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的委托执法
⑴ 行政执法的主体是什么
行政违法主体是指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并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行政相对人。
行政违法主体必须具有以下三项特征:
一、行政违法主体必须有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所谓“违反行政管理秩序”,是指行政相对人不遵守行政法律规范,不履行行政法律规范规定的义务,侵犯国家、社会公益或其他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危害行政法律规范所确立的管理秩序的行为。
二、行政违法主体实施的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必须是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所谓“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是指有关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对相应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规定了行政处罚。
三、行政违法主体必须是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行政相对人。
(1)行政法的委托执法扩展阅读
(1)行政执法是执法的一种。行政执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它是行政主体执行、适用法律处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种事项及个人组织实施行政管理,遵循的是具有迅速、简便、以效率为优先特征的行政程序。
(2)行政执法是行政行为的一种。行政执法则无论是直接执行法律。还是直接执行法规、规章,都是将法的规范直接用于解决社会问题,调整现实社会关系,并最终实现法对社会的调节。
(3) 行政执法属于具体行政行为范畴。具体行政行为的对象是特定的,其行为效力仅限于特定人、特定事。
⑵ 行政法中强制执行可否委托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回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可以自己实施强制执行。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除以下情形外,行政强制执行不能委托: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要求当事人履行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等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答经催告仍不履行,其后果已经或者将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环境污染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的,行政机关可以代履行,或者委托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履行。
行政强制委托在一定的情形之下,是不能够委托的,而在某些状况下是可以委托的。
⑶ 我国的行政执法主体有哪几类
有两类:行政机关、行政机构。
一、行政机关
此类主体包括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国务院直属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二、行政机构
行政机构是行政机关的一个非独立组织,它代表行政机关处理各项行政事务或机关内部事务,原则上不能以自己名义独立对外行使职权。
但在有的情况下,法律、法规、规章直接把行政处罚权授予了行政机构,这时行政机构就获得了行政处罚主体资格。这主要有两种情况:
1、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成为行政处罚主体。
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86 条规定:"对违反交通管理行为的处罚,由县或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裁决。警告、50元以下罚款、吊扣2个月以下驾驶证的处罚,可以由交通警察队裁决。"
也就是说,对于警告、50元以下罚款、吊扣2个月以下驾驶证的处罚,交通警察队这样一个交通管理机关的内部机构可以成为行政处罚主体。
2、行政机关的派出所机构可以成为行政处罚主体。
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33条第2款规定:"警告、50元以下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裁决。
(3)行政法的委托执法扩展阅读:
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推行
1、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规范源头,公示哪些主体有权执法等
2、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规范过程,确保程序合法
3、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规范结果,保障执法决定合法
近日,国办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指导意见》。在国务院新闻办1月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司法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有关情况。
“我国约有80%的法律、90%的地方性法规和几乎所有的行政法规,都是由行政机关来执行。执法主体多、范围领域广、行为数量大,在行政机关各项活动中,行政执法又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最密切、最直接。”司法部副部长刘振宇表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行政机关不断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行政执法总体上有很大改善,群众的满意度也日益提高。“与此同时,行政执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随意执法、粗暴执法、执法寻租等,执法不作为、执法不重视程序、违反法定程序时有发生。”刘振宇说。
另一方面,部分人阻挠执法、抗拒执法的现象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执法疲软的问题引发热议。
“比如高铁霸座飞机霸座的问题、城市流浪犬的治理问题等,公众要求行政执法机关严格执法的呼声越来越高。”刘振宇说,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规范行政执法的制度有很多,重点推行三项制度出于哪些考量?“三项制度是整个行政执法制度体系里最典型也是最关键的。
公示制度规范源头,向社会公示哪个单位有什么样的职权,什么样的执法主体有权力进行执法;全过程记录规范过程,确保程序合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规范结果,保障执法决定符合法律规定。”
司法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局长赵振华说,抓住这三个制度,将对提高整个行政执法的水平起到关键作用。
参考资料:网络——行政执法主体
参考资料:人民网——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推行
⑷ 那些单位有行政执法权
有权享有实施行政处罚的机关有:
1、具有法定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
2、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
3、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一定行政处罚权的受托组织 。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有权实施行政处罚的机关有三类:
1、具有法定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具有法定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主要是依法履行外部行政管理职能,依法得到明确授权,代表国家在某一领域内行使行政管理权限的行政机关。包括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公安、工商、税务、土地、审计、卫生等部门。
2、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工商所、税务所、公安派出所等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依相应法律、法规享有一定的行政处罚权,他们必须在授权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超过授权法规定的处罚种类、幅度、数额的限制,该行政处罚无效。如《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税务所可对个体工商户及未取得营业执照而从事经营的单位、个人实施罚款数额在一千元以下的行政处罚。
3、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一定行政处罚权的受托组织。根据行政管理的实际的需要,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符合法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如《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在农村没有公安派出所的地方,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处以警告、五十元以下罚款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裁决。
