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华为新劳动法

华为新劳动法

发布时间: 2022-04-24 12:12:49

㈠ 华为的“辞职门”事件被认为这是华为规避劳动法的一个举措,为什么

因为当时华威的“辞职门”是在新劳动合同法出台之时,而且影响专极大!所以传言是为了属回避劳动法(满十年签订无固定期合同)但华为肯定不只是这种简单的想法!例如:各大媒体都在对“辞职门”这一事件讨论,是不是也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还有一楼说的:焕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等等......
这些只是华为“辞职门”的一些看的见的效应!那么看不见的呢......

㈡ 华为为什么辞退老员工

是为了避免同工作了10年的员工签订长期合同。
他们高管说想,解聘后,再重新聘用,合同可以重新签订1-3年的,避免了同某些职工签订长期合同。
是为了规避新《劳动法》。不过从法律重视上讲,这样做用处不大,因为判断一个人工作年限可不只是看合同。只不是店大欺客,自欺欺人罢了。

㈢ 华为集体辞职事件始末

华为鼓励员工辞职的方案2007年9月通过,10月前华为公司先后分批次与老员工私下沟通取得共识,10月开始至11月底实施,必须在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完成。共计将有超过7000名工作超过8年的老员工,需要逐步完成“先辞职再竞岗”工作。
按照华为公司的要求,工作满8年的员工,由个人向公司提交一份辞职申请,在达成自愿辞职共识之后,再竞争上岗,与公司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工作岗位基本不变,薪酬略有上升。

老员工辞职之后,这些有着华为最老的工号也将消失,某种程度上体现等级的工号制度取消,所有工号重新排序,排序不分先后,也不再体现员工工作年限长短。

据华为员工透露,华为总裁任正非、副总裁孙亚芳在内的一批华为创业元老,也将进行“先辞职再竞岗”。

华为的补偿方案:

华为多位员工提供的信息显示,此次“先辞职再竞岗”时,所有自愿离职的员工将获得华为公司相应的补偿,补偿方案为“N+1”模式。

N为在华为工作的年限,打个比方,如果某个华为员工的月工资是5000元;一年的奖金是60000元,平摊给每个月就是5000元的奖金,假如他在华为工作了8年。那么他得到的最终赔偿数额就是10000元(工资+年奖金平摊)乘以“8+1”,计90000元。

而此次自愿辞职的老员工大致分为两类:自愿归隐的“功臣”和长期在普通岗位的老员工,工作年限均在8年以上。其中一些老员工已成为“公司的贵族”,坐拥丰厚的期权收益和收入,因而“缺少进取心”。由于这些老员工的收入相对较高,华为公司为他们辞工支付的赔偿费,外界预测总计将超过10亿元。

根据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的,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虽然有关部门解释说,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不等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铁饭碗”,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用人单位仍然可以终止劳动关系。但一些企业,包括华为,还是担心这项规定不利于长远发展,因而在法律实施前“突击行动”,先终止劳动合同,再以某种方式对员工重新雇佣。
在华为事件中,有一个词耐人寻味——“主动”。表面上看,的确是员工主动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没人反对,一切进行得安静而顺利。但这真的是员工心甘情愿吗?从劳动者角度讲,没人不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和长远的保障。即使今天企业承诺只是重签劳动合同,工作岗位仍是有的,还多一笔补偿金,但企业为了避免承担法律责任而殚精竭虑的做法,难免不让员工担心,将来会不会要不停地签短期合同?会不会在企业服务的时间一长就要被解雇?何况,在这次事件中,华为员工是否有不“主动”的权利也值得琢磨。华为要求,工作满一定年限的员工都要先后办理主动辞职手续。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员工在企业继续工作的前提。如果不主动辞职,还能不能在华为工作呢?眼前的工作机会毕竟更重要,不接受又能怎样。
至于是否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应当说,真正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必然会在短期内增加用工成本。不过,这种增加是极为有限的,特别是对那些一贯诚实、守矩、守法经营的企业而言,《劳动合同法》很大程度上是在《劳动法》框架基础上的补充和细化,并不会给企业用工带来明显影响。如华为事件中的焦点问题——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此前也有相关的部门规章,只是没有上升到更高的法律层面。何况,给员工稳定的预期并非就一定降低企业的活力,也未必就会“养懒汉”。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已推行多年,很好地保证了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企业的壮大。企业完全可以通过薪酬、轮岗等手段来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㈣ 华为07年的辞职门与新劳动法的关系,新劳动法中规定了什么呢

