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简述行政法原则包括

简述行政法原则包括

发布时间: 2022-04-21 23:18:03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什么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导和规范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指导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法则,是贯穿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之中,同时又高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体现行政法基本价值观念的准则。

资料扩展: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既包括行政法的实然状态的原则,又包括行政法的应然状态的原则。包括以下原则:行政法治原则、适度性原则、互动性原则、程序正当原则。

不同的定义体现了对行政法基本原则认识的逐步深化,也体现了其所依据的行政法基础理论的发展。四种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都包含了相同的含义,即对行政法制定、实施等全部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在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功能中,其“指导”作用才是最根本的,才是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行政法基本借以建立和展开的基础。

Ⅱ 行政法制定基本原则都有哪些

行政法基本原则有:依法行政原则;公正、公开的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程序正当原则;诚信原则;高效便民原则;监督与救济原则;保障当事人陈述、申辩权利的原则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第四条
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第五条
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Ⅲ 什么是行政法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所谓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对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国内外行政法学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概括和归纳。根据我国的行政法发展状况,我们认为应当特别强调以下两项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合法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合理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程序正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

--高效便民。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诚实守信。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

--权责统一。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依法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Ⅳ 简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法律分析】
1、合法行政原则;2、合理行政原则;3、程序正当原则;4、高效便民原则;5、权责一致原则。《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合理行政原则的主要含义是行政决定应当具有理性,属于实质行政法治的范畴,尤其适用于裁量性行政活动。最低限度的理性,是指行政决定应当具有一个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达到的合理与适当,并且能够符合科学公理和社会公德。更为规范的行政理性表现为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公平公正原则。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第二,考虑相关因素原则。作出行政决定和进行行政裁量,只能考虑符合立法授权目的的各种因素,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第三,比例原则。行政机关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Ⅳ 请问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包不包括“合法行政原则 、 合理行政原则、诚信原则、高效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原则:行政法治原则、适度性原则、互动性原则、程序正当原则。包括“合法行政原则、合理行政原则、诚信原则、高效原则”。

1、合法行政原则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则,其他原则可以理解为这一原则的延伸。实行合法行政原则是行政活动区别于民事活动的主要标志。

2、合理行政原则

合理行政原则的主要含义是行政决定应当具有理性,属于实质行政法治的范畴,尤其适用于裁量性行政活动。最低限度的理性,是指行政决定应当具有一个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达到的合理与适当,并且能够符合科学公理和社会公德。

3、程序正当原则

程序正当是当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则之一。它包括了以下几个原则:

行政公开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公开,以实现公民的知情权。

公众参与原则。行政机关作出重要规定或者决定,应当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特别是作出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利的决定,要听取他们的陈述和申辩。

回避原则。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

4、高效便民原则

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则。首先是积极履行法定职责,禁止不作为或者不完全作为;其次是遵守法定时限,禁止超越法定时限或者不合理延迟。延迟是行政不公和行政侵权的表现。

第二是便利当事人原则。在行政活动中增加当事人程序负担,是法律禁止的行政侵权行为。在国际贸易中,行政当局不合理延迟和增加当事人程序负担,也被认为是政府设置的贸易壁垒形式。

5、诚实守信原则

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实原则。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无论是向普通公众公布的信息,还是向特定人或者组织提供的信息,行政机关都应当对其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是保护公民信赖利益原则。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

6、权责统一原则

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则。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保证政令有效。

第二是行政责任原则。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行政权力和法律责任的统一,即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5)简述行政法原则包括扩展阅读:

相比于其他的部门法而言,行政法是最具时代精神的部门法,因为它调整的是行政机关与公民的关系。政府与公民的关系问题是行政法的现实起点,也是行政法理论的基本起点,对这种社会关系的研究是明确行政法性质与功能的关键。

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行政管理范式的变化往往带来的是政府的社会角色及政府与公民关系方面所进行的改革,即便不是行政管理范式的变化,而只是在一种现实的行政管理范式内所进行的局部改变,也可能带来政府的社会角色和政府与公民关系方面的改变。

Ⅵ 什么是行政法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全部行政法律规范之中的,是调整和决定行政主体全部行为的基本准则。

1.行政法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性。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普遍性在于,它不分具体行政法律关系,都能够得到适用的。不管是行政税收关系,还是行政强制关系,又或者是行政处罚关系,都必须遵守这一基本原则。

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基础性。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基础性在于,行政法的具体规则必须以之为指导,不能与之相抵触。具体包括行政立法、执法和司法,都必须遵守行政法基本原则。

3.能够反映出区别行政法规范与其它法律规范的本质特征.不同的法律规范,其中所包含的基本原则是不相同的。法律的基本原则能够反映出不同法律规范的宗旨、任务以及立法精神。

比如行政法基本原则反映出来一个特点就是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基本精神在于对行政权力行使的限制。比如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是反映法律对于国家刑罚权的限制。而在民商法方面,比如“意思自由”原则,则是表明了民商法作为私法,尊重当事人的权利自由。

行政法治原则“法治”强调统治者在法律之下,国家任何机关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规定的框架内活动,而宪法、法律则更多地表现出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即以每个人的尊严、自治、自由发展为宗旨。

近代意义的法治,是针对整个国家而言的,任何国家机关都必须受其约束。不过,在某种程度上,行政权相比立法权、司法权,已经在当代国家占据主导地位,法治的时代意义更多地体现在对行政权的规范之上。

法治在行政领域的具体要求:依法行政是法治原则对政府行为的一个基本要求,即公共行政组织必须依照法定权限、法定方式、法定程序来实施行政管理行为。

控制滥用自由裁量权 法律规则本身内在的、无法消除的特性,以及行政官员便宜行事、灵活应对各种具体事件的需要,使得自由裁量权不可避免。然而,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又意味着给行政官员任意决定、徇私舞弊、武断专横制造了可能性,所以,当代法治既允许行政自由裁量,也强调对自由裁量给予有效的控制。

责任政府 依法行政、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是从正面对行政的要求,任何公共行政组织若违背这一要求,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即法律责任。

维护和促进人权 法治的意义不是仅仅停留于表面上的政府守法、负责。政府守法、负责的目的不是为了守法、负责本身,而在终极意义上是为了维护、促进人权。形式上的遵循法律,并不意味着能够达到真正的法治。纳粹政府也是守法的,但它却是在执行种族歧视、灭绝的法律。因此,建立在人权理念基础上的法治,是人类真正需要的法治。

热点内容
杨秀清民法 发布:2025-02-12 13:23:34 浏览:280
司法小贴士 发布:2025-02-12 12:58:20 浏览:834
依法治国的案例最新 发布:2025-02-12 12:44:23 浏览:786
公司借款法人代表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12 12:26:15 浏览:32
上门打人致轻微伤负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12 12:23:48 浏览:143
炸鸡店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12 12:23:04 浏览:485
村法律顾问问题 发布:2025-02-12 12:21:53 浏览:290
物业管理法规案例分析 发布:2025-02-12 12:04:27 浏览:922
重庆科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 发布:2025-02-12 11:48:10 浏览:197
2015年社会法年会 发布:2025-02-12 11:41:38 浏览: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