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112条

民事诉讼法112条

发布时间: 2020-12-17 02:18:21

① 民事诉讼一审、二审已结案,现在申请再审,按《新民事诉讼法》第112条规定,此案是否属于仍处于持续状态。

我国民事诉讼是二审终身制,二审结案后,就等于正常的民事诉讼结束。申请再审属于专审判监督程序属,是一种纠错程序,是否必然引起再审,尚不确定,不能说案件属于持续状态。新民事诉讼法112条规定的是恶意诉讼的规定,与你说的持续状态无关。

② 民间借贷纠纷是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第几章第几条规定提起诉讼

1、向法院递交起诉状及副本,附上借条及相关证据,同时提交你们公司的营业执版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法定权代表人证明书、授权委托书及被委托人的身份证明等。并交纳50元案件受理费。
2、你们在法院立案后等候通知即可,法院会通知对方应诉、答辩、举证等,然后通知双方开庭,开庭后能调解就调解结案,不能调解依法判决。
3、其实根据什么法律规定在诉状中用不着写这么祥细,只写“为维护原告合法权益,依法提起诉讼”或“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即可,具体是什么法条留着给法官在判决书中去写。
4、相关法律:
程序方面:《民诉法》第108条至112条;
实体方面: 《民法通则》第90条、第108条;《合同法》第196条、206条、207条。
以上你可自己找来看一下。

③ 如何起诉,民事纠纷打官司流程是什么

无论是抄什么纠纷起诉的流程是一样的,需要准备好起诉状证据材料提交法院,立案法院经过审查以后,在7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受理后我向原告被告发送开庭传票,告知开庭的时间之后就是开庭,双方进行举证质证和法庭辩论,如果协商达不成一致意见,会作出判决。简易程序为三个月,普通程序为六个月,也就是说从立案到拿到判决书是3到6个月的时间。

④ 民事诉讼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如何适用于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

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的主体是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以及审判人员,主观上是诚实、善意,目的主要在于规范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行为,防止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同时规制审判权的行使,保障民事诉讼顺利进行。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规范整个民事诉讼活动,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始终。具体体现表现有:112条: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法院应当驳回其为诉讼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13条 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法院应当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民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当诚实信用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实现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以及双方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平衡。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伦理道理准则在民法上的反映,常被奉为“帝王条款”的效力。

行政法上的诚实守信原则与民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在外观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二者在基本理念上是不同的。民法上的诚信是双向的,即民事活动的当事人都应当对其他当事人保持诚信;而行政法上的的诚信则是单向的,仅指行政机关应当对相对人保持诚信。诚实守信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1、诚实,即信息真实。要求行政机关无论面对特定对象,还是普通公众,它所提供的信息都应当是真实、有效的,行政机关不能通过提供虚假信息对当事人或社会公众加以欺骗。2、信用,即依赖保护。行政决定具有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行政决定一旦作出,法律要求相对人对此予以信任和依赖。基于这种依赖因素的存在,法律也理应充分认可并保护相对人基于依赖所生之利益。行政机关的规定或者决定一旦做出,就不能轻易更改,如果确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必须改变它们时,除了必须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并遵循法定程序之处,还应当给予权益受损人以一定补偿。依赖保护的核心在于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基于政府的权威,其行为一旦做出往往能够获得公民的依赖,而公民基于这种依赖又可能采取相应行动并产生一定利益,一旦这种依赖因政府行为的变更而受到损害,就可以要求政府补偿。

⑤ 向人民法院起诉可以采取口头起诉方式。

只有在书来写诉状确有困难的情况下源,才可以口头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规定了起诉形式。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就算口头起诉,仍然要提供被告信息、原告信息、原告诉讼请求、诉讼理由、诉讼目的等,
以及证据。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5)民事诉讼法112条扩展阅读: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⑥ 民事起诉书上是两原告,两人签名是一人所签,按《新民事诉讼法》第112条规定,是否属于恶意诉讼或虚假起诉

是否构成,有法院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二条当版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权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⑦ 民事诉讼被告人缺席审批程序会什么结果

我国《民来事诉讼法》(源2007年修正)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第一百三十条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但是被告必须到庭的,可以拘传。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00条:“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所说的必须到庭的被告,是指负有赡养、抚育、扶养义务和不到庭就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见《民诉意见》112条: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的必须到庭的被告,是指负有赡养、抚育、扶养义务和不到庭就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
给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的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如其必须到庭,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也可以适用拘传。
如果判决已经下来了,可以申请执行判决,如果为一审可以上诉

⑧ 关于法院超出受案范围立案的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112条: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专符合起诉条件的,属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法院不受理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对于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等情况法院不予受理的,仅告知原告即可,而不必出据不予受理裁定书(具体参加民诉法第111条,太长了我就不写了)。如果不存在上述情况,那你就必须要那么出具裁定书,因为不予受理的裁定是可以上诉的。

⑨ 打民事官司有时间规定吗

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民法通则》的规定,当事人在进行民事诉讼和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均有时间限制的规定,其中最主要的有诉讼时效的规定、法院立案的规定、当事人上诉期限的规定和审结期限的规定。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其权利,他就不能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其权利的时间规定。《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个另有规定指的是第136条规定:“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另外,第137条规定了诉讼时效的起算是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计算。但是,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人民法院立案的期限,是指人民法院对案件经审查后,决定列为诉讼案件予以处理的时间规定。《民事诉讼法》第112条规定,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这里的“7日之内”就是立案的时间。

当事人上诉的期限,是指当事人不服原审法院的裁判,依法定程序和期限提请上一级人民法院审理的诉讼时间的规定。《民事诉讼法》第147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人民法院审结案件的期限,是指人民法院从立案之日起至裁判宣告、调解书送达之日止的期限,简称审限。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按不同的程序有不同的审结期限。

.按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民事诉讼法》第135条规定,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5个月:环需要延长的,要报道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按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46条规定,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提起上诉,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时,根据《民事讼诉法》159条规定,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30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除了以上几类时间的规定外,还有许多规定,如被告人提出答辩状的期限为收到起诉状的15日之内;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人民法院在收到答辩状副本之日起起5日内送达原告: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3日内告知当事人,等等。这些规定,无论是针对当事人还是法院的规定。都要遵守,也就是说所有的诉讼行为只有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才能生效,否则不产生效力,还要承担一定的后果。

⑩ 民诉法规定哪些案件不适宣宜缺席判决

《民诉意见》112条,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的必须到庭的被告,是指负有赡养专、抚育、扶养属义务和不到庭就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
给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的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如其必须到庭,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也可以适用拘传。

热点内容
逃犯条例驳回 发布:2024-09-19 09:11:26 浏览:80
公司法方面的法律法规大全 发布:2024-09-19 08:56:11 浏览:734
法是社会本质的要求 发布:2024-09-19 06:17:07 浏览:637
清末司法改革 发布:2024-09-19 06:12:16 浏览:245
社会与法2017迷情 发布:2024-09-19 05:44:15 浏览:648
劳动法职工必要的休息时间 发布:2024-09-19 05:32:04 浏览:31
律师合同交底法律服务 发布:2024-09-19 05:19:35 浏览:887
广告发律师 发布:2024-09-19 05:05:36 浏览:110
法社会学译丛 发布:2024-09-19 03:39:33 浏览:996
江州区法院 发布:2024-09-19 03:31:18 浏览: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