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中国行政法权威

中国行政法权威

发布时间: 2022-04-19 10:22:02

1. 中国现行行政法规有哪些

·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号)(2014-02-27)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646号)(2014-02-03)

· 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45号)(2013-12-19)

·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国务院令第644号)(2013-12-11)

·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2013-11-26)

· 国务院关于修改《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42号)(2013-11-22)

·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41号)(2013-10-16)

·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安全保卫条例(国务院令第640号)(2013-09-16)

·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39号)(2013-09-06)

· 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38号)(2013-07-2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37号)(2013-07-22)

·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36号)(2013-06-08)

·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35号)(2013-02-08)

· 国务院关于修改《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34号)(2013-02-08)

·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33号)(2013-02-08)

· 国务院关于修改《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32号)(2013-02-08)

· 征信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31号)(2013-01-29)

· 国务院关于修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30号)(2012-12-27)

· 农业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629号)(2012-11-16)

· 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28号)(2012-11-16)

· 国务院关于修改《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27号)(2012-11-05)

·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26号)(2012-10-30)

· 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25号)(2012-10-22)

· 教育督导条例(国务院令第624号)(2012-09-17)

·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623号)(2012-09-06)

· 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国务院令第622号)(2012-07-10)

· 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21号)(2012-07-09)

· 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20号)(2012-06-11)

·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619号)(2012-05-07)

· 国务院关于修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18号)(2012-04-30)

·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17号)(2012-04-10)

· 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15号)(2012-03-07)

· 拘留所条例(国务院令第614号)(2012-03-0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613号)(2011-12-29)

· 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12号)(2011-12-2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611号)(2011-12-0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吨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610号)(2011-12-09)

·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09号)(2011-11-15)

· 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608号)(2011-10-30)

·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07号)(2011-10-10)


详见中国政府网站:http://www.gov.cn/flfg/xzfg.htm

2. 行政法学界四大金刚有哪些

芮沐,中国法学“第一翁”

(1908年—)

我国经济法学和国际经济法学的创始人,以百岁高龄被尊为中国法学“第一翁”。1954年后到北京大学法律系工作,曾任北京大学经济法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所长等职。他执教近70年,亲自指导了12届博士研究生,著有《民法法律行为理论之全部》等。

韩德培,中国环境法学的开拓者

(1911-2009年)

我国国际法学一代宗师,也是中国环境法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79年开创建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国际法研究所;1981年推动组建了中国第一个、也是亚洲第一个环境法研究所。他著作等身,其中《国际私法》是我国高等院校第一部统编教材,《环境保护法教程》是我国第一本环境保护法的教材。

王铁崖,中国国际法学界的一面旗帜

(1913-2003年)

北京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创始人,国际法研究院士,是中国国际法学界的一面旗帜。新中国成立初,参与了《共同纲领》的起草;1984年、1990年,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参与基本法起草。著有《战争与条约》、《中国旧约章汇编》等,译作《奥本海国际法》。

王名扬,“行政法学界四大金刚”之首

(1916—2008年)

当代著名行政法学家。1946年考取最后一批国民党政府的公派留学生,前往法国巴黎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1958年学成回国。他参加了我国第一部行政法统编教材《行政法概要》的编写工作。著有《英国行政法》、《美国行政法》等。福布斯网站将其列为“行政法学界四大金刚”之首。

3. 关怀教授是中国哪个部门法的权威学者

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是指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法律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也是法律分类的一种形式.我国有七大部门法:刑法,民法,行政法,诉讼法,国际法,经济法,环境法,军事法
当代中国法律部门包括:
1.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要国家机关组织法、选举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授权法、立法法、国籍法等。
2.行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政府采购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理等(一般行政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治安管理出发条理(特别行政法)。
3.民法: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商标法实施细则。
4.商法: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企业破产法、海商法。
5.经济法:
(1)有关企业管理的法律: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乡镇企业法。
(2)财政、金融和税收方面的法律: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
(3)有关宏观调控的法律、法规:预算法、统计法、会计法、计量法。
(4)有关市场主体、市场秩序的法律: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6.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劳动法、工会法、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法。
7.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1)属于自然资源方面的: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
(2)属于环境保护方面的: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
8.刑法:刑法,单行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
9.诉讼法:
(1)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2)律师法、法官法、检察官法、仲裁法、监狱法

