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249
① 如何理解最高法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49条
第二百四十九条 审理附带民事诉讼的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如果第一审专判决的属刑事部分并无不当,第二审人民法院只需就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作出处理。如果第一审判决附带民事部分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应当以刑事附带民事裁定维持原判,驳回上诉、抗诉。
就是说你对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民事部分不服,当事人提起上诉或检察院提起抗诉的,法院应该就全案审查一遍,不仅仅审查民事部分,也要审查刑事部分。
——这就是刑事上诉审中的“全面审查原则”,不仅适用于一般的刑事上诉,也适用于刑诉中附带的民事诉讼部分。
② 刑事诉讼法论文 胡某、顾某、姜某因抢劫罪分别被县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年、7年、5年。一审宣判后,胡某向市
你这个情况应该是共同抢劫吧?因为时间较短,给你个大致参考,你可以拓展,加一点理论依据,抄一些书上的相关只知识。
(1)市中级法院办理此案时存在诉讼程序上的错误:
首先是一审法院在判决书送达三被告的次日将被告顾某、姜某交付执行是错误的,应当等到法律判决生效以后才能交付执行;
其次,二审法院单独审理胡某不合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48条规定,共同犯罪案件,如果提出上诉的被告人死亡,其他被告人没有提出上诉,第二审人民法院仍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
第三,市中级法院对全案宣告终止审理的做法不对。按照以上第248条规定,死亡的被告人不构成犯罪的,应当宣告无罪;审查后认为构成犯罪的,应当宣布终止审理。对其他同案被告人仍应当作出判决或者裁定。所以,本案二审法院应当认定胡某无罪。
(2)二审法院对上诉人上诉的一审案件审理结束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
(二)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
(三)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可以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48、249、260--273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6条的规定。
③ 醉酒驾驶逃逸,致两人严重伤残,酒精249可以取保吗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办理取保候审。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第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第四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第五条“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第六条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第七条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具有本解释第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第八条在实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内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和本解释的有关规定办理。
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伤亡或者致使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二百三十三条等规定定罪处罚。
第九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三十万元至六十万元、六十万元至一百万元的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条第(三)项的起点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
④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249条是什么规定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249条的规定是:
在诉讼中,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转移的,不影响当事人的诉讼主体资格和诉讼地位。人民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对受让人具有拘束力。
受让人申请以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予准许。受让人申请替代当事人承担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准许;不予准许的,可以追加其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这体现了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恒定原则。
⑤ 韩国三大悬案分别是什么
从人人上找的,我只是知道一个,原来看过《杀人回忆》
