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2014司考三大诉讼法比较表格

2014司考三大诉讼法比较表格

发布时间: 2022-04-22 15:43:08

① 比较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异同

三种诉讼最大的区别是举证责任的分配。

民事诉讼一般情况下是“谁主张、谁举证”,只专有在特殊侵权(属如环境污染纠纷、医疗纠纷等)实行举证倒置。

行政诉讼一般情况下是举证倒置,原告只需要推动诉讼,只有在申请性质的行政审批行为,原告应当对自己的申请行为进行一定的举证。

刑事诉讼一般情况下是由公诉机关或自诉的原告进行举证,被告人没有举证的义务。但是,由于我国没有实行缄默权制度,在一定情况下,被告人也承担了一些举证责任。也就是说我国的无罪推定原则并不完全。

我认为其他的区别都是细微的区别,没有什么实际价值。

② 三大诉讼法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诉讼和仲裁都来是解决自纠纷两个法律途径,为了保证诉讼仲裁的顺利开展,国家有一系列的诉讼仲裁法规,保障了诉讼仲裁的运行,其中也规范了司法工作人员的行为,维护司法的威严和公正。

③ 请问哪位高手知道三大诉讼法,即形式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区别

三 大 诉 讼 法 比 较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诉 讼 参 与 人

解释第97条: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
1. 检察院
2. 参加人
① 当事人(原告、被告、第三人、再审申请人)
② 诉讼代理人(法定诉讼代理人、委托诉讼代理人)
3. 勘验人、鉴定人、证人、翻译人员(狭义诉讼参与人,又称其他诉讼参与人)

1. 当事人
① 被害人(仅指公诉案件被害人,无上诉权,所以请求人民检察院抗诉)
② 自诉人
③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分界:提起公诉)
④ 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
2. 其他诉讼参加人
① 法定代理人(第82条)
② 诉讼代理人(原告)
③ 辩护人(被告)
④ 证人
⑤ 鉴定人
⑥ 翻译人员
期间 年/月/日/时 月/日/时

上诉的 提起

当事人

当事人(应当提交上诉状/第147条) 1. 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
2. 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进亲属,经被告人同意(用书状或者口头/第180条)
3.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当事人 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诉 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申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向人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
法院 1. 各级法院院长对本院,提交审判委员会
2. 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1. 各级法院院长对本院,提交审判委员会
2.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格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 1. 各级法院院长对本院,提交审判委员会
2.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
抗诉 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抗诉 1.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地方格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抗诉
2.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提请上级检察院抗诉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向同级法院抗诉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决定立案
(受理)

7日

7日

仲裁/5日 1. 普通程序7日
2. 简易程序3日/解释第118条
3. 收到自诉状或者口头告诉第2日起15日内
提交答辩状
10日
15日 不提交答辩状,但被告及辩护人在开庭前5日提供有关材料

一审期限

3个月内/第57条 普通程序 简易程序 特别程序 普通程序 简易程序

1.6个月内

2.特殊情况,可以延长6个月

3.还需延长,报上级法院

3个月

1.立案之日起30日内

2.公告期满后30日内 1.1个月内宣判至迟不超过1个半月
2.经省级高院批准或者决定,延长1个月

受理后20日内
上诉期间 不服判决的15日,不服裁定的10日 不服判决的15日,不服裁定的10日 不服判决的10日,不服裁定的5日
当事人申请再审 2年内 2年内 无期限限制
提起再审 无期限限制 无期限限制 无期限限制

再审对原判决的态度 1.应当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解释第77条)
2.提出申诉,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第62条) 1. 应当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民诉意见199、200)
2.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原判决的执行(第178条)

当事人的申诉是再审案件的来源,虽然不能直接引起审判监督程序。

不能停止原判决的执行(第203条)

二审的开庭和书面审理 1.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实行书面审理。
2.事实有争议的、认为认定事实不清楚的,开庭审理。

1.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2.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迳行判决、裁定。