4. 请问一下中国现在法学界的权威和领军人都有那些

中国著名法学家大全——《当代中国法学名家》

法学理论
张文显 朱苏力 贺卫方 葛洪义 舒国滢 沈宗灵 孙笑侠 卓泽渊 李步云 刘作翔 付子堂 孙国华 信春鹰 郭道晖 郝铁川 吕世伦 石泰峰 王晨光 朱景文 李林 李龙 刘瀚 谢晖

法律史
曾宪义 张晋藩 武树臣 何勤华 陈盛清 范忠信 邱远猷 吴建璠 杨一凡 杨永华 俞荣根 韩延龙 怀效锋 霍存福 刘海年 倪正茂 高恒 蒲坚 朱勇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周叶中 许崇德 韩大元 胡建淼 胡锦光 江必新 姜明安 罗豪才 马怀德 陈云生 方世荣 张庆福 张树义 莫纪宏 浦增元 童之伟 王名扬 王叔文 吴家麟 肖蔚云 杨海坤 袁曙宏 张光博 朱维究

刑法学
高铭暄 马克昌 赵秉志 张明楷 陈明华 陈兴良 曹子丹 储槐植 顾肖荣 何秉松 梁华仁 罗大华 欧阳涛 曲新久 阮齐林 苏惠渔 康树华 张智辉 周道鸾 卢建平 王作富 何鹏 姜伟 孙谦

民商法学
江平 梁慧星 吴汉东 王利明 孙宪忠 王卫国 赵旭东 郑成思 魏振瀛 崔建远 刘春田 刘凯湘 石少侠 司玉琢 覃有土 顾功耘 郭明瑞 龙翼飞 吴焕宁 夏吟兰 徐学鹿 杨大文 杨立新 杨振山 马俊驹 沈四宝 巫昌祯 关怀 范健 尹田

诉讼法学
江伟 陈光中 徐静村 樊崇义 龙宗智 陈瑞华 陈卫东 卞建林 陈桂明 顾培东 景汉朝 刘家兴 沈达明 宋英辉 谭世贵 汤维建 田平安 汪建成 王国枢 王亚新 杨荣馨 张卫平 周国均 左卫民 谭兵 李浩 常怡 严端 崔敏

经济法学
杨紫烜 李昌麒 刘隆亨 刘文华 漆多俊 邵建东 史际春 徐杰 张守文 种明钊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吕忠梅

