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行政法人
① 日本的PMDA认证是什么认证
日本的PMDA证书,现在这份证书要拿到中国使用,需要办理日本PMDA证书公证及中国驻日本领事馆认证。
日本PMDA,即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医药品及医疗器械综合管理机构,中国的化工原料企业要想出口给日本,就必须申请日本PMDA证书。这份文件要想在中国使用,就需要办理日本公证及中国驻日使领馆认证。
办理时需要提供PMDA证书原件,要经过日本公证,外务省认证和中国领事馆认证。
以下是日本PMDA证书样本:
②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概况
2003年10月,JETRO更名为独立行政法人日本贸易振兴机构。
名称: 独立行政法人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JETRO)
法律依据: 独立行政法人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法(2002年12月13日 法律第172号)
成立日期:2003年10月1日
法人代表: 理事长 渡边 修
所 在 地:107—6006东京都港区赤坂1丁目12-32
JETRO拥有73个海外办事处,与东京和大阪总部、亚洲经济研究所一起积极致力于促进日本与海外之间的贸易与投资,加强企业之间的商务合作为目的的工作,其中尤其以加强东亚地区的商务合作为重点。
③ 中国和日本有否民事司法合作协议
有过,2007年11月2日起,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国际协力机构(JICA)与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版会法制工作权委员会直接,缔结了技术合作的协议,为期3年,名为【JICA中国民事诉讼法·仲裁法改善计划】,该计划目的在于,中国在修改民事诉讼法及仲裁法时,日本对于两法的改进提出立法和实务上的意见,促进中国起草更符合国际标准的民事诉讼法,并增加中日两国之间在解决民事纠纷领域中的相互理解。
④ 日本行政机构里的独立行政法人是什么意思 能用通俗易懂的解释下吗 ~ 这里有个图
就像是中国的事业单位一样,享受政府拨款。
⑤ 日本石油公团和金属矿业事业团合并后的机构名称是啥
2002年7月19日,日本国会正式通过“独立行政法人--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资源机构法”,决定废除原隶属于资源能源厅的“石油公团”,将石油公团归并到原隶属于资源能源厅的“金属矿业事业团”,新组建独立行政法人“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资源机构”。原计划2005年了正式活动该机构。
废除石油公团,将石油公团的业务并入金属矿业事业团,组建“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资源机构”,将机构推向民营化,简约了机构和业务的设置,集中了精英资源,给政府政策的具体执行部门,赋予了更大的自主权。
《独立行政法人--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资源机构法》对新组建的“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资源机构”(以下简称为“机构”)的职责任务做了如下20项规定:
1.通过出资,提供在国外或本国周围海域进行石油等(包括石油砂和油页岩)的勘探、开采,以及在国外进行可燃性天然气液化所需要的资金(开采石油的所需资金,以及在本国周围海域开采可燃性天然气所需要的资金,只限于接受权利转让后进入开采时需要的转让资金,以及依据获取的权利开始开采所需要的资金),提供在国外勘探金属矿产所需要的资金。
2.对金属矿业经营者勘探金属矿产所需要的资金(包括为提供该资金所需要的资金)进行贷款。
