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关于年月日
❶ 民事诉讼期间怎样计算期限
期间开始的时、日,不计算在期间内,而从下一个小时或者从次日起算。期间以月计算,则不分大月、小月;以年计算的,不分平年、闰年。以月计算的,期间届满的日期,应当是届满那个月对应于开始月份的那一天;没有对应于开始月份的那一天的,应当为届满那个月的最后一天。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如星期六、星期日、“五一”、“十一”、元旦、春节,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期间,无论是法定期间还是指定期间,都不包括在途时间。比如,诉讼文书是邮寄的,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确定期满前是否交邮,应当以邮局的邮戳为准,只要邮戳上的时间证明在期间届满前,当事人或者人民法院已将需邮寄的诉讼文书交付邮局,就不算过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
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间。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诉讼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
❷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送达日期七日是指自然日还是工作日
【法律分析】
一般以工作日为准。期间,只有年、月、日、时的规定,没有工作日的说法。比如,诉讼文书是邮寄的,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确定期满前是否交邮,应当以邮局的邮戳为准,只要邮戳上的时间证明在期间届满前,当事人或者人民法院已将需邮寄的诉讼文书交付邮局,就不算过期。另考虑到目前许多法院不遵守期间的法律规定,或故意利用期间损害当事人的利益,建议当事人一定要在期间届满前2-3前将法律文书寄发或邮寄。期间,是指法院、诉讼参加人进行某种诉讼行为的期限。如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当事人不服地方法院一审判决的,从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应提起上诉等规定,就属于期间的规定。
【法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 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间。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诉讼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
❸ 民事判决书上的日期,能否认定是宣判日期
民事判决书上的日期,不能认定是宣判日期。目前绝大多数的判决书上所注明的日期都不是所谓的宣判日期,因为现在的人民法院案多人少,并且是实行员额法官制,是送达时才进行宣判的,只能是认定送达的日期为宣判的日期。
法律分析
民事判决书的类型有以下内容:1、关于第一审程序的民事判决书也称其为一审民事判决书,指的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所行使的审判权,对于受理的民事案件以及经济纠纷案件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关于第一审普通程序或者简易程序在审理终结之后,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或者经济法律法规,就解决其案件的实体问题来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一种书面文书的处理决定。2、关于第二审程序的民事判决书也称其为二审民事判决书,指的是中级以上的人民法院民事判决对于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民事判决所提起上诉的相关民事案件或者经济纠纷案件,依法第二审程序在进行审理之后,应当作出维持或者改变一审民事判决的相关书面处理决定。3、关于审判监督程序的的民事判决书也称其为再审民事判决书,指的就是人民法院对于本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对于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与调解协议,发现的确存有错误或者根据当事人符合法定条件的再申请情况,又或者根据人民检察院的相关抗诉,依照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之后,就诉讼当事人之间的权力义务关系,作重新确认处理的相关书面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八条 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宣告离婚判决,必须告知当事人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结婚。
第一百六十四条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❹ 新民事诉讼法实施日期
你好,
“新民事诉讼法”是错误的概念,实际上严格说来,是新颁布了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
“自本法公布之日施行”是民事诉讼法本身的规定。而你所谓的“新民事诉讼法”施行日期是指修正案施行日期,也即2013年1月1日。
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五十九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已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12年8
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2012年8月31日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
诉讼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十三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二、将第十四条修改为:“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三、删去第十六条。
四、将第二十五条改为第三十四条,修改为:“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
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
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五、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六条:“因公司设立、确认股东资格、分配利润、解散等
纠纷提起的诉讼,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
❺ 起诉状出生年月日一定要写吗
出生年月日一定要写。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❻ 法律上年、月、日、期间,的具体计算
期间的计算直接关系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不单纯是技术性问题,应当予以重视。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期间的计算: 1.期间以时、日计算的,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 (1)期间以时计算的,开始的时不计算在内,而应从下一个小时算起。比如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接受当事人诉讼保全申请后,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在计算期间时,接受当事人申请的那一个小时不计算在48小时之内,即如果提出申请是在8点,应从9点开始期间的计算。 (2)期间以日计算的,开始的日不计算在内,应从第二日开始算起。比如根据民事诉讼法,对判决提起上诉的期间为15日,那么宣判的当天或者判决书送达的当天不计算在15日内,即如果5月10日送达判决书,应当从11日开始期间的计算,5月25日上诉期间届满。 2.期间以月和年为计算单位的,期间届满的日期,自开始计算的日起顺延。 比如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法人申请执行的期间为六个月,公民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一年。申请执行的期间为六个月时,如果3月31日提出执行申请,开始计算的日期为4月1日,届满之日为9月30日。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一年时,如果开始计算的日期为1991年3月29日,届满之日为1992年3月28日。 3.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节假日指法定节假日,比如星期日、国庆节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内部规定的放假或者休息日不在此限。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比如,期间本应在10月1日届满,但10月1日、2日为法定国庆假日,那么10月3日为期间届满日。节假日如果不在期间的最后一日,而在期间的中间的,仍应计算在期间之内。比如,期间以10月3日为届满日,虽然中间有国庆节,但计算期间并不扣除10月1日、2日,仍以10月3日为届满日。 4.期间不包括在途期间,诉讼文书在期限届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 无论是法定期间还是指定期间,都不包括在途期间。比如,当事人接到一审法院判决书的第8日通过邮局寄出了上诉状,交邮10天后,人民法院才接到上诉状,这10天不计算在上诉期间内。也就是说,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书或者上诉状,只要是在法定期间届满前交邮的,人民法院不论多长时间后才收到,都不算超过期间。法定期间届满前交邮,指期间届满日24点前交邮。比如判决在3月1日送达,只要在3月16日24点前寄出上诉状,就没有超过上诉期间。
❼ 民事诉讼上诉期限规定
上诉必须在法定的时限内提出。
判决书的上诉期限是送达之日起的15日内,裁定书的上诉期限是送达之日起的10日内。这个期限自收到判决书或裁定书后的第二日起算。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法定节假日的,以法定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上诉期间从判决、裁定送达后的第二日开始计算,当事人分别接受裁判文书,裁判文书送达时间不一致的,以各自收裁判文书的时间分别起算。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有权在判决书、裁定书送达之日起30日内提起上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十二条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第二十三条 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二)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三)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
(四)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第四十二条 人民法院审理下列民事案件,不得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一)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
(二)涉及群体性纠纷,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
(三)人民群众广泛关注或者其他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
(四)属于新类型或者疑难复杂的案件;
(五)法律规定应当组成合议庭审理的案件;
(六)其他不宜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的案件。
❽ 起诉日期以什么为标准,起诉日期以起诉书下面原告写的日期为准吗
起诉日期法院立案日期为准。
因为牵涉到以下关于案件开庭宣判的时间规定:
第一百一十二条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第一百一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第一百一十四条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
第一百一十五条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
第一百二十二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第一百三十五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二、关于简易程序的规定
第一百四十三条对简单的民事案件,原告可以口头起诉。
当事人双方可以同时到基层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请求解决纠纷。基层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可以当即审理,也可以另定日期审理。
第一百四十六条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❾ 请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近一次修改是什么时候年月日……谢谢
今年8月31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同日公布 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❿ 新民事诉讼法实施日期
“新民事诉讼法”是错误的概念,实际上严格说来,是新颁布了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自本法公布之日施行”是民事诉讼法本身的规定。而你所谓的“新民事诉讼法”施行日期是指修正案施行日期,也即2013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