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外部

行政法外部

发布时间: 2020-12-17 07:08:38

1. 试述行政法的法源

一、行政法的法源即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
二、根据制定主体、效力等级以及制定程序的差别,行政法的法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宪法。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立法的依据。其中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部分,对行政法的各种具体规范起统率作用。因而宪法中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组成及基本职权、职责、活动原则,公民在有关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等的规定即是行政法的法源之一。
2.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作为行政法渊源的法律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某一项法律的全部法律规范均属于行政法规范;二是某一项法律的一部分或某一条款属于行政法规范,其他部分或条款属于其他性质的法律规范。
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部门规章则是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是行政法的最主要的渊源。
4.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人大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地方行政规章,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中关于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活动方式等行政管理的行政法规范是行政法的重要渊源。
5.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国务院及其组成部门以及有权进行解释的地方人大和地方人民政府对有关行政法规范所作的解释,也是行政法的渊源。
6.行政法的其他渊源。包括我国政府签订、加入或承认的国际条约中有关行政管理的内容、中共中央与国务院联合发布的有关法律文件等。

2. 中外行政法历史发展的比较

本人认为,为了更好地比较中外行政法的历史发展,应该首先了解各自的发展历史,这是前提所在,然后再分别对中国行政法与大陆法系国家的和英美法系国家行政法的历史发展进行比较。
一、新中国建立以前行政法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意义的行政法在中国产生于民国初期。1914年5月18日公布的《行政诉讼条例》,同年7月15日公布的《行政诉讼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行政诉讼法。1914年3月21日公布的《平政院编制令》,平政院具有行政法院的性质,行政审判权不属于普通法院,而属于平政院。1932年11月27日,国民党政府颁布了《行政诉讼法》,1945年4月16日又颁布了《行政法院组织法》,这两个法律规定,行政法院与普通法院分立,专门处理行政诉讼案件。它规定行政诉讼有三个步骤,当事人必须先向行政机关提出诉愿和再诉愿,不服的才能向行政法院提起诉讼。
二、新中国行政法的产生与发展
新中国行政法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行政法的初创阶段(1949-1956年)。这是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初创阶段,没有制定系统的行政法体系,甚至对行政法的认识也是有限的。
2、行政法的倒退与破坏阶段(1957-1977年)。这一时期由于反右运动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行政法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被破坏殆尽。
3、行政法的恢复阶段(1978-1988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82宪法开始,行政法进入了恢复阶段。许多领域的行政法律规范相继制定,初步结束了无法可依的局面。1982年颁布的《民事诉讼法(试行)》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审理行政案件,这一规定标志着中国行政诉讼制度诞生的。
4、行政法的发展阶段(1989年-)。1989年颁布的《行政诉讼法》具有重大意义,确立了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机制,给公民的合法权利以切实的保障,促进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近年来,行政机关和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极大的提高,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对行政权的监督机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正朝着“法治国”的目标艰难而稳步地前进着。
三、外国行政法的历史发展
现在人们使用行政法这一概念是指现代意义上的行政法,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产物,是在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理论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一、大陆法系国家行政法的历史发展
大陆法系的行政法产生较早,体系完善、理论发达。其特点主要是各国都有两个法院系统,即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都存在两种法律规则,即公法和私法。法国行政法和德国行政法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但是由于大陆法系各国的历史不同,在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上也存在差异。
二、英美法系国家行政法的历史发展
其特点主要是各国都没有独立的行政法院系统;普通法院在审理各种案件(包括行政案件)时,适用同一体系的法律规则。
1、英国行政法
在英国没有明确的法律部门的划分,所以早期的英国没有明确的行政法概念。作为现代意义的行政法是17世纪下半叶开始出现的,它是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产物。
2、美国行政法
美国行政法受英国行政法的影响产生较晚,美国行政法的产生是同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相联系的,1887年成立的州际贸易委员会被认为是美国行政法的开始。从罗斯福“新政”开始,美国行政法迅速发展,1946年联邦行政程序法的制定是美国行政法上划时代的法律,该法以美国宪法中的正当法律程序为基础,建立起准司法的行政程序。
四、历史发展比较
外国行政法主要分为两大法系行政法,即为大陆法系国家行政法和英美法系国家行政法。
1、中国行政法与大陆法系国家行政法
虽然中国属于大陆法系国家,但中国行政法相对大陆法系其他国家的,特别是法国、德国的而言,起步较晚。从产生开始,中国的行政法就直接或间接的受到德国行政法的影响。
2、中国行政法与英美法系国家行政法
与英美法系国家相比,中国行政法研究则起步较早,重视程度也较高。中国现代意义的行政法产生于民国初期,而英美法系国家直到19世纪后半叶,其
学者们才开始注意行政法的功能并逐步建立了理论体系。在英国,作为一门科学,行政法研究真正受到重视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事情;美国行政法的发展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
从当代行政法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外行政法日趋融合。两大法系互采之长,英美法系的行政法范围向广义演进,既包括程序法,又包括实体法,既包括内部行政法,又包括外部行政法。过去上诉法院把行政案件看作私法案件,由民事庭审理,现在,上诉法院专设了行政庭,审理行政案件。大陆法系行政法已经突破公法的范围,在一些行政领域适用私法,在法德等国,行政私法已成为流行词,公私法的界限日渐模糊。
参考文献:
1、《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应松年,法律出版社,2004年1月
2、《新编行政法学》,谭宗泽,重庆出版社,2001年。