1.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2.对事实清楚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3.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应当开庭审理。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不公开审理

1.国家机密
2.个人隐私
3.其它法律特别规定
1.国家机密
2.个人隐私
3.当事人申请:离婚和商业机密 1.国家机密
2.个人隐私
3.14-16岁
4.16-18岁,一般也不公开
5.商业秘密(申请、确实)

中级管辖 1.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
2.海关处理的案件;
3.对国务院各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提起诉讼的案件;
4.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指:被告为县级以上政府;重大共同诉讼、集团诉讼案件;重大涉外、涉香、澳、台案件)。 1.重大涉外案件;
2.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3.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专利纠纷案件、重大涉香、澳、台案件)。
4.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即中院)管辖

1.反革命案件、危害国家安全案件;
2.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3.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

不予受理 1.第36条 人民法院裁定准许原告撤诉后,原告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解释第44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八)起诉人重复起诉的

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的,不予受理 第111条
(七)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意见144:当事人撤诉或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当事人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解释第188条 对于自诉案件,人民法院经审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起诉:
(六)除因证据不足而撤诉的以外,自诉人撤诉后,就同一事实又告诉的;
(七)经人民法院调解结案后,自诉人反悔,就同一事实再行告诉的。

按撤诉处理

原告经两次合法传唤拒不到庭的

按申请撤诉处理

1.原告经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
2.原告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
3.原告应交而未交诉讼费的 1.自诉案件原告经两次合法传唤拒不到庭的
2.自诉案件原告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
3.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
4.公诉案件,检察院在补充侦察期限内没有提请恢复审理(解释第157条)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证据 1.书证;
2.物证;
3.视听资料;
4.证人证言;
5.当事人的陈述;
6.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1.书证;
2.物证;
3.视听资料;
4.证人证言;
5.当事人的陈述;
6.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 1.书证;
2.物证;
3.视听资料;
4被害人陈述;
5.证人证言;
6.犯罪嫌疑认、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7.鉴定结论;
8.勘验、检查笔录

中止诉讼 1.原告死亡,须等待其近亲属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2.原告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4.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5.案件涉及法律适用问题,需要送请有权机关作出解释或者确认的;

6.案件的审判须以相关民事、刑事或者其他行政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相关案件尚未审结的;

7.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解释第51条

1.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2.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4.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5.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6.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管辖

1.自诉人或被告人患精神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

2.以及案件起诉到人民法院后被告人脱逃

3.由于其他不能抗拒的原因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

4.在自诉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人下落不明的,应当中止审理。
解释第181条、第204条

终结诉讼

1.原告死亡,没有近亲属或者近亲属放弃诉讼权利的;

2.作为原告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后,其权利义务的承受人放弃诉讼权利的。

3.因中止诉讼1、2、3原因中止诉讼满90日仍无人继续诉讼的,裁定终结诉讼,但有特殊情况的除外。
解释第52条

1.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的;

2.被告死亡,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

3.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4.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以及解除收养关系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回避决定

1.院长回避,审判委员会决定

2.审判人员回避,院长决定

3.其他人员回避,审判长决定

1.院长回避,审判委员会决定

2.审判人员回避,院长决定

3.其他人员回避,审判长决定 1.院长回避,审判委员会决定
2.审判人员回避,院长决定
检察人员回避,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
侦查人员回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3.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员回避,院长决定
4. 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同级人民检察委员会决定。

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证据 1.由国家有关部门保存而须由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材料;

2.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材料;

3.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材料。
1.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
2.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
3.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经过审理,分别判决 1.维持判决
2.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3.履行职责判决
4.变更判决
5.驳回诉讼请求判决
6.确认判决

审理上
诉,分别
处理 1.维持原判;
2.依法改判;
3.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也可以查清事实后改判。

1、2、3、4 1.维持原判;
2.依法改判;
3.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4.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1、2、3、4
1.维持原判;
2.应当改判;
3.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可以查清事实后改判。

