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和民法通则

民事诉讼法和民法通则

发布时间: 2022-04-17 21:42:40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有冲突时,以哪个为准

这个是互不冲突的啊,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是民事程序法则,而民法通则是权责规定啊

② 什么是民法通则及民事诉讼法

区别就是:民法是实体法,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

  • 相关点:

    1、通俗的说,民法是规定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有那些义务和权利,而民事诉讼法则是规定公民通过怎样的手段、方法、程序去保障权利的实现、义务的履行。

    2、比如关于合同的问题,《民法》规定什么样的合同是有效的,而《民事诉讼法》就是根据民法的相关规定通过法庭审理等手段,以判决等形式明确某一具体合同是否合法。

  • 关于民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简称“民法通则”)是中国对民事活动中一些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法律规定,是民法体系中的一般法。

    2、所谓民事活动是指: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为了一定的目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如买卖、运输、借贷、租赁等。

    3、进行民事活动时,应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守法的原则。

  • 关于民事诉讼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以宪法为根据,结合中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2、2012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一届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已于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36次会议通过,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③ 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与民法典的内容条款有冲突时,以哪个为准

民法通则已经合并进入民法典,民法典属于保障当事人的权利法,民事诉讼法是程序保障法,这两部法律不可能会冲突。

④ 民法通则与民事诉讼法有何不同

一、概念上的区来别
民法自通则是我国对民事活动(即指公民或者法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中一些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法律规定,是民法体系中的一般法。
民事诉讼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关于调整民事诉讼活动,确定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
二、保障权利方面
民法通则保障民事权利;民事诉讼法则是从诉讼程序上保障公民通过司法获得救济的权利。
三、所属的法律分类不同
民法通则属于实体法,民事诉讼法则属于程序法。二者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当然以上民法通则与民事诉讼法的区别绝不是二者区别的全貌,仅仅是一些较为明显的区别。

⑤ 民事诉讼上诉期限民法典与民法通则的十五天如何届定

这个是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通用。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四条 上诉权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⑥ 民法和民事诉讼法的区别。。

民法是实体法,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这是二者最主要的区别。

1、概念上的区别。

民法通则是我国对民事活动(即指公民或者法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中一些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法律规定,是民法体系中的一般法。民事诉讼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关于调整民事诉讼活动,确定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

2、保障权利方面。

民法通则保障民事权利;民事诉讼法则是从诉讼程序上保障公民通过司法获得救济的权利。

3、所属的法律分类不同。

民法通则属于实体法,民事诉讼法则属于程序法。二者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4、规定的义务和全力不同。

民法是规定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有那些义务和权利,而民事诉讼法则是规定公民通过怎样的手段、方法、程序去保障权利的实现、义务的履行。

比如关于合同的问题,《民法》规定什么样的合同是有效的,而《民事诉讼法》就是根据民法的相关规定通过法庭审理等手段,以判决等形式明确某一具体合同是否合法。

5、解决的问题不同。

民事诉讼法解决的是程序方面的问题,而实体法解决的是现实的生活中遇到问题我们怎么去解决。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民事诉讼法发是调整诉讼活动的。

(6)民事诉讼法和民法通则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法与民法是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它们以体现民众的基本意志为立足点,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共同目标,以民事诉讼为集中表现方式,互相衔接、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法的分类,就是以一定的标准将法与法之间的界限廓清,法的分类问题解诀的就是法与法之间的一种界限和逻辑结构的问题,是法理的一个基本内容。目前我国学界上法的分类范围从形式或技术上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法的一般分类;二是法的特殊分类。

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分类就是一种法的一般分类方法,是以法所规定的内容不同为标准进行的分类。

所谓的实体法就是一般规定主体的权利、义务或职权、职责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法,如民法、刑法行政法

而所谓的程序法就是通常以保证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或保证主体的职权和指责的履行所需的程序或手续为主要内容的法,如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

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分类是基于他们的主要内容而成立的,这种分类并不是绝对的,一-方就不会设计另一方的内容,而是相对的。

同样的道理,关于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之间也存在类似的关联,民法和民事诉讼法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沟壑,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割开的内部联系。因此,正确把握二者这层关系对于正确认定他们的关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⑦ 民法通则与民事诉讼法有何不同

民法通则是实体法,规定的具体权利义务
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规定的诉讼程序。

⑧ 请问民法通则与民事诉讼法有区别吗谢谢!