3. 对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监督,按照监督的来源划分有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

一般监督,是指行政隶属关系中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进行的监督. 专门行政监督,是指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专门监督机关实施得法律监督,它包括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我认为选,A 行政外部的监督包括政治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法律监督。在行政法上,最重要的是与人民的权利义务保障有直接关系的法律监督。 行政内部监督,包括行政机关自发地进行自我反省和基于行政指挥监督权而进行的自律作用。一般说来,各国的行政机关都具有较强的特权性和封闭性色彩,一般难以自发地进行自我反省;至于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进行的行政监督,从理论上讲,违背了“任何人都不能成为审判自己案件的法官”的原则,即违反了禁止同事审判的原则,其公正性难免受到怀疑,并且现实中也不乏官官相护的事例。因此,对行政内部监督,我们不可以期望过高。尤其是在民主法制机制尚不完备的我国,不仅要强调行政内部监督,而且更要重视行政法律监督。诚然,在近代法治国家里,行政内部的监督得以或多或少的运用,例如苦情处理、行政监察等,作为简便、迅速处理人民怨愤的行政监督方式,有其独到的优点和长处。象欧美等发达国家所广泛实施的、富有成效的行政监察员(Ombudsman)制度,成为世界各国纷纷效法的楷模,可是,该制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行政监察员被赋予更高层次的、更广泛、更强大的权限。显然,这种监督机制超出了单纯的行政内部监督的范畴。

4. 行政法的行政行为

1. 涵义
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对相对人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第一,行政行为的主
体是行政机关,得到法律、法规或规章授权的非行政机关组织体(包括行政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第二,行政行为必须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第三,行政行为必须是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法律影响的行为。比如,有一些行政主体的行为,象单纯的建议、劝告等行政,一般不可能对行政相对人产生权利义务的影响。2. 类型
(1)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区别可从三方面进行:
a) 看该行政行为终结时相对人是否明确、固定。
b) 看适用效力是“一次性消费”还是反复使用。
c)抽象行政行为的通常表现形式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2) 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区分主要应看行政行为所涉及的权利义务。如果涉及的是行政机关公务员特有的权利义务,该行为必然是内部行政行为。反之则为外部行政行为。
(3) 作为行政行为和不作为行政行为。
(4) 单方行政行为和双方行政行为。
(5) 行政法律行为和行政事实行为。这是借用民法学原理所作的区分。行政法律行为和行政事实行为的区别建立在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变化是否由行政主体的意思表示决定这一点上,它是行政活动的元形式。
3.构成和合法
构成要件:主体要件、权利要件、法律要件、目的要件。
合法要件: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是指一个行政行为完全符合法律要求的各项条件。它的选取应考虑要件的同层次性、涵盖性、均衡性和不重复性。其具体要件包括:第一,行政主体及其职权合法。第二,行政依据合法且充分。第三,行为内容明确且正当。 第四,行政程序合法且正当。
4. 效力
行政行为的效力是指行政行为在法律上所发生的效果。包括:
(1)公定力。行政处理的公定力指行政处理一经作出,除非有重大、明显的违法情形,即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表示尊重的一种效力。
(2)确定力。行政处理的确定力是指行政处理具有不受任意改变(撤销、变更、废止注销或吊销等)的法律效力。它包括形式确定力和实质确定力两个方面。形式确定力,又称不可争力,是行政处理对相对人而言的不可改变力,相对人不得任意请求改变该行政处理。指在复议或诉讼期满后相对人不能再要求改变行政处理。实质确定力又称不可变更力,是指行政处理一旦做出,非有法定原因或事由出现,应遵循一事不再理的原则,不得任意变更自己所作的行政处理。
(3)拘束力。行政处理的拘束力是指行政处理生效后,所具有的约束和限制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行为的法律效力。
(4)执行力。执行力是指已生效的行政处理要求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对其内容予以实现的法律效力。执行力是实现行政处理内容的效力,这里的实现方式包括自行履行和强制履行。其中对行政相对人的强制履行,包括行政强制执行和司法强制执行;对行政主体的强制履行通常则由行政相对人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来实现。

5. 内部行政法律关系与外部行政法律关系有何区别

内部行政法律关系指的是: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平行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所属机构、派出机构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之间的关系;

