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释义第213条
❶ 服刑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坐牢的意思
服刑通俗说法就是社会上所说的“坐牢”。
对判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1年以下的罪犯,由看守所代为执行。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即有拘役所的放在拘役所执行,没有拘役所的可放在就近的监狱执行,远离监狱的,可放在看守所内执行。因此收押机关主要有监狱、拘役所和看守所三种。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13条第2款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依法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对于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
根据《监狱法》第2条的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在监狱内执行刑罚。
(1)刑事诉讼法释义第213条扩展阅读:
服刑人员交罚金的流程
罚金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刑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
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如果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缴纳确实有困难的,可以酌情减少或者免除。
”缴交罚金,是被判处罚金的服刑人员应尽的义务。服刑人员亲属可代为缴交。罚金由作出一审判决的人民法院执行,服刑地中级人民法院也可以接收服刑人员缴纳的罚金。服刑人员亲属可以选择其中一法院缴交,为了方便服刑人员亲属代交罚金,现将具体事项告知如下:
向原判一审法院缴纳。
原判一审法院收款后出具罚金收据,服刑人员亲属将罚金收据交我监狱狱政部门复印,监狱复印单据后将原件返还交款人,复印件存服刑人员档案。
❷ 刑事诉讼法,208条。295条。213条。,69条第三
您好:
第六十九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三)在传回讯的时候及时到案;答
第二百零八条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判: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
(二)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的;
(三)被告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的。
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建议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
第二百一十三条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不受本章第一节关于送达期限、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鉴定人、出示证据、法庭辩论程序规定的限制。但在判决宣告前应当听取被告人的最后陈述意见。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最多290条,没有295条。
❸ 取保候审开庭前收监和开庭后收监有什么不同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1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一)可能判处管役、拘役或者独立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0条规定:对已经逮捕的被告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变更强制措施:
(一)患有严重疾病的。
(二)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的。
(三)正在怀孕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
3、收监以后就是犯人了,如果让犯人处理只能保外就医,或者办理假释,这些是非常难的。
(3)刑事诉讼法释义第213条扩展阅读:
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第六十八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第七十条保证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监督被保证人遵守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
(二)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被保证人有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❹ 刑事诉讼法213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法律分析: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本条法条说的是自诉案件中,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反诉适用刑事诉讼法中反诉的规定。自诉案件是指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三条 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反诉适用自诉的规定。
❺ 对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刑罚吗
《刑事诉讼法》第213条第2款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依法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1年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对于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第217条规定:“对于被判处徒刑缓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交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考察。对于被假释的罪犯,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第218条规定:“对于被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执行期满,应当由执行机关通知人,并向有关群众公开宣布解除管制或者恢复政治权利。”根据以上规定,属于公安机关执行的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缓刑以及剥夺政治权利
❻ 如何应用品格证据质疑证人的可信性
您好,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对品格证据作出专门规定。《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品格证据能不能证明案件事实,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新刑诉法解释第213条:“向证人发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四)不得损害证人的人格尊严。…… 前款规定也适用于对被告人、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的讯问、发问。”
可见,我国刑事诉讼对品格证据的认定有三个特征:一是将品格证据等同为尊严,这无形中给一个原本理性的证据形式添上了很强的道德色彩,从而对品格证据的排除提供了一个语境上的支持。二是品格证据没有独立规定为一种证据形式,只是不分情况地否定对诉讼主体发问时涉及其品格。三是对被告人、被害人、证人的品格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没有考虑到不同主体应当有不同的运用规则。
最高人民法院在新刑诉法解释第213条中规定,在向证人发问时,“发问的内容应当与本案的事实有关”。这样,在发问时包括证人品格在内的问题是不能够成为发问的内容的。这一规定实际上排除了对证人品格进行审查的问题。但从司法实践上讲,对证人品格的审查应当是不可避免的。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❼ 开庭前两天收监什么意思
刑事诉讼中,将取保候审在外的被告人收押的,是为了保障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开庭前变更取保候审为逮捕,一般表示可能要判处实刑。
《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1、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2、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3、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4、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5、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7)刑事诉讼法释义第213条扩展阅读
收监条件
对罪犯收监执行刑罚必须具备的法定要求。根据我国监狱法的规定,收监条件是:
①必须是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的罪犯。
②不具有应暂予监外执行的法定情况。
③必须具有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执行通知书、罪犯结案登记表等法律文书。监狱没有收到上述文件的,不得收监;上述文件不齐全或者记载有误,可能导致错误收监的,不予收监。
❽ 反诉提出时间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13条:“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反诉适用自诉的规定。”2、刑事诉讼中的反诉,是指自诉案件的被告人作为被害人控告自诉人犯有与本案有联系的犯罪行为,向人民法院提出请求,要求人民法院合并审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诉讼行为。提起反诉必须具备4个条件:(1)反诉的对象只能是本案的自诉人。(2)反诉的内容必须是与本案有关的行为。(3)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反诉的案件的范围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4)反诉最迟在自诉案件宣告判决以前提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二百三十二条
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