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不两罚

行政法不两罚

发布时间: 2020-12-17 05:24:31

1. 法条竞合与一事不两罚

法条竞合,指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具有包容关系的具体犯罪条文,依法只适用其中回一个法条定罪量刑答的情况。
一事不两罚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court.org/html/article/200212/26/27864.shtml

2. 行政法问题,卫生局的行为是否违反了“一事不再罚”的原则

《行政处罚法》“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对违法当事人同一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专实和同一依属据给予两次以上(含两次)的处罚。《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此规定正是“一事不再罚”原则在法律中的体现,其目的是防止重复处罚,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但是,就本案而言,不违反“一事不再罚”。第一次罚款1000元,是对于你的无证经营药品批发行为做出的处罚;而没收违法所得1万元的处罚,是针对非法经营额做出的处理决定。显然不能认定为对一个违法行为作出两个处罚。

3.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一事不二罚。

一事不二罚,指的是同一行政违法,在规定的整改期间不能再次处罚。2012年被处罚过,2018年可以就同一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4. 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有

即使是当事人承认有违法行为,但如果属于以下几种情形中的一种,则不予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 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第二十五条 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第二十六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九条 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4)行政法不两罚扩展阅读:

案例:

近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检察院检察官唐新宇接到了关爱涉罚少年志愿者、退休教师老高的电话。这是淮阴区检察院创新开展涉罚少年关爱活动,为他们搭起“人生彩虹桥”的一个真实案例。

初中生小武因结伙殴打他人,被公安机关抓获,考虑其未满14周岁,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淮阴区检察院检察官唐新宇、小武居住地关工委志愿者老高根据近期淮阴区检察院联合公安、民政、团委、妇联等单位会签的《“涉罚少年”关爱工程实施方案》,组成关爱小组,对小武开展系列关爱活动,促其健康成长、回归校园。

2014年至2017年3月,淮阴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66件103人,其中54人有被行政处罚的经历,占未成年人犯罪总人数的52.4%。

该院认为,被行政处罚过的未成年人应该成为关爱和犯罪预防的重点对象,遂决定开展涉罚少年关爱活动,并将涉罚少年从被行政处罚的未成年人,扩展到被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以及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涉罪未成年人。

参考资料:人民网-为涉罚少年搭建“人生彩虹桥”

5. 行政处罚“一事不再罚原则”

1、你的理解出错了,这里的“同一个违法行为”,指的是独立的一个违法行为,而不是同一类违法行为。再次违反还是会受到处罚的。对一事不再罚原则的理解首先是对“一事”即“同一个违法行为”的理解和认识。

2、《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这样的规定,使一事不再罚成为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和人民法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时所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5)行政法不两罚扩展阅读

根据理性制度的要求和立法精神,中国行政处罚领域应该存在一事不再罚原则,其中,一事指符合一个行政违法构成要件的行为;

不再罚指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行政主体只能给予一个和一次处罚。复杂的事数形态和法条竞合领域也应贯彻一事不再罚原则,但基于行政处罚主体的多样性,现行处罚种类性质上的不纯真性、过罚相当的有效性,该原则应该存在必要的例外。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法理学上的概念,是指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依据,给予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的处罚。一事不再罚作为行政处罚的原则,目的在于防止重复处罚,体现过罚相当的法律原则,以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贯彻一事不再罚原则还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处罚法》对“一事不再罚”处罚主体的表述欠缺唯一的确定性。对几个机关都有管辖权的违反行政管理法律;

二、《行政处罚法》的“一事不再罚”原则对适用法规时的冲突没有提供合适的冲突适用规则。相信随着行政法治的发展与完善,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6. 行政法中有一事不在罚原则

我认为没有违反一事不再罚的原则,因为你是有两个超速行为,即存内在两个违法行为,虽容然你这两个行为是同一性质的。当然还得看你的具体情况,如果后边的罚款针对的仍然是你前一个超速行为的话,那就构成了违法执法或者是不同执法部门对你的同一超速行为已经出发过了再进行处罚也是违反了一事不再罚。不过根据你的表述,人家应该没有罚错滴。

7. 请问:怎样理解行政处罚法中的"一事不二罚"原则

行政处罚法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回上罚款的行政处答罚。”对这一规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把握:
(1)同一个违法行为,既包括一个行为违反一个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也包括一个行为违反几个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
(2)可以处罚两次,但罚款只能适用一次。对行为人的一个行为,同时违反了两个以上法律、法规规定的,可以给予两次处罚,但是罚款只能适用一次。

8. 行政法中的一事不再罚。如果一个行为人违反了一种法律规范,可以由两个机关作出种类不同的行政处罚吗

您好,不可以的,一个行为只能罚款一次,《行政处罚法》第24条关于“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也就是说可以罚”整改“+”罚款“,但不能罚两次款

