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我国保存至今最早的行政法典

我国保存至今最早的行政法典

发布时间: 2022-04-21 06:19:41

❶ 我国现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是什么

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行政法典是:《唐六典》
麻,烦设;置,下最-佳.

❷ 我国现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是:

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行政法典是:《唐六典》 麻,烦设;置,下最-佳.

❸ 中国历年来最早的一部法律是什么

《周礼》是我国保存最早的系统完整的行政法法典,也是周朝统治者在总结夏商周历朝统治经验基础上的具有集权制倾向的行政法典。影响了我国两千多年的集权制社会的行政体制、原则、规范和基本制度,对世界行政制度的建立完善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其所确立的六官制度到后世逐渐衍化为六部制。是我国最早的宪法性文件的核心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于1949年9月29日颁布,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随后起草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历经四部,均以相应的年号作为区别。一般默认的宪法为最新版本,即八二宪法的2004年修正版。
共同纲领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且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宪法,却为宪法的订立奠定了基础。

五四宪法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9月20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共4章106条。被称为五四宪法。五四宪法是一部较为完善的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在对建国前夕由全国政协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的。

七五宪法
是一部有严重缺点、错误的宪法(可参阅文化大革命)。第二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75年1月17日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共30条,被称为七五宪法。当时仍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所以带有比较浓重的文革色彩。

七八宪法
第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78年3月5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共4章60条。被称为七八宪法。

八二宪法
我国当前现行宪法。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并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进行了修正。

❹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行政法典是什么

《唐六典》全称《大唐六典》,是唐朝一部行政性质的法典。是我国现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
唐玄宗时官修,旧题唐玄宗撰、李林甫等注,实为张说、张九龄等人编纂,成书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会典,所载官制源流自唐初至开元止。六典之名出自周礼,原指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后世设六部即本于此。共三十卷﹐近三十万字。开元十年(722)唐玄宗李隆基召起居舍人陆坚修《六典》﹐并亲自制定理﹑教﹑礼﹑政﹑刑﹑事六条为编写纲目﹐由丽正书院(後更名集贤院)总其事。在中书令张说﹑萧嵩﹑张九龄等人的先後主持下﹐徐坚﹑韦述﹑刘郑兰﹑卢善经等十馀人参与修撰。开元二十六年撰成并注释後﹐於次年由宰相李林甫奏呈皇帝。所以﹐书题为唐玄宗御撰﹐李林甫奉敕注。
《唐六典》始撰时﹐准备仿照周礼六官安排体例﹐但实际上是以唐代诸司及各级官佐为纲目。首卷为三师﹑三公﹑尚书都省﹔以下依次分卷叙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然後叙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等五省﹐以及御史台﹑九寺﹑五监﹑十二卫和东宫官属﹔末卷为地方职官﹐分叙三府﹑都督﹑都护﹑州县等行政组织。
《唐六典》的正文记叙唐朝中央﹑地方各级官府的组织规模﹑官员编制(定员与品级)及其职权范围。约占全书三分之一的注文﹐或记职官沿革﹐或作细则说明﹐或附录有关诏敕文书。正文所叙诸官司的职掌﹐多直接取自当时颁行的令﹑式﹐均属第一手资料。注文所叙职官的沿革﹐多取自先代典籍。由于这些令式和典籍至今多有亡佚﹐所以《唐六典》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一向为学者所重视。《通典》﹑《旧唐书》﹑《新唐书》的作者都采用《唐六典》的材料﹐其职官部分基本上是依据《唐六典》撰成的。
《唐六典》最早的刻本是北宋元丰三年(1080)本﹐已佚。今存最古刊本为南宋绍兴四年(1134)温州刊刻残本﹐仅存卷一至卷三第一页﹐卷三﹑卷七至卷十五﹑卷二十八至卷三十﹐共计十五卷(内有缺页)﹐分藏於北京图书馆﹑南京博物院﹑北京大学图书馆﹐现有中华书局影印本。明代有正德十年(1515)和嘉靖二十三年(1544)两种刻本。清代有嘉庆五年(1800)扫叶山房本和光绪二十一年(1895)广雅书局本。《唐六典》在国外流传甚早﹐约在9世纪末成书的《日本见在书目》﹐即著录有《唐六典》一书。日本现存古刻本有享保九年(1724)近卫家熙刻本和天保七年(1836)官刻本﹐以近卫本较好。1973年﹐日本广池学园事业部影印《大唐六典》﹐系以近卫本为底本﹐吸收了玉井是博《南宋本大唐六典校勘记》的校勘成果﹐成为日刊《唐六典》的最佳版本。
唐六典详目
三师:太师、太傅、太保。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省: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秘书省、殿中省、内侍省。
一台:御史台。
九寺: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大府寺。
五监:国子监、少府监、军器监、将作监、百工监、就谷监、库谷监、太阴监、伊阳监、都水监。
十二卫: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左右羽林军,诸卫折冲都尉府。
东宫官属:太子三师、太子三少、太子詹事府、太子家令寺、太子率更寺、太子仆寺、太子左右卫率府、左右率府亲府勋府翊府、太子左右司御率府、太子左右内率府。
地方职官:亲王府、亲事府、帐内府、亲王国、公主邑司、三府都护州县官吏。

