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劳动法
1. 请教法律达人,一个关于劳动合同问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调解仲裁法》等相关法律版法规的规定,公司权的做法肯定是违法的,违反了“应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及“同工同酬”的法律规定,你妈妈与该公司存在近十五年的劳动关系,依法该家公司应与你妈妈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该家公司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做法违法,依法你妈妈与该家公司已形成事实上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关系,该家公司没有在公司内实现同工同酬,侵犯你妈妈的合法权益,你妈妈可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劳动仲裁申请。
纵横法律网 彭大成律师
2. 莱芜大成珠宝老总克扣工资我该怎么办
找当抄地的劳动监察大队申诉,要求解袭决。
按照《劳动法》规定,工资按月发放。当月可以发放上月的工资,但跨月违法;如果公司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发放工资,逾期不支付的,还要加付赔偿金。
《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规定: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3. 请问,劳动法规里有没有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是劳务派遣的标准是什么 谢谢。
有的。
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八条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内劳动者的义务。劳容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第五十九条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应当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以下称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协议应当约定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以及违反协议的责任。
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
4. 主动辞职是否可以要求经济补偿金
案例咨询:复劳动者向制用人单位主动提出辞职是否可以要求经济补偿金?北京大成(黄石)律师事务所彭学文律师解答: 应视劳动者提出辞职的原因来确定是否可以要求经济补偿金。劳动者按照《劳动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如果用人单位以非法手段强迫劳动,或拖欠、克扣工资迫使劳动者提出辞职的,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可支付经济补偿。 北京大成(黄石)律师事务所彭学文律师提醒: 劳动者按照《劳动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合同约定迫使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5. 没有劳动合同,现在出现了纠纷,可以通过劳动法处理吗
你好!可以的,存在劳动关系却没有劳动合同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您只要收集好可证明双方劳动关系的证据即可!
有助于确认劳动关系存在的辅助证据
1、载有劳动者名字的用人单位下发的各种文件。
如:通知、工作任务单、任命通知书、介绍信、签到表等,以上文件应有用人单位的公章。
2、劳动者代表用人单位与其他实体或个人签订的合同。
“签约代表”或“代表人”一栏有劳动者作为用人单位代表的签字,且合同上又有用人单位所盖公章。
3、与用人单位有业务往来的其他单位留存的相关资料。
如某用人单位的代表,在代表用人单位向有关单位或机关提交申报材料后,到第三方处领取票据时在各种存根处代表用人单位的签名。
4、录音、录像、照片
如劳动者可拍摄其在工作时间在用人单位内上下班的情况,或者其他有关工作方面的录像也可作为给用人单位提供了劳动的证据。
5、网络聊天信息
用人单位网页上的各种公告消息;与用人单位相关人员业务往来的qq等即时通讯工具聊天记录,但劳动者实现必须先证明此种即时通讯工具使用者是谁。
6、手机短信往来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协商谈判具体事宜时的手机短信也可以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但同样需要证明手机号的主人身份。
提醒:证据的类型、来源、搜集方法等,都会影响证据的效力。但不论如何,在合法的前提下尽量养成搜集证据的习惯,才能有备无患,在侵权事件发生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事实劳动关系怎么确认?
事实劳动关系:指无书面合同或无有效书面合同形成的劳动雇佣关系以及口头协议大成的劳动雇佣关系。事实劳动关系的确认需存在雇佣劳动的事实存在。
也就是说,用人单位虽然没有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但双方实际履行了劳动法规定的权利义务,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此类劳动争议发生后,用人单位往往以双方没签订书面合同为由,否认双方之间在存在劳动关系,不承担其义务。但在劳动仲裁和法院判决中,一般来说都会根据证据进行事实劳动关系的确认——上文中所描述的这几种辅助证据,会在这个确认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事实劳动关系包括以下几个概念:
1、没有书面合同形式,通过以口头协议代替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劳动关系;
2、应签而未签订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后不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而形成的劳动关系;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以前签订过劳动合同,但是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同意劳动者继续在本单位工作却没有与其及时续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延续的劳动关系;
4、以其他合同形式代替劳动合同,即在其它合同中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力、义务条款,比如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兼并合同中规定了职工的使用、安置和待遇等问题,这就有了作为事实劳动关系存在的依据;
5、劳动合同构成要件或者相关条款缺乏或者违法,事实上成为无效合同,但是双方依照这一合同规定已经建立的劳动关系。
司法实践中一般参考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2005〕12号)中的规定,即同时具备以下三项标准,劳动关系建立:
一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是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是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还有哪些证据可以认定劳动关系?
根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第二条的规定,还有一些证据是可以证明并确认用人单位与劳动的劳动关系的。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网页链接
6. 新的《劳动合同法》说试用期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但是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都先约定试用期 过了试用期再签合同
用来人单位先约定试用源期,过了试用期再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是违法的。
单独约定试用期,该试用期无效。
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入职第2个月开始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7. 《劳动法》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哪些劳动
《劳动法》规定: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版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权事的劳动。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活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第三级体力劳动就是在8小时工作日内,人体的平均能量耗费为1764大卡,净劳动时间为350分钟,相当于重强度劳动。第四级体力劳动就是在8小时工作日内,人体的平均能量耗费为2700大卡,净劳动时间为370分钟,相当于“很重”强度劳动。
纵横法律网-北京大成(银川)律师事务所-马娟律师
8. 企业严重违反了劳动法,在哪可以匿名告状
抄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大队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工会投诉或者举报,也可以拨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全国统一电话12333投诉、举报。
《劳动法》
第八十七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
第八十八条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于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劳动合同法》
第七十八条 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工会有权提出意见或者要求纠正;劳动者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的,工会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第七十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本法的行为都有权举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并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