1、华城连环杀人案: 80年代中后期令韩国陷入一片恐慌的华城连环杀人案随着上诉时效终结,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杀人回忆”。
华城连环杀人案是从1986年9月15日到1991年4月3日在京畿华城市泰安一带发生的妇女强奸杀人案。在4年零7月内罪犯作案10次。截止到2日,第十起事件的上诉时效(15年)宣告终结。即使今后抓到罪犯,也不能判刑。警方只抓到了与连环杀人案无关的第八起事件(1988年9月)的罪犯。
第十起事件的受害者是权某(69岁,女)。1991年4月3日下午9时左右,在东滩面盘松里荒山上发现了遭到暴行的权某的尸体。当时,权某的脖子上缠着长统袜。此后,杀人案再也没有发生,罪犯仍是个谜。连环杀人案的受害者都被勒死,行凶工具是长统袜、袜子等受害者的衣物。而且从受害女性的阴部发现了各种异物,令国民为之震惊。
根据前五起案件中收集到的凶手的精液、血液、毛发等,确定凶手的血型为B型。据距离第四起事件发生半个月前遭到性暴力后,勉强逃出来的受害者提供的口供,凶手的年龄大约在20多岁,身高165~170厘米,身材偏胖。对凶手的全部资料只有这些。国立科学调查研究所保留了当时在现场采收集的凶手的遗传因子。如果今后抓到嫌疑犯,就可以进行确认。警方说:“从残忍、紊乱的手法看,可能是犯罪时没有罪责感,反而享受杀人的‘精神病患者(psychopath)’所为。”
这起案件是有史以来警方动员人数最多的事件。警方先后投入了205万名警察,嫌疑犯和证人达到21280人。40116人接受了指纹鉴定。另有570人和180人分别接受了遗传基因(DNA)鉴定和毛发鉴定。调查记录装满了5个大塑料袋。警方和检察机关决定,与上诉时效终结一年后销毁所有记录的其他事件不同,永久保留该记录。这是考虑到事件的重大性和国民的关注程度,为了上诉时效结束后也能查明真相。该事件还成为迫使警方尽快引入科学调查方法的契机。在第八起事件中首次采用了毛发中子分析法。第九起和第十起案件委托日本对凶手的精液进行了DNA鉴定。DNA鉴定法正是从这时开始引入。
目前,华城警察署的暴力第三组接手该事件,收集线索。2003年上映后吸引500万名观众的影片《杀人回忆》证明人们仍很关心华城连环杀人案。
随着该事件的上诉时效终结日期的接近,再次掀起了延长重大犯罪的上诉时效的争议。
开放的我们党议员文炳浩在去年8月向国会递交了把杀人罪的上诉时效延长至20年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该法案目前搁置在在小委员会。
华城警察署署长崔元一说:“即使上诉时效结束,也要追查到底。一定要查明真相。所以暂时将保留专门调查组。”
其中朴海日演得是最后一个被怀疑的嫌疑人,一度被我怀疑成是真正的犯人,但是影片最后还是没有说谁是凶手。
2、李炯浩被诱拐事件:电影《那家伙的声音》是15年前轰动韩国的“李炯浩被诱拐事件”的真实案例为题材制作的。1991年1月29日,在首尔鸭欧亭被绑架的9岁小孩李炯浩,44天后在汉江边上他的尸体被发现。这起案件中罪犯用周密的计划摆脱了警察的搜捕,并用威胁电话沉痛的打击了李炯浩的父母。当时这起案件同“青蛙少年失踪案”和“华城连环杀人案”被称为是三大未破要案。所以当时警方投入了大量的警力和运用了高科技手段来进行搜捕,在过去的15年时间里共累计投入了15万人力和10多万警力,但连罪犯的样子都没能查出,并在1月份很遗憾的诉讼期限也到了期。1992年SBS纪实节目《想知道真相》节目中导演朴镇彪作为副导演参与了“李炯浩被诱拐事件”的制作,当时他感到非常震惊和愤怒。他决心要把这件事情拍成电影,要让国人不要轻易忘记这件事情。
“怎么喝酒也感觉不到醉。杀死炯浩的那家伙一定还在哪里快活的活着,一想到这些我几乎要窒息。我还没有原谅那家伙,但怎么已经有人说被原谅了……”
——炯浩父亲
根据韩国刑事诉讼法第249条规定,死刑犯的诉讼期限为15年,2006年1月“李炯浩被诱拐事件”诉讼期已满,这意味着人面兽心的罪犯即使是被抓到已经无法用法律来处罚他。但一夜间失去儿子的父母在心中已经留下了永远的痛,炯浩的父母怎能会原谅罪犯呢?电影《那家伙的声音》也许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最后发起的通缉令,除了商业电影本身,这部电影还加入了它的社会性。以感动剧情唤起人们对“诱拐儿童”和“诉讼时效”的理解,通过实际罪犯留下来的唯一线索,让全国民记住这件事情,通过全国民去解决这件事情是电影《那家伙的声音》的主要意图。
3、青蛙少年失踪案:青蛙少年是指1991年5名小学生去抓青蛙时失踪,过了11年6个月的2002年9月才发现他们的遗体的事件。
1991年3月26日,因为地方议会的议员选举30年来第一次举行,全市放假一天。最后一个目击证人说在卧龙山附近见过孩子们, 但到处都找不到他们。当时孩子的父母为了找孩子走遍全国, 也有不少以青蛙少年为主题的电影和歌曲,小学生们也展开了“寻找大邱青蛙少年”的活动。
当时的警方根据卢泰宇总统的特别指示,搜查范围扩大到全国各地,动员的警力据说31万8千之众,创单一事件动员警力最多之记录。社会团体发了7百多万张的传单,企业界也在商品包装上印刷了失踪少年的照片,悬赏达4200万元。
曾经甚至还有人说外星人绑架以及北朝鲜间谍诱拐还有用于疑难杂证实验品等等。但2002年失踪少年的遗骨却在卧龙山被发现, 死亡原因确定是他杀, 但目前为止并未抓到犯人。
韩国杀人案的诉讼时效为15年, 也就是说2006年3月25日就到期, 即使抓到犯人也无法惩处。
青蛙少年案的疑点:
一、文化日报称25日下午6时左右,有一位40多岁男人打电话过来说大邱卧龙山埋有青蛙少年,警察以打电话来的这一天正巧发现遗体,而且地点准备等关键点为由正在追查这个男人。
二、 警察发表死因为“迷路后冻死”,而少年的家人讲遗体发现处离村子只有不到500米的距离,发现遗体的吴鹉根先生也说遗体上压着大石头,尸体是互相压着的,能看出分明是他杀。
三、 发现遗体现场的附近发现了多种子弹,警察认为有可能是当时附近军队的射击场上的子弹误伤孩子, 但军部极力反驳。
四、 几个孩子的衣服以独特的形态被系住,专家们都说这种系法是见所未见的一种。
五、 其中有四具尸体的头部有类似枪伤的洞,附近也发现弹头及弹皮,更加重他杀的可能性,但也有法医不认同此观点。
六、 现场并没有头发令人疑惑,很多人猜测发现处并非死亡现场。
七、 牙齿也少了很多,更加证实了遗体是被搬到此处的可能性。
⑥ 《刑事诉讼法》第249条和“判决、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执行”矛盾吗,谢谢!