1、2、3
1. 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
2. 适用法律错误
3. 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4. 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

三 大 诉 讼 法 比 较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诉 讼 参 与 人

解释第97条: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
1. 检察院
2. 参加人
① 当事人(原告、被告、第三人、再审申请人)
② 诉讼代理人(法定诉讼代理人、委托诉讼代理人)
3. 勘验人、鉴定人、证人、翻译人员(狭义诉讼参与人,又称其他诉讼参与人)

1. 当事人
① 被害人(仅指公诉案件被害人,无上诉权,所以请求人民检察院抗诉)
② 自诉人
③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分界:提起公诉)
④ 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
2. 其他诉讼参加人
① 法定代理人(第82条)
② 诉讼代理人(原告)
③ 辩护人(被告)
④ 证人
⑤ 鉴定人
⑥ 翻译人员
期间 年/月/日/时 月/日/时

上诉的 提起

当事人

当事人(应当提交上诉状/第147条) 1. 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
2. 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进亲属,经被告人同意(用书状或者口头/第180条)
3.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当事人 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诉 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申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向人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
法院 1. 各级法院院长对本院,提交审判委员会
2. 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1. 各级法院院长对本院,提交审判委员会
2.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格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 1. 各级法院院长对本院,提交审判委员会
2.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
抗诉 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抗诉 1.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地方格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抗诉
2.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提请上级检察院抗诉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向同级法院抗诉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决定立案
(受理)

7日

7日

仲裁/5日 1. 普通程序7日
2. 简易程序3日/解释第118条
3. 收到自诉状或者口头告诉第2日起15日内
提交答辩状
10日
15日 不提交答辩状,但被告及辩护人在开庭前5日提供有关材料

一审期限

3个月内/第57条 普通程序 简易程序 特别程序 普通程序 简易程序

1.6个月内

2.特殊情况,可以延长6个月

3.还需延长,报上级法院

3个月

1.立案之日起30日内

2.公告期满后30日内 1.1个月内宣判至迟不超过1个半月
2.经省级高院批准或者决定,延长1个月

受理后20日内
上诉期间 不服判决的15日,不服裁定的10日 不服判决的15日,不服裁定的10日 不服判决的10日,不服裁定的5日
当事人申请再审 2年内 2年内 无期限限制
提起再审 无期限限制 无期限限制 无期限限制

再审对原判决的态度 1.应当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解释第77条)
2.提出申诉,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第62条) 1. 应当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民诉意见199、200)
2.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原判决的执行(第178条)

当事人的申诉是再审案件的来源,虽然不能直接引起审判监督程序。

不能停止原判决的执行(第203条)

二审的开庭和书面审理 1.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实行书面审理。
2.事实有争议的、认为认定事实不清楚的,开庭审理。

1.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2.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迳行判决、裁定。

1.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2.对事实清楚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3.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应当开庭审理。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不公开审理

1.国家机密
2.个人隐私
3.其它法律特别规定
1.国家机密
2.个人隐私
3.当事人申请:离婚和商业机密 1.国家机密
2.个人隐私
3.14-16岁
4.16-18岁,一般也不公开
5.商业秘密(申请、确实)

中级管辖 1.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
2.海关处理的案件;
3.对国务院各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提起诉讼的案件;
4.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指:被告为县级以上政府;重大共同诉讼、集团诉讼案件;重大涉外、涉香、澳、台案件)。 1.重大涉外案件;
2.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3.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专利纠纷案件、重大涉香、澳、台案件)。
4.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即中院)管辖

1.反革命案件、危害国家安全案件;
2.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3.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

不予受理 1.第36条 人民法院裁定准许原告撤诉后,原告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解释第44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八)起诉人重复起诉的

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的,不予受理 第111条
(七)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意见144:当事人撤诉或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当事人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解释第188条 对于自诉案件,人民法院经审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起诉:
(六)除因证据不足而撤诉的以外,自诉人撤诉后,就同一事实又告诉的;
(七)经人民法院调解结案后,自诉人反悔,就同一事实再行告诉的。

