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诉讼法53条

行政诉讼法53条

发布时间: 2020-12-17 05:46:17

㈠ 商标法53条规定的并可处以罚款是必须罚还是可以不罚

按商标法53条规定,违反本法第十四条第五款规定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回责令改答正,处十万元罚款。 该条规定责令改正,处十万元罚款中的罚款是必须罚,相关部门没有选择权。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第五十三条违反本法第十四条第五款规定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十万元罚款。

㈡ 行政诉讼法的条文

行政诉讼法中并没有针对这一问题的专门的条文,因为行政诉讼法是部老法内了,而且马上就面容临修改了。在实践中,往往是参照民事诉讼以及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来进行的。

也就是说根据《刑诉法解释》第53条第1款:收集、调取的书证应当是原件。只有在取得原件确有困难时,才可以是副本或者复印件。

第3款:书证的副本、复制件、物证的照片、录像,只有经与原件、原物核实无误或者经鉴定证明真实的,才具有与原件、原物同等的证明力。

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9条第1款第4项规定: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

第二百五十三条: 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分析:

1、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即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两倍计算迟延履行的利息。

2、计算公式: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年利率÷360×天数(天数算头不算尾)×本金×2倍。

3、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29条之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93、294条进一步明确:被执行人迟延履行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自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履行期间届满的次日起计算。

(3)行政诉讼法53条扩展阅读:

如果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申请执行时能否要求被执行人给付迟延履行金?可以。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非金钱给付义务的,无论是否给申请人造成损失,都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已经造成损失的,双倍补偿申请人已经受到的损失。没有造成损失的,迟延履行金可以由人民法院视案件具体情况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已于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36次会议通过,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㈣ 行政诉讼法第53条第1款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㈤ 行政诉讼法53条 不含规章 规章指的是什么

通俗来讲,规章就是指国务院的各个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一些法律。

㈥ 如果认为行政规章属于法的正式渊源,就与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3条相冲突

这个,我个人理解是
此处的正式渊源是说形式渊源,也就是说,行政规章是规范性法律回文件,有法律拘束答力的意思。
和参照不冲突,依据是不得排除,参照可以排除,但还要有点理由的。参考,理由都不用了,不想用就不用。这个是法律,行政规章,和地方文件的效力问题。
不要把此处的渊源理解为历史渊源。

㈦ 行政诉讼法53条 第一案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三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专和地方人民属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前款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含规章。

㈧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

【意思分解】《行政诉讼法》的判决种类,系司法考试必考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一大难点。对此,我们详陈如下:依上述各条款之规定,第一审判决可为以下几种情形:1、维持判决。维持判决是指人民法院认定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有效,从而作出否定原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指控,维持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维持判决之作出必须同时满足3个条件:(1)证据确凿;(2)适用法律、法规正确;(3)符合法定程序。2、撤销判决。撤销判决是指人民法院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部分或者全部违法,从而部分或全部撤销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并可以责令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撤销判决可分为三种具体形式:(1)全部撤销;(2)部分撤销;(3)判决撤销并责令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作出撤销判决的情形有:(1)主要证据不足;(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3)违反法定程序;(4)超越职权;(5)滥用职权。适用撤销判决时,需特别注意的特殊事项有:(1)《行诉解释》第53条;(2)《行诉解释》第59条;(3)《行政诉讼法》第55条及《行诉解释》第54条第2款之例外规定;(4)《行诉解释》第60条第1款。3、履行判决。履行判决是指人民法院认定被告负有法定职责无正当理由而拒不履行或拖延履行的,责令被告限期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履行判决是针对行政机关的不作为而采用的一种判决形式,主要适用于《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四)、(五)、(六)项三类情形。适用履行判决,应注意的特殊事项有:(1)《行诉解释》第60条第2款;(2)《行诉解释》第58条。4、变更判决。变更判决是人民法院认定行政处罚行为显失公正,运用国家审判权直接改变行政处罚行为的判决。适用条件是:(1)变更判决只能针对行政处罚行为作出,对于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无权直接变更。(2)行政处罚行为显失公正。适用变更判决,应注意的特殊事项是《行诉解释》第55条之规定,即人民法院对行政处罚行为作出变更判决,原则上只能减轻不能加重(注意例外);不能对行政机关未给予处罚的人直接给予行政处罚。5、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决是指人民法院认为原告的诉讼请求依法不能成立,但又不适宜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其他类型判决的情况下,人民法院直接作出否定原告诉讼请求的一种判决方式,见于《行诉解释》第56条。该条共规定了四种情形可适用该种判决。6、确认判决。确认判决是指人民法院确认被诉具体行为合法或违法的一种判决形式。

㈨ 新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五条,被告不能收集证据的理由是什么

“这一规定体现了案卷主义规则。案卷主义规则又称案卷排他主义原则,是指行政内机关在行政程序容之外形成的证据不能作为证明行政机关的行为合法或者定案的根据。案卷主义规则最早出现在美国。案卷主义规则是行政诉讼的特有规则。”
“行政机关应当依法行政,以证据证明其行政行为认定的事实,以法律为依据作出行政行为,是对行政机关的基本要求。因此,行政机关应当“先取证,后裁决”,即行政机关只能以其在作出行政行为时收集的证据作为证明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行政决定一旦送达生效,行政机关则不应再自行收集证据。因此,在诉讼程序中行政机关也不能为证明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再行收集新的证据。如果行政机关先作出行政行为,等行政行为被诉到法院后,再向原告、第三人和证人收集证据,就意味着行政机关可以“先裁决,后取证”,这就等于纵容行政机关在程序上违法,是与依法行政的原则相悖的。”