因为07年出08年生效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如果公司与员工第二次续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依法将自动转为无固定期限,所以,哈哈。

㈤ 华为员工45岁必须退休吗

1、为保持公司年轻化:退休政策即将微调,从45岁可以退休改变了45岁须退休,想继续工作的,需人力资源部重新审批。

2、股票饱和值改变:随着股价越来越高,以饱和值来匹配岗位方式越来越不适合,微调为定岗定级定数,以股票 TUP数量来衡量饱和度。

3、大调整:业软绝大多数部门划到GTS,仅留研发强相关部门在研发体系。

4、CBG逐步独立化,大中华区独立只是一个开始,明年全球开始与片联剥离,逐步独立经营。

5、将士出征只是第一步,运营商BG缩身会成为未来几年的主调。

原贴地址:still20052016-11-13 09:23:24

http://bbs.tianya.cn/post-516-171898-1.shtml

华为内部专业人士对华为发言人still2005这篇文章的解读是:

1)5g还很遥远,华为运营商bg已经撑不住了,必须尽快尽早大瘦身,前不久2000名研发"上山下乡"绝大部分会成为炮灰,后续其他部门将效仿此做法。

2)消费者bg风险太大,投资太大而且增量不增收。高层明白如果没有海思芯片吹牛皮华为手机没有任何优势,任何一个重大失误都可能导致像诺基亚的下场。终端会尽快剥离出去,优先选择上市融资,行情不好会迅速卖掉。

3)企业bg就像阿斗刘禅,怎么扶也扶不起。规模太小、而且不盈利,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后还是会保留,养些公司需要的人,如果效益持续不好还会小幅裁员(毕竟前几年已经大裁过,没多少人了)。

以上就是网上流传的消息,在小编看来,相当一部分内容都是虚无缥缈的。依据如下:

1、海思的实力,行业有目共睹,目前是国内芯片设计第一,并且刚刚在5G短码方案标准制定权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而且,通过扎实的研发和持之以恒的投入,其kirin系列处理器各项功能和性能已经处于世界前列;

2、华为的末位淘汰早已有之,虽然残酷,但是为了保持其企业的竞争力,这样做是合理的,这也是华为狼性的一部分;

3、华为是8年续签一次。主要是新劳动法出台后,因为劳动法10年之后就是终身制,所以当年华为集体辞职,然后又重新签合同。如果45岁还干着25岁的人差不多的活,是比较危险的。华为只要不是开除的,都会补偿N+1,包括辞职的。8年补偿一次,工龄清零。

4、华为人在公司强大资源的基础上,使用的是最好的工艺、最全的EDA工具、最先进的封装技术,加上华为的工作压力,就算从华为离开,也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

5、目前国内IT和IC业45岁以上的人很少,而且一般都混的很不错,至于以后45岁的人多了,这个政策估计会调整的。芯片产业的发展速度、工艺、设计方法学的更新速度,也和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不能与时俱进的话,确实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这不是华为单个企业的问题,这是行业必将面临的问题;

6、华为45岁以上的基本都是中高层,一般不认同华为文化的人待不到45岁,能待到的都是中层了,不可能大规模裁员。

重压之下的华为,以及华为员工,有人选择继续奋斗,有人选择离开。当然选择离开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在中国,像华为这种现象级的高科技企业凤毛麟角,希望继续奋斗的华为人再接再厉,使已经非常成功的华为更上一层楼,选择离开的原华为人也能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积极能量,把华为的优秀基因带入到我国

㈥ 关于新劳动法的解读

相关解读

解读一: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将面临更为严厉的罚则

关联条款: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解读:
形成劳动关系而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上称之为“事实劳动关系”。这些条款对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间以及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责任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应当说,其中制定的处罚规则是非常严厉的。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将来考虑的重点应转向如何在管理中采取各种强化措施,建立单位内部严格的劳动合同签订纪律,禁止或防范出现员工不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避免与员工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解读二:引导订立长期或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关联条款:
第十四条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解读:
本条主要规定的是用人单位应当与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
长期或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被认为是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重要基础。因此,立法者试图通过这些条款引导用人单位与员工签订长期或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推动长期或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国内的“落地生根”。
尽管仍有不少用人单位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及该条款存有恐惧之心,但实际上,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非是不可解除的劳动合同。从解除的法定条件上说,用人单位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与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事实上是一样的。从用人单位长远发展来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果运用得当,能给用人单位带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员工、提升团队凝聚力等效力。因此可以说,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的利益大于风险。