3.提供在国外进行石油等的勘探和开采(包括相连带的冶炼。第5项亦同),以及进行可燃性天然气液化所需要的资金的债务担保。提供在国外开采金属矿产,以及与其相关的选矿、冶炼及其它事业所需要的资金(包括为提供该资金所需要的资金)的债务担保。
4.在国外获取(只限于机构以外的人难以获取的特别情况,并以在经济产业省令规定的期限内转让给他人为目的)勘探石油等的权利,以及与其类似的权利。
5.对石油等的勘探、开采技术进行指导,并在国外对该类技术进行验证,对金属矿产的勘探、开采、选矿、冶炼技术进行验证。
6.为勘探石油等,为勘探金属矿产进行必要的地质构造调查(与勘探金属矿产相关的调查,只限政令规定的大于200m水深的海域。国外的调查工作要由国家和机构以外的人负担部分费用)。
7.为充实在国外勘探金属矿产所需要的地质构造调查(只限于金属矿业经营者与外国法人共同进行的情况)资金,发放资助金。
8.收集和提供国外开发金属矿产资源的信息和资料。
9.出租对金属矿产进行勘探,以及进行必要地质构造调查所需要的船舶。
10.受国家的委托进行国家的石油储备(指关于保障石油储备等的法律第二条第十款规定的国家石油储备。以下相同),以及国家储备设施(指该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国家储备设施。以下相同)的管理。
11.进行与以上业务相关联的获取石油、占有石油 、转让石油的工作。
12.对于加强石油储备所需要的资金(只限于购买石油的所需资金)进行贷款,并对扩充石油储备设施(只限于由两家以上的石油冶炼业者,及经济产业省令确定的人出资的法人所进行的扩充设置行为。以贮藏国家储备石油为主要目的的除外)的必要资金,进行出资或者贷款。
13.对金属矿产品进行储备。
14.对于为防止金属矿业等(指经济产业省令确定的金属矿业及非金属矿业。以下相同)引发矿害而采取措施的资金,进行贷款。
15.对于为防止金属矿业等引发矿害而采取措施的资金,进行债务担保。
16.对金属矿业等矿害对策特别措施法第七条第三款规定的矿害防治累积金,进行管理。
17.征收和使用根据金属矿业等矿害对策特别措施法第十二条第一款(包括援用于该条第三款的情况)的规定交纳的钱款,并发放根据该法第十三条第三款(包括援用于该法第十四条第2款和第30条第2款的情况)规定的必要资金。
18.为防止金属矿业等引发的矿害,开展调查和指导工作。
19.接受地方公共团体的委托,为防止金属矿业等闭坑后坑道水或者废水引发矿害,经营大于经济产业省令规定规模的处理设施。
20.开展上面各款业务的附带业务
参照http://www.lrn.cn/bookscollection/magazines/maginfo/2004maginfo/2004_2/200611/t20061116_2681.htm
⑥ 日本现在有国有企业吗
根据1948年《国有财产法》的规定,日本国有资产分为行政资产和普通资产两大类。行政资产是直接用于行政目的的资产,具体分为公用资产、公共用资产、皇室用资产和企业用资产。普通资产指行政资产以外的一切国有资产,性质多种多样,包括政府出资(向行政法人、NTT股份等出资)、为驻日美军施设提供的资产、租借给地方公共团体等的绿地及道路等资产、未被使用的国有土地及其他资产。
日本对国有企业实行“一企一法”管理,按照特殊企业进行监管。首先,与一般企业一样必须遵守《公司法》,上市公司遵守上市公司相关法律;其次,遵守特殊公司专门法律,接受特别监管。日本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经营情况,对每个国有持股企业制定专门法律。
综上所述,日本现在有国有企业。
⑦ 日本政府的组成
1.在行政运营中确立政治主导 ,意味着对行政权和国民主权关系的确认 。根据日本国宪法 ,日本是实行三权分立政体的国家 ,国民主权体现在立法 、行政 、司法三权上 。执掌最高行政权的内阁总理大臣是由日本国民通过议会民主制确立的 ,总理大臣直接代表日本国民 。因此 ,要树立首相权威 ,加强总理体系的工作能力 ,使它能在国民的呼声中更好地焕发出活力 。如不其然 ,政党政治的结果就是“官主导”,而非政治主导 。因此 ,东京大学的佐佐木毅教授认为中央机构改革的此举是要诀别“官主导”的政党政治 ③。这种转变的实质是将政策决定的结构由官僚主导调整为政治主导 。为了确立政治主导的行政运营 、充实辅佐内阁总理大臣的机能 ,进行了以下改革 : (1) 明确规定总理大臣有权对阁议通过的国政方针做使其鲜明化的必要修改 。在必要时 ,总理大臣可以任命 3 人以内的特命国务大臣 。