国际法学
韩德培 曾令良 梁西 余劲松 陈安 董立坤 龚韧刃 黄进 李双元 刘楠来 饶戈平 芮沐 张乃根 周忠海

军事法学
丛文胜 顾德欣 李昂 图们 张建田

世纪之交的中国法学家流派
(一)红派 所谓红派法学家,就是学术上走红,学术理论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政治上得到宽容,三十来岁就能当上博导的一批法学家。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人民大学的王利明、赵秉志、陈兴良,北京大学的武树臣,武汉大学的黄进,等等。
(二)黄派 所谓黄派法学家,就是能将法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极有价值的改革建议,从而有力推动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司法体制改革的的法学家。他们善于联系实际,善于运用法学原理进行现实批判,关注民生,力主改革。他们不仅著述丰富,而且分量沉重。在他们的代表作中,往往以黄金般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主要观点和主要主张。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政法大学的江平,《中国法学》杂志社的郭道晖,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梁慧星,等等。
(三)紫派 所谓紫派法学家,是指那些比红派法学家更多一层红色的法学家。
紫派法学家的特点是,参与改革但不首倡改革,对已有的改革措施和改革理论常从较正统的角度进行解释、论证和宣传。在他们身上往往环绕着一层紫色光环。他们在政治上颇受重视,经常参与重要法律的起草;他们在学术上也很有地位,大多有博导、会长、理事长等等的学术职务,全国性的教材也常常由他们主持编写。 紫派法学家的另一个特点是,他们对于别人(尤其是青年人)的探索常持批评态度,而他们的批评往往又是以政治批评为主,以学术批评为辅。一九九六年的所谓“晓南风波”正是这一特点的重要表现。② 最有代表性的紫派法学家是张光博。 张光博是大连海事大学经济法律学院教授,主攻宪法学和法理学。
(四)灰派(经院派) 所谓灰派法学家,是指那些埋头于学术研究,不太关心现实生活,较少进行现实批判,不提具体改革建议的法学家。他们在法学界很出名,但在法学界之外的知名度明显不如黄派和彩派,甚至也不如蓝派和绿派。 灰派法学家学术功底深厚,著述甚丰。他们虽然回避现实政治问题,但他们的学术成果往往成为红派人物和黄派人物的学术依据。 北京大学的龚祥瑞早在八十年代初出版的《比较宪法和行政法》一书中,就认真地论述过法治和法制的区别,但由于他没有联系中国的实际进行现实批判,所以就没有产生多大影响。灰派与黄派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此。 灰派法学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北京大学的龚祥瑞,张国华,沈宗灵,赵震江,姜明安,等等。
(五)蓝派 所谓蓝派法学家是指那些竭力主张充分开放、充分借鉴和移植西方法律和西方法学的法学家。走向蓝天和大海是蓝派的基本特点。

蓝派法学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思想活跃,思路开阔。他们倾心于中西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对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有深刻的揭示和批判。他们大多出生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与红派法学家是同龄人。与红派不同的是,他们一般不考虑在学术界的社会地位问题,不重视博士、博导等头衔。与红派相同的是,他们一般也不进行太多的现实批判。

蓝派法学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南京大学的张中秋,苏州大学的周永坤,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梁治平,等等。 张中秋的代表作有《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法律与经济——传统中国经济的法律分析》,等等。梁治平的代表作有《新波斯人信札》,《法辨》,《法律的文化解释》,等等。

(六)彩派 彩派法学家是指那些同时具有多种色彩的法学家。 彩派法学家的代表人物有:南京师范大学的公丕祥,吉林大学的张文显,南京大学的范建,华东政法学院的曹建明,苏州大学的杨海坤,杭州大学的胡建淼,中共中央党校的石泰峰,等等。彩派法学家不仅学术成果丰富,而且学术组织能力十分突出,社会交往面十分宽广。他们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对所有的学派皆能宽容,也为所有的学派所宽容。因此,他们总是五彩缤纷的。在他们身上,黑派可以看到黑,红派可以看到红,紫派可以看到紫,蓝派可以看到蓝,灰派可以看到灰,黄派可以看到黄,白派可以看到白,雾派可以看到雾,绿派可以看到绿。 彩派与红派大体上也是同龄人,学术地位略次于红派,政治地位却强于红派,大多兼任高等院校的行政领导职务,不是校长,就是院长,至少也是个副院长什么的。
(七)黑派 黑派是指那些被认为是主张全盘西化,在法学界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在政治上犯过严重错误的法学家。近年来,他们很少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主要代表人物有群众出版社的于浩成,北京大学的袁红兵,中国政法大学的陈小平,等等。
(八)白派 法学界的白派人物的主要特点有二:其一是头脑一片空白,在他们的著作和文章中,以及在他们的课堂上,没有任何属于他们自己的观点和理论,更没有改革或不改革的意见和主张;其二是以**为主要目的,白花花的银子不赚白不赚,赚了不白赚,学术、学位、职称等等,无非是**的手段而已。 但平心而论,白派法学家在普及法律知识方面还是有一定贡献的。

(九)雾派(变色派) 所谓变色派,就是无一定色彩,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法学家流派。该派就象水蒸汽一样,一会儿灰色,一会儿白色,一会儿黑色,一会儿蓝色,一会儿发红光,一会儿五彩缤纷,什么时髦他们就变成什么。他们和彩派的区别是,彩派在任何时候都是五彩缤纷的,雾派只在极少的时候才是多彩的。雾派除了在不同的时候制造不同的声势以外,对法学研究和改革事业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理论贡献。 雾派和白派在外表上有些相似,但始终有实质性区别。白派的目的是经济,雾派的目的在于政治。