解读三: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经济补偿总体成本增加

关联条款: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解读:
本条主要规定了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的工龄经济补偿金问题。从总体上看,增加了用人单位在与员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的经济补偿成本。
另外,在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上,第四十七条区分了高端劳动者和一般劳动者。对高收入者进行了两个高额限定,一个是月平均工资标准的限定,另一个是经济补偿金总额的限定。把高端劳动者和一般劳动者区分开,进行两种经济补偿,体现出《劳动合同法》对于一般劳动者的倾斜保护,避免在经济补偿金标准上出现过分悬殊,同时也对用人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成本作了适当平衡。

解读四:对劳务派遣的规范与限制

关联条款:
第五十八条 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
被派遣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的,用工单位可以将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第六十六条 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解读: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在国内市场上一直备受争议。目前规范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定极少,基本上是立法的空白点,因此,《劳动合同法》在第五章中用了第二节共十一个条款来规范劳务派遣。
有关劳务派遣的条款,一直是《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中争议的焦点之一。此次劳务派遣规定中对用人单位影响较大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劳务派遣单位应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3.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等。
从这些规定上看,用人单位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预期利益与以前相比,将大为降低。

解读五:有十大亮点可关注

一是民办非企业职工有法可依。《劳动合同法》扩大了《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增加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及其劳动者。

二是违法不签合同单位须付双薪。根据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除在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期间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工资外,还应视为双方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三是续订“无固定合同”劳动者有权做主。根据规定,在“连续工作满10年”等三种法定情形下,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予签订。

四是1年期合同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同时,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五是“违约金”有“上限”。根据规定,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除培训服务期和竞业限制可以约定劳动者违约金之外,其余任何名义的违约金都属违法。

六是单位未依法缴社保费,劳动者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㈦ 华为公司违反新劳动合同法的几点表现

华为事件来是指,在新劳动法源实施前,也就是从2007年9月底开始,国内外颇有影响力的通讯设备制造商——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计7000多名工作满8年的老员工,相继向公司提出请辞自愿离职。这次大规模的辞职是由华为公司安排的,辞职员工随后即可以竞聘上岗,职位和待遇基本不变,惟一的变化就是再次签署的劳动合同。全部辞职老员工均可以获得华为公司支付的赔偿。华为自摆乌龙事件,暴露出企业对法律解读方面的偏差,但立法者及有关部门也应该进行反思,假如当初对容易引起歧义或容易被钻空子的相关法律条文给出正确的解读,华为“辞职门”事件何至于发生?立法者及有关部门应该汲取这次教训,最大可能地避免类似的失误再次出现。同时,相关企业在依据新法作出重大决定之前,也应该请教立法者或权威的法律专家,对相关法律进行正确的解读,以免作出错误的决定。

㈧ 华为事件是怎么回事它怎么避开了新劳动法

华为事件是指,在新劳动法实施前,也就是从2007年9月底开始,国内外颇有影响力的通讯设备制造商——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计7000多名工作满8年的老员工,相继向公司提出请辞自愿离职。这次大规模的辞职是由华为公司安排的,辞职员工随后即可以竞聘上岗,职位和待遇基本不变,惟一的变化就是再次签署的劳动合同。全部辞职老员工均可以获得华为公司支付的赔偿。
华为自摆乌龙事件,暴露出企业对法律解读方面的偏差,但立法者及有关部门也应该进行反思,假如当初对容易引起歧义或容易被钻空子的相关法律条文给出正确的
解读,华为“辞职门”事件何至于发生?立法者及有关部门应该汲取这次教训,最大可能地避免类似的失误再次出现。同时,相关企业在依据新法作出重大决定之
前,也应该请教立法者或权威的法律专家,对相关法律进行正确的解读,以免作出错误的决定。

热点内容
法律责任的承担主要包括 发布:2025-02-12 05:01:51 浏览:833
吉林省法律援助中心建筑 发布:2025-02-12 05:01:07 浏览:869
五邑大学学分制条例 发布:2025-02-12 03:54:32 浏览:701
合同法对铁路晚点 发布:2025-02-12 03:30:25 浏览:694
婚姻法离婚后再婚 发布:2025-02-12 02:40:30 浏览:995
国家制度民法典的意义 发布:2025-02-12 02:36:04 浏览:47
新婚姻法财产分割案例 发布:2025-02-12 02:25:21 浏览:276
原自收自支法律服务所人员 发布:2025-02-12 01:55:49 浏览:76
刑事诉讼法的特点 发布:2025-02-12 01:44:07 浏览:465
附有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12 01:43:16 浏览: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