在森喜朗政府的第 2届内阁中 ,就有两位这样的特命国务大臣 ,他们分别是 川尧与前首相桥本龙太郎 。桥本是行政改革担当大臣 ,继续推进他立下汗马功劳也因此坐不稳首相宝座的行政改革事业 ;(2) 新增设了内阁府 。内阁府以总理大臣为首长 ,协助内阁官房进行国政上重要事项的企画立案以及综合调整 ,处理总理大臣职权范围内的行政事务 ,并且管理总理大臣为主任大臣的外局事务 ; (3) 充实了内阁官房的机能 。明确规定内阁官房所掌事务包括事关国政基本方针的企画立案 ,将内阁官房中总理大臣辅佐官的数目由原来的 3 名以内扩充到 5 名以内 ,允许内阁官房从行政组织内外聘用专门人才 。除此之外 ,还在各府省的大臣之下设置副大臣和大臣政务官 ,以使政治主导的政策决定更容易进行 ; (4) 就经济财政 、综合科技 、防灾 、男女共同参与等重要议题 ,设置了召集政府内外英才共商国事的会议制度 。
2.中央政府改革步入由重视权限到重视任务的轨道 ,有关中央省厅改革的法律不对权限作出规定 ,却对各省厅承担的任务逐条进行明确规定 ,基于任务 ,中央政府机构被缩编 。国务大臣的数目由过去的 20 人以内缩减到 14 人以内(特别情况下可以在 17 人以内) ;省厅的数目由 22 个缩减到12个 ;官房和局的数目由 128 个缩减到 96 个 。依靠内阁府在缩编后的各省厅之间的综合政策调整和各省厅内的政策调整以及各省厅之间的信息沟通 、情报交流机制 ,使中央政府各机构成为能提供有效率 、有质量服务的统一整体 ,从而消除纵向分割行政的弊端 。新的中央各省厅由新设 、合并 、划归 、更名等方式产生 。其中 ,内阁府为新设机构 ;总务省由原邮政省 、自治省 、总务厅合并而成 ;文部科学省由原文部省和科学技术厅合并而成 ;国土交通省由原运输省 、建设省 、北海道开发厅 、国土厅合并而成 ;原总理府的三厅金融再生委员会 、经济企画厅 、冲绳开发厅划归总理府 ;环境省由环境厅升格形成 ;大藏省更名为财务省 ;通商产业省更名为经济产业省 。
3.创设独立行政法人是指使国家所有的美术馆 、博物馆 、研究所等事业单位成为自主运营 、情报公开的独立行政法人 。这样的独立行政法人具有与其他法人同样的资格 ,但又必须经营与公共事业相关 ,需要从行政管理上运筹的业务 。而且 ,财力和人事仍与政府相依存 ,既具有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 ,又具有自律性 。创设独立行政法人的目的在于推进行政减量 、行政服务民营化目标 ,使相关事业单位的业务更容易为国民所了解 ,提高其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根据日本政府《独立行政法人制度关系大纲》,独立法人制度的基本方针是 :极力排除对事业单位的事前干预和限制 ,管理的重心转为事后监督 。为此 ,除了直接管辖大臣的管理和监督之外 ,来自于政府其他方面基于财政民主主义的干预只能保持在必要的最小限度内 。独立行政法人制度实际上是将政府政策的实施功能与决策功能相分离 ,赋予相关事业单位从政府剥离出来的独立法人资格 ,使之获得了较大的自主权 ,从而完全可以选择自己的经营和管理方式 ,同时受到尽量少的干预 。但是 ,前提必须是符合法律要求以及满足国民需求 。自主经营也意味着自负其责 、减轻政府的管理负担 。根据独立行政法人制度 ,独立行政法人依照主管大臣制定的中期目标编制实施计划 ,在得到大臣认可的情况下 ,将其公布于众 ,并依此自主经营 。在每个业务年度必须履行企业会计手续 ,即独立行政法人实行企业会计制度 。日本的政府系统除了国营企业外 ,均实行基于现金主义的单式薄记的会计方式 ,被称为官厅会计 。而企业会计制度则采用复式簿记的会计方式 。独立行政法人须以从每年 4 月 1 日始到翌年 3 月 31日止为一个业务年度 ,做成资金贷借 、经营盈亏的财务报表以及收益分配 、损失处理的明细账目 ,在一个业务年度终了时向主管大臣提交 。除了得到主管大臣的核准和认可外 ,还必须接受设在主管省厅的独立行政法人评价委员会和设在总务省的独立行政法人评价委员会的业绩评估和管理监督 。因此 ,独立行政法人制度的要点可以概括为 3 个原则 :自主经营原则 、企业会计原则 、业绩评价原则 。