按撤诉处理

原告经两次合法传唤拒不到庭的

按申请撤诉处理

1.原告经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
2.原告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
3.原告应交而未交诉讼费的 1.自诉案件原告经两次合法传唤拒不到庭的
2.自诉案件原告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
3.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
4.公诉案件,检察院在补充侦察期限内没有提请恢复审理(解释第157条)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证据 1.书证;
2.物证;
3.视听资料;
4.证人证言;
5.当事人的陈述;
6.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1.书证;
2.物证;
3.视听资料;
4.证人证言;
5.当事人的陈述;
6.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 1.书证;
2.物证;
3.视听资料;
4被害人陈述;
5.证人证言;
6.犯罪嫌疑认、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7.鉴定结论;
8.勘验、检查笔录

中止诉讼 1.原告死亡,须等待其近亲属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2.原告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4.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5.案件涉及法律适用问题,需要送请有权机关作出解释或者确认的;

6.案件的审判须以相关民事、刑事或者其他行政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相关案件尚未审结的;

7.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解释第51条

1.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2.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4.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5.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6.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管辖

1.自诉人或被告人患精神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

2.以及案件起诉到人民法院后被告人脱逃

3.由于其他不能抗拒的原因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

4.在自诉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人下落不明的,应当中止审理。
解释第181条、第204条

终结诉讼

1.原告死亡,没有近亲属或者近亲属放弃诉讼权利的;

2.作为原告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后,其权利义务的承受人放弃诉讼权利的。

3.因中止诉讼1、2、3原因中止诉讼满90日仍无人继续诉讼的,裁定终结诉讼,但有特殊情况的除外。
解释第52条

1.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的;

2.被告死亡,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

3.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4.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以及解除收养关系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回避决定

1.院长回避,审判委员会决定

2.审判人员回避,院长决定

3.其他人员回避,审判长决定

1.院长回避,审判委员会决定

2.审判人员回避,院长决定

3.其他人员回避,审判长决定 1.院长回避,审判委员会决定
2.审判人员回避,院长决定
检察人员回避,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
侦查人员回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3.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员回避,院长决定
4. 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同级人民检察委员会决定。

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证据 1.由国家有关部门保存而须由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材料;

2.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材料;

3.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材料。
1.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
2.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
3.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经过审理,分别判决 1.维持判决
2.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3.履行职责判决
4.变更判决
5.驳回诉讼请求判决
6.确认判决

审理上
诉,分别
处理 1.维持原判;
2.依法改判;
3.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也可以查清事实后改判。

1、2、3、4 1.维持原判;
2.依法改判;
3.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4.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1、2、3、4
1.维持原判;
2.应当改判;
3.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可以查清事实后改判。

1、2、3
1. 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
2. 适用法律错误
3. 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4. 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