❺ 中国最早的行政法典的内容是什么

唐玄宗时期编纂的《唐六典》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唐六典》一书共分30卷,其篇目为:卷一,三师三公尚书省;卷二,吏部;卷三,户部,卷四,礼部;卷五,兵部;卷六,刑部;卷七,工部;卷八,门下省;卷九,中书省,卷十,秘书省;卷十一,殿中省;卷十二,内官侍中省;卷十三,御史台,卷十四,太常寺;卷十五,光禄寺;卷十六,卫尉寺、宗正寺,卷十七,太仆寺;卷十八,大理寺、鸿胪寺;卷十九,行农寺;卷二十,太府寺;卷二十一,国子监;卷二十二,少府监、军器监、铸钱监等;卷二十三,将作监、都水监等;卷二十四,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领军卫;卷二十五,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左右千牛卫、左右羽林军;卷二十六,太子三师、三少、太子詹事府、左右春坊内房内官;卷二十七,太子家令事率更寺仆寺,卷二十八,太子左右卫储率府;卷二十九,储王府公主邑司,卷三十,府、督护州。内容涉及封建国家机关所执掌的各项工作。反映了唐朝的政治、经济实况。可以称之为唐朝行政法规大全。

《唐六典》的编纂始于开元十年,至二十六年完成。书前虽署“玄宗撰、李林甫等注”,但实际上是出于张九龄等当时知名学者之手。

在《唐六典》之前,历代王朝虽有行政性质的立法,但并没有汇编成一部综合性的行政法典。《唐六典》的编纂在封建立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自它以来,行政法从刑律中分离出来而自成一个法律部门,它的产生是我国封建法律制度完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❻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选自哪本书

出自张说、张九龄编纂的《唐六典》。

原文: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译文:到赶集的日子,以太阳到中间时击鼓三百声作为信号,百姓们就聚集在一起;太阳落下去的七刻前击钲三百声作为信号,百姓就散了。

这一段阐述的是唐代对市这一商业场所的管理,尤其是开市和闭市时间的规定管理。

唐朝居住是以坊市为主,每一个坊市就是一个单独的社区,周围被围墙为主,开东南西北四道门,每一个坊里有一个坊正。

在日出时,晨官会敲鼓提醒,到时就会有专人敲击坊市边上街道所安设的街鼓,三百下后坊正便开启坊市大门。在晚上天黑前,夜官就会敲鼓提醒,同样是街鼓敲击三千下,坊正关上坊市大门,到时所有人都只能在坊市内活动,不允许进入街道。

(6)我国保存至今最早的行政法典扩展阅读

《唐六典》全称《大唐六典》,是唐朝一部行政性质的法典,是我国现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成书于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所载官制源流自唐初至开元止。

