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出庭
㈠ 新《行政诉讼法》对被告出庭应诉有哪些具体规定
新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因特殊情况不内能应诉的,也容应当指派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应诉。这里的负责人指正职和副职,这里的指派实质应当出具书面的授权委托书,也就是说,在以后的行政诉讼中不得出现只有代理律师的情况。
行政诉讼法是为了规范和保障人民法院能够正确、及时的审理行政案件,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国家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行政诉讼法是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诉讼参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进行诉讼活动必须遵守的准则。它规定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程序方面的法律规范和行政诉讼参加人行使权利、承担义务的各种法律规范,是现代国家据以建立行政诉讼制度的法律依据。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从而根据宪法的规定制定的一部程序性法律。
㈡ 法定代表人行政诉讼是否一定要出庭
行政诉讼法定代表人不一定亲自出庭。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第三条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包括行政机关的正职和副职负责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可以另行委托一至二名诉讼代理人。
法定代表人一般是行政机关正职负责人。所以行政诉讼法定代表人不一定亲自出庭。
(2)行政诉讼法出庭扩展阅读:
法定代表人被告
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被原告起诉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权益和与之发生行政争议,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主体。
必须明确,行政诉讼的被告不是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而是行政机关本身。在行政诉讼中,行政主体始终作为被告,这是行政诉讼的一大特点。根据行政诉讼法和最高院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行政主体作被告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作被告主要有以下几类: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2)“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间内不作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原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当以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值得注意的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与非行政机关共同署名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以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为被告,非行政机关不能作被告。
㈢ 新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施行:行政机关如何出庭应诉
一、高度重视行政应诉工作。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重要法律制度,做好行政应诉工作是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行政诉讼法施行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依法履行行政应诉职责,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消极对待行政应诉、干预人民法院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不到位、行政应诉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有的还较为突出。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对于依法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规范行政行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行政机关要尊重人民法院依法登记立案,积极支持人民法院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监督,不得借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名义,以开协调会、发文件或者口头要求等任何形式,明示或者暗示人民法院不受理依法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或者对依法应当判决行政机关败诉的行政案件不判决行政机关败诉。
三、认真做好答辩举证工作。被诉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辩状,提供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依据。要提高答辩举证工作质量,做到答辩形式规范、说理充分,提供证据全面、准确、及时,不得拒绝或者无正当理由迟延答辩举证。
四、依法履行出庭应诉职责。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要带头履行行政应诉职责,积极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不得仅委托律师出庭。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社会高度关注或者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等案件以及人民法院书面建议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的案件,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经人民法院依法传唤的,行政机关负责人或者其委托的工作人员不得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
五、配合人民法院做好开庭审理工作。被诉行政机关出庭应诉人员要熟悉法律规定、了解案件事实和证据,配合人民法院查明案情。要积极协助人民法院依法开展调解工作,促进案结事了,不得以欺骗、胁迫等非法手段使原告撤诉。要严格遵守法庭纪律,自觉维护司法权威。
六、积极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被诉行政机关要依法自觉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和调解书
㈣ 《行政诉讼法》中 根据哪条 申请证人出庭
1,行政诉讼法中没有具体规定申请证人出庭,可以援用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规定版。
2,在民权事诉讼法中,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可以向法院申请证人出庭。
3,相关规定:
(1)《民事诉讼法解释》证人出庭的规定:
第一百一十七条 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未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不得出庭作证,但双方当事人同意并经人民法院准许的除外。
(2)《行政诉讼法》中援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第一百零一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关于期间、送达、财产保全、开庭审理、调解、中止诉讼、终结诉讼、简易程序、执行等,以及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案件受理、审理、裁判、执行的监督,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㈤ 新行政诉讼法对被告出庭应诉有哪些具体规定
新行政诉讼法对被告出庭应诉规定:
(1)新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行政机关的负责专人应当出属庭应诉,因特殊情况不能应诉的,也应当指派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应诉。
(2)负责人指正职和副职,指派实质应当出具书面的授权委托书,也就是说,在以后的行政诉讼中不得出现只有代理律师的情况。
㈥ 新《行政诉讼法》对被告出庭应诉有哪些
性的行政诉讼法新增加了一条。规定被告法定代表人应当出庭应诉。回
行政诉讼法
第三条答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㈦ 新《行政诉讼法》对被告出庭应诉有哪些具体规定
要求是除非有特别任务,行政机关的正职或者副职应当出庭,确实不能出庭的,应当书面委托熟悉业务的负责人出庭,不能让律师自己出庭。
㈧ 新《行政诉讼法》对被告出庭应诉有哪些具体规定
新行政诉讼法第复三条第三款规定,行政制机关的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因特殊情况不能应诉的,也应当指派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应诉。这里的负责人指正职和副职,这里的指派实质应当出具书面的授权委托书,也就是说,在以后的行政诉讼中不得出现只有代理律师的情况。
㈨ 行政诉讼的原告必须亲自出庭吗不能只委托代理人出庭吗法条依据是什么
可以委托抄律师出庭!依据是《袭行政诉讼法》
第二十九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为诉讼。
律师、社会团体、提起诉讼的公民的近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推荐的人,以及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可以受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㈩ 新行政诉讼法是否必须要求被告法人出庭
新行政诉讼法的第三条中所说的负责人是指正职和副职的负责人,同时规定,如果出现特殊情况,正职和副职都不能到场,应当让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这一条款主要解决的是行政机关只委托律师,而不出庭应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