行政机关与其委托行使某种特定行政职权的组织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之间的关系。

外部行政法律关系指的是:公共行政关系,主要是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作为管理和被管理关系。

(5)行政法外部扩展阅读

1、主体的恒定性与不可转化性。即关系中必有一方主体是行政主体,不以行政主体为一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不是行政法律关系,而且在我国,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对人,被告则只能是行政主体,他们之间不能互为原被告(与民诉不同之处)

2、主体资格的受限制性。在我国,只有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3、主体地位“平等下的不平等性”。

(1)、主体双方各自权利义务性质不完全相同。

(2)、主体双方权利义务的数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权利义务是另一方所不具有的。

特征: 1、行政主体是组织,而不是个人

2、行政主体是依法拥有行政职权的组织,是行政权的归属者。

3、行政主体有权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代表国家并独立行使职权

4、行政主体能以自己的名义单独参加诉讼

内部行政关系

包括

一、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二、平行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三、行政机关与所属机构、派出机构之间的关系

四、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之间的关系

五、行政机关与其委托行使某种特定行政职权的组织之间的关系

六、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之间的关系

6. 什么是我国行政法的基本法源

行政来法的涵义
1、含义:指源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2、行政关系:指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因行使行政职权或接受法制监督而与外部国家机关、组织,个人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相互之间所发生的关系。作为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行政关系,主要指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外部关系。
3、行政权:指宪法和行政组织法授予行政主体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国家权力。
4、行政关系的基本内容:
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重要规定对行政主体行使职权行为的法制监督,调整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行政救济关系内部行政关系:主要规定行政主体的组织、职权,调整内部行政关系。

7. 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分别指什么

1、外部行政行为,是与行政机关内部行为相对应的一个行政法学概念。行政行为的意思是说是一种法律行为即引起权利义务变更的行为,其次要能够发生行政法效果的行为,具有外部性、单方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2、内部行政行为是“外部行政行为”的对称。发生于行政组织内部,基于行政隶属关系,是指只影响行政组织内部事务的措施。如行政首长对工作的指挥,对机关内部的组织和管理以及对下级公务员发布的命令和指示等。

(7)行政法外部扩展阅读:

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主要区别:

1、行为与相对人之间的关系不同。

实施内部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与该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之间,必定存在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以及其它隶属关系,或者存在一种监督与被监督的法定的监督关系。

实施外部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与该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之间,基本上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或者其它隶属关系,而只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种管理与被管理关系最终取决于外部行政行为的实施者所拥有的对某类行政事务的管理职能而不来源于该行政机关的领导职能。

2、行政行为的作用力不同。

内部行政行为通常只涉及行政机关的内部行政事务,其作用主要和行政机关的正常运转有关,不影响外部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外部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对外行使公共权利的行为,因而直接影响着外部相对人的利益。

由于这两种行政行为的上述区别以及行政机关行使这两种权利的性质和依据也不同,因此,不同性质的行为引起的争议应由不同的途径予以解决,即内部行政争议由行政机关自身解决,外部行政争议由法院解决。

如果将行政内部争议也交由法院解决,一方面法院不熟悉行政机关内部事务,并缺乏具体的争议处理手段,另一方面容易造成法院干扰行政机关正常工作,影响依法行政的效力。因此,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法院不受理就行政机关对行政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提起的诉讼。

8. 行政法调整对象有哪些

行政法调整的是行政关系。
行政关系包括:行政管理关系 行政法治监督关系 行政救济关系 内部行政关系。

9. 如何理解行政法研究的主要是外部行政行为

内部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内部管理事务,不归行政法规制。

10. 行政法它是如何控制和规范行政权的

首先从上来说,行政法就是来约束和监督行政权力行使的。其次,在我国,调整行政机关内部关系,也就是行政机关内部人员出现了问题该怎么解决,我国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调整行政机关外部法律关系主要有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这两部法律主要是规范行政权力行使的规范的,最后,对于在前两部分,如果行为人对行政机关的行为不服,或是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可以提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热点内容
劳动法是否规定要加押金 发布:2024-12-26 00:46:50 浏览:780
法治精神与创新 发布:2024-12-26 00:11:43 浏览:973
财务职业道德培训 发布:2024-12-26 00:07:12 浏览:60
管理者道德的重要性 发布:2024-12-25 23:45:51 浏览:267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复试分数线 发布:2024-12-25 23:41:05 浏览:700
属于卫生行政法规的是 发布:2024-12-25 23:35:18 浏览:589
就业劳动法特征 发布:2024-12-25 23:27:55 浏览:619
职工教育经费劳动法 发布:2024-12-25 23:15:21 浏览:87
天朝魔法学院 发布:2024-12-25 22:45:44 浏览:10
安博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4-12-25 22:45:42 浏览: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