㈩ 请教高手两道有关行政诉讼法的问简答题

1、试指出行政诉讼程序制度与民事诉讼程序制度不同的地方。
答: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有以下不同:
第一,举证责任不同。
第二,结案方式不同。
第三,一审人民法院的变更权限不同。

2、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2条、第53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依据,并参照规章。试思考:宪法能否成为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
答: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各种法律。这里当然包括宪法,可以作为依据。

3,对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涵义和性质的理解

读《论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后有感http://article1.chinalawinfo.com/article/user/article_display.asp?ArticleID=43987

三个诉讼法同是程序法,所以,在三个诉讼法中规定的许多诉讼原则、制度和程序,都是相同的。例如,公开审判、两审终审、使用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审判监督程序,等等。

但是,三在诉讼法各自要解决的实体问题的性质不同,刑事诉讼法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刑事被告人是否犯罪及其应否负刑事责任的问题,民事诉讼法所要解决的是当事人之间民事权利义务的纠纷与争议的问题,行政诉讼法所要解决的是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公民和法人组织的合法权益问题。

三大诉讼法的任务、目的的差异,使它们在诉讼原则、制度和程序方面,又有许多不同。例如主持诉讼的专门机关,刑事诉讼除了法院以外,还有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诉讼主要是人民法院;在诉讼程序上,刑事诉讼有侦查阶段,还有专门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在证据制度上,证明责任的划分,证明标准的要求都有一定的差异;在诉讼的结果上,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和行政处罚的差别就更大了。
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有一些共同适用的原则、制度和程序,也有一些各自特有的明显不同的原则、制度和程序。

1、处分原则。虽然行政机关不享有实体权利的处分权,但民事主体双方均享有实体上的处分权,所以无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而是民事附带民事诉讼,我们一方面不能要求行政机关对依法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作出让步,以求得争议的解决,另一方面,也不能以行政机关已作出裁决而限制当事人就民事争议部门的处分权利。

2、调解和反诉。由于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与反诉,因此,行政诉讼不论是为主而是附带,都不能适用调解与反诉,在民事部分中,法院应主持调解,民事被告也有权依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提出反诉。

3、举证责任。民事诉讼一般实行“谁主张、谁举证”原则,而行政诉讼中被告负举证责任,法院在一并审理民、行交叉案件时,对于行政诉讼部门和民事诉讼部门,应当分别适用各自的举证责任规则。

4、审判组织。行政诉讼无简易程序的规定,民事诉讼中,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对于一并审理的民、行交叉案件应统一由一个审判组织来审理。因此,审判组织应统一为合议庭,民事部分的审理也应以普通程序来审理,不适用简易程序。

5、审理期限。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审理期限为3个月,民事诉讼法规定普通程序的审理期限为6个月,笔者认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期限应为3个月,民事附带行政诉讼的审理期限一般也应为3个月,如果3个月不能审结,附带行政诉讼的部分也应在3个月审结,并先行作出裁判。

6、判决方式和上诉。第一,人民法院审理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与民事附带行政诉讼案件时,一般情况下应由同一审判组织通过开庭一并审理、一并判决,“即两案一判”。但是,如果一并审理会造成过分迟延、影响行政诉讼结案的情况下,应当允许分别审理、分别判决,“即两案两判”。第二,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上诉审的审理原则有所不同,行政诉讼上诉审实行全面审查原则,而民事诉讼的上诉审则受上诉请求范围的限制。在“两案两判”中,如果当事人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两份判决分别提出上诉或者仅对其中一份判决提出上诉,自然应依照行政部分和民事部分分别适用各自相应的审理原则。但是,如果采取的是“两案一判”的情形,当事人提起上诉的,不管对判决的哪一部分提起上诉,因这种情况下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联系紧密,且为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宜采取全面审查原则。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区别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有以下不同:

第一,举证责任不同。

第二,结案方式不同。

第三,一审人民法院的变更权限不同~~~~~~~~~~~~~~~~~~~~~~~~~~~~~~~~
宪法是法律的一部分,当然是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52条、第53条的规定中所指的法律,应是狭义的法律,不包括宪法,且不能以违反宪法为由向法院起诉
1、试指出行政诉讼程序制度与民事诉讼程序制度不同的地方。
答: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有以下不同:
第一,举证责任不同。
第二,结案方式不同。
第三,一审人民法院的变更权限不同。

2宪法应该可以成为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行政诉讼法》第52条、第53条的规定中所指的法律是狭义的法律,但不是你所理解的那种狭义;其应指所有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也应包括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

热点内容
行政法规的三种命名方式 发布:2024-09-20 00:30:30 浏览:521
2016合同法pdf 发布:2024-09-19 22:42:11 浏览:606
建发集团法律顾问年薪 发布:2024-09-19 22:24:40 浏览:409
反对永居条例 发布:2024-09-19 21:41:27 浏览:602
民法315 发布:2024-09-19 21:33:56 浏览:483
刑法的根基与哲学 发布:2024-09-19 20:59:19 浏览:462
潮州基层法律服务所 发布:2024-09-19 20:45:47 浏览:552
苹果售后条例 发布:2024-09-19 19:51:38 浏览:510
合同法第211条规定是什么 发布:2024-09-19 19:15:50 浏览:488
不能成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事 发布:2024-09-19 16:35:44 浏览: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