日本的独立行政法人制度是在英国行政改革启发下创立的 。具体的参照模型是撒切尔政权创立的行政代理机构(executive agency) ④。将所掌事务维持在行政系统内 ,导入企业经营管理手法进行运营 。但因财源和人事与政府相依存并受其控制 ,所以 ,这是一种与将国营企业民营化等改革措施相区别的内部民营化 。根据日本中央机构改革的日程表 ,从 2001 年 4 月起 ,56 个行政事业单位向独立行政法人转变 。截止到 2004 年 ,将有 89 个机关单位转变为独立行政法人 。
4.对中央省厅进行缩编和创设独立行政法人制度无疑是追求精干的小政府的措施 ,事业中止 、民营化 、向民间委托 、裁减组织和人员则是另外一些措施 。日本中央政府决定中止酒精专卖等事业 ,将粮食调查事业民营化 ,将工业技术标准实施事业交付民间管理 ,将情报处理 、统计处理 、国有资产的设备及其修缮等管理业务向民间委托 。日本中央政府还决定将现在中央直属的邮政 、森林 、造币 、印刷事业进行彻底改革 。在经营管理上 ,使之具有企业性格 ;在人事组织规模上 ,使之缩小减量 ,同时推进向民间委托 。这次改革设置的邮政事业厅 2 年后要变为邮政公司 ,国有森林事业的管理要逐步委托给民间和地方公共团体 。在组织人事方面进行大幅度缩减 。省厅由 1 府 22 省厅缩减为 1 府 12 省厅 ;官房 、局由 128 个缩减为 96 个 ,缩减率为 25 % ;科、室数由约 1 200个缩减为 1 000 个 ,缩减率为 20 % ;政策审议会数由 76 个缩减为 29 个 ,缩减了约 1/ 6 。通过民营化 、组织人员缩减 、导入独立行政法人制度 、倡导地方分权 、放松行政控制等措施 ,日本政府决定在未来的 10 年间将国家系统公务员 (不包括地方自治体的公务员) 的数目缩减 25 %。在日本的行政改革史上 ,政府曾前后 9 次削减国家公务员的数量 ,但其后公务员的数量又有所增加 ,致使小政府的目标大打折扣 ⑤。因此 ,中央政府决定彻底抑制定员增加 ,立志使中央政府成为世界上鲜见的小政府 。
⑧ 日语中,独立行政法人是什么意思啊
行政法人为公法抄人的一种,乃新袭公共管理风潮下的产物。日本称之为「独立行政法人」( 独立行政法人,どくりつぎょうせいほうじん)。
为因应公共事务的庞大与复杂性,原本由政府组织负责的公共事务,经执行后,被普遍认为不适合再以政府组织继续运作,而牵涉的公共层面,又不适合以财团的形式为之,遂有『行政法人』的设置。
与财团法人最大的不同是,行政法人的资金来源是国家的预算,并且不再以国家考试的方式进用人员,杜绝公务人员缺乏创新、只求无过的心态,组织采合议制,设有董事会与监事会,定期召开会议,让领导与执行专业化,也保障专业人员的权益。
⑨ 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和财团法人有什么区别
行政法人为公法人的一种,乃新公共管理风潮下的产物。日本称之为「独立专行政法人」( 独立行政属法人,どくりつぎょうせいほうじん)。
为因应公共事务的庞大与复杂性,原本由政府组织负责的公共事务,经执行后,被普遍认为不适合再以政府组织继续运作,而牵涉的公共层面,又不适合以财团的形式为之,遂有『行政法人』的设置。
与财团法人最大的不同是,行政法人的资金来源是国家的预算,并且不再以国家考试的方式进用人员,杜绝公务人员缺乏创新、只求无过的心态,组织采合议制,设有董事会与监事会,定期召开会议,让领导与执行专业化,也保障专业人员的权益。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http://china.findlaw.cn/
⑩ 急~在线求助法学名词解释:1行政法人2地方公共团体3公共组合!
日本行政法的概念。
地方公共团体是指直接依据宪法享有自治权、内独立于国家的地域性统治团体容。地方公共团体又分为普通公共团体(都、道、府、县及市、町、村)和特别地方公共团体(特别区、地方公共团体组合、财产区及地方开发事业团)。
公共组合是由一定组合成员组成的公共性社团法人,包括土地区划整理组合、工商组合、健康保险组合等。公共组合进行的事业具有公共性,因此它一方面享有行政法人行政上的职权和特殊待遇,同时要接受国家的监督。
日本行政法人是指由国家或地方公共团体出资等设立的法人,具有公共财团法人的性质。国营公司、公团、公库、金库、基金、事业团体等是行政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