④ 司法考试三大诉讼法所占分值比例

三大诉讼法中,民诉分值最大,其次刑诉,最后行诉,单三大诉讼都很重要,且合计占司法考试四分之一左右,必须都精通

⑤ 三大诉讼法的比较

http://hi..com/%D2%BB%B5%C3%CC%C3%D6%F7/blog/item/3f1f8c02359b128fd53f7cae.html

⑥ 司考三大诉讼法怎么学

一、刑事诉讼法
近年来,刑事诉讼法的分值稳定在72分以上,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刑事诉讼法的复习应注意以下问题:
要谈法考复习方法,就不能不谈法考命题规律。说到刑事诉讼法的命题规律,还是一句老话:应该以重点法条、真题为主线,另外要关注新的司法解释及修改的法律。
刑事诉讼法在整个法考中分值占到近1/8,所以各位考生应从现在开始,分三个阶段进行复习。第一阶段是基础知识阶段,这个阶段要注意基础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基础相对较差的学员。第二阶段是攻坚阶段,即法条加做题。法条应以刑事诉讼法典、最高法的司法解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和六部委的规定为重点复习,对于每一章节都要对应相关法条进行学习。第三阶段即冲刺阶段,仍然是法条加真题。但此时考生要学会舍弃,看重点法条,不要多,但要精,当然这是建立在第一、第二阶段上的舍弃。还可以把练习题(包括真题)不熟悉、记忆不牢的再次复习。
另外,刑事诉讼法,在2018年的法考考试中不能掉以轻心,大家要引起关注,认真总结2017年的真题,建议朋友们听一下独角兽网校VIP保过班左宁老师的课,左宁老师作为出题人弟子,曾参与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刑事诉讼法的相关内容了解的比较透彻,相信你绝对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联系紧密,经常结合在一起进行考察。民事诉讼法的分值多在60分左右,仲裁法的分值多维持在8分左右。二者加在一起基本占到70分左右的分值,相当可观吧。在民事诉讼法和仲裁法的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着重理解法条。法条是法考民事诉讼法部分的主要考察对象,因此对于法条的理解几乎是法考民事诉讼法复习的全部内容。考生应当注重对法条本身的理解和记忆,有效应对2018法考。
2.把握司法考试重点。法考对于民事诉讼法的考察是有重点的,有些内容恒考重点。考生在复习中要区分重点和非重点,找出可能考察的知识点,着重加以掌握。
3.注重体系化记忆。法考对于法条的考察已经从单一考察转向多个法条的体系化考察。通常一道题目的各个选项是来自不同法条的,我们要学会总结法条的共同特征,体系化的理解和记忆,全面把握法条规定,以应对体系化的司考。
三、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在法考中所占的分值不太稳定,波动较大,徘徊在30分左右。行政诉讼法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原来的司法考试和律师考试中,出过很多直接针对理论知识出的题目,因此,大家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把握。
2.领会法条的基本含义。相对于司法考试来说,法条就是提纲挈领的作用,法条就是对理论知识的总结,因此先理论,后法条,但是到了后期应以重点法条为主,把重心转到每年司法考试恒重的法条上。
3.注重理论与法条的结合复习。法条都是从理论出来的,法条就是对理论知识的概括。因此在司法考试复习中,一定把二者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对相关知识点通过法条强化记忆。记得在备考的那段时间,我每天临睡前都会看一看独角兽网校的法考地图,醒来之后,再看一看,不知不觉中,脑海里形成了法考各个学科的体系,真正让我学到了“精髓”。
4.通过历年司法考试真题的复习研习,来掌握出题老师的出题规律和模式,做到不变应万变,通过真题发现问题,总结自己的盲点,进行司法考试的检验,达到更好的理解记忆。

⑦ 三大诉讼发证明的区别和联系

一,区别:

1,证明责任的分配不同。

在刑事诉讼中,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以及刑责轻重的责任由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侦查机关承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

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则由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承担,原告不承担证明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责任。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则不以诉讼地位的特定化决定证明责仟承担的主体,而是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分别由当事人承担相应的证明责任。

2,证据的种类有所不同。

书证、物证。视听资料。鉴定结论。勘验笔录、证人证言等,是三大诉讼共同的证据种类。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诉讼特有的证据种类;现场笔录是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行政诉讼特有的证据种类。

需指出,刑事诉讼法将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分解为“被害人陈述”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两项。

3,证明标准的法律规定不尽相同。

对证明标准,我国三大诉讼法采取的术语不同。《刑事诉讼法》第162条规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只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根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才能对被告人“作出有罪判决”。

《民事诉讼法》第153条规定“事实清楚”,与刑事诉讼法相比,少了“证据确实。充分”的要求。《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的是“证据确凿”,与刑事诉讼法相比,不仅没有“事实清楚”的要求,而且也没有“证据充分”的要求。

4,证明对象不同。

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主要是有关犯罪行为构成要件和量刑情节的事实;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主要是民事纠纷产生和发展的事实和民事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事实;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主要是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有关的事实。