有区别。《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这是两个法律。前者是回实体法,后者是程序法。

(一答)《民法通则》

《民法通则》是我国最基本的民法,它是用来调整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是实体法。

(二)《民事诉讼法》

该法规定的是当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发生纠纷以后,向法院起诉应该遵循的程序。是程序法。

⑨ 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关于宣告死亡的规定

《民法通则》
第二十三条
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
(一)下落不明满四年的;
(二)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二年的。
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四条
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没有死亡

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
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第二十五条
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
依照继承法取得他的财产的公民或者组织,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给予适当补偿。
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的关系
宣告失踪并非宣告死亡的必经程序(所谓的下落不明不必须以宣告失踪来确认)
申请人只申请宣告失踪的,即使符合宣告死亡条件的,也只能宣告失踪。
同一顺序有的要求宣告失踪,有的要求宣告死亡的,应宣告死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宣告死亡是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人民法院经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依法宣告失踪人死亡的法律制度。根据中国民法通则第33条的规定,宣告死亡须具备下列条件:
自然人下落不明须达到法定期限。下落不明是指自然人离开最后居住地没有音讯的状况。按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自然人下落不明满四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两年的,即达到了规定的宣告死亡的期限。
宣告死亡的申请须由利害关系人提出。宣告失踪人死亡,必须由与失踪人有利害关系的人提出申请。没有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人民法院不得对失踪人做出死亡宣告。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的范围和顺序是:(1)配偶;(2)父母、子女;(3)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4)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
死亡宣告须由人民法院做出。宣告死亡必须由人民法院做出,才能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宣告公民死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后,应当发出寻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宣告失踪的公告期间为三个月,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一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的,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三个月。
公告期间届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被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的事实是否得到确认,作出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的判决或者驳回申请的判决。
重现处理
(一)失踪人生还后的财产返还
失踪人生还回来以后,被宣告死亡的自然人自然有权请求返还其财产,这意味着依照继承法取得其财产的公民或者组织,应当返还原物。如果原物不在,可适当给以补偿。
但需要注意的是,此种规定仅仅是为了保障被撤销死亡宣告的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并非一种民事责任。因为这些人取得被宣告死亡的公民的财产是有法律根据的,其所负的返还义务,仅以现存利益为限,对已经不存在的财产并无返还和赔偿责任。
(二)失踪人生还后的婚姻关系的处理
最复杂的是生还后的人身关系问题,特别是婚姻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区别对待。
配偶没有再婚的。撤销死亡宣告后,其婚姻关系自动恢复。
配偶已经再婚的。即不能自行恢复,欲恢复只能与再婚者离婚后,才能再和前一个配偶复婚。
配偶已经再婚且再婚以后的婚姻关系又不复存在的。被宣告死亡的失踪人生还回来以后,配偶与失踪人的婚姻关系并非可以自行恢复。自行住到一起肯定在法律上是不受保护的,但该失踪人如若去世,另一方已和死者共同生活的,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的人的身份,根据继承法的规定,可以适当分得遗产。即使分得遗产和他继承的一样多,但那也不是基础于配偶关系,而如果不是基于共同生活且又不是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的原因,即不能参与继承关系了。
子女收养关系的法律效力问题。被宣告死亡的人在宣告死亡期间,其子女被他人依法收养,被宣告死亡的人在死亡宣告被撤销以后仅以收养关系未经本人同意而主张收养关系无效的,一般不予准许,但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同意的除外。

热点内容
大学期末经济法总结2000 发布:2025-02-13 20:12:21 浏览:86
测试准则和条例 发布:2025-02-13 19:40:35 浏览:815
法院检察院公安局 发布:2025-02-13 19:40:32 浏览:683
会计学习经济法的好处 发布:2025-02-13 19:32:39 浏览:509
2020年中级经济法晨阳笔记百度云 发布:2025-02-13 19:13:06 浏览:600
条例将15 发布:2025-02-13 19:01:08 浏览:209
高淳县司法局 发布:2025-02-13 18:57:20 浏览:813
劳动法怀孕生产可以休多久 发布:2025-02-13 18:55:48 浏览:910
肖建雄律师 发布:2025-02-13 18:39:02 浏览:72
法治宣讲主持词 发布:2025-02-13 18:20:04 浏览: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