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149条

民事诉讼法149条

发布时间: 2022-04-23 12:40:57

⑴ 案件审结是什么意思辽0111民初5791

案件审结是法院对案件作出明确的处理结果,如作出判决,调解,裁定驳回起诉,或者裁定准许原告撤回起诉。还有移送其他法院等情况。

《民事诉讼法》第149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176条: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1)民事诉讼法149条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独任审判不能简化程序,当事人的各项诉讼权利必须给予保障。调解必须当事人自愿,合法。刑事自诉案件的调解不是必经程序。

被告人否认被指控犯罪的自诉案件,但有足够证据证明其犯罪,且已经采取逮捕强制措施的,应当由合议庭审理,并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

自诉案件的特点决定了其不属于重大的刑事案件,但是司法实践中,确实也有一些人属于疑难的案件,需要由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为了有利于总结提高审理刑事自诉案件的经验和办案水平,把好法律政策及定性判处关,合议庭评议后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自诉案件,可以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⑵ 民事诉讼审结期限是多少

民事案件审结期限因程序不同而不同。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149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民事诉讼法》第161条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

⑶ 民事案件法院二审开庭后多久下判决书,若延期最长延多少时间

摘要 审结期限,是从立案的次日起至裁判宣告、调解书送达之日止的期间,但公告期间、鉴定期间、审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以及处理人民法院之间的管辖争议期间不应计算在内。

⑷ 民事诉讼法第149条里面特殊情况,请问法律专家怎么去理解有没有专门的司法解释对这个特殊情况进行说明

您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回应当在立案之答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民事诉讼法这里的特殊情况指的是案件比较复杂,因为客观因素导致无法六个月内审结的情况。

实践这类情况较多,例如被告人提出反诉的,原告变更诉讼请求的,双方多次协商无法达成一致以及其他各种合理的原因无法按时审结案件的,难以列举完全,因为实践中各类情形都有可能发生。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⑸ 民事诉讼法第149条司法解释

一审双方当事人或者第三人提出上诉是向上级法院提起,而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二者的含义是不同的,应当予以区分。向原审法院提交上诉状并不意味着向其提起上诉,原审人民法院在收到上诉状后应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在收到答辩状后将副本送达上诉人。原审人民法院在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后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原审人民法院在进行完以上工作后,才由上级法院对案件进行二审。

