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对劳动者加班
1. 劳动法对加班时间有哪些规定
劳动法对加班的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依法支付加班费;用人单位违法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劳动者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其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2. 新劳动法对加班的规定
以劳动者本人的小时工资标准支付延时工资,一般为1.5倍,在法定节假日加班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者小时工资标准的3倍支付劳动者工资。具体的加班规定可以参考法条的规定。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
(一)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
(二)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
(三)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资。
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其综合计算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应按本规定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
实行不定时工时制度的劳动者,不执行上述规定。
3.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必须加班吗
劳动法规定不让加班,加班必须给加班费或者安排调休。这是为了保护员工的利益。
到现实中因为行政部门监管不到位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加上目前经济主体中私人和民营企业比重比例越来越高,考虑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也不太刻意管。
民不举官不究。除非员工申请仲裁或起诉,一般不会过度关注企业的违法行为。
企业里加班不仅仅是常态,多数企业没有加班费甚至没有调休,严重损害员工利益。
还有更严重的就是没有五险一金等社保,这对员工的损害比加班还大。社保是保障员工的最基本利益和长远的利益,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不缴纳任何社保,公积金的企业很少,缴纳齐全五险的也少,个别好点的也就给个三险。
员工处于弱势一方,就算是起诉或仲裁,周期长效率低,浪费了太多精力时间,可能也没什么效果,关键要自己拿出证据,进一步增大了维权的难度。这就造成很多人宁愿吃哑巴亏,也不想浪费更多时间精力去打拉锯战,耗费不起啊。
你的情况,企业明显是违规的,不能强制员工加班,动不动就以扣钱作为威胁。
如果你想争取利益,这几点必须做好
一保留证据
1企业的规章制度,包括考勤休假的制度
2你的出勤记录一定保留好
3你是否存在违规行为,没有保留好相关证据
4你的劳动合同,这个很重要,里面有很多信息对你有利,比如社保薪资等
5你的工牌,工作记录等
二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这是一场耗时很久的拉锯战,你要留出充分的时间精力,反复跑,过程是很气人跟艰难的,如果不想浪费时间就算了,不然你必定牵扯很多。
三仲裁
先找劳动仲裁部门,申请劳动仲裁,如果没效果就起诉
四起诉
起诉要把所有证据整理好提交上去,一定要留好备份意见,不然举证会很难。
五媒体曝光
最后就是媒体曝光,通过报纸网络多种途径把企业的不良行为公布于众,做好随时被删帖的准备。最好找当地和上一级的官方或有影响力的媒体,记者对这类事情也是感兴趣的,只要你证据够充足,充分曝光对你有好处。企业也要面子和形象的,闹大了对他也不好,一般还是会让步的,这样你才能拿回你的利益。
为自己正当利益而战,用合法合理的途径方式,千万不要违法,不然你有理也变得无理了。
这就是能做的工作了,祝你好运吧。
4. 劳动法对于放假节假日加班规定是怎样的
节假日加班补休的规定:如果劳动者在节假日被安排加班,且有补休的,则没有加班工资;如果没有补休的,则用人单位要按照不低于劳动者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标准向其支付加班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三条
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第四十五条
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5. 劳动法关于加班的规定是什么
1.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6. 新劳动法对于加班时间有什么规定
您好,加班,即延长工作时间,是指用人单位依法要求劳动者在休息日或法定休假日从事工作的时间,为了保障职工的休息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的,一般每日不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且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延长工作时间必定会占用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因此,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的,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生产经营的需要;二是程序上必须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三是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希望上述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7. 劳动法对企业员工加班是怎样规定的
新劳动法关于工作时间和加班时间的规定
发布时间:2016-10-17 编辑:1019 手机版
新劳动法对于关于工作时间和加班时间有什么规定呢?下面梳理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借鉴。
新劳动法关于工作时间及加班时间的具体规定如下:
1、什么是工时?我国现行的标准工时制度是多少?
答:工时,又称为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根据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在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中用于完成本职工作的时间。工时是劳动者进行劳动的时间,是劳动的自然尺度,是衡量每个劳动者的劳动贡献和付给劳动报酬的计算单位。工时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工作日,即指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在一昼夜内的工作时间长度。所谓标准工时制度,是指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劳动者为履行劳动义务而消耗时间的最长限度的一种工时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有关规定,我国现行的标准工时制度是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小时。在正常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2、哪些企业职工可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答: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应当明确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概念。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指因企业生产特点或工作性质等原因不能均衡生产,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连续生产或工作,以一定期限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采取集中工作、集中休息的一种特殊工时制度。根据国家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和上海市劳动局《关于贯彻实施〈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若干具体问题的说明》的有关规定,企业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职工,可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一是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中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二是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三是因受季节条件限制,淡旺季节明显的瓜果、蔬菜等食品加工单位和服装生产,以及宾馆、餐馆的餐厅和娱乐场所的服务员等;四是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作制的职工。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计算周期一般以周、月、季、年为周期,且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时间基本相同。
3、符合哪些条件的职工可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答:所谓不定时工作制是指劳动者因生产条件或工作的特殊性,在一段时间内必须进行连续生产或工作,而不受固定工作时间的限制,不进行固定计算工作日而无定时工作,采用轮休调休、弹性工作时间等方式的一种特殊工时制度。根据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和上海市劳动局《关于贯彻实施〈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若干具体问题的说明》的有关规定,企业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职工,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一是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部分值班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职工;二是企业中的长途运输人员、出租汽车司机和铁路、港口、仓库的部分装卸人员以及工作性质特殊,需机动作业的职工;三是企业的消防和化救值班人员、值班驾驶员等;四是其他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适合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
4、企业可以自行决定实行特殊工时制吗?
答:根据上海市劳动局《关于转发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的通知》“对不符合规定和未经批准而擅自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企业,应坚决予以纠正。对情节严重的,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处理或处罚”的规定,为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企业不得自行决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特殊工时制。实行特殊工时制,必须按照规定的权限报劳动保障行政机关批准。按照上海市劳动局上述规范性文件及《关于贯彻实施〈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若干具体问题的》的规定,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按下列权限报劳动保障行政机关审批:(一)中央直属企业,经其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家劳动部批准,报市劳动局备案;
(二)市属企业,经其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劳动局批准,报所在区、县劳动局备案;(三)区、县属企业,经其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区、县劳动局批准;(四)外商投资企业按现行管理体制分别报市、区、县劳动局审批;(五)其他无主管部门的企业,报所在地区、县劳动局批准;(六)外省市在沪建筑施工企业由所在省市的劳动部门审批,在本市登记的外省市企业由企业所在地的区、县劳动局审批;(七)本市与外省市联营的企业联营一方为本市市属企业的,由市劳动局审批,其他企业由企业所在地的区、县劳动局审批;(八)有多个主管部门的企业,按无主管部门企业的审批办法,由所在地的区、县劳动局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