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在环境保护中
『壹』 环境保护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就我的理解,宪法是所有法律的母法,是最基本的大法,下面的是刑法、民法等大法,三是条例,四是地方法律和规章。
具体可以参照一下内容:
法律的分类和特征
一、法的分类
1.法的渊源,也称“法律渊源”,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又称“法的形式”。
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律渊源。主要包括:
(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即全国人名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
(2)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包括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及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3)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各个部委局制定的行政规章;
(4)省级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即省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
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省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及省级地方人民政府,省自治区的人
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5)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特别行政区制定的法律和法规;(7)经济特区制定的法规;
(8)军事委员会制定的军事法规等等。由于制定它们的国家机关的等级不同,所以其法律地位或效力就呈现出层级的区别。
2.法律的其他分类
(1)按不同标准或角度分类
国内法和国际法
区别: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前者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制定并在该国(或者地区)制定实施的法律;后者是作为国际法律关系主体的国家或者地区之间制定和实施的法律。
根本法和普通法
区别: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前者又称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制定需要特别的程序的法律。
一般法和特别法
区别:适用范围不同,前者适用于一般的法律关系主体,通常的时间,国家管辖的所有地区。例如,《刑法》、《合同法》;后者适用于特别的法律关系主体、特别时间、特别地区。例如,《妇女权益保障法》、《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实体法和程序法
区别:规定的内容不同。规定的是主要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为实体法。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著作权法》等;规定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施的法律为程序法。如,《民事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等。
成文法和习惯法
区别:制定和表达的方式不同。国家机关制定的、以文字形式表达的法律为成文法,由国家认可的习惯为习惯法。应该注意的是,普通法法系国家中的判例法也被称为习惯法,与这里所指习惯法不是一个概念。
(2)特殊分类
公法和私法
---这是民法法系国家适用的一种法的分类,不适用于普通法法系国家。它渊源于古罗马法,首创者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认为,公法是关于罗马国家的法律,私法是关于个人利益的法律。现代西方法学著作一般认为,宪法行政法刑法属于公法,民法商法属于私法,诉讼法依其主法而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法与私法的界线开始模糊起来,出现了公法私法化、私法公法化的趋势,也出现了不能确定是公法或是私法的许多法律,如经济法、劳动法、环境法等。
衡平法和普通法
---这是在普通法法系国家适用的一种法的分类。普通法在此是专有名词,特指在11世纪诺曼人征服英国后通过法院判决而逐步形成的适用于全英格兰的一种法律;衡平法是在14世纪开始的,大法官法院的大法官们更据公平正义原则对普通法进行修正、补充而形成的一种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现在我国香港地区还存在这着种法的划分。
联邦法和联邦成员法
3.法律的历史类型
资本主义类型的法律
社会主义的法律类型
4.法系
法系是西方法学的一个概念,是按照法律的历史传统或者某种共性对于法律的一种分类。也就是说具有某种历史传统或者具有某种共性的国家的法律就属于一个法系。 影响较大的有民法法系(又称大陆法系、法典法系、罗马-德意志法系等)和普通法法系(又称英美法系、判例法系)。
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以制定法为法律的主要渊源,判例不是法律的正式渊源;后者除制定法外,判例是重要的法律渊源,所谓“法官造法”就是指它而言。
5.法律体系
是指由在一个国家里,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同类规范性法律文件所组成的法律部门而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即部门法体系。
(1)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是指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规范性法律文件(也可以称为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2)部门法与法律规范、法律制度、规范性法律文件相互间的关系
---法律规范是构成法律的基本要素之一,此外还包括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法律部门是由一个个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的,而规范性法律文件是由法律规范构成的。
---法律制度与部门法都是由同类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的分类。法律制度同部门法是一种交叉关系。一种法律制度,可以分属于几个法律部门,反之亦然,一个法律部门,可以包括许多个法律制度。
---规范性法律文件是表现法的内容的形式或者载体,部门法就是由许多个规范性法律文件(法律法规和规章)构成的。
(3)划分部门法的标准
第一,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种类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标准。
第二,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的机制是划分部门法的第二位标准。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或者基本结构如下:
宪法;行政法;民法和婚姻家庭法;经济法;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军事法;环境法;刑法;诉讼程序法。
二、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4.法律是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规范性是指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法律规范的逻辑构成包括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行为模式是指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所提供的标准和方向。行为模式一般有三种情况:(1)可以这样行为,称为授权性规范;(2)必须这样行为,称为命令性规范;(3)不许这样行为,称为禁止性规范;其中(2)和(3)又称为义务性规范。
法律后果是指行为人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在法律上所应承受的结果。法律后果分为两种:(1)肯定性法律后果,指行为人按照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的要求行为,从而导致的一种积极的结果,包括国家承认行为合法、有效、应予保护甚至奖励;(2)否定性法律后果,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的规定而行为,从而导致的一种消极的结果,包括国家不承认行为合法,行为无效或者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规范的其他划分:
---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确定性规范、委托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
『贰』 环境法属于什么行政法吗
不属于行政法,属于经济法分类。
『叁』 行政法中哪些条文与环境保护有关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003-06-04)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2003-01-02)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002-01-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2000-07-0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11-18)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1996-09-30)
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 (2005-05-19)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1995-08-08)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994-12-01)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 (1993-08-04)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1990-08-0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1990-06-25)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 (2004-01-08)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1989-10-24)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 (1988-05-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理条例 (1987-06-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1986-10-29)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 (1985-03-06)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 (1983-12-29)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83-12-29)
暂时不知道有多少更新的,也就是最近颁布或修改的。
『肆』 中国环保法律体系有哪些
中国现在的环来保法自律体系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以其它境坏保护单行法、相关法、行政法、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政府规章、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国际环境保护公约为环境法律体系的。
中国环保法律体系包括:
基础——《宪法》;
环境保护主体法——《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单行法——《大气污柒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
环境保护相关法:——《刑法》、《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
环境保护行政法;
环境保护部门规章;
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性政府规章;
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伍』 《环境保护法》是特别行政法吗
《环境保护法》不是特别行政法。
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包括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
1、一般行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
2、特别行政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海关法》、《教育法》等
『陆』 环境法与经济法、行政法、民法的区别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法的区别:
1、调整对象的不同
(1)环境法的调整专对象是属环境社会关系
(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经济调制关系
2、调整方法的不同
(1)环境法中“生态性”调整方法的独特性
(2)经济法中“包容性”调整方法的独特性
3、调整目的不同
(1)环境法的调整目的是实现环境安全和环境正义
(2)经济法的调整目的是实现经济安全和经济正义
『柒』 我国的八项环境法律制度是什么
中国环境法律制度有:
1、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制度;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3、‘’三同时‘’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收费制度;
4、现场检查制度;
5、限期治理制度;
6、强制淘汰制度;
7、公众参与制度;
8、总量控制制度;
9、行政代执行制度等。
(7)行政法在环境保护中扩展阅读
环境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同其他法律部门相比,有下述特点:
1、综合性。环境保护范围广泛,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相当复杂,环境法不仅包括大量的专门环境保护法规,而且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劳动法、经济法等法规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2、技术性。保护环境须采取自然科学的、工程技术的、经济的等各种手段,环境法同上述各种手段密切相关,因此,在环境法里包含有较多的技术规范。
3、广泛的社会性。环境法和其他法律一样,受社会经济制度的制约,但它的保护对象是土地、大气、水、森林等自然环境,所以又受客观存在的自然生态规律的制约。环境法作为一种法律部门诚然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但也在不同程度上符合整个社会和民族的利益。
4、共同性。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在环境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中,更多地涉及经济发展、生产管理和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这里反映某些社会发展规律、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与其他法律相比,在各国的环境法中有较多可以互相借鉴的东西。
『捌』 环境保护法属于社会法还是行政法
行政法吧。
『玖』 环境行政许可制度体现了行政法的哪些基本原则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导和规范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指导规范行政行版为的实权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法则,是贯穿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之中,同时又高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体现行政法基本价值观念的准则。它又分为实体性基本原则和程序性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实体性原则:
1.依法行政原则.
2.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3.越权无效原则.
4.信赖保护原则.
5.比例原则.
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则:
1.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2.行政公开原则.
3.行政公正原则.
4.行政公平原则.
根据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学者论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四项
合法行政原则
合理行政原则
信赖保护原则
高效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