(4)行政法的委托执法扩展阅读
《行政处罚法》第十七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
第十八条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本法第十九条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
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受委托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第十九条受委托组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
(二)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
(三)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⑸ 行政法中有强制执行权的机关可否委托其他组织执行
强制执行权是不能随意委托的,但强制执行中一些执行行为可以由版其他人完成,这体现权为代履行和有执行权的行政机关或法院可以请求相应的行政机关或法院协助执行。
行政诉讼法66条明确规定,法院作为强制执行的主体地位。是否可以委托,无法律规定。一般认为,法院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要求相关单位组织予以协助,但不能委托其他组织强制执行。
⑹ 行政法中的指定管辖和行政委托的区别,指定管辖的行政部门可以作为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吗
指定管辖的接受来者只能自是指定者职权范围内的行政机关。例如,某地发生刑事案件,多个公安机关都可以管辖。为了尽快破案,它们共同的上级指定其中某一公安机关侦办此案。
行政委托的受托人必须是行政机关以外的组织。例如:某建筑工程发生坍塌事故,政府请某建筑设计院的专家来检验、勘察,这就是行政委托。专家、建筑设计院都不是行政机关,平时也不负担行政职权。但是为了解决坍塌事故的技术难题,政府邀请其处理,实际上是把鉴定事故原因的行政权委托给了设计院。
但是请注意,不管指定管辖还行政委托,都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否则有渎职嫌疑。对于治安承包之类的情况,行政法学界就认为有渎职嫌疑。
⑺ 什么是职权性行政执法主体
法定行政机关:南京市建邺区民政局
一、 优待抚恤和退役安置
1、《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5条
2、《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干部退休的暂行规定》第4条
3、《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第5、10条
4、《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第7、16、19条
5、《革命烈士褒扬条例》第9条
6、《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第4条
7、《优抚对象及其子女教育优待暂行办法》第1、10条
8、《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暂行规定》第1条
9、《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保护办法》第4、5、12条
10、《伤残抚恤管理暂行办法》第2、4、5、10、12条
11、《江苏省<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实施细则》第6条
12、《南京市拥军优属若干规定》第4条
二、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根据《宪法》第111条第1、2款授权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根据《宪法》第111条第1、2款授权
15、《江苏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第4条
16、《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第24条
三、 救灾救济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第11条
18、《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4条
19、《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3条
20、《农村敬老院管理暂行办法》第6条
21、《救灾捐赠管理暂行办法》第6条
22、《江苏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第4条
23、《南京市救灾募捐办法》第4条
24、《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5条
四、 社会福利
25、《社会福利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第5条
26、《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第5条
五、 民间组织管理
27、《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5条
28、《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6条
29、《社会团体印章管理规定》第4条1款
30、《民办非企业单位印章管理规定》第3条
31、《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第3条
32、《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办法》第3条
六、 区划地名
33、《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第8条
34、《地名管理条例》第6、9条
35、《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处理条例》第6条
36、《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第3条、第4条第2款、第8、17、18条
37、《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7、12、20、21、26、32、33条
38、《地名档案管理办法》第4条
39、《省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实施办法》第8条
40、《江苏省地名管理规定》第3、7、8条
41、《南京市地名管理规定》第4、7、8、9、12条
42、《南京市行政区划管理规定》第3条
七、 婚姻和收养登记
43、《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8条
44、《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15条
45、《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第2条
46、《婚姻登记条例》第2条
47、《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第3条
八、 殡葬管理
48、《殡葬管理条例》第3、8条
49、《关于尸体运输管理的若干规定》全文
50、《江苏省殡葬管理办法》第3、5、6、15、17、 21、22、24、26条
51、《南京市殡葬管理办法》第3、7、8、17、20、22、25条
九、老年人权益保障
52、《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5条第2款、第36条、第43条第1款、第44条第1款
53《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第4、5、14条
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54、《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第4、14条
55、《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22条
行政执法是行政管理行为中的重要方面,它有广义的行政执法和狭义的行政执法之分。
广义的行政执法,是指所有的行政执法主体在行政管理的一切活动中遵守和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行政管理的活动,它可以发生在抽象和具体的行政行为之中。如:浙江省人民政府依法制定和发布《浙江省商品条码管理办法》,旨在对商品条码实施规范管理,这就属于广义行政执法中采取的抽象行政行为,该行为的指向不是特定的具体对象。
狭义的行政执法,是指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的行政执法主体,把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适用于具体对象或案件的活动,它一般只能发生在具体的行政行为中。如,县工商局对某企业生产的假冒服装依法检查并给予罚款3000元的处罚,这就属于狭义行政执法中采取的具体行政行为,该行为的指向必须是特定的具体对象或案件。
根据我国行政法的要求,无论是广义的行政执法,还是狭义的行政执法,行政执法的主体、内容和程序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⑻ 现实中,有没有行政执法权被委托和授权出去的区别于行政处罚的授权和委托。我问的是行政执法权。
行政执法权包括行政处罚权。行政法上所称的授权一般指法律、法规的专授权,委托则是指一行政属机关委托其他行政机关或者事业单位行使行政执法权。最主要的就是行政处罚权,当然,还有行政许可权等。我理解你提问中的授权和委托应该指的都是委托,或者叫法定委托,即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将行政处罚权委托给其他符合条件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行使。但实践中,仍有没有法律依据而行政机关却进行了委托,我们一般称之为一般委托,但这样的委托在学理上存在着极大的争议。