9. 税务行政处罚中的“一事不二罚”原则,是啥意思

在税收执法特别是税收行政处罚中,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进行处罚,有一项基本原则必须遵守,即“一事不二罚”原则。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对于纳税人的同一个税收违法行为不能给予两次以上相同种类的行政处罚。一事不二罚原则是纳税人权利保护原则的基本要求之一。对于纳税人的同一个税收违法行为,给予一次处罚就能够达成设定该处罚的目的时,就不应该给予两次相同种类的行政处罚。而在实际工作中,特别容易出现一事不二罚问题的领域是行为犯和结果犯相重合的领域。对于行为犯而言,只要出现某种行为,税法即给予一定的处罚,不需要有结果出现,而对于结果犯而言,则不仅要有某种行为,而且该行为还必须导致了某种结果,税法才给予一定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中规定了大量的行为犯,例如,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帐簿或者保管记帐凭证和有关资料的;未按照规定取得发票;等等。而典型的结果犯是偷税以及虚报亏损等,偷税是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偷税所强调的结果就是“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如果没有这一结果,就不能认定为偷税。
如果纳税人的行为同时构成行为犯和结果犯,应当如何处罚就是一个需要运用“一事不二罚”原则进行审视的问题。例如,税务机关在日常检查中发现,某公司以白条形式列支房租8万元,无法再取得发票或证实其真实性,该年度企业帐面亏损10万元。这种情形在税务检查中经常遇到,在讨论如何对该单位进行处罚时,税务机关内部存在几种不同观点。
观点一:该单位在没有合法凭证的前提下,无票列支房租费用8万元,应该调整亏损额。因为没有造成少缴所得税税款的后果,不能认定为偷税,根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条规定,该行为属于“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违法行为,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改正外,可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此外,根据《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该行为又属于“未按规定取得发票”的行为,可以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能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因此,对本案当事人只能依《税收征管法》或《发票管理法》处以一次罚款。
观点二:所谓“一事不二罚”原则是指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依据,给予两次以上的罚款处罚。本案中,纳税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和“未按规定取得发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违法行为,触犯了不同的法律法规,并非“一事”,可以依照《税收征管法》或《发票管理法》分别罚款,并不违反“一事不二罚”原则。
笔者观点:本案争论的焦点在于纳税人究竟实施了一个违法行为还是两个违法行为。判断的标准是什么,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如何处理更为准确,需要对法律规范之间的竞合作一分析。从纳税人权利保护以及行政处罚的必要性原则出发,如果某种形式的处罚能够实现设置该处罚的目的,即起到阻止纳税人再次进行该违法行为并对其行为所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那么,就不必给予重复的处罚。在上面的案例中,如果纳税人未取得合法有效的凭证,所导致的最终后果就是税收规定上的“虚报亏损”,因此,对其给予较重的处罚就可以实现设置该处罚的目的,所谓法规竞合是指由于各种法律、法规的复杂交错规定,致使行为人的一个整体行为同时触犯了数个法律、法规条文,从而构成了数个违法行为。
造成法律规范之间的竞合的原因大致有两类:一类法规竞合是立法自身的重叠问题,而不是适用法律的问题;另一类竞合是违法行为牵连的问题。所谓“牵连违法”,是指相对人以实施某一违法为目的,但其手段或结果又构成其他违法形式的情形。牵连违法行为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存在数个符合违法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数个违法行为间具有手段与目的或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并共同构成有机整体;行为人只追求一个违法意图,直接实施违法目的的行为是主行为,为实现这一目的创造条件或进行辅助的行为是从行为。本案中,该广告公司先是未按税法规定取得法定发票,而后又将白条作为经营费用的记账凭据,少计应纳税所得额。前者是手段行为,后者是目的行为,二者是典型的牵连关系,同属一个连续违法事实整体。这在行政法理论上,被称为“处断一事”,即实为多事,但在处罚上却以一事对待。
可见,对本案税务行政相对人在处罚上必须以一事对待,只能给予一次罚款,不能作为两个违法行为分别罚款,否则将构成“一事二罚”。在援引法律依据时,根据新法优与旧法、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应按《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条作出处罚决定,而不应按《发票管理办法》处罚。处罚时要考虑牵连的具体情节,遵循从重处罚原则。
本案引起的思考:在当前税法体系不健全、立法层次不高的现状下,法条竞合的情况并不少见。实际如何操作,目前只能根据有关行政法理论处理,缺少具体法律依据。建议进一步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对此问题尽早明确,以消除执法过程中不规范、不一致局面。
对于这一原则,我国《行政处罚法》第24条有明确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这里的规定还不是完全的“一事不二罚”原则。因为这里仅仅规定不能给予两次以上的罚款,对于其他的行政处罚没有禁止。例如,可以给予一次罚款、一次警告的行政处罚,也可以给予两次警告的行政处罚。这也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值得注意的。

10. 行政法一事不再罚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版款的行政处罚。权防疫站发现张某继续经营,再次处罚,显然违反24条的规定,违反一事不再罚的原则。

另外,处罚决定做出后,张某应当在处罚期限内,依法履行处罚决定。在提起行政复议期间,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

热点内容
范健商法学第四版 发布:2024-11-16 05:51:04 浏览:455
劳动法企业旷工处理 发布:2024-11-16 05:23:57 浏览:792
哈尔滨学院法学 发布:2024-11-16 05:12:55 浏览:14
刑法139条规定的 发布:2024-11-16 04:28:54 浏览:937
科研工作条例 发布:2024-11-16 04:24:13 浏览:882
卫生条令条例 发布:2024-11-16 03:10:36 浏览:133
保护原则刑法 发布:2024-11-16 03:04:55 浏览:488
民法典手卡 发布:2024-11-16 02:55:41 浏览:838
单位法律知识讲座通知 发布:2024-11-16 02:30:12 浏览:182
观其复道德经 发布:2024-11-16 02:21:55 浏览: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