(十)绿派 绿派,也可以叫做草派。该派法学家就象绿草一样,一方面生机盎然,另一方面不引人注目,不被法学界重视。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山大学的刘星(一正),江苏省行政学院的刘大生,等等。

草派的特点是,对古今中外的各种法律制度和法学理论一律采取超越的态度,不屑于参加各种“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讨论和争论。

他们在学术上的追求是:哪里有荒漠,就向哪里挺进;哪里有废墟,就在哪里扎根。他们的文章在政治上不受器重,但也不受批判;在法学界很受冷遇,被认为无足轻重。中国权威的法学刊物从来不发表他们的文章。

5. 有哪些好的行政法著作可以看

1.王名扬三部曲:
《英国行政法》政法大学出版社《法国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版《美国行政权法》中国法制出版社
2.哈特穆特.毛雷尔(德),高家伟译:《行政法学总论》,法律出版社
3.盐野宏(日):《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4.翁岳生:《行政法》(上、下),中国法制出版社

6. 请简要归纳中国行政法的特点

它有5个特点,分别是广泛性、变动性、表现形式多样性、丰富性和规范性。
(1)行政法尚没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这是因为行政法涉及的社会领域十分广泛,内容纷繁丰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难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统一法典。行政法散见于层次不同、中国行政法名目繁多、种类不一、数量可观的各类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之中。凡是涉及行政权力的规范性文件,均存在行政法规范。重要的综合性行政法律在我国和国外主要有:行政组织法、国家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公开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
(2)行政法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由于现代行政权力的急剧膨胀,其活动领域已不限于外交如国防、治安、税收等领域,而是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这就决定了各个领域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均需要行政法调整,现代行政法适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内容也更加丰富。
(3)行政法具有很强的变动性。由于社会生活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作为行政关系调节器的行政法律规范也具有较强的变动性,需要经常进行废、改、立。
(4)行政法规范是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是由多种不同效力等级的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
(5)行政程序性规范是行政法特有的一类行为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其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7. 中国行政法之多少

行政法的数量就多了。学理上,把行政法分为涉及一般规定的一般行政法和规定具专体领域的特属别行政法。
一般行政法主要涉及行政行为和行政组织。行政行为法有《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行政组织法有《公务员法》等。
特别行政法就非常多了,各个领域都可以有。比如,《海关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教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

8. 中国著名的行政法学家都有哪些

行政法论丛第11卷,《中国行政法学研究报告》中有详细介绍。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包括哪几种法

主要分两种: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

一般行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

特别行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海关法》、《教育法》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制定本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法》的颁布是关系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件大事,对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制度,维护教育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加速教育法制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保障。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加强海关监督管理,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交往,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制定的法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而制定的法律。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为了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制定本法。

10. 中国行政法方向有哪些有名的教授

林鸿潮:现任抄中国政袭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师,中国政法大学应急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行政法学研究》编辑,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行政法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季宏: 万国重点学科班
王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宪法学、行政法学。曾获中国人民王锴大学研究生学术新星一等奖。在《中国法学》、《比较法研究》、《法学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八篇.

热点内容
公司规章制度太严 发布:2025-02-13 04:59:32 浏览:823
海淀区法院微博 发布:2025-02-13 04:13:04 浏览:495
检擦院和法院 发布:2025-02-13 04:08:07 浏览:576
合同法的发展 发布:2025-02-13 02:27:32 浏览:367
郑幸福律师 发布:2025-02-13 01:59:09 浏览:844
哈市乡村台法律援助热线 发布:2025-02-13 01:30:42 浏览:409
新劳动法试用期工资 发布:2025-02-13 00:53:20 浏览:703
宁波新劳动法实务培训 发布:2025-02-13 00:48:24 浏览:645
动画片刑法 发布:2025-02-13 00:35:00 浏览:552
民事诉讼法146条6 发布:2025-02-12 23:28:42 浏览: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