如无疑问,请好评。

⑹ 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是什么

1、普通2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该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算。(民法通则135条)
2、特殊1年诉讼时效。身体收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的。(民法通则136条)
3、特殊3年诉讼时效。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环境保护法42条)
4、特殊4年诉讼时效。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提出诉讼或仲裁的。(合同法129条)
5、最长诉讼时效。从权利受侵害之日起20年。(民法通则137条)
二、申请财产保全
1、诉前财产保全:法院应在接受申请后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应该立即执行;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30日内不依法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新民诉101条)
2、诉中财产保全:对情况紧急的,法院应在接受申请后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应立即执行。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新民诉100条)
3、救济程序:对财产保全或先予执行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新民诉108条)
三、立案期限
1、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应当当场予以登记立案。(立案登记司法解释2条
2、对当事人提出的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作出以下处理:
(1)对民事、行政起诉,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对刑事自诉,应当在收到自诉状次日起十五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3)对第三人撤销之诉,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三十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4)对执行异议之诉,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十五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3、人民法院在上述法定期间内不能判定起诉、自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先行立案。
四、送达时间及方式
1、送达时间: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诉状副本送达被告;(新民诉125条)
2、直接送达: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新民诉85条)
3、留置送达: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新民诉86条)
4、委托送达或邮寄送达: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邮寄送达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新民诉88条)
5、转交送达:受送达人是军人的,通过其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转交。受送达人被监禁的,通过其所在监所转交。受送达人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通过其所在强制性教育机构转交。(新民诉89、90条)
6、公告送达:国内公告送达:适用于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天的,视为送达。(新民诉84条);涉外公告送达:适用于不能用其他方式送达的。自公告之日期满3个月。(新民诉267条)
7、其它方式: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但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除外。(新民诉87条)
五、答辩期
1、一般案件答辩期限:被告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法院收到答辩状之日起5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至原告。(新民诉125条)
2、涉外案件答辩期限:答辩期30日,并可申请延长,但有法院批准决定。(新民诉268条)
六、管辖权异议
1、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对该裁定不服的,可以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上级法院应在30日内审结。
2、当事人未提出管辖异议,并应诉答辩的,视为受诉人民法院有管辖权,但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规定的除外。(新民诉127条)
六、举证期限
1、人民法院应当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确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并经人民法院准许。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新民诉司法解释99条)
2、当事人在一审答辩期内提出管辖权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在驳回当事人管辖权异议的裁定生效后,依照《证据规定》第三十三条第三款的规定,重新指定不少于30日的举证期限。但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少于30日的举证期限。(举证时限规定通知第3条)
七、申请延期举证
当事人申请延长举证期限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并通知其他当事人。延长的举证期限适用于其他当事人。申请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并通知申请人。(新民诉司法解释100条)
八、逾期举证后果
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新民诉65条)
九、申请证人出庭
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新民诉司法解释100条)
十、申请调查取证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新民诉司法解释94条)
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与待证事实无关联、对证明待证事实无意义或者其他无调查收集必要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新民诉司法解释95条)
十一、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提出反诉期间
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新民诉司法解释第156条)
十二、开庭通知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新民诉136条)
十三、开庭审理
1、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
2、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3、法庭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1)当事人陈述;
(2)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
(3)出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
(4)宣读鉴定意见;
(5)宣读勘验笔录。
4、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1)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2)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3)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
(4)互相辩论。
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5、最后陈述。
6、做出判决。(新民诉137—142条)
十四、审限
1、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新民诉149条)
2、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新民诉161条)
十五、判决书的送达
1、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新民诉148条)
2、判决书和可以上诉的裁定书不能同时送达双方当事人的,上诉期从各自收到判决书、裁定书的次日起计算。(民诉意见165条)
民事诉讼必须依照《民事诉讼法》中所规定的民事诉讼程序时间进行,每一个步骤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执行完毕也是对法律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一旦违反此程序可能会造成审判结果无效等法律后果,严格的执行程序也是对当事人的利益的一种保护,也是国家建立法律秩序的一种要求。

⑺ 在对方不愿意离婚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以最快的速度离婚

你好,对方不愿离婚,可选择诉讼离婚。
诉讼离婚:一般情况下,简易程序应该在起诉3个月内判决,普通程序最迟6个月,如涉及二审,二审的审理期限是3个月。另外,离婚案件如第一次法院不判离,在没有新情况、新理由的情况下原告需要六个月后才能再次起诉。所以,如果被告不同意离婚的案件,诉讼离婚可能需要一年半至两年的时间,如果涉及审计、评估不计入审限则时间更长。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1079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民事诉讼法》第149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161条: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第176条: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⑻ 法院结案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案件已经审理结束,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不可以再就同一个事实进行起诉了。对于民事纠纷例如:借款纠纷,如果是判决了但欠款没有要回来,正确的做法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先把欠款人列入“老赖”名单,限制其高消费,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149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热点内容
五邑大学学分制条例 发布:2025-02-12 03:54:32 浏览:701
合同法对铁路晚点 发布:2025-02-12 03:30:25 浏览:694
婚姻法离婚后再婚 发布:2025-02-12 02:40:30 浏览:995
国家制度民法典的意义 发布:2025-02-12 02:36:04 浏览:47
新婚姻法财产分割案例 发布:2025-02-12 02:25:21 浏览:276
原自收自支法律服务所人员 发布:2025-02-12 01:55:49 浏览:76
刑事诉讼法的特点 发布:2025-02-12 01:44:07 浏览:465
附有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12 01:43:16 浏览:447
新刑事诉讼法全文下载 发布:2025-02-12 01:42:00 浏览:538
诉讼法考研试卷 发布:2025-02-12 00:13:19 浏览: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