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可以压身份证吗

劳动法可以压身份证吗

发布时间: 2022-04-16 13:52:04

㈠ 用人单位可以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等证件吗

不能。任何司法企业或者说任何私人公办用人单位都无权扣押身份证,侵犯了人身权,唯有公安部门在你触犯法律的时候才能扣押

㈡ 在公司上班要压身份证是不是违法了

该单位的做法是违法的,你们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合同法>>第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㈢ 用人单位可否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等证件

不能扣押。《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内和其容他证件。其他证件包括学历证书、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

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3)劳动法可以压身份证吗扩展阅读:

用人单位录用职工必须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遵循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原则,保证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用人单位只有在生产经营需要并能保证劳动者享有《劳

动法》第3条规定的各项权利时,方可录用职工。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不得收取或者变相收取抵押金、抵押物、保证金、定金等,不得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和其他合法证件。也不允许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一方确定保证人,并由保证人

在劳动合同上签字,以担保劳动合同的履行。

㈣ 工作时单位扣押身份证合法吗

工作时单位扣押身份证不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第八十四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4)劳动法可以压身份证吗扩展阅读: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合作关系时,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双方应该依法履行合同,不能轻易违反。然而有时用人单位会违反劳动合同,应当给予劳动者赔偿或补偿。

在下列三种情形下,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规定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要赔偿:

1、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即招用后故意不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以及劳动合同到期后故意不及时续订劳动合同的;

2、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无效劳动合同,或订立部分无效劳动合同的;

3、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具体赔偿办法如下:

1、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的,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给劳动者,并加付应得工资收入25%的赔偿费用;

2、造成劳动者劳动保护待遇损失的,应按国家规定补足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津贴和用品;

3、造成劳动者工伤、医疗待遇损失的,除按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工伤、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劳动者相当于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4、造成女职工和未成年职工身体健康损害的,除按国家规定提供治疗期间的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相当于同期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5、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离职证明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一规定明确了用人单位不依法为劳动者出具相关证明时的法律责任

《劳动合同法》这一规定明确了用人单位承担的两种责任:一是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没有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没有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的情况下,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二是用人单位的上述行为给劳动者造成了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行政部门和人民法院提出具体的赔偿请求。

㈤ 公司压员工的身份证违反劳动法吗


劳动合同法
》第九条有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
居民身份证
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所以你可以要求企业尽快还上你的身份证并支付你的工资。

㈥ 用人单位能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吗

现实困惑

刘某到一家广告公司应聘时,该公司负责招聘工作的负责人要求刘某填写表格,用来备案。表格填完之后,该负责人以办理相关手续为由,向刘某索要身份证件。刘某遂将证件交给该负责人,该负责人告诉刘某,手续几天办不完,身份证要扣押几天。用人单位可以扣押求职人的身份证吗?

律师答疑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以任何理由,用人单位都不能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及其他证件。扣押身份证是违反《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的,要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如果因扣押证件给劳动者造成了实际的经济损失,还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九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第八十四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法理荟萃

用人单位通过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证件,如暂住证、资格证书或其他证明个人身份的证件等,以达到掌控劳动者的目的,这种作法是法律明确禁止的。

㈦ 企业可以扣押员工身份证吗

公司没有权利扣押员工的身份证原件。

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应当当场核查居民身份证的人、证一致性,不得擅自记录居民身份证记载的公民个人信息,不得擅自复印、扫描居民身份证,不得扣留或者抵押公民的居民身份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7)劳动法可以压身份证吗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居民身份证是我国公民的法定身份证件。为更好地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公安部、中央综治办、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居民身份证使用管理的公告》。

根据《公告》,公民应当依法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依法使用居民身份证,不得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增强居民身份证安全保护意识,妥善保管居民身份证,防止丢失、被盗。为防止被他人冒用,公民可积极主动到公安机关申请换领登记指纹信息的居民身份证。

同时,《公告》对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义务作出了明确要求,主要包括:应当认真履行居民身份证核查义务,严格落实人、证一致性核查责任。不依法履行核查义务致使公民合法权益或公共利益遭受损害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公民应当自觉配合居民身份证核查。

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居民身份证记载的公民个人信息严格保密。对单位内部建立的公民个人信息存储系统,要严格设定查询权限,严格控制知悉范围;要强化技术防护措施,严防信息泄露或者被窃取。

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要建立不良信用记录人员“黑名单”制度,对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的个人,要列入不良信用记录“黑名单”库,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时进行必要限制,推动落实联合惩戒机制。

《公告》还明确指出,欢迎广大群众积极向公安机关和有关主管部门检举伪造、变造、买卖、冒用居民身份证以及泄露、窃取、买卖、冒用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㈧ 打工压身份证犯法嘛

老板押工资和身份证的行为违法。
《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的行为违法,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属的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也可以到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㈨ 用人单位可以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等证件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障法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招聘员工时不得扣押员工的证件作为抵押品,不得向员工收取任何劳动抵金和强制员工购买工作服装等。如劳动者遇到上述情况,可以向当地的劳动服务及保障部门进行举报,劳动主管部门将调查取证,针对企业的具体违规情况作出行政警告或罚款处理。

热点内容
行政法有侵权必有救济 发布:2025-02-14 03:46:04 浏览:677
行政与行政诉讼法学 发布:2025-02-14 03:23:43 浏览:9
深圳华旭司法考试 发布:2025-02-14 02:45:41 浏览:739
北海司法学校 发布:2025-02-14 02:08:12 浏览:574
修改工作时间违反劳动法吗 发布:2025-02-14 02:01:28 浏览:288
立法动力 发布:2025-02-14 00:37:34 浏览:699
弃婴道德 发布:2025-02-14 00:29:07 浏览:668
劳动法一年工龄一个月工资 发布:2025-02-13 23:02:38 浏览:889
课余体育竞赛的法规性文件 发布:2025-02-13 22:00:24 浏览:66
法官黄松 发布:2025-02-13 21:23:32 浏览: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