会说要你交什么押金的!

D. 劳动法有规定单位不能收取员工保证金(押金)吗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有明确规定,单位不能收取员工保证金或押金。

第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2、单凭收取员工保证金,这个单位就已经构成违反劳动合同法,协议应属无效,可以向要求单位退还保证金,建议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仲裁部门反映一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

第八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4)收劳动法扩展阅读:

1、保证金的作用是用于保证双方或几方中的其中一方履行某种义务。

在法律对于保证金缺乏明确规范的背景下,探讨保证金的类型,对于备用金类型的保证金、预付款类型的保证金、租赁保证金、装修保证金、定金类型的保证金、保有返还请求权的保证金、无双倍返还效力的保证金分别界定,确定各自的法律效力,十分必要。

2、押金,是一方当事人将一定费用存放在对方处保证自己的行为不会对对方利益造成损害,如果造成损害的可以以此费用据实支付或另行赔偿。在双方法律关系不存在且无其他纠纷后,则押金应予以退还。在违约时将会被扣除。

押金具有替代性,一般是在一方已为另一方递交实质性的标的物,为保证已交付的标的物能返还,要求另一方交付相当金额的保证金,在合同不能履行时,以没收押金作为解决合同的方式,体现保护非交付押金一方的利益。

押金,实务中也称保证金,风险抵押金等。是指当事人双方约定,债务人或第三人向债权人给付一定的金额作为其履行债务的担保,债务履行时,返还押金或予抵扣;债务不履行时,债权人得就该款项优先受偿。给付押金的人,称出押人,一般就是债务人或第三人。受领押金的人,称受押人,他是债权人。

参考资料: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E. 劳动法规定可不可以收押金

不合理,而且违法。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劳动者收取任何费用。包括押金。

F. 劳动法里不是规定不准收押的吗

您好,新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所以,单位不可以收取劳动者任何形式的押金。

G. 劳动法有工作收取押金的规定吗

劳动合同法:
第九来条 用人单位招自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第八十四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H. 收员工押金当然违反劳动法吗

好像劳动法规定不可以向员工收取押金,但是我们公司商品价值非常贵重,如果不向员工收取押金,生意很难做下去。我们如何规避风险?谢谢您的答复。沈斌倜律师回答: 劳动合同法第九条和第把十四条分别规定了禁止收取员工押金和违法收取押金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明确要求用人单位不得向劳动者收取押金和各种形式的风险担保金,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由此可见,劳动法是不允许向劳动者收取押金的。 但是是不是单位收取押金一定是违法的呢? 如果单位出于管理经营,不收取押金可能影响到正常经营,是不是没有任何办法规避风险了呢? 沈律师告诉大家虽然劳动合同法有上述的规定,并我们不能必然得出结论认为收取押金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我国的法律是复杂的,劳动合同法虽然禁止用人单位利用订立劳动合同向劳动者收取风险抵押金以及各种形式的担保,但是还有一些特殊的法律规定,具体的说是这样: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以后,根据本单位经营管理的需要,按照劳动者资源的原则可以向劳动者收取“风险抵押金”以及要求劳动者全员入股等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根据这个规定,如果贵单位商品贵重,需要向劳动者收取风险抵押金的,满足下列条件,可以收取:1、 经营的实际需要;2、 劳动者本人自愿;3、 必须在劳动合同签订之后。 沈斌倜律师提醒您:企业一旦与劳动者就抵押金问题发生争议,企业负有责任证明抵押金是劳动者自愿缴纳。又因为合法收取风险抵押金必须是在劳动合同签订以后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劳动者自愿交纳的,所以劳动者自愿缴纳抵押金的条款不能出现在劳动合同里面,而只能在劳动合同签订以后另行签订民事合同。为了减少争议,民事合同应该详细地约定风险抵押金的数额,用途,责任。

I. 劳动法免费咨询电话

打12333咨询,这是全国劳动保障的公益电话
不过个人经验:12333有时候解释的并不完整全面,甚至可能只是照本宣科,有时候还会把一些重要的东西解释漏掉
实际案例:某城市市民A的医保卡丢失,要求挂失补办,在拨打12333后得到的答复是: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到所属街道的保障所办理挂失补办手续
当A来到保障所时,被告知需要提供2张身份证复印件,要求正反复印,一张挂失,一张补卡,A某认为该保障所故意刁难,于是打电话去市一级劳动局投诉
结果投诉才被告知:挂失补卡确实需要2张身份证复印件,这个在市劳动局印刷的宣传资料上面都有明确注释如何挂失补办。而A某称,自己打12333时特地咨询了要携带什么,但是12333答复就是:身份证和户口本,原件,并未提及复印件
12333是一个全国性质的公益性劳动保障电话,但是有一点,在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执行过程中,个地方因地方各种因素不同,可以制定一些地方性的法律法规,只要大的方向不和这两部法律冲突,就可以按照地方执行。因此,12333的解释与个地方实际执行还是有出入的

另外,12336是国土资源部的一个投诉电话

J. 工厂收童工劳动法会怎么处理

  1. 《劳动法来》只规定禁止使用童源工,但没有规定具体具体的处罚方法。《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如下:第十五条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 对于工厂使用童工的处罚,规定在国务院令第364号令《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对违反规定的单位,罚款标准:

    (一)对单位使用童工的,根据国务院《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规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具体罚款标准。

    (二)职业介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为未满十六周岁的少年、儿童介绍职业的,每介绍一名童工,罚款1500~3000元。

    (三)为未满十六周岁的少年、儿童做童工出具假证明的,罚款1500~3000元。

第四条

  1.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在原罚款标准基础上再加重罚款三倍:

  2. (一)数次(两次及其以上,下同)使用童工的;

  3. (二)长期(三个月及其以上)使用或者使用多名(三名及其以上,下同)童工的;

  4. (三)数次介绍或者一次介绍多名童工的;

  5. (四)数次为童工出具假证明的。

热点内容
法院诉讼费发票 发布:2024-12-22 22:58:22 浏览:189
法院判决离婚的标准 发布:2024-12-22 20:50:42 浏览:546
由法院 发布:2024-12-22 19:37:59 浏览:940
中央十二社会与法重播时间 发布:2024-12-22 19:33:12 浏览:333
法硕转考法学 发布:2024-12-22 18:17:45 浏览:407
山东法官员额最新消息 发布:2024-12-22 18:15:48 浏览:758
执行分公司的法律依据 发布:2024-12-22 17:58:30 浏览:201
法律法规宣传材料 发布:2024-12-22 17:30:52 浏览:941
国家会计行政法规有哪些 发布:2024-12-22 17:09:23 浏览:340
平阴赵律师 发布:2024-12-22 16:44:40 浏览: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