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送达行政法律文书的方式有
① 涉外法律文书的送达方法有哪些
涉外法律文书的送达,具体有以下七种送达方式:
1、依照受送达人所在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中规定的方式送达;
2、通过外交途径送达;
3、对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受送达人,可以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受送达人,可以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受送达人所在国的使、领馆代为送达;
4、向受送达人委托的有权代其接受送达的诉讼代理人送达;
5、向受送达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立的代表机构或者有权接受的分支机构、业务代办人送达;
6、受送达人所在国的法律允许邮寄的可以邮寄送达;
7、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受送达人收悉的方式送达;
8、不能用上述方式送达的,公告送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七条,人民法院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可以采用下列方式:(一)依照受送达人所在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中规定的方式送达;(二)通过外交途径送达;(三)对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受送达人,可以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受送达人所在国的使领馆代为送达;(四)向受送达人委托的有权代其接受送达的诉讼代理人送达;(五)向受送达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立的代表机构或者有权接受送达的分支机构、业务代办人送达;(六)受送达人所在国的法律允许邮寄送达的,可以邮寄送达,自邮寄之日起满三个月,送达回证没有退回,但根据各种情况足以认定已经送达的,期间届满之日视为送达;(七)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受送达人收悉的方式送达;(八)不能用上述方式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公告之日起满三个月,即视为送达。
② 40法律文书送达分为哪些形式
国内的话:有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和公告送达。
涉外法律文书的送达,
具体有以下七种送达方式:
一、依照受送达人所在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中规定的方式送达;
二、通过外交途径送达;
三、对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受送达人,可以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受送达人,可以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受送达人所在国的使、领馆代为送达;
四、向受送达人委托的有权代其接受送达的诉讼代理人送达;
五、向受送达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立的代表机构或者有权接受的分支机构、业务代办人送达;
六、受送达人所在国的法律允许邮寄的可以邮寄送达,自邮寄之日起满六个月,送达回证没有退回,但根据各种情况足以认定已经送达的,期间届满之日起视为送达;
法商七、不能用上述方式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公告之日起六个月,即视为送达法。商
法商人民法院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公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人民法院和外国法院可以相互请求,代为送达文书、调查取证和进行其他诉讼行为法。商
③ 法律文书的有效送达方式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七条送达传票、通知书和其他诉讼文件应当交给收件人本人;如果本人不在,可以交给他的成年家属或者所在单位的负责人员代收。
收件人本人或者代收人拒绝接收或者拒绝签名、盖章的时候,送达人可以邀请他的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到场,说明情况,把文件留在他的住处,在送达证上记明拒绝的事由、送达的日期,由送达人签名,即认为已经送达。
2、《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138条规定:“公告送达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和受送达人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报纸、信息网络等媒体上刊登公告。发出公告日期以最后张贴或者刊登的日期为准。”
(3)海关送达行政法律文书的方式有扩展阅读:
案例:
柳江区法院首次使用网络公告送达法律文书
近日,柳江法院正式启用网络公告送达,在新浪·司法频道发布了第一则网络公告。
此次网络公告送达的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民事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等应诉法律文书。因被告下落不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将应诉法律文书通过“网络送达平台”进行公告送达。
据悉,法院传统的公告送达方式一般采用报纸公告,在信息网络媒体刊登网络公告已成为一种公告送达方式。柳江法院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完善送达工作机制,制定了《民事送达工作管理规定》,严格网络公告发布,对网络公告的适用范围、网络公告平台、审批流程进行规范,特别是严格了网络公告发布的审批流程,在便利的同时避免滥用。
在“送达难”情况普遍存在的当下,此举有诸多益处。一是大大缩短公告周期、提升送达时效,增加诉讼效率,实现高效司法;二是当事人无需缴纳公告费,为当事人减轻诉讼负担,节约诉讼成本;三是相较于传统登报公告送达方式,网络公告送达面更广,利于当事人查询、知悉,实现利于阳光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
④ 海关行政处罚决定书如何送达至在大陆的香港居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办理行政处罚案件程序规定》第二十三条,海关向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送达法律文书的,比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或者组织送达法律文书的相关规定执行。具体请参阅该条第一、第二、第三款的规定。
⑤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送达方式有哪几种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送达方式有4种,直接送达、留置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
根据《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有关规定,登记管理机关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直接送达。登记管理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在宣告后将决定书当场交付给被处罚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并由其负责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者盖章,即为送达;其负责人拒绝签名和盖章的,由案件承办人员在《送达回证》上注明。
(2)留置送达。留置送达的条件是受送达人拒绝签收法律文书;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绝签收事由和日期;送达人、见证人要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者盖章,把法律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送达。
(3)邮寄送达。当登记管理机关直接送达法律文书有困难时,也可以采取邮寄送达的方式送达。采取邮寄送达时,应当注意: ① 在直接送达有困难时,才能采用邮寄送达;② 邮寄送达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③ 邮寄送达,应当附有送达回证。
(4)公告送达。公告送达是送达的最后一种方式,在适用公告送达时,应当注意:通过其他方式都无法送达时,适用公告送达。
(5)海关送达行政法律文书的方式有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 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
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
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负责收件的人,诉讼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81、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办公室、收发室、值班室等负责收件的人签收或盖章,拒绝签收或者盖章的,适用留置送达。
82、受送达人拒绝接受诉讼文书,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及其他见证人不愿在送达回证上签字或盖章的,由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情况,把送达文书留在受送达人住所,即视为送达。
85、邮寄送达,应当附有送达回证。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与送达回证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不一致的,或者送达回证没有寄回的,以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88、公告送达,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受送达人原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报纸上刊登公告;对公告送达方式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要求的方式进行公告。公告期满,即视为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