5,证明的程序规则不同。

由于证明程序是诉讼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与诉讼程序具有一致性,所以,三大诉讼程序的不同决定了相应的证明程序也不同。刑事诉讼特有的证明程序是侦查和审查起诉程序,如讯问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的程序;民事诉讼特有的证明程序规则体现在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之中;行政诉讼特有的证明程序规则是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调查收集证据等。

二,联系:

证明是沟通实体法和诉讼法的纽带,是横跨两大法域的综合概念。

因为,实体法的抽象规定和一般原则要落实到具体案件上,就必须对实体法规范的要件事实进行证明。从实体的规定上说,证明源自实体法的要求;从形式的规定上说,证明则是由诉讼法加以调整的。这一点,是刑事、民事、行政等三大诉讼法中的证明的共同特征。

三大诉讼证明的方式也是相同的,都采用逻辑椎理。司法认知和推定等方法。另外,三大诉讼证明的主体也是相同的,即都是司法机关或者司法人员。当事人和律师。

⑧ 司法考试三大诉讼法复习方法

单看法条肯定不够,
除了三大本(看起来想睡觉的东西……),还要看案例书,
尤其是卷四里面涉及了很多刑诉民诉的解答题,
程序上面的东西需要看案例题才能很好作答的。
我觉得中国政法大学出的案例还可以

⑨ 想自学司法考试,发现三大本法律很多,要从哪个先学起

您好:
绝对切身经历,一个字儿一个字儿为您码上:
最重要的是诉讼法,三大诉讼法!三者同重!前期这三者要分开学习,将自己能够记住的都记一下,不要害怕记混。到了中期,这三科都要重新过一遍,这时候会发现有些东西自己确实记混淆了,所以中期要讲求精确记忆,再来一遍,发现混了,马上翻看其他诉讼法。到了后期,将三大诉讼法对比记忆,相关的对比表格和书籍市面上都有,随自己喜欢。
其次,民法、刑法、行政法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是最熟悉的,将其列入游击区并非是不重视。主要是说,这民法、刑法、行政法只考强记是行不通的,所以可以利用零散时间来学习,关键看理解!这样可以留下大块儿时间来背诵三大诉讼和其他小法。
在此,对于商经、三国。这两科虽然都在一卷,但是,商经全部靠记忆即可。三国中,有两国考记忆,另外一国必须理解才成——即国际经济法。所以,复习前期可以先听国际经济法的课件,不用特意去记忆,重在理解。然后复习中期,商经、三国全部都要开始记忆了。然后在复习后期,将之前记忆的知识点进行反复记忆即可。
最后,法理学、法制史、宪法。其实我是将法制史放弃了,因为只有10分。对于宪法,我就是能记多少是多少,因为对于本人来讲,理解上有些障碍。法理学,我是一直在看,从前期一直到后期,从不间断。没看到一个知识点,都可以联想一下法理学的知识点,论述有用!
以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祝您顺利过关!

⑩ 三大诉讼法详细比较

建议你看一下
《三大诉讼法比较19讲(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应试指导) 》
这本书
对比得非常详尽

热点内容
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实务 发布:2025-02-12 10:56:46 浏览:517
木质展台法规 发布:2025-02-12 10:36:43 浏览:238
婚姻法十九条详细 发布:2025-02-12 09:33:18 浏览:4
法规稽核岗 发布:2025-02-12 09:32:27 浏览:877
2017年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发布:2025-02-12 09:22:38 浏览:479
行政法听得很无聊 发布:2025-02-12 08:55:08 浏览:428
合同法期末考试的试卷 发布:2025-02-12 08:31:14 浏览:117
道德小故事400 发布:2025-02-12 08:29:48 浏览:182
狄律师 发布:2025-02-12 08:23:32 浏览:442
勘察设计合同条例 发布:2025-02-12 07:33:36 浏览: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