检察机关上诉肯定是存在加刑或收监判决并执行的问题,一般说的上诉不加刑是版被告上诉,不权包括公诉方上诉。你用红笔画出的不存在收监问题,是在法院判决无罪或免除责任的前提下不收监执行,这个收不收监是判决罪与非罪的执行方式,在无罪或免责的情况就直接释放,若再收监等判决书生效的话,就存在司法机关侵犯人权和滥用职权的问题。如果在有罪应当执行刑罚的情况下,不管是谁上诉也只存在是否加刑的问题,而收监则是必定的。
⑦ 什么叫民不告,官不究啊
民不告官不究指的是诉讼原则中的不告不理原则,有时候也作为一种暗讽,指有的执法者或执政者懒政不作为,对老百姓的疾苦漠不关心。
不告不理指对未经起诉的事情法院不予受理。即刑事诉讼必须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或自诉人进行自诉,民事诉讼必须有原告人提出诉讼请求,法院才得受理;在审理中受原告人提出的诉讼请求范围的约束,不审理诉讼请求范围以外的问题。
但是,人民法院依职权原则,在审判中可以发挥积极主动作用,不消极地受起诉范围的限制,以便使案件能够得到正确、合法、及时的解决。
(7)刑事诉讼法249扩展阅读:
不告不理的历史发展
不告不理早在奴隶制罗马诉讼中就已出现,当时采取控告式诉讼形式(见刑事诉讼法),每个公民(奴隶主和自由民)在得到最高裁判官的许可后,即可作为告诉人提起控诉,法院则根据其控诉在指定的日期进行审理,如果告诉人不到,则撤销控诉。
近代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诉讼的过程中,继承了古代罗马的不告不理原则并加以发展。在刑事方面,提出了对任何人未经法定程序起诉,不得判刑。
在民事方面,须当事人向司法机关提出诉讼要求时,才予受理。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各国相继确认了这个原则。英国虽无系统的成文法,但在习惯法中,采用了不告不理原则:如果没有个人、团体和政权机关直接的、罪名肯定的并附有誓言的控诉书,法院不能进行审理。
法国1791年宪法第5章第9条规定:“在刑事方面,倘非根据陪审员所收到的控告,或根据立法议会在其有权提起控诉的情况下提出公诉令,任何公民均不得受到审判。”1808年和现行法国《刑事诉讼法典》,要求法官对案件的审理必须根据检察机关的起诉。
法国《民事诉讼法典》第1条则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外,唯有当事人可以起诉。在诉讼因取得审判结果或者根据法律规定而终止之前,当事人有停止诉讼的自由”(见处分原则)。日本1890年《刑事诉讼法》第 184条和《民事诉讼法》第231条;现行《刑事诉讼法》第249、378条和《民事诉讼法》第176条,都规定了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
⑧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249条是什么规定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条的规定是:
在诉讼中,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转移的,不影响当事人的诉讼主体资格和诉讼地位。人民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对受让人具有拘束力。
受让人申请以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予准许。受让人申请替代当事人承担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准许;不予准许的,可以追加其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这体现了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恒定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