开元十年,唐玄宗李隆基召起居舍人陆坚修《六典》,并亲自制定理、教、礼、政、刑、事六条为编写纲目,由丽正书院总其事。在中书令张说、萧嵩、张九龄等人的先后主持下,徐坚、韦述、刘郑兰、卢善经等十馀人参与修撰。开元二十六年撰成并注释后,于次年由宰相李林甫奏呈皇帝。所以,书题为唐玄宗御撰,李林甫奉敕注。

《唐六典》规定了唐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机构、编制、职责、人员、品位、待遇等,注中又叙述了官制的历史沿革。依照唐玄宗的意图,此书本应按《周官》分为理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六个部分,故书名《唐六典》。

《唐六典》是保存至今一部最早的、完整的、具有封建国家行政法典性质的文献。在中国行政立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书中保存了大量唐朝前期的田亩、户籍、赋役、考选、礼乐、军防、驿传、刑法、营缮、水利等制度和法令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对唐以后历代会典的编纂具有深远影响。

❼ 我国最早的行政法典是什么

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完整的行政法典
唐六典

❽ 古人常说“按律当斩”,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法律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法律是夏代的《周礼·秋宫·司刑》。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夏商周到明清四千多年,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脉络清晰,有因有革,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历代立法中国古代自国家出现后,统治阶级就开始通过国家机关制定法律,建立法律制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沿革清晰、特点鲜明的法律体系。

拓展资料:

中国古代的法律形式很多,不象现代法律只有法、法规、条例等少数几种。古代法律形式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种:刑、法、律、令、典、式、格、诏、诰、科、比、例。在一个朝代,经常有几种法律形式同时使用,组成该朝代的法律体系。不同的法律形式的使用范围也不一样,效力高低也有很大区别。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法律制度_网络

❾ 中国古代最早的1部比较完整的行政法典是什么拜托了各位 谢谢

《永徽律疏》又称《唐律疏议》,是唐朝立法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封建制法律的典型代表。唐高宗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已发展到鼎盛阶段。永徽二年,唐高宗命长孙无忌等人以《贞观律》为蓝本,稍加修改,制定出了《永徽律》12篇,500条。同时,鉴于当时中央和地方的审判中对法律条文理解不一,每年科举考试时也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高宗又下令对《永徽律》逐条逐句的进行统一而详细的解释,阐明《永徽律》的精神实质,重要原则制度的源流演变和立法意图,并设问答,解决法律适用中的疑难问题。这些内容称为“律疏”,附于律文之下,经皇帝批准,于永徽四年颁行天下,律文与律疏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这部法典当时称为《永徽律疏》,元代以后称之为《唐律疏议》。 《永徽律疏》是我国迄今为止完整保存下来的一部最早、最完备、影响最大的封建成文法典。它总结了中国历代统治者立法和注律的经验,继承了汉代以来德主刑辅的思想和礼律结合的传统,使中国封建法律至此发展到最成熟、最完备的阶段,标志着中国封建立法技术达到最高水平。《永徽律疏》以其丰富的内容、高超的技术和鲜明的特色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并对当时周围其他亚洲国家和后世各王朝的封建立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永徽律疏》在整个中国法律制度发展史上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在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

热点内容
八年级上册政治法律知识点人教版 发布:2025-02-12 17:47:00 浏览:314
人大刑法解释 发布:2025-02-12 17:39:28 浏览:635
法院是法律吗 发布:2025-02-12 17:16:04 浏览:658
关于收养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12 16:57:34 浏览:684
当法官有生命危险 发布:2025-02-12 16:18:10 浏览:714
考法官公务员经验谈 发布:2025-02-12 15:41:00 浏览:707
建筑设计方法学 发布:2025-02-12 15:28:06 浏览:800
安阳法院月薪 发布:2025-02-12 15:26:06 浏览:127
美国就香港立法 发布:2025-02-12 15:25:14 浏览:731
原因行为民法 发布:2025-02-12 14:51:44 浏览: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